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论▪P8

  ..续本文上一页消除呢?你应该分二个步骤思维:(1)[暇满意义重大与难得];(2) [死无常]。 思维这些能遮退对现世的贪著,舍弃现世。我们现在不能修法就不消说了,就是修了也不能算是佛法,这是因为没有消除现世贪著之过,即修心法《远离四种执著》(注53)中所说的:“执著现世非佛徒,执著轮回非出离。”法与非法的界限与是否是真正的佛法,由舍不舍现世而定。有人想把佛法念诵与世间法这二者摆平,但是舍弃现世的佛法与经营现世的世间法是永远摆不平的,佛法与世间法是无法[双运]的。

   出于同一想法,格西仲敦巴曾对一位比丘说:“觉窝瓦(注54)!绕塔固然是可喜的,若修一种法,比这更可喜。”比丘认为是喜欢礼拜,就去拜佛,但仲敦巴还是那么说。如是,他去念经和修定,仲敦巴也还是那样说。比丘请问:“那么,做什么好呢?”仲敦巴连答三次,“舍弃现世!”

   噶当派格西祥·那穹敦巴有一次说:“我跑去向觉窝求法,但他只对我说了些舍弃现世,修慈(注55)、修悲、修菩提心的话,而不说别的。”仲敦巴听说后言道:“觉窝教诫的核心就是这个!连祥这样的大格西都不懂求法。”祥后来也对学人说:“如果你想修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舍弃现世!”

   此中之[现世],广说即世间八法,略说则摄为现世的衣、食、名三者,这三者应该舍弃。

   三者之中尤以名为最坏。大多数法师、律师与禅师虽能不计较饮食,仅以花石辟谷术生存;不计较衣着,衣衫褴褛,缀满补丁;背靠寒岩,泥封洞门而作闭关。但在心底深处,他们仍然希求名声,梦想当地的居民都在门外交口称赞他们是住关的贤德大修行师。许多智者班智达与戒律清净的比丘也是这样受骗的。杰·卓尾贡波说:“闭关书字于门橱,表大修行不会客,贪求现世禅师名。”又说:“无所不想此分别,任作何事皆参予,所有善行遭损耗,为诸盗贼所掠夺,是故众人应以枪,戮穿现世之分别,如若于此不戮穿,习教持律参禅等,三恶道门难关闭。”阿里巴(注5)大师说:“你所修的一切法都是为了现世显赫这个野心,它又增长你的我慢、嫉妒、瞋恚、贪欲而成为轮回之因一一[集]。所以你这个修法的念头实际上恰恰能把你抛入恶趣,这和犯罪堕恶趣没什么两样。”

   所谓[世间八法]是指获利就高兴,否则就不高兴;感到快乐就高兴,否则就不高兴;有了大名气就高兴,否则就不高兴;有人赞叹你就高兴,否则就不高兴这八种。你如果想修法就必须对这世间八法等量齐观。

   所以《亲友书》中说:“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誉,了世俗八法,齐心离斯境(注57)。”大成就者林日巴(注58)也说:“轮回分别大城中,世间八法起尸游,斯乃最可畏尸林,上师于中作穰除。”

   不管你是法师、律师、还是禅师,也不管你自以为所修的是如何地高深,如果混有世间八法,这一切便都是虚假不实的。正如嘉瓦果仓巴的弟子扬贡巴(注59)所说:“法是大圆满没有用,必须补特伽罗到了大圆满的程度。这类人,说法值马价而有余,其人则值狗价而不足。单是法说得到家,而自己并不修行,这就和把戏的歌唱,鹦鹉的念诵没有差别。我们所需要的是:对于法门,了解一个,了解两个,就要拿来修行;知道一个,知道两个,就要结合到自己的相续。我们所不需要的是:法没有在自己的相续上出现;心与法像糌巴粉和水不相合一样;在法和补特伽罗的中间存在了很大的空隙,连人也可以穿过;佛法像肺煮在锅里漂来漂去地在嘴巴上面浮着;因为这是完全不能得到法的利益的。有很多人非常别扭,桀傲不驯地毫不听话,到那个时候,他们是绝不能达到佛法的要求的。我呢!是把[舍弃现世]作为修行中心的啊!

   因此如果不舍弃现世的八法,遑论修大法成佛,就连三恶趣的门也难以关闭。要修法就需等观世间八法,修习噶当派舍弃现世的教授,它的名字叫做[十秘财](注60)。所谓[十秘财]是指:四依止、三金刚和出、入、得三事。四依止者: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三金刚者: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愧悔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出、入、得三事者: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

   [心极法依止]者。意为怀著这样的思想修法:“这一次我侥幸获得难得利大之暇满妙身,它是不会久住的,我是决定要死的。在我死的时候,除了正法之外,现世所拥有的利养名声等荣华富贵,没有一点用处。

   [法极穷依止]者,假设你自忖道:“那么,如果我不去成办现世快乐的方便而去修法,恐怕连起码的修法顺缘都没有,我会变成一个乞丐的。”如果这样,应思:“我愿为法修任何苦行,如果这意味着要成为一名乞丐,那就让我做好了。就算只能靠乞讨别人的粗恶衣食生活,我也要去修法。

   [穷极死依止]者,意为绝不放弃修持。如果你又想:“我这样不积蓄少许财物去做个乞丐,法是可以修了,但因没有维持生活的条件,我恐怕会因缺衣少食而死去。”这样的话,你应该想到:“我在以前许多生中,从未为了修法而舍弃生命,如果这次能为修法而死,我就认了。而且无论是贫是富,我们都一样会死的,为法苦行而死要比富人为了致富造罪而死意义大得多,所以如果我修法要冻死就让我冻死吧,要饿死就让我饿死吧!

