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根本论▪P12

  ..续本文上一页可得

  烦恼于垢心  五求亦不得 

  如身见。五阴中五种求不可得。诸烦恼亦于垢心中。五种求亦不可得。又垢心于烦恼中。五种求亦不可得。复次

  净不净颠倒  是则无自性

  云何因此二  而生诸烦恼 

  净不净颠倒者。颠倒名虚妄。若虚妄即无性。无性则无颠倒。若无颠倒。云何因颠倒起诸烦恼。问曰

  色声香味触  及法为六种

  如是之六种  是三毒根本 

  是六入三毒根本。因此六入生净不净颠倒。因净不净颠倒生贪恚痴。答曰

  色声香味触  及法体六种

  皆空如炎梦  如乾闼婆城

  如是六种中  何有净不净

  犹如幻化人  亦如镜中像 

  色声香味触法自体。未与心和合时。空无所有。如炎如梦。如化如镜中像。但诳惑于心无有定相。如是六入中。何有净不净。复次

  不因于净相  则无有不净

  因净有不净  是故无不净 

  若不因于净。先无有不净。因何而说不净。是故无不净。复次

  不因于不净  则亦无有净

  因不净有净  是故无有净 

  若不因不净。先无有净。因何而说净。是故无有净。复次

  若无有净者  何由而有贪

  若无有不净  何由而有恚 

  无净不净故。则不生贪恚。问曰。经说常等四颠倒。若无常中见常。是名颠倒。若无常中见无常。此非颠倒。余三颠倒亦如是。有颠倒故。颠倒者亦应有。何故言都无。答曰

  于无常着常  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有常  何处有常倒 

  若于无常中着常。名为颠倒。诸法性空中无有常。是中何处有常颠倒。余三亦如是。复次

  若于无常中  着无常非倒

  空中无无常  何有非颠倒 

  若着无常言是无常。不名为颠倒者。诸法性空中无无常。无常无故谁为非颠倒。余三亦如是。复次

  可着著者着  及所用着法

  是皆寂灭相  云何而有着 

  可著名物著者名作者。著名业。所用法名所用事。是皆性空寂灭相。如如来品中所说。是故无有着。复次

  若无有着法  言邪是颠倒

  言正不颠倒  谁有如是事 

  著名忆想分别此彼有无等。若无此著者。谁为邪颠倒。谁为正不颠倒。复次

  有倒不生倒  无倒不生倒

  倒者不生倒  不倒亦不生

  若于颠倒时  亦不生颠倒

  汝可自观察  谁生于颠倒 

  已颠倒者。则更不生颠倒。已颠倒故。不颠倒者亦不颠倒。无有颠倒故。颠倒时亦不颠倒。有二过故。汝今除憍慢心。善自观察。谁为颠倒者。复次

  诸颠倒不生  云何有此义

  无有颠倒故  何有颠倒者 

  颠倒种种因缘破故。堕在不生。彼贪着不生。谓不生是颠倒实相。是故偈说。云何名不生为颠倒。乃至无漏法尚不名为不生相。何况颠倒是不生相。颠倒无故何有颠倒者。因颠倒有颠倒者。复次

  若常我乐净  而是实有者

  是常我乐净  则非是颠倒 

  若常我乐净是四实有性者。是常我乐净则非颠倒。何以故。定有实事故。云何言颠倒。若谓常我乐净倒是四无者。无常苦无我不净。是四应实有。不名颠倒。颠倒相违故名不颠倒。是事不然。何以故

  若常我乐净  而实无有者

  无常苦不净  是则亦应无 

  若常我乐净是四实无。无故无常等四事亦不应有。何以故。无相因待故。复次

  如是颠倒灭  无明则亦灭

  以无明灭故  诸行等亦灭 

  如是者如其义。灭诸颠倒故。十二因缘根本无明亦灭。无明灭故三种行业。乃至老死等皆灭。复次

  若烦恼性实  而有所属者

  云何当可断  谁能断其性 

  若诸烦恼即是颠倒。而实有性者。云何可断。谁能断其性。若谓诸烦恼皆虚妄无性而可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烦恼虚妄  无性无属者

  云何当可断  谁能断无性 

  若诸烦恼虚妄无性。则无所属。云何可断。谁能断无性法

  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问曰。破四颠倒。通达四谛。得四沙门果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 , ,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宝 

