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方式升起。” 這也是一個判斷方法,一位熟練比丘站在熟練者的層次,可用以判斷,”我是熟練者。”
----SN XL VIII 53 (相應部)
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去看(教外)其他行者。到達時,他有禮地向他們問候。在相互作友好的問候與致意之後,他在一旁坐下。他正坐下時,那些行者說: “居家者,告訴我們,行者喬達摩有什麼看法?”
“尊者,我不完全了解世尊的看法。”
“好吧、好吧,你不完全了解行者喬達摩的看法。那麼告訴我們,那些比丘們有什麼看法。”
“我甚至也不完全了解比丘們的看法。”
“那麼說,你既不完全了解行者喬達摩的看法,甚至也不了解比丘們的看法。那麼告訴我們,你有什麼看法。”
“要闡述我的看法並不難。不過請讓尊者們各自闡述個人的看法,然後就不難由我來闡述我的看法。”
他這樣說了,就有一位遊方者對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說, “宇宙是永恒的。只有這點是真的、其它毫無價值。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另一位遊方者對安那塔品迪卡說,“宇宙不是永恒的。只有這點是真的、其它毫無價值。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另一位遊方者說,“宇宙是有限的…” “宇宙不是有限的…” “身與心是一回事…” “身是一回事,心是另一回事…” “死後一位如來還存在…” “死後如來不存在…” “死後如來既存在又不存在…” “死後如來不能既存在又不存在。只有這點是真的、其它毫無價值。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他們這樣說完後,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對那些遊方者說道: “對那位說了“宇宙是永恒的,只有這點是真實的、其它毫無價值”的尊者,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他的觀點來自他本人的不當思考、或者對他人言辭的依賴。如今這個看法産生、造作、意欲、緣起之後,它是無常的。任何無常之事都是苦。這位尊者于是粘著于那團苦、屈服于那團苦。””(針對其它看法由此類推。)
他說完後,那些遊方者對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說:“我們每個人都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現在把你的看法告訴我們。”
“無論什麼,只要産生了、造作了、意欲了、緣起了,都是無常的。任何無常之事都是苦。任何苦都是非我、不是我的組成部分、不是我自身。我的看法就是這樣的。”
“那麼,居家者,無論什麼,只要産生了、造作了、意欲了、緣起了,都是無常的。任何無常之事都是苦。于是你粘著于那團苦、自己屈服于那團苦。”
“尊者們,無論什麼,只要産生了、造作了、意欲了、緣起了,都是無常的。任何無常之事都是苦。任何苦都是非我、不是我的組成部分、不是我自身。以正確的明辨,我也如實看清了從中解脫的高等途徑。”
這話說完後,那些遊方者們沈默了、羞愧了,坐在那裏雙肩耷拉、低頭沈悶、無話可說。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注意到那些遊方者們沈默了、羞愧了、坐在那裏雙肩耷拉、低頭沈悶、無話可說,就起身去見世尊。到達時他頂禮世尊,然後坐在一旁。他坐著,把與那些遊方者的對話盡數告訴了世尊。
[世尊說]“說得好,居家者,說得好。你間或就應該那樣,端正地反駁那些蠢人。接著,他爲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開示,教導、敦促、激勵、鼓勵他。當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接受了世尊的開示,受到教導、敦促、激勵、鼓勵。他起身頂禮世尊,之後離去,讓世尊留在他的右方。之後不久,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即使是早已洞察法的義與律的比丘,間或也可以象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那樣,端正地反駁其他教派的遊方者。””
----AN X93 (增支部)
初果的果報
描述入流果報的許多段落主要講述的是初果者死後的命運。他/她永遠不會重生于低于人的域界,無論重生在何處,都會有特別的喜樂。對于入流者在徹底解脫之前所余的輪回次數,經文中區分了叁類成就。
“[有些人]隨著叁種束縛的摧毀,是“一粒種子者”: 在人界輪回一次之後將結束苦與張力。
“或者,沒有突破那一步,沒有穿透那一步,隨著叁種束縛的摧毀,他們是“輪回于家庭之間者”: 還要再在兩叁個家庭中重生,才能結束苦與張力。(原按:根據論藏,該詞當解爲“再經曆二至六次緣起”。) ”
“或者,沒有突破那一步,沒有穿透那一步,隨著叁種束縛的摧毀,他們是“至多七次者”: 在天界人界輪回之後,才能結束苦與張力。”
----AN III 89 (增支部)
[佛陀與利查維國大臣南達卡談到有關初果的素養]: “聖者的弟子,擁有了這四個素養,是一位初果者,永遠不墜惡趣,穩步走向自我覺醒。
“再者,聖者的弟子擁有了這四個素養,會與人界或天界的長壽有關聯、與人界或天界的喜樂有關聯、與人界或天界的地位有關聯、與人界或天界的權勢有關聯。
“南達卡,我這樣告訴你,不是從其他婆羅門,行者那裏聽來的。而是我親自了解、看見、實證之後告訴你的。”
這話講完後,有人對利查維國大臣南達卡說,“大人該沐浴了。”
[南達卡答道]“我說,不需要這個外在沐浴了,我已經滿足于這個內在沐浴:也就是對世尊的信賴。”
----SN LV30 (相應部)
經文中經常提到死亡前最後時刻的心智狀態的高度重要性,但是,入流的力量如此強大,它可以壓倒死亡前哪怕是昏沈的心智狀態,確保下一次重生于善趣。
釋加族的馬哈那瑪坐在那裏時,對世尊說,“世尊,這個迦毗羅國富裕繁榮、人多擁擠、街巷熙攘。有時我在探訪世尊或者僧伽、受到激勵之後夜晚進入迦毗羅時,會遇見一頭奔象、奔馬、一輛橫沖直撞的馬車、貨車、或者一個亡命之徒。在那樣的時刻,我對世尊的念住就混亂起來、對法的念住就混亂起來、對僧伽的念住就混亂起來。我想道,“如果我在這個時刻死去,我的去處會是什麼?我未來的軌迹會是什麼?””
