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清净道论▪P53

  ..续本文上一页坚的,固体的,所执持的,即发、毛(爪、齿、皮、肉、腱、

  骨、骨髓、肾、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肠、肠间膜、胃中物)粪,或

  任何其他在内自身的坚的,固体的,所执持的;诸贤!是名内地界”。“诸贤!

  什么是“内水界”?那内自身的水,似水的(液体)所执持的,即胆汁(痰、

  脓、血、汗、脂、泪、膏、唾、涕、关节滑液)尿,或任何其他内自身的水,似

  水的,所执持的;诸贤!是名内水界”。“诸贤!什么是“内火界”?那内自身

  的火,似火的(热),所执持的,即以它而热,以它而衰老,以它而燃烧,及以

  它而使食的饮的嚼的尝的得以消化的,或任何其他内自身的火,如火的,所执持

  的;诸贤!是名内火界”。“诸贤!什么是“内风界”?那内自身的风,似风的

  (气体),所执持的,即上行风,下行风,腹外风,腹内风,肢体循环的风,入

  息,出息,或任何其他内自身的风,似风的,所执持的;诸贤!是名内风界”。

  这是对不甚利慧而修界业处的人详细叙述的,还有在罗睺罗教诫经及界分别经也

  这样详述的。

  下面来解释(大象迹喻经中)一些不明了的句子:

