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论▪P7

  ..续本文上一页知识仲敦巴所说:“希有言教之三藏,三士教诫为庄严,噶当大宝金鬘者,众生拨数皆有益。”所以这个道次第由[三差别]与[四殊胜](注41)之门,远胜其它经教,像这样的殊胜处在《吉祥集密》(注42)与《现观庄严》(注43)等中都找不到。

   人们如果对此[道次第]能很好理解的话,便会懂得就连[杂康](西藏建在路旁的小鑫,供存放残缺之佛像与经书等用)内的旧经文散页也能用作修持。它放出去就像是一把能开启佛经百门的神钥,收回来则将一切佛经总集于此[道次第]中。

   顺便说一下,所谓[对全圆教法获得理解]应该是指具有上述这般的能力。所谓[全圆圣教之立]也不是指调和全部新旧宗派而修的人,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土观达麻班杂的话中知道,大师说:“把新旧一切教派混和为一,结果新旧二派哪一派都不是。(注44)”

   所谓一切佛经皆可摄入[道次第]者,意思是说略示三藏所诠,总摄一切佛经扼要。

   关于[道次第]之名,以前喇嘛绛曲沃(注45)向觉窝请赐一种能利益整体佛教的法时,觉窝为他讲了《菩提道炬》。从那时起开始有“道次第”之名并逐渐宏传起来。这个教授绝不是觉窝与宗喀巴大师的发明创造,而是三世一切诸佛所共履的康庄大道。《摄般若波罗密多经》中说:“过未现在所住佛,此度共道而非余。”这就是[道次第]一名的本源出处。

   所以这个道次第教授是西藏共有之法,某些人以为这是格鲁派特有之法,而对此不作信受,这是自身福报不够所致。不仅如此,事实上如能踏上这条一切佛陀共履的大道,最终定能抵获一切佛已得之位;否则得到一些佛陀等先贤所不屑去得的奇异的道是毫无意义的。你我不需担心会滑入这样的歧途,因为我们有[道次第]作为我们的修持。这一切都归功于觉窝与宗喀巴大师的大恩大德。

   想要修法的人们应该学习这样的无谬道。有法就修,像饿狗一样饥不择食是不对的。妙音怙主萨迦班智达说:“事关马宝等,不大之买卖,问他善思量,于今生小事,尚如此勤苦,诸生长久事,虽观待正法,遇法即信受,妙劣不观察,如狗食不可(注46)。”这是说譬如现世虽有一些买卖,你都要想尽各种办法一一咨询他人,自己思考等来认真处理,但错误再大对后世也不会有任何损益;如果你遇到一种错误的法,那就会影响到你诸生的长久目标。

   总的来说,我们中的许多人喜欢跑到寂静处,假装去修修法,但除非你去时手中有圆满无误的教诫,并能修到实处,否则你所做的绝大部分将是劳而无果,白忙一番。米拉日巴大师也曾说过:“耳传教诫若不修,虽住茅篷自讨苦。”

   往昔诸大译师历经千辛万苦远赴印度将标准的佛法请回西藏,但西藏修邪法的人对此根本不作重视。就像河流的源头能追溯到雪山,我们所修的法也应该是没有错误的,可追溯到教主大师释迦佛。对没有根据的法就是修上一千年也不会生起一点点合格证德,如同搅水求酥一样。

   因此,我们说所修的法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

  (1) 必须是大师释迦佛所说;(2) 中间是否搀入邪法的垢染,要经班智达们辩论抉择,必须清除垢染;(3) 必须是诸成就自在者作闻思修,在心中生起证德后渐次传来者。

   如果所修之法具有以上这三个特征就是标准的。虽然在我们自身这边还可能因精进与修持方面的疵累殃及于法,但绝对勿庸担心法那边是否会欺诳我们。

   这一标准的佛法就是[道次第]。一切佛经中最上最胜者,厥为大宝《般若波罗密多经》。它显说的诸甚深义,在[道次第]中,摄为[甚深道次第]而说。般若经的广大义,则摄为[广大道次第]而说;所以唯有[道次第]才是圆满无误的修法,那些想求堪修之法的人应决定趋入此[道次第]。

   有一些人心里放不下父母家族传统等的执著,为笨教等邪法所欺诳,使现世与后世的大义利随风飘逝。

   智者成就师琼波南觉(注47)起先是个笨教徒,后来他发现笨教的法源不正,遂改学旧译密法,后又知道有误,便远赴印度学习新译密法至于究竟,终得成就。此外还有许多相似的情况一一如萨钦·滚嘎宁波(注48)等。

   现在我们再把第一个颂子解析一下。宗喀巴大师是说:“为一切菩萨正士所赞叹并履行的妙道,无谬无误,是有缘求解脱者的津梁,最上入门,这样的 [三主要道],我将随力所能而作宣说。”

   颂中[随力]一词,总的说来是宗喀巴大师自谦之词,实际是说:“在此少量的文句中,我将随力所能宣说广大之义。”

