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P35

  ..续本文上一页异,常无常等实有我,复是六识之所识,亦是我执所缘事。〗

  正量部有云:“由离诸蕴无我故”之理,我与诸蕴非是异性。亦非即蕴为性,若是则我应有生灭故。故我与五蕴一性异性俱不可说。亦不可说我是常无常。然计彼我是实物有,以是能作二业者,与能受苦乐二果者,及是系缚生死者,与解脱涅槃者故。复计彼我是六识之所识。亦计彼我是我执所缘事也。

  卯二 破执

  此计实有补特伽罗,亦不应理。颂曰:

  〖不许心色不可说,实物皆非不可说,若谓我是实有物,如心应非不可说。〗

  如不许心与色是一性异性俱不可说法,则诸实物皆非不可说者。若谓我是实物,则应如心,非是一异俱不可说也。此颂已明,不可说者定非实有。次显假有补特伽罗,颂曰:

  〖如汝谓瓶非实物,则与色等不可说,我与诸蕴既叵说,故不应计自性有。〗

  如汝谓瓶非是独立之实物,则计彼体与色等支分,不可说是一性异性,如是彼我,既与诸蕴,是不可说一性异性之假有。故不应计补特伽罗为自性有也。

  如是二颂,已破实有,成立假有。今当更述一异,为实法所依。以我非所依,破我实有。颂曰:

  “〖汝识不许与自异,而许异于色等法,实法唯见彼二相,离实法故我非有。〗

  若如汝计我实有者。如汝内识不许与自体相异,则补特伽罗亦定不异自体。即可说为一。又如汝识许与色等为相异法,则补特伽罗亦可说与诸蕴相异也。凡诸实法,决定唯见彼一异二相。故我非实有,以离一异实法理故。

  寅五 明假我及喻分四,卯一 明七边无我唯依缘立如车,卯二 广释前未说之馀二计。卯三 释妨难,卯四 馀名言义均得成立。今初

  如上观察实有补特伽罗,不应道理。颂曰:

  〖故我执依非实法,不离五蕴不即蕴,非诸蕴依非有蕴。〗

  故我执所依,非有自性之实法,以观察时,我非离蕴别有异体。诸蕴总别亦非是我。我非诸蕴之所依蕴在我中。亦非以蕴为我所依我在蕴中。我亦非自性能有诸蕴也。是故内教诸部,随计假我,或计我非胜义可得。然皆不应计如上行相。颂曰:

  〖此依诸蕴得成立。〗

  此我唯依诸蕴即得成立也。如为不坏世俗谛故。唯许依彼因缘有此法生,然不许无因生等四边生。如是观察我时,其许依蕴假立我者,虽破上述有过五计。然为使世间名言得安立故,亦许依止诸蕴假立之我。现见有名言假立之我,不可强拨为无也。

  为显所说假我之义,复说外喻,颂曰:

  〖如车不许异支分,亦非不异非有支,不依支分非支依,非唯积聚复非形。〗

  如不许车异自支分。亦非是一全不相异。又非自性有彼支分。自性不依支分,支分亦不依车。亦非唯支积聚。复非支分形状。我与五蕴当知亦尔。

  卯二 广释前未说之馀二计分二,辰一正义,辰二 旁通。初中又二,巳一 破计积聚为车,巳二 破计唯形是车。今初

  初五计如前说。此当别破计聚为车与计形为车。颂曰;

  〖若谓积聚即是车,散支堆积车应有。〗

  

  若谓车支积聚即是车者。则车拆散之支,堆积一处,亦应有车。前虽己破车聚为有分。此中说者,是为显示所馀过失。复有过失,颂曰:

  〖由离有支则无支,唯形为车亦非理。〗

  

  由离有支,则无支分,故支分亦非有。以彼诸部自许,无有支车故。若谓:彼等,许支聚为有分,诸支为分。亦可如是许支与有支。故彼非许无有支也。曰:无过。以自宗中,如蕴若别若总皆是所取,非能取者。如是车之支分,若零若聚亦俱安立为支,不安立为有支。彼等诸部不许离聚之有支,聚己破故。

  颂中亦字,摄未明说之积聚。谓唯支形为车不应道理。当知唯聚为车,亦不应理。

  巳二 破计唯形是车

  复次若汝计唯车形是车者。为是一一支分之形耶?抑是积聚之形耶?若谓如前者,为是不舍未成车时原有之形耶?抑是舍弃原形别有馀形耶?若谓如前,且不应理。何以故?颂曰:

  〖汝形各支先已有,造成车时仍如旧,如散支中无有车,车于观在亦非有。〗

  如汝所许,车轮等一一支分,如先未成车时所有形状,后造成车时仍如旧者。是则如未造车前分散之支中全无有车。现在支分积聚之时车亦应非有,以汝唯以各支形状,立为车故。各支形状前后无差别故。

  若如第二义,谓不同先形,后生馀形以为车者,颂曰:

  〖若谓现在车成时,轮等别有异形者,此应可取然非有,是故唯形非是车。〗

  若谓现在车成之时,轮,轴,辖等车众支分,方长圆等各别形状,与未成车前别有不同者。则此各支之不同形状,眼识应有可取。然实非有。故唯各支之形状仍非是车。

  若谓轮等支分合积之特殊形状乃立为车,亦不应理。颂曰:

