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鬘论▪P2

  ..续本文上一页由敬得威故,难近更应勤。

  38由智心难动,坚固不信他,永不遭欺诳,故应修智行。

  39依谛舍静智,王则具四善,此四德善法,天人所赞叹。

  40直言说清净,由智悲无垢,恒共同集聚,得智法增上。

  41善言人难得,听善言亦难,善教逆耳语,能疾行犹稀。

  42善言非所爱,有益应疾行;为愈疾爱己,亦服难忍药。

  43寿康及王位,恒应思无常,次生正精进,后专心行法。

  44见决定必死,死后罪为苦,见此虽现乐,罪亦不应作。

  45或有见无畏,若见后时畏,若一方心安,一方何不畏?

  46因酒遭他轻,无义财亦尽,由痴非正行,故恒应断酒。

  47赌博生贪尤,嗔谄诡诈处,诳妄恶口因,故应恒远离。

  48贪爱女身因,多由思彼净,寻思女身中,实无一毫净。

  49口出臭涎唾,齿舌集垢秽,鼻臭由涕流,目泪眼垢处。

  50腹屎尿肠器,余身骨肉聚,愚人不见身,故此作贪著。

  51或如无知者,贪美饰秽瓶,世愚由痴闇,于女身亦然。

  52根门最臭秽,是厌恶身因,于中若生爱,何缘得离欲。

  53譬如屎尿池,猪喜于中戏,于身不净门,多欲戏亦尔。

  54身色不净性,盈秽大种穴,彼痴人无知,贪爱以为亲。

  55汝自见身知,屎尿等不净,此聚说名身,云何你生爱?

  56精血相掺杂,不净种子生,如知身不净,何若生染著?

  57不净诸蕴身,臭滋皮缠覆,睡时彼女身,满瑟涎眠尽。

  58可爱及可憎,衰老及年轻,女身皆不净,汝何处生贪?

  59设粪聚妙色,虽外相端正,起贪则不该,爱女身亦尔?

  60内骨覆以皮,实犹尸身性,显现极难忍,云何见不知?

  61皮不净如衣,不可暂解浣,云何秽聚皮,云何可为净?

  62画瓶满粪秽,外饰美亦憎,自性不净身,云何汝不憎?

  63若汝憎不净,云何不恶身!香华鬘饮食,本净而能汙。

  64如于自他秽,若汝咸憎恶,云何汝不厌,自他不净身?

  65如女身不净,自身秽亦尔,是故内外相,离欲岂非理?

  66九门流不净,纵知作浣洗,不净犹不知,向汝说何益?