   另一种解释法,第一句[一切佛法心要义]是指出离心,如《真实名经》所说:“由三乘出离,安住一乘果。”佛在不了义上说有三乘,观待究竟了义则实为一乘。同样,一切佛经说的都是使化机在相续中生起[究竟出离]的方便。而最初策发其心厌离轮回欲求解脱的是出离心,所以在这里先说出离心。

   第二句[是诸菩萨所赞道]是指菩提心。为一切佛菩萨视为修持中心并作赞叹,犹如大乘道主心木的是菩提心。

   第三句[有缘求解脱津梁]是指正见。诸求解脱化机的唯一津梁就是正见,为了获得解脱,就必须斩断轮回之根一无明;为断无明,就必须生起通达无我之慧;为生此慧,就必须有无误正见,正见是获得寂静涅槃唯一之门。所以宗喀巴大师在本颂结尾立誓宣说包括此正见的[三主要道]。此立誓宣说是依照阿阇黎丹孜的意趣,即正文的所诠,或所说全圆道体的一切宗旨,都应摄于此中而说,所谓[宗旨决定显示]。

  6、鼓励听闻

  第三,劝请听闻。即本文第二颂:

  (二)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胜者所喜道,诸有缘者净意听。”

   宗喀巴大师的意思是说:“凡是对三有乐一刹那也不贪著,欲求解脱的人,为使所获的暇满身具有意义,欲取心要者,应该远离邪道、歧道及支分不圆满道,而依非邪、非歧、圆满佛陀所喜悦的究竟道精进修学。想学如是之道的弟子,应像《四百论》(注49)所说的那样:“正直,具慧,求法者,是名听法之根器。”是个合格的弟子。劝请诸抉意依止正法的有缘化机,应远离听闻法违缘三过,具足顺缘六想,以澄净心听受之。”

   另一解是,[于三有乐不贪著]指出离心;[为暇满义而精进]指菩提心,因为修菩提心定能取暇满心要;[志依胜者所喜道]指正见,如《三主要道》根本颂后面所说:“凡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绝不虚,普灭一切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至此,赞叹供养,立誓造论,鼓励听闻诸科已结束,如果按照道次第广论与中论等的科判来讲,[敬礼诸至尊上师]是说[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一科;[一切佛经]至[宣说],是说[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一科,[于三有乐]至[净意听],是说[如何听闻之理]一科。接下来的[本论正文]是说[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一科。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

  (1)必须生起出离心的原因

   第二,本论正文分四节:释出离心,释菩提心,释正见,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初又分三小节:必须生起出离心的原因,生起出离心的方法,生起出离心的标准。先讲第一小节:

  (三)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果法,

   由贪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我们为了解脱轮回,需要生起求解脱心,此心未生,则贪著轮回圆满,无法解脱轮回。譬如犯人,如果不想解脱牢狱,及不努力设法解脱,就不能脱离牢狱一样;如果不努力设法解脱轮回,便永无脱离轮回之日。如能生起希求解脱之心,那么从此轮回中解脱出来的那一天将会到来。在这之前,应先了解在轮回中轮回的情形。当知数数取得有漏取蕴(注50)一一生生相续不断者,就是轮回。是什么把我们系缚在轮回中的呢?是业与烦恼。系缚在什么上面呢?是取蕴。为了解脱轮回,必须要知道一切轮回的自性都是苦的,继而对此强烈厌恶、反感而生起出离心。所以这个颂子是说:“如果没有清净的出离心,就不会停止对三有乐果的希求;而且,由于贪爱三有乐的缘故,一切有情都被系缚,我又岂能不被系缚。因此,为了今后能解脱轮回,必须先寻求清净的出离心。”

   此颂摄《道次第》中的下、中二士之道。某些人心中认为,要想成佛,除菩提心外不需修出离心。但是,只求获得下劣涅槃(注51)也必须要有出离心,而且是强有力的出离心。如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所说:“又此意乐如霞惹瓦(注52)说,若仅口面漂浮少许,如酸酒上所掷粉面,则于集谛生死之因,见不可欲亦仅尔许。若如是者,则于灭除苦集之灭,求解脱心亦复同尔,故欲正修解脱道心,亦唯虚言。见他有情漂流生死,所受众苦不忍之悲,亦无从起,亦不能生有大势力策发心意无上真菩提心,故云大乘,亦唯随言知名而已。”

   为了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你必须先生起悲心,无法忍受有情遭受痛苦的折磨;为了生起悲心,你必须先配合自身生起出离心,否则无从对他人生起悲心。本此意趣,大觉窝也曾呵斥当时的一些藏人弟子说:“不知修慈悲的菩萨,唯藏人有。”

  (2)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

   第二,生起出离心的方法分二方面: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消除后世贪著的方法。

  第一:(4一1)

   “暇满难得寿无常,串习能除此生欲。”

   所谓[现世贪著]是指对现世快乐与名利的贪求一-是想:“我希望今生能够得到比世上任何人都丰富的衣、食、名等盛事。”任何想修正法的人必须消除这种现世的贪著。

   如何…

《三主要道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