  〖由汝积聚无所有,彼形应非依支聚,故以无所有为依,此中云何能有形。〗

  若所言积聚有少实体,乃可依彼假立形状。然所言支聚无少实体。由汝积聚都无所有无少实体。故彼形状,应非是依支聚假立。以汝宗说,假有诸法,要以实法为所依故。汝亦许支聚是假有故。此观察车时,云何能以都无所有无实体者为所依事,而安立有车之形耶?此中仅说敌者计假有诸法,要以独立实有诸法为所依事乃能假立。复许积聚与形状,俱是假有。今若计积聚为形状所依事,则自成相违。然亦应知,如人之形色不可安立为人,如是车之形色亦不可安立为车,以彼二法俱是车之所取故。

  辰二 旁通

  若谓积聚虽假有非实,然即依彼,安立不实假有之形。颂曰:

  〖如汝许此假立义,如是依于不实因,能生自性不实果,当知一切生皆尔。〗

  如汝许此依假有积聚,安立假有形状。如是应知依于无明与种子不实之因,能生诸行与苗芽自性不实之果。其馀一切自性不实之因果,当知皆如是生。则于无肉可食之物影假鹿,徒费百千辛劳强执实有。此复何为?颂曰:

  〖有谓色等如是住,便起瓶觉亦非理。〗

  内教多说,如瓶之色等八微合积而住即是瓶,故于彼上便起瓶觉。以此车喻即能破除。故彼说亦非理。复次颂曰:

  〖由无生故无色等,故彼不应即是形。〗

  由前已说无自性生,故色等亦无自性。由计瓶等有实法为因,不应道理。是故瓶等,不应即是色等之形状差别。

  卯三 释妨难

  问:若以所说七相道理,求车之假立义都非有者,则车亦应无。世间由车假立之名言,皆应断绝。然此不应理,现见世云:取车,买车,造车等。由是世间所共许故,车定当有。

  曰:此过唯汝乃有,此是我为汝所立者。汝计要观察车假立义,乃安立车。若不观察,不许有馀能安立车之方便。若於七相求假立义,则取车等世间名言,于汝宗中云何得有?此是论师答彼妨难。现在藏地讲应成者,谓七相寻求若不得车,则不能安立车。是中观宗之攻难。当知是以恶分别水,污此清净宗义也。我宗则无彼过。颂曰:

  〖虽以七相推求彼,真实世间皆非有,若不观察就世间,依自支分可安立。〗

  

  虽以七相推求彼车之假立义,随于真实胜义,或于世间世俗,皆不得有彼车。若不观察此车之假立义,唯就世间名言,如立青与受等,即可依轮等支分安立为车。如许缘起性,亦许此车依自支分假设立故。故于我宗,取车等世间名言,无不应理。彼等亦应许此义也。此说不以推求车假立义,而安立为车之中观宗,许有世间名言,即彼宗亦应许。非是难他之过,自不能免,便云我无所许也。

  卯四 馀名言义均得成立

  此中观宗依世间所许,非但成立名言为车。即车之诸名差别,皆可不推求假设立义,唯依世间所许而自许。颂曰:

  〖可为众生说彼车,名为有支及有分,亦名作者与受者。〗

  

  可为众生宣说彼车,观待轮等诸支名为有支。观待轮等诸分名为有分。又即彼车观待有取轮等之作用,名为作者。观待所受色等事亦名受者。复有倒解佛经义者,而更倒说世间世俗,谓只有支聚,离支聚外决无有支,以异支聚之有支,不可得故,如是复说:只有分,业,所取等聚,离被之外决无有分,作者,受者。以异彼之有分等不可得故。若如彼宗,即以彼说无有支之因,其支聚等亦皆非有。颂曰:

  〖莫坏世间许世俗。〗

  故应遮止,莫妄破坏世间共许之车等世俗也。

  内教大小诸部计支聚等即有支者,因见不以彼等立为有支,更无异彼等之有支,便不能安立有作用之有支等,故作是计。由彼等推求有支等假立义若无可得,即不知安立彼等。故彼不许车等唯假名安立,而计车等为自性有。故释论说彼等是倒解经义者。此宗则说,若支积聚,若支分难,皆非有支。然唯假名之有支等,亦善安立其作用,是为此宗解释经义,亦是如来不共意趣。故有智者当善学此宗解经之理。

  寅六 明此建立易除边执之功德分五,卯一 正义,卯二 释难,卯三 车与我名法喻相合,卯四 明许有假我之功德,卯五 明凡圣系缚解脱所依之我。今初

  此世间世俗,若以推求假立义之七相观察,都无可得。若不观察唯依世间共许,则皆是有。故瑜伽师,以此次第,如前观察我及车义,速能测得真理底蕴。所以者何?颂曰:

  〖七相都无复何有,此有行者无所得,彼亦速入真实义,故如是许彼成立。〗

  若车有自性,以七相推求,于七相中定当有所得。但瑜伽师都不能得此车是有。以七相推求都无所得,复云何可说是有自性。故瑜伽师生是定解,言车有自性,唯是由无明翳障蔽慧眼者之所妄计。其自性实无所有。即由彼理,速易悟入真实义性。亦字摄亦不失坏世俗建立。故此中观宗时,即如是许彼车成立之理,谓不观察。

  释论说:“诸善巧中观宗者,当知前说此宗,全无过失唯有功德。决当受许。”故当自许此无过宗,不应避过谓此无宗。

  卯二 释难

  问:诸瑜伽师如前观察,虽不见有车,然见有彼支聚,此应有自性。

  答:汝于烧布之灰中寻求缕线,诚属可笑。颂曰:

  〖若时其车且非有,有支无故支亦无。〗

  若时车无自性,由有支无自性故,其支亦无自性。 …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