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果 第二部分:初果与初果之后(即入流者、须陀洹)(美国 坦尼沙罗尊者)▪P4

  ..续本文上一页方式升起。” 这也是一个判断方法,一位熟练比丘站在熟练者的层次,可用以判断,”我是熟练者。”

  ----SN XL VIII 53 (相应部)

  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去看(教外)其他行者。到达时,他有礼地向他们问候。在相互作友好的问候与致意之后,他在一旁坐下。他正坐下时,那些行者说: “居家者,告诉我们,行者乔达摩有什么看法?”

  “尊者,我不完全了解世尊的看法。”

  “好吧、好吧,你不完全了解行者乔达摩的看法。那么告诉我们,那些比丘们有什么看法。”

  “我甚至也不完全了解比丘们的看法。”

  “那么说,你既不完全了解行者乔达摩的看法,甚至也不了解比丘们的看法。那么告诉我们,你有什么看法。”

  “要阐述我的看法并不难。不过请让尊者们各自阐述个人的看法,然后就不难由我来阐述我的看法。”

  他这样说了,就有一位游方者对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说, “宇宙是永恒的。只有这点是真的、其它毫无价值。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另一位游方者对安那塔品迪卡说,“宇宙不是永恒的。只有这点是真的、其它毫无价值。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另一位游方者说,“宇宙是有限的…” “宇宙不是有限的…” “身与心是一回事…” “身是一回事,心是另一回事…” “死后一位如来还存在…” “死后如来不存在…” “死后如来既存在又不存在…” “死后如来不能既存在又不存在。只有这点是真的、其它毫无价值。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他们这样说完后,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对那些游方者说道: “对那位说了“宇宙是永恒的,只有这点是真实的、其它毫无价值”的尊者,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他的观点来自他本人的不当思考、或者对他人言辞的依赖。如今这个看法产生、造作、意欲、缘起之后,它是无常的。任何无常之事都是苦。这位尊者于是粘着于那团苦、屈服于那团苦。””(针对其它看法由此类推。)

  

  他说完后,那些游方者对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说:“我们每个人都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把你的看法告诉我们。” 

  “无论什么,只要产生了、造作了、意欲了、缘起了,都是无常的。任何无常之事都是苦。任何苦都是非我、不是我的组成部分、不是我自身。我的看法就是这样的。”

  “那么,居家者,无论什么,只要产生了、造作了、意欲了、缘起了,都是无常的。任何无常之事都是苦。于是你粘着于那团苦、自己屈服于那团苦。”

  “尊者们,无论什么,只要产生了、造作了、意欲了、缘起了,都是无常的。任何无常之事都是苦。任何苦都是非我、不是我的组成部分、不是我自身。以正确的明辨,我也如实看清了从中解脱的高等途径。”

  这话说完后,那些游方者们沉默了、羞愧了,坐在那里双肩耷拉、低头沉闷、无话可说。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注意到那些游方者们沉默了、羞愧了、坐在那里双肩耷拉、低头沉闷、无话可说,就起身去见世尊。到达时他顶礼世尊,然后坐在一旁。他坐着,把与那些游方者的对话尽数告诉了世尊。

  [世尊说]“说得好,居家者,说得好。你间或就应该那样,端正地反驳那些蠢人。接着,他为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开示,教导、敦促、激励、鼓励他。当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接受了世尊的开示,受到教导、敦促、激励、鼓励。他起身顶礼世尊,之后离去,让世尊留在他的右方。之后不久,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即使是早已洞察法的义与律的比丘,间或也可以象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那样,端正地反驳其他教派的游方者。””

  ----AN X93 (增支部)

  初果的果报

  描述入流果报的许多段落主要讲述的是初果者死后的命运。他/她永远不会重生于低于人的域界,无论重生在何处,都会有特别的喜乐。对于入流者在彻底解脱之前所余的轮回次数,经文中区分了三类成就。

  “[有些人]随着三种束缚的摧毁,是“一粒种子者”: 在人界轮回一次之后将结束苦与张力。

  “或者,没有突破那一步,没有穿透那一步,随着三种束缚的摧毁,他们是“轮回于家庭之间者”: 还要再在两三个家庭中重生,才能结束苦与张力。(原按:根据论藏,该词当解为“再经历二至六次缘起”。) ”

  “或者,没有突破那一步,没有穿透那一步,随着三种束缚的摧毁,他们是“至多七次者”: 在天界人界轮回之后,才能结束苦与张力。”

  ----AN III 89 (增支部)

  [佛陀与利查维国大臣南达卡谈到有关初果的素养]: “圣者的弟子,拥有了这四个素养,是一位初果者,永远不坠恶趣,稳步走向自我觉醒。

  “再者,圣者的弟子拥有了这四个素养,会与人界或天界的长寿有关联、与人界或天界的喜乐有关联、与人界或天界的地位有关联、与人界或天界的权势有关联。

  “南达卡,我这样告诉你,不是从其他婆罗门,行者那里听来的。而是我亲自了解、看见、实证之后告诉你的。”

  这话讲完后,有人对利查维国大臣南达卡说,“大人该沐浴了。”

