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論▪P8

  ..續本文上一頁消除呢?你應該分二個步驟思維:(1)[暇滿意義重大與難得];(2) [死無常]。 思維這些能遮退對現世的貪著,舍棄現世。我們現在不能修法就不消說了,就是修了也不能算是佛法,這是因爲沒有消除現世貪著之過,即修心法《遠離四種執著》(注53)中所說的:“執著現世非佛徒,執著輪回非出離。”法與非法的界限與是否是真正的佛法,由舍不舍現世而定。有人想把佛法念誦與世間法這二者擺平,但是舍棄現世的佛法與經營現世的世間法是永遠擺不平的,佛法與世間法是無法[雙運]的。

   出于同一想法,格西仲敦巴曾對一位比丘說:“覺窩瓦(注54)!繞塔固然是可喜的,若修一種法,比這更可喜。”比丘認爲是喜歡禮拜,就去拜佛,但仲敦巴還是那麼說。如是,他去念經和修定,仲敦巴也還是那樣說。比丘請問:“那麼,做什麼好呢?”仲敦巴連答叁次,“舍棄現世!”

   噶當派格西祥·那穹敦巴有一次說:“我跑去向覺窩求法,但他只對我說了些舍棄現世,修慈(注55)、修悲、修菩提心的話,而不說別的。”仲敦巴聽說後言道:“覺窩教誡的核心就是這個!連祥這樣的大格西都不懂求法。”祥後來也對學人說:“如果你想修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舍棄現世!”

   此中之[現世],廣說即世間八法,略說則攝爲現世的衣、食、名叁者,這叁者應該舍棄。

   叁者之中尤以名爲最壞。大多數法師、律師與禅師雖能不計較飲食,僅以花石辟谷術生存;不計較衣著,衣衫褴褛,綴滿補丁;背靠寒岩,泥封洞門而作閉關。但在心底深處,他們仍然希求名聲,夢想當地的居民都在門外交口稱贊他們是住關的賢德大修行師。許多智者班智達與戒律清淨的比丘也是這樣受騙的。傑·卓尾貢波說:“閉關書字于門櫥,表大修行不會客,貪求現世禅師名。”又說:“無所不想此分別,任作何事皆參予,所有善行遭損耗,爲諸盜賊所掠奪,是故衆人應以槍,戮穿現世之分別,如若于此不戮穿,習教持律參禅等,叁惡道門難關閉。”阿裏巴(注5)大師說:“你所修的一切法都是爲了現世顯赫這個野心,它又增長你的我慢、嫉妒、瞋恚、貪欲而成爲輪回之因一一[集]。所以你這個修法的念頭實際上恰恰能把你抛入惡趣,這和犯罪墮惡趣沒什麼兩樣。”

   所謂[世間八法]是指獲利就高興,否則就不高興;感到快樂就高興,否則就不高興;有了大名氣就高興,否則就不高興;有人贊歎你就高興,否則就不高興這八種。你如果想修法就必須對這世間八法等量齊觀。

   所以《親友書》中說:“利、無利、苦、樂,稱、無稱、毀、譽,了世俗八法,齊心離斯境(注57)。”大成就者林日巴(注58)也說:“輪回分別大城中,世間八法起屍遊,斯乃最可畏屍林,上師于中作穰除。”

   不管你是法師、律師、還是禅師,也不管你自以爲所修的是如何地高深,如果混有世間八法,這一切便都是虛假不實的。正如嘉瓦果倉巴的弟子揚貢巴(注59)所說:“法是大圓滿沒有用,必須補特伽羅到了大圓滿的程度。這類人,說法值馬價而有余,其人則值狗價而不足。單是法說得到家,而自己並不修行,這就和把戲的歌唱,鹦鹉的念誦沒有差別。我們所需要的是:對于法門,了解一個,了解兩個,就要拿來修行;知道一個,知道兩個,就要結合到自己的相續。我們所不需要的是:法沒有在自己的相續上出現;心與法像糌巴粉和水不相合一樣;在法和補特伽羅的中間存在了很大的空隙,連人也可以穿過;佛法像肺煮在鍋裏漂來漂去地在嘴巴上面浮著;因爲這是完全不能得到法的利益的。有很多人非常別扭,桀傲不馴地毫不聽話,到那個時候,他們是絕不能達到佛法的要求的。我呢!是把[舍棄現世]作爲修行中心的啊!

   因此如果不舍棄現世的八法,遑論修大法成佛,就連叁惡趣的門也難以關閉。要修法就需等觀世間八法,修習噶當派舍棄現世的教授,它的名字叫做[十秘財](注60)。所謂[十秘財]是指:四依止、叁金剛和出、入、得叁事。四依止者:心極法依止,法極窮依止,窮極死依止,死極荒溝依止;叁金剛者:事前無牽累金剛,事後無愧悔金剛,與智慧金剛同行;出、入、得叁事者: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聖位。

   [心極法依止]者。意爲懷著這樣的思想修法:“這一次我僥幸獲得難得利大之暇滿妙身,它是不會久住的,我是決定要死的。在我死的時候,除了正法之外,現世所擁有的利養名聲等榮華富貴,沒有一點用處。

   [法極窮依止]者,假設你自忖道:“那麼,如果我不去成辦現世快樂的方便而去修法,恐怕連起碼的修法順緣都沒有,我會變成一個乞丐的。”如果這樣,應思:“我願爲法修任何苦行,如果這意味著要成爲一名乞丐,那就讓我做好了。就算只能靠乞討別人的粗惡衣食生活,我也要去修法。

   [窮極死依止]者,意爲絕不放棄修持。如果你又想:“我這樣不積蓄少許財物去做個乞丐,法是可以修了,但因沒有維持生活的條件,我恐怕會因缺衣少食而死去。”這樣的話,你應該想到:“我在以前許多生中,從未爲了修法而舍棄生命,如果這次能爲修法而死,我就認了。而且無論是貧是富,我們都一樣會死的,爲法苦行而死要比富人爲了致富造罪而死意義大得多,所以如果我修法要凍死就讓我凍死吧,要餓死就讓我餓死吧!

