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P34

  ..续本文上一页

  巳三 破救。

  若作是念:离有聚法别无总聚,能作依怙等果,即是有聚法。故我作依怙,可调伏,为证者亦应道理。破曰:汝之我名,时诠蕴聚,时诠有聚诸蕴,何得如是随意转计,此过如前已说。复有过失,颂曰:

  〖尔时支聚应名车,以车与我相等故。〗

  若计蕴聚为我者,尔时车之支分堆聚一处亦应名车,以车与我,于自支聚安立不安立,二者相等故。如经云:“汝堕恶见趣,于空行聚中,妄执有有情,智者达非有,如即揽支聚,假想立为车,世俗立有情,应知揽诸蕴。”

  辰二 依止馀经解释蕴聚非我。

  由前说道理,颂曰:

  〖经说依止诸蕴立,故唯蕴聚非是我。〗

  经说依止诸蕴假立有情,故唯蕴聚非即是我。此以量式立云:凡依他法而立者,非唯他法支聚,依他立故,如大种所造。如以大种为因,安立青等大种所造色与眼等根。然彼二法非唯大种相聚。如是以蕴为因安立为我,说唯蕴聚亦不应理。

  设作是念:若经云:“揽诸蕴聚”。虽不可说蕴聚即是补特伽罗,然经仅云:“揽诸蕴”而无聚字,不可证明蕴聚为安立补特伽罗之所依也。曰:不然!经举喻云:“如即揽支聚,”说依支聚假立为车。次合法云:“应知揽诸蕴。”虽未明说聚字,势必应有。故当知智者诵经之文句,而生欢喜。若谓瓶等不决定者,此亦不然,说瓶等唯色等聚亦不成故。彼亦与观察我相同。如唯我之支聚不可说为我,唯色等支聚亦不可说为瓶等,二者相同。

  辰三 破蕴聚之形状为我。

  设作是念:唯轮等堆积犹非是车,要轮等堆积,具足特殊车形,乃名为车。如是有情身中色等诸蕴之形状乃是自我。此亦不然。颂曰:

  〖若谓是形色乃有,汝应唯说色是我,心等诸聚应非我,彼等非有形状故。〗

  形状唯色法乃有,汝宗应说唯色法是我,心心所等聚,应不立为我,以心心所等非有形故。非色法故。

  辰四 计蕴聚为我出馀妨难复有过失,颂曰:

  〖取者取一不应理,业与作者亦应一。〗

  由此取故,名能取者,即作者我。由取此故名所取事,即所作五蕴。言彼二为一体不应理者,谓安立蕴聚为我,不应道理。倘计色等蕴聚即是我者,则作业作者皆应成一。然非汝许,以大种与所造色,瓶与陶师皆应一故。中论云:“若薪即是火,作者业则一。”又云:“以薪与火理。说我与所取,及说瓶衣等,一切百如是。”如不许火与薪为一,亦不应计我与所取为一,论说彼二相等故。

  设作是念:此中全无能取蕴聚之作者,唯有所取蕴聚之所作业耳。此亦不然,颂曰:

  〖若谓有业无作者,不然离作者无业。〗

  若无作者,亦无无因之业故。中论云:“如破作作者,应知取亦尔,及馀一切法,亦应如是破。”此说以破作业作者有自性之理,当知亦破受与受者是有自性。言馀法者,显句论云:“亦破能生所生,能去所去,能见所见,能相所相,能出所出,支与有支,德与有德,能量所量等法是自有性。智者应知唯是互相观待而有。”此中总说一切能作所作,别说能量所量非有自性,许为观待而有。故此观待。当知更有不共互相观待之理也。言取者,此中事字界“邬跋札 ”,给以“罗札”字缘,犹能取故名之为取。若离作用则亦无事。故所取能取,俱名曰取。问曰:罗札字缘,表由此取之作用,云何可说通所取业?答:如声明论云:“枳达与罗札是多分。”谓多分离尔,然于作业可给罗札字缘,故通所取业亦不相违。中论亦云:“我不异于取,亦不即是取,而复非无取,亦不定是无。”此说我非异所取而有,亦非即是所取,复非不待所取,此我亦非全无。故非无作者而有作业。胜义空经,说无作者,有业有报。当知是破有自性之作者,非破名言支分假立之我。如经广云:“补特伽罗无明随转,作诸福行。”解释正理论虽说前经于无性宗不相符合,于唯识宗极为符顺。然此宗安立补特伽罗之理,谓蕴之自性作者,名言中亦无。若名言中许有业报,则如后经所说能作业之补特伽罗,亦定许有。故不立所取即我,立我为彼之能取者,极为善哉。

  辰五 佛说依六界等假立为我。

  若计诸蕴积聚即是我者,复有过失。颂曰:

  〖佛说依于地水火,风识空等六种界,及依眼等六触处,假名安立以为我,

   说依心心所立我,故非彼等即是我,彼等积聚亦非我,故彼非是我执境。〗

  佛于父子相见经中,说依于六界,谓地水火风识界,鼻孔等空界,及依六触处,谓眼触处乃至意触处,假说名我,即说依于心,心所等法假立为我,故非彼地等任何一界即是我。亦非彼等积聚即立为我,故彼诸法若总若别皆非无始传来我执心之所缘也。经云:“大王,六界,六触处,十八意近行,是士夫补特伽罗。”士夫与补特伽罗是异名。六界,六触处,十八意近行之三者,是所具之法。补特伽罗是能具之人。十八意近行,谓缘六种可爱境,生六种喜受。缘六种不可爱境,生六种忧受。缘六种中庸境,生六种舍受。由优喜舍受之力,令意于色声等境,数数驰逐,故名意近行。