“不要怕。馬哈那瑪,不要怕。你的死亡不會是惡性的,你的逝世不會是惡性的。如果一個人的心智長久地培養了信念、長久地培養了戒德、長久地培養了學問、長久地培養了舍棄、長久地培養了明辨,那麼當他的身體----這個身體擁有形態、由四大元素組成、由父母所生、米粥所養、會經曆無常、受到摩擦、擠壓、分解、消散----這個身體會被烏鴉、鷹、鹫、狗、土狼、各種動物吞食,然而心----長久地培養了信念、培養了戒德、學問、舍棄、明辨----會升起來、從中分離出來。
“假定一個人把一罐奶酪或者一罐油扔進深湖,罐子在水中破裂。陶瓷碎片會下沈,而奶酪或者油會上升、分離出來。正如這樣,如果一個人的心,長久地培養了信念、培養了戒德、培養了學問、培養了舍棄、培養了明辨,那麼當身體…被烏鴉、鷹、鹫、狗、土狼、各種動物吞食時,心卻可以…升起、從中分離出來。”
----SN LV 21 (相應部)
[阿難尊者對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那說] “一位受到聖者良好教育的弟子,當有了這四種(初果)素養,就不會有恐懼、驚惶,面于來世,不會怕死。”
----SN LV 27(相應部)
“于是,有這樣的情形,一個人不再有疑問、混淆,已經對真法確認無疑。接著他染了重病。他在染了重病時,心想,“我已經沒有疑問、混淆了。我已經對真法確認無疑。”他不會憂傷、不受折磨、不會哭泣、捶胸、狂亂。這也是一個臨終前對死亡不懼不怕的人。”
----AN IV 184 (增支部)
“正如難以把大海裏的水以“只有這麼多桶水、這幾百桶、幾千桶、千萬桶水”來加以衡量,而只能說這是大量的水,是不可估測、不可衡量的,同樣地,當聖者的弟子有這樣大的功德、這樣大的善巧[原注:指初果素養],就難以把這樣的功德以“只有這麼多功德、這麼多善巧、這麼多美妙喜樂的養分,在法喜中成熟、引向天界、引向愉快、喜悅、迷人、快樂、善益。”來加以衡量,而只能說這是大量的功德,是不可估測、不可衡量的。”
----SN LV 41 (相應部)
“比丘們,即使一位轉*輪的皇帝,生前君臨四大洲,在死後身體分解、投生善趣,來到天界與叁十叁天的天神爲伴,在南達那林中自得其樂,周圍有一群仙女,享受著天界美妙的五種享受,然而----因爲他還不具備初果四個素養----他還沒有免除墜入地獄、獸界、餓鬼界的可能性,沒有免除墜入惡趣、惡境、低等域界的可能性。
“即使聖者的弟子吃缽食、穿棄布----因爲他擁有了初果四個素養----他不再可能墜入地獄、獸界、餓鬼界的可能性,沒有免除墜入惡趣、惡境、低等域界的可能性。
“這四個素養是什麼?有這樣的情形,聖者的弟子擁有對覺者不可動搖的信心…對法有不可動搖的信心…對僧伽有不可動搖的信心…他/她有著聖者欣賞的戒德…他/她就擁有了這四個因素。
“贏得四大洲與贏得這四個素質相比,四大洲不及這四個因素的十六分之一。”
----SN LV I (相應部)
君臨整個地球
升入天界
統治一切域界
初果勝于它們
----Dhp 178(法句經)
接著,世尊用指尖拿起一小塊土,對比丘們說,“比丘們,你們認爲怎樣?我用指尖拿起的一小塊土,比起大地,哪個土更多?”
“世尊,大地之土要多得多。世尊用指尖拿起的一小塊土,與大地之土相比,根本不算什麼。世尊用指尖拿起的一小塊土,與大地之土相比,根本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千萬分之一。”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有了具足見的聖者弟子,一個已經突破、入流的人,苦與張力總體的終結與止息,要遠遠大多了。所剩下的至多七次的輪回,根本不算什麼:與過去的那一團苦相比,根本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千萬分之一。那比丘們,那就是突破、入法流的益處。那就是獲得法眼…
《初果 第二部分:初果與初果之後(即入流者、須陀洹)(美國 坦尼沙羅尊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