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果 第二部分:初果与初果之后(即入流者、须陀洹)(美国 坦尼沙罗尊者)▪P5

  ..续本文上一页的大益处。”

  ----SN XIII 1 (相应部)

  “比丘们,假定有一个湖,五十里宽、五十里长、五十里深,湖水满盈,乌鸦可以从中啜饮,人可以用草尖盛起一点水来。你们认为怎样?草尖盛起的水与湖中之水相比哪个更多?”

  “世尊,湖中之水更多。草尖盛起的水根本不算什么。草尖盛起的水与湖中之水相比,根本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千万分之一。”

  ----SN XIII 2 (相应部)

  “比丘们,假定大海即将干枯,到最后只剩两三滴水。你们认为怎样?即将干枯的大海之水,与那两三滴水相比,哪个更多?”

  “世尊,还是即将干枯的大海之水要多。那两三滴剩水根本不算什么。那两三滴剩水,与即将干枯的大海之水相比,根本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千万分之一。”

  “比丘们,同样地,一位拥有具足见的圣者的弟子,一位已经突破、入流的人,苦与张力总体的终结与止息,要远远大多了。所剩下的至多七次的轮回,根本不算什么:与过去的那一团苦相比,根本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千万分之一。那比丘们,那就是突破、入法流的益处。那就是获得法眼的大益处。”

  ----SN XIII 8(相应部)

  并不是所有入流的果报都与他死后的命运有关。许多也与即刻当下有关。

  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去见世尊。到达之后,对世尊顶礼完毕,在一旁坐下。坐下后,世尊对他说,“对一位圣者的弟子,当五种恐惧与敌意寂止了,当他拥有初果的四个素养,当他通过明辨,已正确地找到、正确地培养出这个尊贵法门,那么如果他愿意,就可以这样对自己宣称:“地狱终止了,兽界终止了,饿鬼界终止了,恶趣、恶境、低等域界终止了!我是一个证得初果者,永远不坠恶趣,稳步走向自我觉醒。””

  “那么,是哪五种恐惧与敌意得到寂止?”

  “当一个人杀生时,随着杀生作为前提,他即使即地制造了恐惧与敌意,在来世制造了恐惧与敌意,心智便经历着痛苦与绝望,但是,当他约束自己不杀生时,他既不制造即使即地的恐惧与敌意,也不制造来世的恐惧与敌意,也不经历心智的痛苦与绝望:因为避免杀生的人,恐惧与敌意已经寂止了。

  “当一个人偷盗…邪淫…妄语…

  “当一个人饮用蒸馏发酵、导致神志不清的饮料时,随着饮用蒸馏发酵、导致失去警觉的饮料,他即使即地制造了恐惧与敌意,在来世制造了恐惧与敌意,心智便经历着痛苦与绝望,但是,当他约束自己不饮用蒸馏发酵、导致失去警觉的饮料时,他既不制造即使即地的恐惧与敌意,也不制造来世的恐惧与敌意,也不经历心智的痛苦与绝望:因为避免饮用蒸馏发酵、导致失去警觉的人,恐惧与敌意已经寂止了。

  “恐惧与敌意便是这样寂止的。”

  ----AN X92(增支部)

  “这些是有信念的居家者的五种果报。哪五种?”

  “当世上一位真正的好人表示同情心时,他们首先会对有信念的人表示同情,而不会对没有信念的人表示同情。在访问时,他们会首先访问有信念的人,而不会访问没有信念的人。接受礼物时,他们会首先接受有信念者的礼物,而不会接受来自没有信念者的礼物。传授法时,他们会首先传给有信念的人,而不会传给没有信念的人。有信念的人死后、身体分解时,会升起进入善趣、进入天界。这些便是有信念的居家者的五种果报。”

  “正如一株位于十字路口的大菩提树,是周围鸟群的栖息之地,一位有信念的居家者,更是许多人的栖息地: 比丘们、比丘尼们、男女居士们。”

