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的觉受是完全必要的,这些生起之后,一切善根便自然而然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因此,如果有人认为这些法不值一修,便是根本不懂修道扼要之辈(注19)。”
上述之[分别修]就是[观察修],这个[三主要道]是一切佛经的心要精华,所有经论之义都可摄入[三士道次第]中,它又能摄入[三主要道]中。
那么这是怎样摄入的呢?当知所有经论之义说的都不外乎是帮助诸化机获得佛位的方便,为获佛位就必须学习方便智慧二因,这二种因最主要的成份就是菩提心与正见这二个,为了使这二个在相续中生起,就要把自己耽著轮回圆满的心整个地颠倒过来。这种希求自己解脱轮回的合格出离心生不起来,希望其它有情解脱轮回的大悲心就不会生起,所以没法不要这个出离心。为了成办佛的色身,必须积集福德资粮,这主要归究于菩提心,成办法身智慧资粮中最重要的是正见。因此一切道要都能摄入三主要道而修,这是妙音直接赐予大宝师尊宗喀巴的殊胜教授。
最初没有出离心就无法使心趋向佛法,没有菩提心佛法就不会成为大乘道,没有正见就无法断尽二障(注20),所以这三者被称之为[三主要道]。
一旦在[三主要道]中生起某些觉受,那么你的一切所作都能成为佛法。如果未由这三种摄持,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外乎是轮回之因,如《道次第广论》中所说:“由是因缘,若未由多异门,观察修习生死过患,于生死盛事破除贪爱,获得对治。又未如理以正观慧观无我义,又离修习二菩提心。(注21),余诸善行,唯除少数依福田力,悉是庸常集摄,转生死轮。”
出于同样的考虑,噶当派祖师也曾说过:“人人都有本尊可修,人人都有密咒可念,这都是因为没人有可思维的正法。”
因此,如果我们这些人要想修真正的佛法,那就必须使自己的一切所作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为了这一目的,就应在[三主要道]中生起觉受。这三者如同[菩提道次第]的心要或命根,正如至尊一切智宗喀巴所说:“我之所说是以《菩提道炬论》为根本教典,并以此三为道之根本而说的”( 注22)。
所以,我现在把建立在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根本颂基础上的引导,简单地奉献给诸位。
3、赞叹供养
最初我们先谈一下科判,[三主要道]引导分三大段:趋入造论之支分(序分),本论正文(正宗分)。讲解究竟之结行(结束分)。第一段又分三节,赞叹供养,立誓造论,鼓励听闻。今初:
“敬礼诸至尊上师”
造论者最初应做的事是敬礼本人的本尊,阿阇黎丹孜(注23)说:“祝愿、敬礼宗旨者,决定显示彼是门。“以及“敬礼自所修本尊”( 注24)。
这是为了令造论事究竟圆满与不出障碍。此里所说[诸上师]之[诸]是总的指广大行与甚深见传承等亲疏诸师,不共的如《智有颂(注25)》所说,是指佛金刚持,至尊妙音和勇金刚。宗喀巴大师经常亲见至尊妙音现身。见到现身有三种情况:梦中见,幻觉见和真实见。真实见又分二种:根识见与意识见,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是根识中亲见,状如上师与弟子,能从至尊妙音听闻一切显密教法。
别的一些人以为宗喀巴大师只是以其智者与尊者的功德来造论。实际上,宗喀巴大师的大小著述没有一篇不是至尊妙音所宣说的。就连住锡于何地,携带多少侍者等事大师都要请示至尊妙音,依教而行。
往昔诸智者所未能通达的显密殊胜甚深扼要,宗喀巴大师都能加以抉择而说,这些教授绝非出自宗喀巴大师本人的主观臆造,而是至尊妙音亲口所宣的。
总的来说,诸论典中赞叹供养之境多为[大悲]与[三智]等,此处作礼赞上师者,为的是让大家明白:总[道次第],别[三主要道]能在相续中生起,观待于如理依止善知识。
4、如何寻访上师
修法之初,上师最为重要。格西博朵瓦说:“修解脱者,更无紧要过于上师,即观现世可看他而作者,若无教者亦且无成,况是无间从恶趣来,欲往从所未经之地,岂能无师?!”(注26)因此必须依止一位上师,但靠自己读书是不行的。没有上师单靠读书能得成就的,以前一个也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至于应该依止何种上师,譬如选择向导时,你应该找一个熟知全程的人,而不是只知一日之程者。同样你应该找一个能引导你通向解脱与一切智位的、合格标准的上师。寻找合格的上师最为重要,因为上师或优或劣,弟子也随之或优或劣,就像印出来的擦擦(小泥像)与刻出来的模子一样。