  67于此不净身,予作妙词赞,非理呜呼愚,士夫堪为羞。

  68无明覆其心,多众生为此,尘欲而结怨,如犬争不净。

  69如搔痒谓乐,不痒最安光;如贪世间乐,无欲人最乐。

  70若汝思此义,离欲虽不成,由是思欲轻,不贪执女岸。

  71从猎感短寿,怖苦重逼恼,难忍地狱因,恒应断杀行。

  72譬如粪污身,毒蛇吐流涎;何人若见他,怖畏即恶人。

  73如夏月大云,田夫见欲雨,何人若见他,安乐即善人。

  74故汝舍恶法,决心修善行,自与此世间,欲得大菩提。

  75本谓菩提心,坚固如山王,大悲遍十方,不依二边智。

  76大王大士夫,三十二相好,能庄严汝身,大王善谛听。

  77宝塔圣师尊,诸长等恒供,手足宝轮相,当成转轮王。

  78王恒应于法,净受坚稳行,由此足安平,当得成菩萨。

  79行施作爱语,利他及同事,感吉祥指网,指蹼缦网相。

  80由施胜美食,繁多兴供养,手足宝柔软,手足及肩骨,

   项背悉高耸,身支七处高。

  81无害放生故,修长身庄严,长寿指修长,足跟圆丰广。

  82弘取净正法,得吉祥妙色,脚趺不突显,旋毛端向上。

  83由恭敬施授,明处及工巧,故得鹿王膊,及聪明大智。

  84他若求汝财,若疾能惠施,由此臂臃大,得为世化王。

  85亲爱若乖离,敦睦令和好,此感阴藏相,相严藏不露。

  86常施寮殿具,细柔端严色,感金澄净色,润滑光微妙。

  87由施无上权,如理顺尊长,感一孔一毛,白毫端严面。

  88常说善爱语,又能顺正教,上身如师子,感颈丰圆相。

  89待病给医药,感得肩丰满,作适禅修地,最胜味觉受。

  90与法相应行,汝得肉髻相,善如聶走答,横竖均等相。

  91由长时巧说,真实细软语,能得八梵音,以及广长舌。

  92已知事实利,数数为他说,得感师子(夹+页),吉祥意难夺。

  93由为尊给待,随顺行正理,感齿齐洁白,匀称具妙色。

  94由数习此言,谓实不两舌,故具四十齿,平滑坚乃净。

  95慈眼视众生,全无贪嗔痴,眼目绀青相,睑睫如牛王。

  96由此简略说,共有三十二,上士师相严,汝应当善知。

  97随好有八十,悉从慈悲生;不为大王说,文义恐繁多。

  98随诸转轮王,同有此相好,净明及可爱,终不及如来。

  99转轮王相严,任何随好相,由能仁净心,此因所感生。

  100百千亿万劫,虽同修善业,彼亦不能生,佛一毛相德;

   如日熠耀光,较诸萤火光;其佛相庄严,较轮王亦尔。

   第三品 菩提资粮

  1诸佛大相好,从难思福生,我今为汝说,依大乘教理。

  2一切缘觉福,有学无学福,及无尽世福,如世亦难量。

  3此福十倍增,感佛一毛相,诸佛毛孔相,一一福皆尔。

  4由彼遍毛孔,生作诸福德,此福百倍增,方感一随好。

  5如是如是多,一一好得成,如此一随好,乃至满八十。

  6如是福德聚,能感八十好,合更百倍增,感佛一大相。

  7如是多福德,能感三十相,复更千倍增,感佛一白毫。

  8能感白毫福,复更万倍增,此福感难见,顶上 尼沙。

  9如是福无量,亦复如十方,一切福功德,方便说有量。

  10诸佛色身因,尚如世无量,况佛法身因,云何有边际?

  11世间因虽小,而果大难量,佛因既无量,果利云何量?

  12诸佛妙色身,皆从福资粮,清净佛法身,由智资粮成。

  13故此福慧行,是成佛正因;故愿汝恒行,菩提福慧行。

  14于成菩提福,汝莫堕沉尤,由佛教理示,能令心安信。

  15地水火风空,布遍满十方,众生亦复是,其苦亦无边。

  16此无边众生,菩萨依大悲,发心拔济苦,愿彼般涅磐。

  17从此发坚心,行住及卧觉,或时小放逸,一旦净持守。

  18福量如众生,恒长无间隙,因于无量际,故菩提不难。

  19时空及众生,菩提及福德,由此四无量,菩萨坚心行。

  20菩提道虽长,因前四无量,勤修非久远,云何难可得?

  21福慧二种行,如是无边际,身心诸疾苦,迅速得消除。

  22恶道饥渴等,身苦恶业生;断恶植福德,他世苦不生。

  23贪嗔怖畏等,心苦从痴生;由依无我慧,迅速得解脱。

  24身心诸极苦,若汝非极厌,乃至尽虚空,导世有何惧?

  25有苦时虽促,难忍况时长;菩萨却无苦,长乐云何难?