  一株大树

  枝丫载着果实与树叶

  树干与树根

  还有累累果实

  鸟儿在那里栖息

  在那个喜悦的氛围里

  他们建造家园

  那些寻找荫凉的

  来到荫凉之处

  那些寻找果实的

  找到入口果实

  因此拥有具足戒德与信念的人

  谦卑、敏感、温和

  愉悦、适度

  那些无漏者便朝他走来

  没有贪、嗔、痴----

  是世界的福田

  他们传法与他

  解除一切苦

  当他理解了

  他也会无漏于一切有缘起的,

  获得彻底解脱。

  ----AN V 38(增支部)

  忠告

  尽管以上面那段鼓励人心的段落结束这份学习指南,也许比较愉快,更有益的,也许是跟随佛陀的榜样。他的临终之言是针对那些初果弟子的,鼓励他们不要满足于等待着他们的果报,而是保持警觉的态度。

  “什么是警觉?有这样的情形,一位比丘警惕地守着心、守着心漏与伴随的心理素质。当他的心、对于心漏与伴随的心理素质被守着时,信力就会培养起来,达到顶点。精进力…念力…定力…明辨力就会培养起来,达到顶点……”

  ----SN XL VIII 56(相应部)

  “那么,南地亚,圣者的弟子怎样才能警觉地生活?有这样的情形,一位圣者的弟子对觉者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满足于对觉者不可动摇的信心,他白天不独自努力、黑夜不隐退用功。对他来说,生活没有警觉,那就没有乐。没有乐,就没有喜。没有喜,就没有宁静。没有宁静,他就耽于痛苦之中。当有了痛苦,心就不再入定。当心不能入定,景象就不能显现。当景象不能显现,他只能算是一位缺乏警觉的人。

  “再者,圣者的弟子对法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对僧伽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拥有圣者们欣赏的戒德: 不破不坏、无暇无疵、利于解脱、受智者赞扬、清净无染、走向正定。他满足于那些圣者们欣赏的戒德,他白天不独自努力、黑夜不退隐用功。对他来说,生活没有警觉,那就没有乐。没有乐,就没有喜。没有喜,就没有宁静。没有宁静,他就耽于痛苦之中。当有了痛苦,心就不再入定。当心不能入定,景象就不能显现。当景象不能显现,他只能算是一位缺乏警觉的人。

  “那么,南地亚,圣者的弟子怎样才能警觉地生活?有这样的情形,一位圣者的弟子对觉者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不满足于对觉者不可动摇的信心,他白天独自努力、黑夜隐退用功。对他来说,这样警觉地生活,就升起了乐。他有乐,就升起了喜。他有喜,身体就有了宁静。身体有了宁静,他就感受到愉悦。有了愉悦,心就入定。当心入定了,景象就显现出来。当景象显现出来,他就算是一位保持警觉的人。

  “再者,圣者的弟子对法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对僧伽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拥有圣者们欣赏的戒德: 不破不坏、无暇无疵、利于解脱、受智者赞扬、清净无染、走向正定。他不满足于那些圣者们欣赏的戒德,他白天独自努力、黑夜退隐用功。对他来说,这样警觉地生活,就升起了乐。他有乐,就升起了喜。他有喜,身体就有了宁静。身体有了宁静,他就感受到愉悦。有了愉悦,心就入定。当心入定了,景象就显现出来。当景象显现出来,他就算是一位保持警觉的人。”

  ----SN LV40 (相应部)

  “因此,第福,当你确立了初果的这四个素养,你应当进一步培养六种能识(或译神通),它们有利于明察。关注一切造作的无常性、觉察无常之中的苦、觉察苦中的非我、觉察舍弃、觉察无欲、觉察止息,你应当那样训练自己。”

  ----SN LV 3 (相应部)

  

《初果 第二部分:初果与初果之后(即入流者、须陀洹)(美国 坦尼沙罗尊者)》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