   [死极荒沟依止]者,如果接着想:“从现在起到死为止,有些东西还是需要的,如果身无分文,在我病的时候有谁来照顾我呢?在我老的时候有谁来帮助我呢?在我死后有谁来料理后事呢?”这些念头都是对现世盛事的贪恋。当知你无法确定能长命百岁活到老。应思:“我修法不需要什么人照顾,死后像野山沟里的死狗一样,尸身上爬满蚂蚁也可以。”对什么都不贪恋,在僻静的茅篷里修习正法。

   [事前无牵累金刚]者,当你准备这样子放下一切去修法时,你的父母亲友等在百般阻挠无效的情况下,这些情深意切犹如自己心脏般的亲友会为你的离去哀伤流泪。即便这样,也应毅然决然如金刚一样不可动摇,不懊悔,不贪恋,到僻静的茅篷中去修清净的佛法。

   [事后无愧悔金刚]者,如果你舍弃现世而离去,人们会对你厌恶讥毁,说你是个下贱的流浪乞丐等等;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不要放在心上,应思:“如果他们说我好的像天神一样,让他们说去;如果说我坏的像魔鬼一样,也让他们说去,对我来讲没有区别。照顾现世亲友的面子,是许多过失的根源,也是修法的障碍。”

   [与智慧金刚同行]者,是指绝不违背所立的誓言,永远抛弃毫无意义的贪恋现世的经营。修法意乐坚固,把生活与修法结合起来而相一致。

   [出于人群]者,意为把贪恋现世盛事视为仇敌,与那些希求现世的贵贱人等,哪一个都不像,举止如疯颠之人。这就叫[出于人群]--现世的人群。

   [入于狗伍]者,指衣、食、名三方面吃亏,为法甘愿忍受饥渴疲劳。

   [得到圣位]者,指住僻静处,舍弃一切俗务,修法至于究竟,今生获得 [天中天]佛位。

   顺便说一下,你不必担心会因如此地舍弃现世修法而成为乞丐饥饿而死,世俗人饿死的情况可能会有,但修法者绝不会饥饿而死。这是因为我们的大悲大师在成佛时,将能受生为转轮王六万次有余的福德,回向给后来的弟子们,作为生活的顺缘。《大悲白莲华经》说:“往昔薄伽梵发心时说,在我的教法里,只要能够受持四指袈裟,若不能如愿得到饮食,则我欺诳佛陀,誓不成佛!”又说:“未来世上遭饥荒时,一斗糌粑须以一斗珍珠交换,而佛的弟子们仍能得其所需。”佛最后说:“诸在家士夫,仅耕于拇指,我出家弟子,不为生活困。”这些说法出自经藏,是圣言量,绝无欺诳。

   所谓[舍弃现世]主要舍弃的是现世八法的贪著,如果这个能舍就不一定要抛弃一切资具去做个乞丐。大德先贤们曾为我们树立了许多舍弃现世的榜样,像嘉却·格桑嘉措与班禅·洛桑耶协(注61)等。

   还有我们的大悲大师舍弃转轮王位而出家,寂天菩萨,大觉窝吉祥阿底峡等也都是舍王位而出家的。宗喀巴大师也一样,他听从妙音之教,把近千名哭泣不舍的三藏法师留下,只携带八名清净弟子(注62)眷属去离事专修。当时汉地皇帝(注63)曾派遣大臣持金字诏书来迎请大师,然未能请到。

   这些大师只靠苦行与乞食生活,把时间都用在专心修法上,他们所遵循的生活方式,就是觉窝噶当派的[十秘财]。

   此外还有不少舍弃现世的道歌。如即生即身成佛的嘉瓦温萨巴(注64)说:“昔米拉日巴,今洛桑顿珠,除即时衣食,无须蓄财物。为即生成佛,善住如是行,舍贪瞋住静,愿取暇满实。”瑜伽自在大师米拉日巴说:“子若至心修正法,若从心底生净信,若能不顾现世乐,若更真实随我行,当知亲属乃魔使,勿执谛实断牵缠;财食正是魔守卒,亲密极坏勿爱著;五欲魔境是魔绳,决定系缚舍贪恋;童朋诚为魔王女,决定谊惑应善防;故乡亦是魔王狱,极难解脱应速逃。总当弃舍一切死,现时放下最有益,幻身假人终倾颓,现凑缘起最有益,心莺终要飞离尸,现飞万里最有益,人闻我说即修行,彼诚具有法善根(注65)。”又说:“我乐亲不知,我苦仇不知,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我老友不知,我病姊不知,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我死人不知,我尸鹫难见,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苍蝇吸血肉,蚂蚁啃筋脉,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门前无人迹,门内无血迹,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无人守尸林,后事无人理,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无人问行踪,无人知我处,若于茅篷死,瑜伽意乐圆。无人山洞中,乞丐临终愿…

《三主要道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