  26彼既无身苦,更何有意苦,悲心爱世间,故久住世间。

  27故菩提时长,智人不耽怠,为尽罪积资,是时恒精勤。

  28贪嗔及无明,愿汝知舍离;无贪等众善,知应恭敬修。

  29由贪堕鬼道,由嗔堕地狱,由痴多畜生,翻此感人天。

  30舍恶及修善,此是增上生;由智舍二执,此是决定胜。

  31佛像及支提,殿堂及寺庙,最胜多供具,汝应敬造作。

  32端坐宝莲台,好色微妙画,一切金宝类,汝应造佛像。

  33正法及圣众,应殷重护持;金宝网伞盖,奉献覆支提。

  34金银众宝华,金刚珊瑚珠,珍宝吠琉璃,广饶供佛塔。

  35能说正法人,供养及尊敬,六和敬等法,欢喜而行持。

  36于尊恭敬听,勤示而启请;于诸菩萨众,亦常敬供养。

  37于天外道众,不应亲事礼,痴者由邪信,贪事恶知识。

  38佛所示教诫,书写读诵施,亦施纸笔墨,汝应修此福。

  39于国起学堂,雇师供学士,并赐予田食,勤行慧增广。

  40于老幼病衰,为除众生苦,广备药济等,安置诸物用。

  41桥堤乐园亭,水缸水塘屋,草蓐卧具食,赐施善妙者。

  42成邑伽蓝地,众城聚会处,于彼乏水处,造井池施饮。

  43病苦无依贫,下姓怖畏等,依慈悲摄受,敬心安立彼。

  44随时新饮食,果菜及新(豰-<啄-口>+禾),僧众及须者,未施莫先用。

  45足屣伞滤网,除刺除物用,针线及扇等,当置水缸外。

  47涂首身足油,木椅浆糊棉,水器及刀斧,当置水缸处。

  48火(豰-<啄-口>+禾)麻饮食,糖油等相应,恒置阴凉处,及净水满器。

  49于蚁鼠穴门,饮食(豰-<啄-口>+禾)糖等,付可信人管,日日分布散。

  50饮食用前后,恒施于饿鬼;狗鼠鸟蚁等,愿汝恒施食。

  51灾疫饥饿时,水旱及贼难,惨痛之世间,广大恒拯恤。

  52田夫绝农业,愿给粮种具,不征苛租税,轻微受调敛。

  53救护悲困者,租税应减轻,免其催征尤,亦可解其难。

  54于自他国境,盗劫令止息;物量作交易,应付予等值。

  55于彼大臣说,内涵悉当知,如彼世医生,尽彼恒所行。

  56如为己利益,任汝何恭敬,亦当利他行,汝应恒敬持。

  57地水火风等,草药及野树,自身极短暂,当令人受用。

  58七步顷动思,尽舍内外财,菩萨福德成,难量如虚空。

  59童女好色严,惠施求得者,故获陀罗尼,能持一切法。

  60具持庄严饰,童女计入万,并施一切物,释迦佛昔时。

  61光彩种种色,衣服庄严具,华香等受用,悲施予求者。

  62若人离此缘,于法无安行,则应惠施之,胜施莫逾时。

  63若此能利他,毒亦许施彼;若此损害他,甘露不应施。

  64若蛇啮人指,断指却有益;虽佛教利他,逼恼亦可行。

  65固谨持正法,及能说法人,恭敬听受法,应以法施他。

  66莫爱世赞叹,恒乐出世法,如己任所有,当令他如是。

  67于闻莫知足,及思修实义;于师报恩施,应恒行礼敬。

  68莫读外邪论,但起诤慢故;不应赞自德,怨德亦可赞。

  69莫显他隐事,及恶心争辩;自于他有过,如理观悔露。

  70若他有过失,智者劝诫示,自须离此失,始能摧他恶。

  71他辱己莫嗔,即观宿业果,令苦不复生,当使自无过。

  72于他应他恩,莫希彼报恩,唯自应受苦,共求众受乐。

  73若得大富贵,自高不应作,纵贫如饿鬼,虽损不灰心。

  74假设失王位,或死由实言,亦恒说此语,无实利默然。

  75如言如此行,恒依禁戒行,故此吉祥地,诚正…

《宝鬘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回诤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