   [死極荒溝依止]者,如果接著想:“從現在起到死爲止,有些東西還是需要的,如果身無分文,在我病的時候有誰來照顧我呢?在我老的時候有誰來幫助我呢?在我死後有誰來料理後事呢?”這些念頭都是對現世盛事的貪戀。當知你無法確定能長命百歲活到老。應思:“我修法不需要什麼人照顧,死後像野山溝裏的死狗一樣,屍身上爬滿螞蟻也可以。”對什麼都不貪戀,在僻靜的茅篷裏修習正法。

   [事前無牽累金剛]者,當你准備這樣子放下一切去修法時,你的父母親友等在百般阻撓無效的情況下,這些情深意切猶如自己心髒般的親友會爲你的離去哀傷流淚。即便這樣,也應毅然決然如金剛一樣不可動搖,不懊悔,不貪戀,到僻靜的茅篷中去修清淨的佛法。

   [事後無愧悔金剛]者,如果你舍棄現世而離去,人們會對你厭惡譏毀,說你是個下賤的流浪乞丐等等;不管他們說什麼你都不要放在心上,應思:“如果他們說我好的像天神一樣,讓他們說去;如果說我壞的像魔鬼一樣,也讓他們說去,對我來講沒有區別。照顧現世親友的面子,是許多過失的根源,也是修法的障礙。”

   [與智慧金剛同行]者,是指絕不違背所立的誓言,永遠抛棄毫無意義的貪戀現世的經營。修法意樂堅固,把生活與修法結合起來而相一致。

   [出于人群]者,意爲把貪戀現世盛事視爲仇敵,與那些希求現世的貴賤人等,哪一個都不像,舉止如瘋顛之人。這就叫[出于人群]--現世的人群。

   [入于狗伍]者,指衣、食、名叁方面吃虧,爲法甘願忍受饑渴疲勞。

   [得到聖位]者,指住僻靜處,舍棄一切俗務,修法至于究竟,今生獲得 [天中天]佛位。

   順便說一下,你不必擔心會因如此地舍棄現世修法而成爲乞丐饑餓而死,世俗人餓死的情況可能會有,但修法者絕不會饑餓而死。這是因爲我們的大悲大師在成佛時,將能受生爲轉輪王六萬次有余的福德,回向給後來的弟子們,作爲生活的順緣。《大悲白蓮華經》說:“往昔薄伽梵發心時說,在我的教法裏,只要能夠受持四指袈裟,若不能如願得到飲食,則我欺诳佛陀,誓不成佛!”又說:“未來世上遭饑荒時,一鬥糌粑須以一鬥珍珠交換,而佛的弟子們仍能得其所需。”佛最後說:“諸在家士夫,僅耕于拇指,我出家弟子,不爲生活困。”這些說法出自經藏,是聖言量,絕無欺诳。

   所謂[舍棄現世]主要舍棄的是現世八法的貪著,如果這個能舍就不一定要抛棄一切資具去做個乞丐。大德先賢們曾爲我們樹立了許多舍棄現世的榜樣,像嘉卻·格桑嘉措與班禅·洛桑耶協(注61)等。

   還有我們的大悲大師舍棄轉輪王位而出家,寂天菩薩,大覺窩吉祥阿底峽等也都是舍王位而出家的。宗喀巴大師也一樣,他聽從妙音之教,把近千名哭泣不舍的叁藏法師留下,只攜帶八名清淨弟子(注62)眷屬去離事專修。當時漢地皇帝(注63)曾派遣大臣持金字诏書來迎請大師,然未能請到。

   這些大師只靠苦行與乞食生活,把時間都用在專心修法上,他們所遵循的生活方式,就是覺窩噶當派的[十秘財]。

   此外還有不少舍棄現世的道歌。如即生即身成佛的嘉瓦溫薩巴(注64)說:“昔米拉日巴,今洛桑頓珠,除即時衣食,無須蓄財物。爲即生成佛,善住如是行,舍貪瞋住靜,願取暇滿實。”瑜伽自在大師米拉日巴說:“子若至心修正法,若從心底生淨信,若能不顧現世樂,若更真實隨我行,當知親屬乃魔使,勿執谛實斷牽纏;財食正是魔守卒,親密極壞勿愛著;五欲魔境是魔繩,決定系縛舍貪戀;童朋誠爲魔王女,決定誼惑應善防;故鄉亦是魔王獄,極難解脫應速逃。總當棄舍一切死,現時放下最有益,幻身假人終傾頹,現湊緣起最有益,心莺終要飛離屍,現飛萬裏最有益,人聞我說即修行,彼誠具有法善根(注65)。”又說:“我樂親不知,我苦仇不知,若于茅篷死,瑜伽意樂圓。我老友不知,我病姊不知,若于茅篷死,瑜伽意樂圓。我死人不知,我屍鹫難見,若于茅篷死,瑜伽意樂圓。蒼蠅吸血肉,螞蟻啃筋脈,若于茅篷死,瑜伽意樂圓。門前無人迹,門內無血迹,若于茅篷死,瑜伽意樂圓。無人守屍林,後事無人理,若于茅篷死,瑜伽意樂圓。無人問行蹤,無人知我處,若于茅篷死,瑜伽意樂圓。無人山洞中,乞丐臨終願…

《叁主要道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