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二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祇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对心法的专注。

  

最近,在缅甸有大师在孙伦(Sunlun)、他旦尼益达(Thathanayeiktha)、汉他华伟(Hanthawaddy)、名冠(Mingun)、毛练(Mohnyin)、尼安那沙结(Nyanasagi)等地方和其它禅修学派提供了不同方式的专注修法。有奋力地去觉察接触和感觉,有用心去留意小腹在呼吸时的起伏活动,有留意四肢和身体的活动,有观察身体内任何生起的现象,有修习在看当中祇有看(Seeing in the seen only what is seen)‥‥等等。问题来了,面对众多令人迷惑的修法,未来的禅修者怎样才能选到一个正当的修法呢﹖这里所谓的「正当」是指那绝无疑惑、为实践所确证、能令禅修者很快可当下成就如上述《大念处经》所言的能力之意。因此,本文想建议一些准则,以帮助禅修者去选择一个正当的禅修方法。

  

一般而言,祇有两大准则:(一)要适合这个时代和时期,(二)要适合现代生活的人。

  

这个时代,与二千五百年前佛在世的时代大不相同,那个时代是罕见的,因为佛陀在世,很多人都能亲见佛陀和他的圣弟子。这样的相逢,令到很多人都能轻易和快捷地获得解脱知见和体证涅槃。那个时代,充满高尚的拼搏和瞬间的解脱,充满如舍利弗(Shin Sariputra)、目犍连(Maha Moggalana)、大迦叶(Maha Kassapa)、婆希亚(Bahiya Daruciriya)‥‥等具高领悟力的圣者。当时,有人能穿墙越壁、飞天遁地、在水上行走而不下沉‥‥等等非凡能力。一个方法适用于那个时代或那个时代的人,未必适用于现今这个时代。因此,正当方法的准则是:一定要适合这个时代和现在生活的人。但是,这个准则似太空泛了,有必要使它具体化,以便可用于实际修行的运作。而要得出具体的准则,便要考虑它所需满足的要求,这样又要先考察一下现今这个时代,及这个时代的人的特征了。

  

这是个属于符号(Symbols)、概念(Concepts)、形像(Forms)、抽象(Abstraction)和智慧化(Intellectualisation)事物的时代。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其符号和形像等,因为这是尘世所需。符号(与言辞有关的或无关的)是用来帮助沟通的,而形像是周围事物的形状和图像在人们心里面的反映记录。然而,这个时代的紧急和迫切的要求是:想更加刻意地和深入地去利用这些符号和图像等。随着世界的扩大,人与人沟通的日益频繁,以及信息器材的发展,符号等对人心的影响亦日渐深远,而为大众传媒服务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像和技巧,亦会以愈来愈多的各种形像和图像呈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物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对智慧化事物的刻意追求等,亦引发了概念化、抽象化和智慧化等活动的激增。对于日益复杂的社会,亦有必要进行有系统的管理和调节。于是,抽象和智性工作的需求亦会随着增加。就算农人与工人亦喜欢上智性活动。虽然,以往的时代也有抽象和智性活动,但是这种习惯,像今天这般扩散和深入社会各阶层的情况,是未曾见过的。

  

这个时代,反对任何对身心欲求的压抑,却容许欲求的尽情表达和发挥,惟恐控制它们,会导致精神上的创伤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它更进一步通过广告和暗示,去激发起这些欲求,兼且,它更扬言可以提供物品和金钱,去满足这些被激发起来的感官欲求。

  

这是个耽于肉欲的时代,它以能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欲求而自豪;愈能满足感官欲求的生活便被说成是「好」的生活;令「好」字隐含着某种特殊的意义。在历史上,如此地广泛追求高度的肉欲,是从未有过的。

  

现代生活步伐迅速,人们亦被迫要走快些,即使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亦颇感吃力。人们无论是在工作或娱乐、家庭或工作地点之中,都感到沉重的压力;不多久,体力上的过度损耗和心理上的过量负荷,最终会导致很多人心理错乱。可见这是个充满精神变态者(Psychopath)和神经病患者(Neurotic)的时代。

  

现代的杂音是骇人的。运输和生产机器的声音、制造工具的声音、广播和播放音乐的扩音机声都渗透了每一个角落,背后的驱动似想把这些杂音扩散至日夜的每一个小时。现在看来,要想远离这些疯狂的群众是非常困难的。而杂音之中最令人烦扰的,莫过于人们自己心内那些停不了的杂念(Mental Chatter)——即人们内心激动的思想、未能满足的欲望、未能平息的怨愤和未能解决的疑难所生起的心理骚动。

  

这个时代的人,希望能逃避上述人为方面的东西,以及与自己有关方面的东西。但是,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大多不是正当的解脱之道。事实上,他对自己的东西和对自己的执着,远比他想要离开这些东西还要强。他祇想暂时逃避,躲进一蚕茧(小保护仓)内喘息片刻,好让他可以再跑出来,去享受他所营造的物质上或智性上的东西,以及与自己有关的观念和形像。可是,尽管他可以这样做得到,他还是经常地觉得并不惬意。

  

可是,现代人亦是懒惰的。他不想费力,祇求一按开关,他所想的东西就会来到他的面前,他要方便和迅速,所有他的营运都是为了这一目标 —— 在一胶囊中运载他所想要的东西给他,这真是个吞服药丸的世界。并且,由于他的懒惰,他不喜欢接受心智的纪律培训,就像爱德华孔哲(Edward Conze)所言:现代的个人主义、虚假的民主与现代的教育方法一起产生了对心智的纪律培训根深蒂固的嫌恶。这表现在憎恶记忆各种禅修的理论要点上,更不用说要记取某些特殊锻炼所需要记的一系列项目了。

  

现代人并不重视那最理想,而又可以不受干扰的出家修持;由于他有很多世俗责任要负,所以宁愿采用一种可以让他同时执行世俗任务的禅修方法。而且,执行世俗任务并不容许他有太多的时间去进行禅修,他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经常长时间地离开工作岗位,每天,他或许祇能抽一小时出来禅修,可见现代人是严重地缺乏时间的。

  

现代人的主要特点是缺乏敏捷的直觉力。佛弟子如舍利弗和婆希亚,都是有敏捷的直觉力的人,他们在闻法后不久即有所了悟;可是,现代人要重重复覆地修练无数次,心力才可以到达那个程度,以获取一剎那的了悟。可见现代人的直觉力是迟缓和呆滞的。

  

以上所述,都是这个时代和现代人的特色。任何禅修的方法都必需配合这些特色,才可算是适合这个时代,和可带引现代人发展专注力和洞察力。它必须可以帮助他克服他的弱点、增强他的解脱意欲、升华他的错误欲求、发展和动员他本有的潜力,以获取道与智(Magga-nana)。祇有这样的方法才可以称为正当,因为类似这样的方法才可置人于正道,和最后送他至完全解脱的目的地。若然如是,这个正当的方法应有什么明确的特色呢﹖

  

修习内观禅,需要努力排除概念(Pannati),深入洞察(Penetrate)诸法实相(Paramattha),以获取解脱智慧(Panna)。所以,正当禅修方法的主要特色,应是其能当下直接深入洞察诸法实相的能力。若无上述这种能力,一个人最终仍祇会流浪在形像领域的表面上,无休止地一个概念堆放在另一个概念上,虚假地指着实相。例如,当接触生起时,他本可把触到赤裸裸的接触…

《二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