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缘起赞五十八颂▪P6

  ..续本文上一页有。又可谓色之本性体即空,空之本性体即色。因色之本性 体即空故,可以将色安于空一方面;同时色之自性空之处,亦依於色。如色之自 性不空,则包不依他生而自有色,则对於有法(恶波)。所谓,能成事之功能恰 成相反,即是无色。若色且无,则色之法性即性空亦无。以无色即无安立假名处 所也。如法不由分别假名安立而有者,即非空性所摄。故色一成其为色之时,即 空性成其为空性之时。换言之,色之空性一成其空之时,即色成其为色之时,故 吾人之心显见俗谛时,即能显见真谛。显见真谛时,即能显见俗谛。由缘起为因, 即能远离常断二边之见,除佛以外无能说此正因者,故佛说为无上说。经云:智 者通达缘起法,是则不依诸边见。此处智者,指甚深中观人而言。若自续派以下, 不依於常,则依於断矣。总而言之,怫见性空於能作所作皆相依顺。此由见缘起 为因故。此因即是佛说无上之正因。

  三四颂皆字指一切法,自性空是一种决定义。缘此因即有此果起,又是一种 决定义。故于空性起决定时,须于缘起不相害,而反相助;换言之於缘起起决定 时,须于空性不相害而反相助;故除此以外则无希有之法矣。释菩提心论云:知 此诸法空,而依业果者,甚奇此甚奇,希有此希有。即其证也。复次,依缘起而 决定性空以除常见,依性空而决定缘起以除断见,此一希奇也。应成派云:依缘 起决定性空,同时除断常二见,此又一希奇也。宗喀巴大师云:由有除常边,由 空除断边,此则不共说法也。自续派则云:依有除断,依空除常。宗喀巴大师之 意,由有不但能除断,亦能除常;由空不但能除常,亦能除断。再补充数语,任 何一法皆具二谛。如瓶有假名安立一分,即是俗谛;遣除不依假名安立而自性威 立之自性以后所显现之空性,是真谛。又如空性亦可安立二谛,空性名言属於俗 谛,遣除不须假名安立而自成之空性以后所显现之空性,属真谛。一云何空性亦 以名言而成俗谛,因性空空性云者,仍未离世俗名言故。凡依世俗名言安立,其 对境亦属於世俗方面者,皆为俗谛。今此空性既依世俗假名安立,则由此假名安 立而起之见,及其所对之境,皆属於世俗,故得力俗谛也。反之若真证空性者, 遣除不依假名安立而自成立空性之见,於此即得空见。由此空见所见之一切对境, 亦皆为真谛矣。

  又颂所谓决定更互者:一、决定自性本空。二、决定一切法于蕴之安立名处, 依分别心安立假名而有。三、决定法自性空即缘起理,由是知缘起是假名安立, 并知缘起即是性空,此是回互决定,本此决定,以深解性空故,得除断见;以深 解缘起故,得除常见。诸家以空除常,以有除断,是内外道共法。大师即空除断, 即有除常,此是中观应成派特唱,不与诸内外道共者,最希有者。仍为释菩提心 论偈:知此诸法空,而依业果者,二句,於空性中建立因果,一一不错。由缘起 除常见者,所除为自性有之常见;由性空除断见者,所除为毕竟空之断见。又复 当知依缘起建立方法,可遣二边,依缘起凭证亦可遣二边。藏文敦则二字,义为 依靠因缘和合生起。既有依靠有和合而后生起则为有此遣断执,反之不依靠、不 和合而自生起之自性空去则为空,此遣常执。藏文东巴泥,义为自性空。不依因 缘而起之自性空,则非断空,此遣断执,不依因缘而起之自性既空,则必有依因 缘而起之有此遣常执,又依俗谛有,可断常边;依真谛无,可这断边。修空瑜伽 者,於后得时所见一切境,与凡夫所见不同。凡夫所见山河大地,常觉其为自性, 后得者所见山河大地,常觉其无自性,此遣常执。由其决定了知山河大地无自性 之力量,顿知山河大地皆为因缘和合假名安立而有,此遣断执。此种断除二边方 法,除佛以外。在外道中遍寻不出。以此赞佛,无余可比。

  丁二、断相违法 分三

  戊一,承认缘起有自性即为谤法 戊二、因彼所承认理中有相违过,故说诸法如幻 戊三、灭除增减二见

  戊一、承认缘起有自性即为谤法中

  四 颂

  若有为愚使 与尊作仇隙 彼不忍无性 妙声有何奇 若受行尊语 珍藏缘起法 不忍空性吼 我说此为奇 缘起是无性 无上引导门 若即由彼名 反执有自性 今有何方便 导彼众生趣 胜胜善行阶 无比尊喜道

  初二颂愚使者,为愚痴无明所役使,彼执一切法有自性,与佛无自性教之圣 意相反、作仇,此指外道言,外道因此不承认佛为堪皈依处,妙声即大狮子吼声。 彼辈一因不认佛为皈依处而追随佛说教义之后。二因彼幸自众建立不起无自性教, 如盲目无导、不忍可无性妙音,实不足奇。惟内道中观自续派以下,现受行佛语 宝藏中之缘起法,而又不忍可性空,此真奇矣。

