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P35

  ..續本文上一頁異,常無常等實有我,複是六識之所識,亦是我執所緣事。〗

  正量部有雲:“由離諸蘊無我故”之理,我與諸蘊非是異性。亦非即蘊爲性,若是則我應有生滅故。故我與五蘊一性異性俱不可說。亦不可說我是常無常。然計彼我是實物有,以是能作二業者,與能受苦樂二果者,及是系縛生死者,與解脫涅槃者故。複計彼我是六識之所識。亦計彼我是我執所緣事也。

  卯二 破執

  此計實有補特伽羅,亦不應理。頌曰:

  〖不許心色不可說,實物皆非不可說,若謂我是實有物,如心應非不可說。〗

  如不許心與色是一性異性俱不可說法,則諸實物皆非不可說者。若謂我是實物,則應如心,非是一異俱不可說也。此頌已明,不可說者定非實有。次顯假有補特伽羅,頌曰:

  〖如汝謂瓶非實物,則與色等不可說,我與諸蘊既叵說,故不應計自性有。〗

  如汝謂瓶非是獨立之實物,則計彼體與色等支分,不可說是一性異性,如是彼我,既與諸蘊,是不可說一性異性之假有。故不應計補特伽羅爲自性有也。

  如是二頌,已破實有,成立假有。今當更述一異,爲實法所依。以我非所依,破我實有。頌曰:

  “〖汝識不許與自異,而許異于色等法,實法唯見彼二相,離實法故我非有。〗

  若如汝計我實有者。如汝內識不許與自體相異,則補特伽羅亦定不異自體。即可說爲一。又如汝識許與色等爲相異法,則補特伽羅亦可說與諸蘊相異也。凡諸實法,決定唯見彼一異二相。故我非實有,以離一異實法理故。

  寅五 明假我及喻分四,卯一 明七邊無我唯依緣立如車,卯二 廣釋前未說之馀二計。卯叁 釋妨難,卯四 馀名言義均得成立。今初

  如上觀察實有補特伽羅,不應道理。頌曰:

  〖故我執依非實法,不離五蘊不即蘊,非諸蘊依非有蘊。〗

  故我執所依,非有自性之實法,以觀察時,我非離蘊別有異體。諸蘊總別亦非是我。我非諸蘊之所依蘊在我中。亦非以蘊爲我所依我在蘊中。我亦非自性能有諸蘊也。是故內教諸部,隨計假我,或計我非勝義可得。然皆不應計如上行相。頌曰:

  〖此依諸蘊得成立。〗

  此我唯依諸蘊即得成立也。如爲不壞世俗谛故。唯許依彼因緣有此法生,然不許無因生等四邊生。如是觀察我時,其許依蘊假立我者,雖破上述有過五計。然爲使世間名言得安立故,亦許依止諸蘊假立之我。現見有名言假立之我,不可強撥爲無也。

  爲顯所說假我之義,複說外喻,頌曰:

  〖如車不許異支分,亦非不異非有支,不依支分非支依,非唯積聚複非形。〗

  如不許車異自支分。亦非是一全不相異。又非自性有彼支分。自性不依支分,支分亦不依車。亦非唯支積聚。複非支分形狀。我與五蘊當知亦爾。

  卯二 廣釋前未說之馀二計分二,辰一正義,辰二 旁通。初中又二,巳一 破計積聚爲車,巳二 破計唯形是車。今初

  初五計如前說。此當別破計聚爲車與計形爲車。頌曰;

  〖若謂積聚即是車,散支堆積車應有。〗

  

  若謂車支積聚即是車者。則車拆散之支,堆積一處,亦應有車。前雖己破車聚爲有分。此中說者,是爲顯示所馀過失。複有過失,頌曰:

  〖由離有支則無支,唯形爲車亦非理。〗

  

  由離有支,則無支分,故支分亦非有。以彼諸部自許,無有支車故。若謂:彼等,許支聚爲有分,諸支爲分。亦可如是許支與有支。故彼非許無有支也。曰:無過。以自宗中,如蘊若別若總皆是所取,非能取者。如是車之支分,若零若聚亦俱安立爲支,不安立爲有支。彼等諸部不許離聚之有支,聚己破故。

  頌中亦字,攝未明說之積聚。謂唯支形爲車不應道理。當知唯聚爲車,亦不應理。

  巳二 破計唯形是車

  複次若汝計唯車形是車者。爲是一一支分之形耶?抑是積聚之形耶?若謂如前者,爲是不舍未成車時原有之形耶?抑是舍棄原形別有馀形耶?若謂如前,且不應理。何以故?頌曰:

  〖汝形各支先已有,造成車時仍如舊,如散支中無有車,車于觀在亦非有。〗

  如汝所許,車輪等一一支分,如先未成車時所有形狀,後造成車時仍如舊者。是則如未造車前分散之支中全無有車。現在支分積聚之時車亦應非有,以汝唯以各支形狀,立爲車故。各支形狀前後無差別故。

  若如第二義,謂不同先形,後生馀形以爲車者,頌曰:

  〖若謂現在車成時,輪等別有異形者,此應可取然非有,是故唯形非是車。〗

  若謂現在車成之時,輪,軸,轄等車衆支分,方長圓等各別形狀,與未成車前別有不同者。則此各支之不同形狀,眼識應有可取。然實非有。故唯各支之形狀仍非是車。

  若謂輪等支分合積之特殊形狀乃立爲車,亦不應理。頌曰:

  〖由汝積聚無所有,彼形應非依支聚,故以無所有爲依,此中雲何能有形。〗

  若所言積聚有少實體,乃可依彼假立形狀。然所言支聚無少實體。由汝積聚都無所有無少實體。故彼形狀,應非是依支聚假立。以汝宗說,假有諸法,要以實法爲所依故。汝亦許支聚是假有故。此觀察車時,雲何能以都無所有無實體者爲所依事,而安立有車之形耶?此中僅說敵者計假有諸法,要以獨立實有諸法爲所依事乃能假立。複許積聚與形狀,俱是假有。今若計積聚爲形狀所依事,則自成相違。然亦應知,如人之形色不可安立爲人,如是車之形色亦不可安立爲車,以彼二法俱是車之所取故。

  辰二 旁通

  若謂積聚雖假有非實,然即依彼,安立不實假有之形。頌曰:

  〖如汝許此假立義,如是依于不實因,能生自性不實果,當知一切生皆爾。〗

  如汝許此依假有積聚,安立假有形狀。如是應知依于無明與種子不實之因,能生諸行與苗芽自性不實之果。其馀一切自性不實之因果,當知皆如是生。則于無肉可食之物影假鹿,徒費百千辛勞強執實有。此複何爲?頌曰:

  〖有謂色等如是住,便起瓶覺亦非理。〗

  內教多說,如瓶之色等八微合積而住即是瓶,故于彼上便起瓶覺。以此車喻即能破除。故彼說亦非理。複次頌曰:

  〖由無生故無色等,故彼不應即是形。〗

  由前已說無自性生,故色等亦無自性。由計瓶等有實法爲因,不應道理。是故瓶等,不應即是色等之形狀差別。

  卯叁 釋妨難

  問:若以所說七相道理,求車之假立義都非有者,則車亦應無。世間由車假立之名言,皆應斷絕。然此不應理,現見世雲:取車,買車,造車等。由是世間所共許故,車定當有。

  曰:此過唯汝乃有,此是我爲汝所立者。汝計要觀察車假立義,乃安立車。若不觀察,不許有馀能安立車之方便。若於七相求假立義,則取車等世間名言,于汝宗中雲何得有?此是論師答彼妨難。現在藏地講應成者,謂七相尋求若不得車,則不能安立車。是中觀宗之攻難。當知是以惡分別水,汙此清淨宗義也。我宗則無彼過。頌曰:

  〖雖以七相推求彼,真實世間皆非有,若不觀察就世間,依自支分可安立。〗

  

  雖以七相推求彼車之假立義,隨于真實勝義,或于世間世俗,皆不得有彼車。若不觀察此車之假立義,唯就世間名言,如立青與受等,即可依輪等支分安立爲車。如許緣起性,亦許此車依自支分假設立故。故于我宗,取車等世間名言,無不應理。彼等亦應許此義也。此說不以推求車假立義,而安立爲車之中觀宗,許有世間名言,即彼宗亦應許。非是難他之過,自不能免,便雲我無所許也。

  卯四 馀名言義均得成立

  此中觀宗依世間所許,非但成立名言爲車。即車之諸名差別,皆可不推求假設立義,唯依世間所許而自許。頌曰:

  〖可爲衆生說彼車,名爲有支及有分,亦名作者與受者。〗

  

  可爲衆生宣說彼車,觀待輪等諸支名爲有支。觀待輪等諸分名爲有分。又即彼車觀待有取輪等之作用,名爲作者。觀待所受色等事亦名受者。複有倒解佛經義者,而更倒說世間世俗,謂只有支聚,離支聚外決無有支,以異支聚之有支,不可得故,如是複說:只有分,業,所取等聚,離被之外決無有分,作者,受者。以異彼之有分等不可得故。若如彼宗,即以彼說無有支之因,其支聚等亦皆非有。頌曰:

  〖莫壞世間許世俗。〗

  故應遮止,莫妄破壞世間共許之車等世俗也。

  內教大小諸部計支聚等即有支者,因見不以彼等立爲有支,更無異彼等之有支,便不能安立有作用之有支等,故作是計。由彼等推求有支等假立義若無可得,即不知安立彼等。故彼不許車等唯假名安立,而計車等爲自性有。故釋論說彼等是倒解經義者。此宗則說,若支積聚,若支分難,皆非有支。然唯假名之有支等,亦善安立其作用,是爲此宗解釋經義,亦是如來不共意趣。故有智者當善學此宗解經之理。

  寅六 明此建立易除邊執之功德分五,卯一 正義,卯二 釋難,卯叁 車與我名法喻相合,卯四 明許有假我之功德,卯五 明凡聖系縛解脫所依之我。今初

  此世間世俗,若以推求假立義之七相觀察,都無可得。若不觀察唯依世間共許,則皆是有。故瑜伽師,以此次第,如前觀察我及車義,速能測得真理底蘊。所以者何?頌曰:

  〖七相都無複何有,此有行者無所得,彼亦速入真實義,故如是許彼成立。〗

  若車有自性,以七相推求,于七相中定當有所得。但瑜伽師都不能得此車是有。以七相推求都無所得,複雲何可說是有自性。故瑜伽師生是定解,言車有自性,唯是由無明翳障蔽慧眼者之所妄計。其自性實無所有。即由彼理,速易悟入真實義性。亦字攝亦不失壞世俗建立。故此中觀宗時,即如是許彼車成立之理,謂不觀察。

  釋論說:“諸善巧中觀宗者,當知前說此宗,全無過失唯有功德。決當受許。”故當自許此無過宗,不應避過謂此無宗。

  卯二 釋難

  問:諸瑜伽師如前觀察,雖不見有車,然見有彼支聚,此應有自性。

  答:汝于燒布之灰中尋求縷線,誠屬可笑。頌曰:

  〖若時其車且非有,有支無故支亦無。〗

  若時車無自性,由有支無自性故,其支亦無自性。 …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