  若一切世间皆空无所有者。即应无生无灭。以无生无灭故。则无四圣谛。何以故。从集谛生苦谛。集谛是因苦谛是果。灭苦集谛名为灭谛。能至灭谛名为道谛。道谛是因灭谛是果。如是四谛有因有果。若无生无灭则无四谛。四谛无故。则无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无故。则无四沙门果。四沙门果无故。则无四向四得者。若无此八贤圣。则无僧宝。又四圣谛无故。法宝亦无。若无法宝僧宝者。云何有佛。得法名为佛。无法何有佛。汝说诸法皆空。则坏三宝。复次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坏  一切世俗法 

  若受空法者。则破罪福及罪福果报。亦破世俗法。有如是等诸过故。诸法不应空。答曰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汝不解云何是空相。以何因缘说空。亦不解空义。不能如实知故。生如是疑难。复次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世俗谛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间颠倒故生虚妄法。于世间是实。诸贤圣真知颠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无生。于圣人是第一义谛名为实。诸佛依是二谛。而为众生说法。若人不能如实分别二谛。则于甚深佛法。不知实义。若谓一切法不生是第一义谛。不须第二俗谛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 

  第一义皆因言说。 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若不得第一义。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诸法虽无生。而有二谛。复次

  不能正观空  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  不善捉毒蛇 

  若人钝根。不善解空法。于空有失而生邪见。如为利捉毒蛇不能善捉反为所害。又如咒术欲有所作不能善成则还自害。钝根观空法亦如是。复次

  世尊知是法  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  是故不欲说 

  世尊以法甚深微妙。非钝根所解。是故不欲说。复次

  汝谓我着空  而为我生过

  汝今所说过  于空则无有 

  汝谓我着空故。为我生过。我所说性空。空亦复空。无如是过。复次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  一切则不成 

  以有空义故。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悉成就。若无空义。则皆不成就。复次

  汝今自有过  而以回向我

  如人乘马者  自忘于所乘 

  汝于有法中有过不能自觉。而于空中见过。如人乘马而忘其所乘。可以故

  若汝见诸法  决定有性者

  即为见诸法  无因亦无缘 

  汝说诸法有定性。若尔者。则见诸法无因无缘。何以故。若法决定有性。则应不生不灭。如是法何用因缘。若诸法从因缘生则无有性。是故诸法决定有性。则无因缘。若谓诸法决定住自性。是则不然。何以故

  即为破因果  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  万物之生灭 

  诸法有定性。则无因果等诸事。如偈说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无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何以故。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是法无性故不得言有。亦无空故不得言无。若法有性相。则不待众缘而有。若不待众缘则无法。是故无有不空法。汝上所说空法有过者。此过今还在汝。何以故

  若一切不空  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若一切法各各有性不空者。则无有生灭。无生灭故。则无四圣谛法。何以故

  苦不从缘生  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  定性无无常 

  苦不从缘生故则无苦。何以故。经说无常是苦义。若苦有定性。云何有无常。以不舍自性故。复次

  若苦有定性  何故从集生

  是故无有集  以破空义故 

  若苦有定性者。则不应更生。先已有故。若尔者。则无集谛。以坏空义故。复次

  苦若有定性  则不应有灭

  汝着定性故  即破于灭谛 

  苦若有定性者。则不应灭。何以故。性则无灭故。复次

  苦若有定性  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  即无有定性 

  法若定有。则无有修道。何以故。若法实者则是常。常则不可增益。若道可修。道则无有定性。复次

  若无有苦谛  及无集灭谛

  所可灭苦道  竟为何所至 

  诸法若先定有性。则无苦集灭谛。今灭苦道。竟为至何灭苦处。复次

  若苦定有性  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  其性不异故 

  若先凡夫时。不能见苦性。今亦不应见。何以故。不见性定故。复次

  如见苦不然  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  是亦皆不然 

  如苦谛性先不见者后亦不应见。如是亦不应有断集证灭修道。何以故。是集性先来不断。今亦不应断。性不可断故。灭先来不证。今亦不应证。先来不证故。道先来不修。今亦不应修。先来不修故。是故四圣谛。见断证修四种行。皆不应有。四种行无故。四道果亦无。何以故

  是四道果性  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  今云何可得 

  诸法若有定性。四沙门果先来未得。今云何可得。若可得者。性则无定。复次

  若无有四果  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  则无有僧宝 

  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果向果者。无八贤圣故。则无有僧宝。而经说八贤圣。名为僧宝。复次

  无四圣谛故  亦无有法宝

  无法宝僧宝  云何有佛宝 

  行四圣谛得涅槃法。若无四谛则无法宝。若无二宝云何当有佛宝。汝以如是因缘。说诸法定性。则坏三宝问曰。汝虽破诸法。究竟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有。因是道故名为佛。答曰

  汝说则不因  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  而有…

《中观根本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入中论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