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3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明.智旭)▪P7

  ..续本文上一页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无量世界宝施福  不如发心持说胜

  论曰:此较量流通也。发菩提心,已为大难。持说此经,倍为希有。盖不发菩提心者,不堪持说此经。发心而不持说此经,无以圆满,称性福聚。今由发心及持说,故非施福所及也。功德施论云:何故复说受持之福,欲令众生毕竟信故。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理演说不取相  观察有为体相故

  如是六喻或九十  性即无住大涅槃

  论曰:此流通方法也。欲弘通此经者,须是不取于相。如于真如,常不动故。言不动者,即是不动空有等法。一切诸法,约真谛边,一切皆空。约俗谛边,一切皆有。十界皆空,故非偏空,此空即具一切法,名为真如。十界皆有,故非偏有,此有即泯一切相,亦名真如。今以如智如于如理,故不取偏有相,不取偏空相,而空有等法皆得不动。又正演说时,不挂一元字脚。以文字相,即解脱相,故不取演说相,亦不离文字而别取默然相也。何以故下,重示般若观门。一切有为法者,举所观境,即指阴处界等,竖穷十界,横恒色心。以要言之,种种假实国土,总名有为。以是随染净缘成故。如梦幻泡影等者,示观察门。此译止有六喻,他译九喻:谓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大品十喻:谓幻、焰、水月、虚空、响、干城、梦、影、镜像、化。然法数虽殊,理致惟一。

  今略为三释:一附事释,二次第释,三圆融释。附事释者,梦幻泡影,是无我观;如露如电,是无常观。色阴如梦,觉时不可得故;受想如幻,随心变现故;行阴如泡,虚妄生灭故;识阴如影,无有实性故。色法如露,不久停故;心法如电,起即灭故。二次第释者,譬如梦等,因缘妄有,一切有为,亦复如是。因缘妄有,无实体性。譬如梦等,当体即空,一切有为,亦复如是。当体即空,非灭故空。譬如梦等种种变现,一切有为,亦复如是。种种变现,假名无量。譬如梦不异睡,幻不异本,泡不异水,影不异质,露不异湿,电不异光,一切有为亦复如是。不异实相。三圆融释者,即一心三止三观也。即止而观,故一切皆梦幻等;即观而止,故一切梦等,悉皆如如。由此一心圆止观力,则知一切诸法,皆即无住大涅槃性。依此演说,即是金刚般若波罗蜜也。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三事清净故欢喜  二利具足成受行

  论曰:此流通相貌也。一、能说人清净。佛证金刚般若体故,远离名利诸过患等。二、所说法清净。无上正法实相印故,离于有无诸戏论等。三、闻者得解清净。持戒修福,有正智慧,不惊不怖不畏,能深信故。不复取著法、非法等,自利成就,名信受;转化无尽,名奉行也。

  般若实相不思议  如是妙义如大海

  仰承三宝胜威力  演说此中一滴相

  抉诸生盲空见膜  令见实相如金刚

  回玆福利施群生  同成究竟度无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

  菩萨沙弥 智旭际明 述

  已申如实不空义  如如演说不取著

  摄彼名句及文身  融归一念成观行

  金刚者,喻现前一念心也。譬如金刚,体则无上至宝,相则纯净无杂,用则广能利益。现前一念,亦复如是。体即法界,相无尘染,用遍一切。复次现前一念,即是金刚。世间金刚之宝,假心为喻。乃世宝似心,非心似世宝也。此现前一念金刚之心,即三般若。法界真体,名为实相;无尘染相,名为观照;遍一切用,名为文字。达此一念三般若者,名波罗蜜。以即三德究竟之彼岸故。此一念性,恒古恒今常不变故,可轨持故,一切圣贤由此得成诸道果故,即名为经。

  复次,现前一念之性,从来不异,名如。此外更无别法,名是。统摄自在,名我。了了印境,名闻。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名一时。虚灵绝待,名佛。竖穷横遍,名在。含育出生一切诸法,名舍卫国。但悟惟心,能降魔外,名战胜。功德之林,名树。性具功德,周给一切,名给孤独。万善所集,名园。