  [南达卡答道]“我说,不需要这个外在沐浴了,我已经满足于这个内在沐浴:也就是对世尊的信赖。”

  ----SN LV30 (相应部)

  经文中经常提到死亡前最后时刻的心智状态的高度重要性,但是,入流的力量如此强大,它可以压倒死亡前哪怕是昏沉的心智状态,确保下一次重生于善趣。

  释加族的马哈那玛坐在那里时,对世尊说,“世尊,这个迦毗罗国富裕繁荣、人多拥挤、街巷熙攘。有时我在探访世尊或者僧伽、受到激励之后夜晚进入迦毗罗时,会遇见一头奔象、奔马、一辆横冲直撞的马车、货车、或者一个亡命之徒。在那样的时刻,我对世尊的念住就混乱起来、对法的念住就混乱起来、对僧伽的念住就混乱起来。我想道,“如果我在这个时刻死去,我的去处会是什么?我未来的轨迹会是什么?””

  “不要怕。马哈那玛,不要怕。你的死亡不会是恶性的,你的逝世不会是恶性的。如果一个人的心智长久地培养了信念、长久地培养了戒德、长久地培养了学问、长久地培养了舍弃、长久地培养了明辨,那么当他的身体----这个身体拥有形态、由四大元素组成、由父母所生、米粥所养、会经历无常、受到摩擦、挤压、分解、消散----这个身体会被乌鸦、鹰、鹫、狗、土狼、各种动物吞食,然而心----长久地培养了信念、培养了戒德、学问、舍弃、明辨----会升起来、从中分离出来。

  “假定一个人把一罐奶酪或者一罐油扔进深湖,罐子在水中破裂。陶瓷碎片会下沉,而奶酪或者油会上升、分离出来。正如这样,如果一个人的心,长久地培养了信念、培养了戒德、培养了学问、培养了舍弃、培养了明辨,那么当身体…被乌鸦、鹰、鹫、狗、土狼、各种动物吞食时,心却可以…升起、从中分离出来。”

  ----SN LV 21 (相应部)

  [阿难尊者对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那说] “一位受到圣者良好教育的弟子,当有了这四种(初果)素养,就不会有恐惧、惊惶,面于来世,不会怕死。”

  ----SN LV 27(相应部)

  “于是,有这样的情形,一个人不再有疑问、混淆,已经对真法确认无疑。接着他染了重病。他在染了重病时,心想,“我已经没有疑问、混淆了。我已经对真法确认无疑。”他不会忧伤、不受折磨、不会哭泣、捶胸、狂乱。这也是一个临终前对死亡不惧不怕的人。”

  ----AN IV 184 (增支部)

  “正如难以把大海里的水以“只有这么多桶水、这几百桶、几千桶、千万桶水”来加以衡量,而只能说这是大量的水,是不可估测、不可衡量的,同样地,当圣者的弟子有这样大的功德、这样大的善巧[原注:指初果素养],就难以把这样的功德以“只有这么多功德、这么多善巧、这么多美妙喜乐的养分,在法喜中成熟、引向天界、引向愉快、喜悦、迷人、快乐、善益。”来加以衡量,而只能说这是大量的功德,是不可估测、不可衡量的。”

  ----SN LV 41 (相应部)

  “比丘们,即使一位转*轮的皇帝,生前君临四大洲,在死后身体分解、投生善趣,来到天界与三十三天的天神为伴,在南达那林中自得其乐,周围有一群仙女,享受着天界美妙的五种享受,然而----因为他还不具备初果四个素养----他还没有免除坠入地狱、兽界、饿鬼界的可能性,没有免除坠入恶趣、恶境、低等域界的可能性。

  “即使圣者的弟子吃钵食、穿弃布----因为他拥有了初果四个素养----他不再可能坠入地狱、兽界、饿鬼界的可能性,没有免除坠入恶趣、恶境、低等域界的可能性。

  “这四个素养是什么?有这样的情形,圣者的弟子拥有对觉者不可动摇的信心…对法有不可动摇的信心…对僧伽有不可动摇的信心…他/她有着圣者欣赏的戒德…他/她就拥有了这四个因素。

  “赢得四大洲与赢得这四个素质相比,四大洲不及这四个因素的十六分之一。”

  ----SN LV I (相应部)

  君临整个地球

  升入天界

  统治一切域界

  初果胜于它们

  ----Dhp 178(法句经)

  接着,世尊用指尖拿起一小块土,对比丘们说,“比丘们,你们认为怎样?我用指尖拿起的一小块土,比起大地,哪个土更多?”

  “世尊,大地之土要多得多。世尊用指尖拿起的一小块土,与大地之土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世尊用指尖拿起的一小块土,与大地之土相比,根本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千万分之一。”

  “比丘们,同样地,一位有了具足见的圣者弟子,一个已经突破、入流的人,苦与张力总体的终结与止息,要远远大多了。所剩下的至多七次的轮回,根本不算什么:与过去的那一团苦相比,根本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千万分之一。那比丘们,那就是突破、入法流的益处。那就是获得法眼…

《初果 第二部分:初果与初果之后(即入流者、须陀洹)(美国 坦尼沙罗尊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