  如是诸蕴既非俱生我执所缘境,离诸蕴外亦无彼之所缘。故我执所缘境非有自性。诸瑜伽师,由见我无自性故,亦知我所是无自性。即能断除一切有为生死系缚,不受后有而得涅槃。是故五蕴若总若别,及离五蕴,皆不立为我见所缘。然善安立我见所缘补特伽罗。依此道理,便能安立补特伽罗是自性空。此观察慧,是最利根求解脱者,至上庄严。于他宗中皆非有故。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十一终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十二

  释第六胜义菩提心之九

  卯五 明他宗无系属

  寻求我执所缘假我义,有计为五蕴,有计为唯心者。若如彼宗,则至自身有诸蕴时,即应有补特伽罗我执生起。以计我执所缘之我义,是寻求所得而立,彼即补特伽罗我执所依境,是有事故。颂曰:

  〖证无我时断常我,不许此是我执依,故云了知无我义,永断我执最希有。〗

  汝计现证补特伽罗无我时,唯断除常我。然不许此常我,是俱生我执萨迦耶见所缘行相任何所依境。故云唯见无此常我,修习彼智,便能永断无始传来之我见。噫汝此事,可谓最希有矣。

  计唯见无有常我,即能断无始我执。当以世喻明其毫无系属。颂曰:

  〖见自室壁有蛇居,云此无象除其怖,倘此亦能除蛇畏,噫嘻诚为他所笑。〗

  有诸愚人,见自室壁中有蛇居住,甚可怖畏。馀人告曰,汝勿恐怖此室无象。若谓由知彼室无象,非但能除象怖,亦能除蛇畏者。噫嘻,诚为智者所窃笑也。若有毒蛇恐怖因缘。唯因他语,由知无象,便安闲居住,不知恐怖,不作除彼恐怖之方便。则定遭蛇噬。如是仅见无如象之常我。若谓修习彼义,亦能断除无始传来如蛇之我执恐怖,便安闲而住者。必不能除,缘五蕴之我执萨迦耶见。故彼补特伽罗亦定不能解脱生死。此显自他各部诸欲决择诸法真实义者,由不知破除俱生我执所执境,而作决择馀真实义之建立,皆徒劳无果。故知此义至为切要。

  寅三 破能依所依等三计分二,卯一 正破三计,卯二 总结诸破。今初

  已说我与五蕴自性一异不成,今说我蕴亦无自性更互相依。颂曰:

  〖于诸蕴中无有我,我中亦非有诸蕴,若有异性乃有此,无异故此唯分别。〗

  于诸蕴中无有自性能依之我。于我中亦非有自性能依之诸蕴。何以故?若蕴与我,有自性成就之异性,乃可有此自性成就之能依所依二种分别。然实无自性成就之他性。故此自性成就之能依所依,唯是颠倒分别之所安立。喻如世间盘酪异性,乃见能依所依。我与诸蕴,未见是事,故能依所依都无自性也。

  我亦非自性有五蕴,颂曰:

  〖我非有色由我无,是故全无具有义,异如有牛一有色,我色俱无一异性。〗

  亦不许我自性有色蕴。何以故?以我与诸蕴自性一异,皆己破讫。是故我与诸蕴无自性具有义。以具有之因缘,异性者,如云:天授有牛。不异性者,如云天授有色。然我与色,俱无一性异性,故我亦非自性有色也。破自性有馀四蕴,应知亦尔。

  卯二 总结诸破

  今当总结以上诸破,由行相所缘颠倒数量门明萨迦耶见,颂曰:

  〖我非有色色非我,色中无我我无色,当知四相通诸蕴,是为二十种我见。〗

  色非是我而见为我。我非自性有色而见为有色。我自性不在色中,色亦不在我中,而见相在。如于色蕴所说四种萨迦耶见,当知于受等四蕴,皆有四见。是为二十种萨迦耶我见。

  若谓:此加我异色蕴见,于一一蕴可作五类观察,中论亦云:“非蕴不离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蕴,何处有如来。”应成二十五种我见,云何只说二十种耶?曰:二十种萨迦耶见,是经所建立。建立之理,谓萨迦耶见,若不先取五蕴,必不能起我执。故由四相缘虑诸蕴执以为我。执离五蕴第五相为我者,唯诸外道乃起彼执。故经不说第五事。中论说第五异品者,当知是为破外道而说也。

  经言:“以金刚智杵,摧坏二十种萨迦耶见高山,证预流果。”此义,颂曰:

  〖由证无我金刚杵,摧我见山同坏者,谓依萨迦耶见山,所有如是众高峰。〗

  萨迦耶见山,以我为所缘,执有自性为行相。未以圣金刚智杵摧坏之前,始从无始生死而有,从无明地基之所发起,日日增长烦恼巉岩,竖穷三界横遍十方。经现证无我金刚智杵摧坏之后,与所摧我见同时摧坏者,谓依根本萨迦耶见山而住,即前所说五蕴各有四相之二十种高峰也。释论译为:“与最高蜂同时坏者,当知彼等即是高峰。”今如颂译,谓与根本萨迦耶见同时。又俱生萨迦耶见我执,都非前说二十种见摄。故论云:“依萨迦耶见山。”谓二十种萨迦耶见高峰,依止根本萨迦耶见而住。然预流果所断,与二十种见同时之根本萨迦耶见,亦是分别我执。彼非仅执我是有自相,且计彼执为应正理。是依邪宗所薰之种子,为预流所断也。

  寅四 破不一不异之实我分二,卯一 叙计,卯二 破执。今初

  今为破正量部所计实我,颂曰:

  〖有计不可说一…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