  复次,现前一念,当体常遍,名大。出生福慧,名比丘。诸心心所相应,名众。一念具足百界十如,为千。自行化他,十善各各互具,为二百,五根,五力各各互具,为五十。犹如海印炳现,无前无后,名俱。

  复次,无有一法出过于心,名为世尊。一切时中,常应观察自心,名食时。自心本具惭愧法忍,名衣。自心事理和合相应,名钵。历阴界处观察理性,名入城乞食。于一一法得见理性,名次第乞已。会事归理,名还本处。观理究竟,名饭食讫。全修在性,名收衣钵。福慧明显,名洗足。证于第一义空,名敷座而坐。

  复次,相应解心所,名须菩提。此解有殊胜力,名为长老。诸心所中能为导首,名为在大众中。不取空证,名从座起。顺方便道,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权不异实,名为合掌。如理观察,自觉圣智境界,名恭敬白佛。心性不可思议,故名希有。无量众善,名诸菩萨。众善不离一心,名善护念。一心具行众善,名善付嘱。一念照性,名善男子。一念寂性,名善女人。依寂照体,起寂照用,名为发菩提心。用如其体,名为应住。永离昏扰,名为降伏其心。心之理性随解现故,名佛告须菩提。如理而观,观即如理,名善哉善哉。

  复次,现前一念,具足无量染净种子及现行故,名为一切众生之类。无明覆蔽,名为卵生。隐覆含藏,名为胎生。爱取所润,名为湿生。非有现有,名为化生。心生像生,名为有色。觅心无像,名为无色。种种攀缘,名为有想。攀缘无性,名为无想。所缘不实,名非有想。能缘不断,名非无想。无明妄想本性空寂,名为无余涅槃。了妄不生,名为令入灭度。一心不生,万法无咎,譬如翳除,空华悉殒,名为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华性本空,非今始灭,名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于一念中,妄计宰主形相众缘相续,名我等四相。迷空计华,名非菩萨。

  复次,心无心相,名无所住。念念出生,名之为行。不取一法,名为布施。不染一法,名为持戒。不碍一法,名为忍辱。不舍一法,名为精进。不动一法,名为禅定。不昧一法,名为智慧。不坏一法,名为福德。不见一法有分剂相,名如虚空。不计一法异于般若,名如教住。

  复次,现前一念,体即法界,名非身相。本原真如,名为如来。由观心故,不毁三业,名为持戒。质直柔和,名为修福。一念觉故,名为一佛。念念相续,至无量念,善觉悟故,名为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本觉之性,印持摄受诸修德故,名为如来悉知悉见无量福德。了心无相,名无四相。行无相善,名无法相。离一切恶,名为无非法相。谛喻彼岸,观智喻筏,安住实谛,观解亦绝,名为法尚应舍。

  复次,现前一念,即如来故,亦即菩提,不应如来得于如来,不应菩提得于菩提,以能得所得,能说所说,皆是即心自性,无能所故,此心之性,即无为法,一切圣贤,不离心性有修证故。现前心性,即名为经。是法是常,无变坏故,一切诸佛及菩提法,无不依于心性而施设故。若达心法,即知佛法,亦知一切众生之法。三无差别,非别更有诸佛法故。

  复次,现前一念,即是法界,无内外故。故无出入,亦无往来,无道无果,无欲无离,无喧无寂,名为四果阿兰那行。复次,现前一念,光光相续,名为然灯。万法所依,名为佛土。遍满自在,名为大身。福田所宗,名为塔庙。一体三义,名金刚般若。究竟秘藏,名波罗蜜。如理观心,名奉。观成不失,名持。自此以后,虽有种种名句文身,以义摄取,亦复不离现前一念。可以意知,不复委释。

  如是微妙金刚义  不离现前一念心

  观心具足般若经  亦复具足余妙典

  十二分教二种藏  乃至量等大千经

  于一念中悉剖出  一切诸念亦复然

  如于念念剖大经  一切根尘亦如是

  乃至无有少许尘  而不具足法界藏

  如是正慧应了知  一切惟心心一切

  若不观心类说药  真药现前亦不知

  是故我今稽首礼  性具三德无遗者

  一一启请劝观心  速登般若金刚岸

  

《3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明.智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