  是二颂,乃宗喀巴大师观察外道与内道自续派以下,所以不承认自性空情形, 而发二种感叹。自续以下,一、於无自性成立业果因,以为相违。二、彼辈又承 认缘起。有此二过,宗喀巴大师始加呵责。于菩萨戒、三昧耶戒均无违犯。昧者 以大师为立门户,为谤法,如其果然,则阿底峡、月称、龙树,亦为谤法,以大 师所祖述故。

  三、四颂

  此颂文意引导入於无自性空见之门,即为缘起。若即缘起,反执为有自性, 则对於诸佛所喜之方便与智慧二谛圆融道路,以何方便导彼众生入之;以彼于无 自性法上,反执有自性故。彼指上文执自性众生。首颂彼名二字指缘起。彼等所 谓缘起,为依因缘有果之缘起。非由分别心假名安立之缘起。为其但知依缘有果 一义,故对於缘起执有自性。彼以为如无自性,则入於应成派所谓分别心假名安 立范围。如由分别心假名安立,分别是妄,假名是客,则为无有事实。既无事实, 则分别心安立假名之处既无,由分别假名安立所显之空性亦无,汝应成派破坏二 谛,等於断灭外道。无着摄意论曾言如此。宗喀巴大师驳彼理据,如入中论所谓: 外出龙猛轨范道,更无寂静善方便,彼坏世俗胜义谛。二谛坏故无解脱。宗喀巴 大师此赞,根据月称及佛护诸师上溯佛意而作,皆有所本。

  二、由彼所许理中有相违过故说诸法如幻。

  此中二颂

  自性无作待 缘起有待作 何能于一事 二无违和顺 故说缘起法 虽自命本离 然仍彼显现 此皆如幻事

  初 颂

  此颂意谓缘起,与自性不能并容。自性者不须待他,不须造作之本性体是; 缘起则须待他、须造作而后起;二者不能同聚一处。譬如瓶,如为不须待他之本 性体,则不能谓其尚须待他;如为不须造作之本性体,则不能谓其尚须造作。只 能占一面,不能占两面,唯识家对於瓶之一法反是,既谓为有不须待作之自性, 又谓为是须侍作之缘起。根本论云:自性非新造,及无观待他故。自性有三种: 一、非新作。二、不待他。三、不变异。具此三结,即为自性。如沸水之热,唯 识家认为热是水之自性。如热系自性,则热不待他,不须作、不变异矣;而实不 然。凡稍通法性者、皆善破斥此种谬见。於比要问如果何为水之自性,答上述水 之自性遣除以后,即为水之自性。一切经教中,所谓自性云者,有二种分别:第 一,应遣除之自性(实执),第二,遣除自性以后之自性。第二种自性是为空性 之自性,真正具足不待他,不须作、不变异之功能。如水之此种自性、无沸无泡 不须薪火,无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悉空。然此种自性,不善领解,又易破坏 缘起;以其不待他故。于此当设问以明之,问:性空之无待,为不待因缘乎。答: 否。上文已说为相违法矣。为不待支分乎。答:否。不待支分,则非空性矣。然 则空性之无待,果何如乎。答是不待一部份因缘、一部分支分,而必待全部分因 缘与全部分支分也。如一尺绳之短,必待一丈绳之长以形之,始觉其短。法性之 无待,非俚如尺绳之待丈绳,名曰无待,而实无不待也。又如因待彼岸,乃有此 岸,非待一切而后有此岸也。固不能与空性之无待同语,如火之空性之自性,遍 于三世及一切,非仅有待于一二而已也。然唯识家所许之自性,非指此理。彼所 指者为火之热是自性,而又谓火待因缘,是为自相违反耳。月称入中论云:云何 为法性,即眼耳等诸法之自性。何为自性,彼不侍他,不须作、不变异诸法,即 是自性。藏中讲扯哩,问眼是否由自性而有。答眼虽非由自性而有,而眼有自性。

  二 颂

  故字、措因彼辈承认缘起,而复说法有自性之故。谓依名言安立之缘起法, 虽本来无有自性,而彼辈自续派以下未通达中观之人,仍见其有自性,故佛说为 如幻事。经教中常云:彼一切缘起,其法皆如幻,非诸外道等,所能得了知。三 昧王经云:彼诸如幻法、象马等幻事,其余一切法,亦悉皆如是。譬如幻师以本 药咒诸缘和合,则见象、马、动作等相,事实上并无象马可得,内外诸法亦复如 是,似有自性而实无自性可得。一切有情不能尽知如幻,因未通达空性者目中见 内外诸法,不但不知其如幻,而反於……相状执为实有;正如不通达幻法者,见 幻象马不但不知其为幻,而反执为实象实马。通达空性者,於内外诸决不以为实, 而清晰了知但有缘起;正如幻师对幻象马不以为实,而清晰了知但有木药等。善 修空性人,在空定中、以一异等分析自性,生出定知,决定知一切法无有自性; 于后得时,见内外一切法所以仍现自性相者,以最后无明尚未断故,正如幻象马 由木药器和合之力,虽在幻师目中仍感咒力关系,不失其象马之相,不过心中通 达其为幻事耳。必无明灭尽,在佛眼中始见一切俗谛,即为真谛;正如未受咒力 之人,其目中并不见幻象幻马等事。有谓佛观俗谛如幻,有谓佛观俗谛皆真无如 幻象。天清派,自续派、唯识家、解佛观如幻,各有不同。唯识所说如幻,谓依 他起,外境与内心本是一体,本非别异,由虚妄力妄见外境,异心显现如幻。要 之唯识…

《缘起赞五十八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