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P3

  ..续本文上一页即是为了求得财物表示愿意为他作事,便说:汝的钵真好,我也很想有这样的钵,只是施者难得。如是名为贪恋财物而作侧面乞求之语。第四方便研求,即是由贪爱财物之心,而对人言:汝的父母也行布施,应布施谁?汝家中而有阿罗汉住,在共同谈论,则汝定有财富。如是等语,即欲使人思惟,此是阿罗汉我应布施供养。第五以利求利,如说:有些国王以钵布施我,我都未受,此钵是某某王布施我的。说如是语,是欲令他人想道:此人是殊胜布施的境。

   (子)二 应行持的三法

  颂曰:敬施,供应供修慈。

   对于受施者应亲手奉与,名为恭敬施。供养邬波驮耶和其他殊胜有德者,名为供应供。举修慈心为例,谓修四无量心,即是应行持的善法。敬施中亦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

   (子)三 略义

     颂曰:略说法如是。

   略说增上生的因法,有如是十六种。

   (癸)二 示离此教法外别宗无如是善法分三:一、由入歧途损害自他;二、示入歧途的补特伽罗;三、明入歧途的过失。

   (子)一 由入歧途损害自他

  颂曰:若唯苦逼身,决不生善法,

  未除损恼他,益他亦非有。

  问曰:由修苦行而损害身躯,岂不也是道吗?

  答曰:若唯由断食和以五火炙身等,苦恼逼迫其身,不但不能得解脱,并且决定不能生起得增上生的善法;由于未除损恼他的恶法,而饶益他的善法亦非有,自己只有往恶趣的因故。

   (子)二 示入歧途的补特伽罗

  颂曰:施戒忍光明,正法大坦途,

  若弃习苦行,如牛行险道。

   施戒忍光明者,施有三种,戒以远离身口七支过失为相,及三种忍等,皆是正法大坦途。若谁弃舍此三而习损害身躯的苦行,即会趣入恶趣险道等,亦能使他随往。例如牛行险道,亦能引导其他畜类随它而行,自他俱损。此处所说施戒忍三法,即摄尽前说十六种法。

   (子)三 明入歧途的过失

  颂曰:趣生死旷野,剧苦众生树,

  烦恼蛇缠身,长远于中行。

   诸外道诽谤正法善道,趣入险道,犹如兽类误入旷野草木稠林等难行险道。生死旷野,即是为地狱、饿鬼等无边剧烈痛苦之所充满,而堕萨迦耶见等恶见稠林。彼诸不具思惟正法善道心的众生犹如树木,被贪欲等烦恼毒蛇缠缚其身,长远于生死中行,受诸剧烈痛苦。所以诸欲自己得善利乐者,应当依止善知识,如教而修,特别是不应耽著假名真道的邪道,最为扼要。

   (癸)三 倒行彼法的果分三:一、不善业感寿命短促等等流果;二、感恶趣异熟果;三、善业招感与彼相反的果。

   (子)一 不善业感寿命短促等等流果

  颂曰:杀生寿短促,害他损恼多,偷盗乏资财,邪淫多怨敌。

  妄言招诽谤,两舌亲乖离,粗语闻恶声,绮语言失信。

  贪欲摧所求,瞋恚多恐怖,邪见生恶执,饮酒心狂乱。

  不施感贫穷,邪命逢欺诳,骄生卑种族,嫉故少威德。

  由忿形貌丑,不问智者愚。

   如经说:由杀生业使他生中感寿命短促等等流果;由以刀杖等损害他生命,于后世中损恼众多,而伤其身;由偷盗业而感贫穷缺乏资财,纵有财物亦不稳固,或不能自主等;由邪淫业感自妻室不能自主,而且多遭怨敌;由妄言多招诽谤;由两舌与自亲友乖离;由粗恶语闻鄙恶声等不和雅音;由绮语使自语言失信,及感语言不可信任和无定解的邪说辩才;由贪欲心摧毁自己一切所求之事,皆不遂意;由瞋恚心而多恐怖;由邪见令后世生恶执和多谄诳等事。诸上师说:等流有二种,即受等流和作等流。寿命短促即受等流,后世多起杀心即作等流。增上果是外境成熟,若欲广知当阅《波罗蜜多乘道次第》(即宗喀巴大师所著《菩提道次第论》)。由饮酒使自心狂乱,及识不正常;由不恭敬施、不布施及不与取,故感贫穷,是显不布施的果,不与取的果前已说。由邪命逢欺诳;由骄慢而生卑种族;由于嫉妒他人的财富等盛事而心中忿恼故,感自己少威德;由忿怒感颜色不美等形貌丑恶;又由忿怒不请问了知善恶取舍的智者,故感不知取舍愚痴无智。

   (子)二 感恶趣异熟果

   颂曰:此果在人道,先当往恶趣。

  问曰:彼不善果唯是等流耶?

  答曰:不是,因为由此等不善业所感的果在人道,而异熟果先当往地狱、饿鬼和畜生所摄的恶趣。如《十地经》云:“十不善业道,以上品积集多作为捺洛迦因,由中品故为傍生因,以下品故为鬼界因。”经意是说,饿鬼较畜生识别敏感,易得解脱,故说小罪感饿鬼趣。

   (子)三 善业招感与彼相反的果

   颂曰:诸不善异熟,如前所宣说;一切善业报,翻彼而生起。

   彼诸不善异熟,如前已宣说;至于一切善业道的异熟果报,则翻彼不善果而生起。当知等流和增上果,亦是翻彼而生。总的说来,即由业决定、业增长、未作业不遇和已作业不失四种所摄。对此等理,应当思惟。

   (癸)四 别释善不善因果

  颂曰:贪瞋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贪瞋痴等,所生业是善。

  不善感诸苦,恶趣亦如是;由善感乐趣,诸生中安乐。

   贪瞋痴及由彼所生的身语业,皆是不善。前句中的“及”字,是说不但贪瞋痴三毒其体是不善,即由彼所生的业亦是不善所摄。无贪无瞋无痴的根本善,不但其体性是善法,即由彼所生的身语业当知亦是善法。从不善业所感乐趣和恶趣诸苦,以及一切恶趣异熟果亦如是;由善业所感的异熟果,总即一切皆是乐趣,别则得赡部洲等的安乐,或累生中得安乐,故名诸生中安乐。由此应当善于思惟业果,以遮止恶趣因,及勤修乐趣因为要。

   (壬)二 如何受持的轨则

  颂曰:当从身语意,遮诸不善法,应常修善行,故说此三法。

   如是善思惟业果后,应当从身语意遮止诸不善法,并应恒常修习善行。若已了知如前所说应遮止和应修行的十六法,则应从应遮止诸法的等起而作防护,是故说此身语意三门的三法。

   (壬)三 受持的果

  颂曰:由此法解脱,地狱鬼傍生,且能得人天,王位圆满乐,

  定无量无色,感梵天等乐。

   由前所说此法不但能解脱地狱、饿鬼、傍生的苦,而且能得欲界人天圆满安乐,在人中得转轮王位等王种,资财富饶圆满安乐。不仅如此,若修四静虑、四无量和四无色定,还能感梵天等乐。或者修此十六法可得静虑等果体。

   (辛)二 略义

   颂曰:略说增上生,因果法如是。

   如前所说应遮止的十三法已遮止,而应修的三法已修,故略说增上生的十六因法及彼果法如是而已。

  

  

  

《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七十空性论科摄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