合格的上师应具备哪些功德?根据毗奈耶,应如[功德生源](注27)等所说,具足坚固与善巧(注28)二种功德;根据密法,则如[善护三门]等所说。显密总体上讲,应如[具足何种]等所讲的,具足十种功德。
至少必须是能以三学(注29)调伏心相续,具足教功德与具足证功德。《经庄严论》说:“知识调伏而寂静,功德增上勤教丰,善达真实善说法,悲愍舍忧应依止。”学人应把这些上师的标准牢记于胸,然后去寻访这样的上师。上师功德的大小与弟子缘份的优劣一致,如果弟子亲近一位能引导显密全圆道的上师,此人便有听闻与理解全圆道的缘份,对全圆道能懂个大概者,其福报也比具有别的功德来得大。
一旦获得这样的上师就应如理依止,这里面有[近于佛位]等八种如理依止功德(注30),以及相反的八种不如理依止过患。
宗喀巴大师也说:“所有现后诸福聚,其能最初成就者,谓由意乐及加行,如法亲近善知识,纵至命缘终不舍,如教修行法供养,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注31)
以前觉窝与仲敦巴(注32)等能有无与伦比的证德与事业,都是由于如理依止各自的诸位上师所出生的。不仅这些,以前的米拉日巴大师等也是这样的。
此依止善知识法中,缘起善恶的利害极大,玛尔巴在那若巴跟前一时疏忽而缘起错乱;米拉日巴向玛尔巴供养一只无垢空铜锅,缘起的善恶也随之而生。
赤钦·丹巴饶杰在雍增·阿旺群觉(注33)患疾时作了巨大的护理工作,结果他证得了中观见,萨迦班智达(注34)由于如法护理至尊札巴坚赞,故能亲见上师即妙音,无碍通晓五明,为汉、藏、蒙等地众多上层人物奉为顶上庄严。
这里也要指出依师法颠倒的过患,如《黑阎曼德迦难义疏》(注35)中引经说:“设唯闻一颂,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时轮根本续》中说:“瞋师刹那数,等劫积善坏,等劫数领受,地狱等大苦。”一弹指顷中有六十五[成事刹那],假如对上师生瞋恨心达六十五[成事刹那],就会在地狱中呆上六十五劫,这是小乘的说法,大乘的说法比这还要长。
不仅如此,如果你的依师法颠倒,就会像《事师五十颂(注36)》中所说的那样,还会在现世中受到疾病、妖魔等的侵害,临终时遭受无量解肢节苦与恐惧,以及因十三种非时死缘导致死亡等。
还有其它的例子,如阿阇黎桑杰耶协(注37)眼珠突坠,格西乃邬素巴(注38)的弟子遭遇死缘等等。总之,据称对上师作诽谤的异熟果连佛都无法具说,后世必生无间地狱。
当知依师法中,传法师与启蒙师(教字母等)这二者并无差别。在亲近上师期间,除了像为自利而作念诵等外,侍候、恭敬上师等一切承事都是[上师瑜伽],是故不须别求上师瑜伽所缘。
随着依师法的或好或坏,八种功德与过患也如影随形各各出生。依止时也应将[上师即佛是金刚持所许]等作[观察修]以教理成立之科判分摊而修。
这种观察修是不可或缺的,在西藏,能知观察修为修的只有宗喀巴大师。循文作观的是[速修];回忆各节科判心想[这是某科,那是某科]的是[温习]。[观察修]则不同,它是把所修之法固定于心中,用许多教理来作观察。
举个例子说吧,我们对贪欲境数数作意,就是一种[观察修],由此贪等烦恼愈来愈强烈,直至出生觉受。相反,如果你对[上师即佛是金刚持所许]等依次作观察修的话,证悟的觉受就会速速生起。
《三主要道颂》中,依止善知识法是以[敬礼诸至尊上师]这句话来表示的,随便说一下,这里所说的[主]、[尊](汉文合译为[至尊])、[上师]三者可分别配合下、中、上三士。
5、立誓造论
第二,立誓造论,这就是本论的开头第一颂:
(一)
“一切佛经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有缘求解脱津梁,我今随力而宣说。”
[一切佛经心要义]即一个补特伽罗修法的重点,是[三主要道]或[道次第]。唯有[菩提道次第]能将一切经论总集为一个道次第而使任何一个特定的补特伽罗都能修持。这种总集法在其他萨迦、噶举、宁玛三派等的零散显密教授中是找不到的,正如贡唐绛贝央所说[了不了义经无违(注39)]等那样。至尊一切智寄呈喇嘛邬玛巴的信中也说:“我已认识到只有大菩萨吉祥燃灯智的教诫 [菩提道次第] 一一能无倒抉择显密乘道次第者最为希有,所以我现在引导弟子的次第也全部是依此而行。这一教诫似乎是将一切经论教授总集为一个道次第而作开示的,我因而感到如果听、讲双方能说能修的话,尽管教授相对简略,但能将一切佛经妥善编排而行,所以不必开示数量众多的引导。”因此我们可以说,仅听讲一遍道次第也是取出瞻部洲所有经函的全圆心要来作听讲的。
一切佛经摄为三藏,三藏又摄为道次第三士道,每一种简略的道次第都能总摄全部佛经。正如妙音怙主宗喀巴所说:“总摄佛经心藏义(注40)”等,及善…
《三主要道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