  先说“内的自身的”,这两者与“自己的”为一同义语。“自己”即于自己

  中生而属于自己的相续的意思。譬如世间中谈论关于妇人的,称为“妇女的

  (论)”,因在自己之内而生起故称“内的”,因为是自己的缘而起故称“自身

  的”。

  “坚的”是硬的。“固体的”是粗触的。此中第一句是说它的特相,第二句

  是说它的形相。因为地界是以坚为特相,却以粗触为形相,故说是固体的。“执

  持”是坚执,即如是坚执——执着我与我所之义。“即”是无变化的附属词,即

  说明那是什么的意思。为了指示什么是地界,故说是“发毛”等。当知加上

  “脑”,共以二十种行相解说地界。“或任何其他”是说包摄于其余(水、火、

  风界)三部分之中的地界。

  以流动的状态而到达各处故为“水”。在于由业而起等的各种水中故为“水

  态”(液体)。那是什么?即水界的粘结的特相。

  猛利故为“火”。在于前述的诸火之中故为“火态”。那是什么?即火界的

  暖热的特相。“以它(而热)”即由于火界的激动而此身发热,如由于一日的疟

  疾等而发热。“以它而老”即由于它而此身衰老,成为根坏力竭皮皱发白等的状

  态。“以它燃烧”即由于火界的激动而烧此身,那被烧者哀叫着“我烧!我

  烧!”并希冀涂以经过百次清洗的酥而混以牛乳和旃檀,并希多罗扇的风,“以

  它而使食的饮的嚼的尝的得以消化”即由于它而使食的饭等,饮的饮料等,嚼的

  麦粉所作的硬食等及尝的芒果蜜砂糖等得以消化——由(消化)液等的作用而分

  化(食物)之义。这里前面的(热、老、燃烧)三火界是(业、心、食、时节

  的)四等起,最后的(消化——火界)只是业等起。

  吹动故为“风”。在前面所述的诸风之中故为“风态”(气体)。那是什

  么?即(风界的)支持的特相。“上行风”——是起呕吐、打呃等的上升的风。

  “下行风”——是排泄大小便等的下降的风。“腹外风”——是肠外的风。“腹

  内风”——是肠内的风。“肢体循环风”——是经过静脉网而循环于全身的肢体

  及屈伸等而生的风。“入息”——是入内的鼻风。“出息”——是出外的鼻风。

  此中前五种(风界)是(业、心、食、时节)四等起,入息出息只是心等起。在

  (水火风界的)一切处都用“任何其他”之句,是说水界等已摄于其余的三部分

  中。

  如是详述四界的四十二种行相,即在地界中有二十种,水界中十二种,火界

  中四种,风界中六种。这是对经文的解释。

  (四界差别的修法)至于修习的方法:(一)利慧的比丘,若依“发是地

  界,毛是地界”这样的详细而取,则未免感到太迟缓,故只依“坚硬相的是地

  界,粘结相的是水界,遍熟相的是火界,支持相的是风界”这样的作意,他的业

  处便得明了。(二)不很利慧的人,若如前者的作意,则(他的业处)成黑暗而

  不明显,所以要依前述的详细方法作意才得明了。怎么呢?譬如两位比丘在念诵

  许多重复的经典,那利慧的比丘,只一回两回详述其重复之处,以后便(省略重

  复之处)只诵其首尾而已。那不很利慧的人这样说道:“此人怎么诵的!连上下

  的嘴唇都不接触一下。象这样诵,那一天才会精通经典”?他自己则完全详诵所

  有重复之处。那利慧的人说:“此人怎样诵的!好象不让它终结似的,象这样

  诵,那一天才会诵完经典呢”?同样的,利慧者若依发等而详细取界,则未免感

  到太迟缓。所以只以“坚硬相是地界”等的简略方法而作意,他的业处便得明

  了。那不利慧者若这样作意,则成黑暗而不明显。所以他要依发等详细作意而得

  明了。

  (利慧者的修法之一)是故先说欲修业处的利慧者,独居静处,念虑于自己

  的全色身:“于此身中,坚性或固性的是地界,粘结性或流动性的是水界,遍熟

  性或暖热性的是火界,支持性或浮动性的是风界”。他这样简略地取了诸界,当

  数数地念虑作意及观察“地界、水界”的仅是界而非有情非寿者的身。这样精

  进,不久之后,取得照界差别慧,生起他的——以自性法为所缘的未达安止只是

  近行的——定。

  (利慧者的修法之二)或者为示四大种而非有情,如法将(舍利弗)所说的

  四部分“因骨因腱因肉因皮包围空间而称为色”。于它们(四部分)之间,用智

  手来一一分别。以前面“坚性或固性的是地”等的同样方法而取了诸界,当数数

  地念虑作意及观察“地界、水界”的仅是界而非有情非寿者的身这样精进,不久

  之后,取得照界差别慧,生起他的——以自性法为所缘的未达安止只是近行的—

  —定。

  这是略说四界差别的修法。

  (不很利慧者的修法)其次详述,当知如是四界差别的修法。即欲修习此业

  处而不甚利慧的瑜伽者,亲近阿阇黎,详细地习取了四十二种的界,住于如前面

  所说的适当的住所,作了一切应作的义务,独居静处,用这样的四种方法修习业

  处:(一)以简略其机构,(二)以分别其机构,(三)以简略其相,(四)以

  分别其相。

  1.(以简略其机构而修习)如何“以简略其机构”而修习呢?兹有比丘,

  确定二十部分之中的坚固行相为地界;确定十二部分之中而称为水的液体的粘结

  行相为水界;确定四部分之中遍熟的火为火界;确定六部分之中的支持行相为风

  界。这样确定,则那比丘的四界而成明了。他这样的数数地念虑作意,如前所述

  的便得生起他的近行定。

  2.(以分别其机构而修习)如果这样修习,他的业处仍未成就者,当“以

  分别其机构”而修习。如何修?而彼比丘,第一不忘失三十二分身中所说的一切

  善巧——如身至念业处的解释中所说的七种学习善巧及十种作意善巧,然后当顺

  逆的诵习皮的五种等,一切都依那里所述的规定而行。

  但有这样的差异:那里是以色、形、方位、处所及界限而作意于发等,以厌

  恶而置其心,这里则以界(而置其心)。是故以色等五种的作意于发等之后,当

  维持这样的作意:

  (Ⅰ)(地界二十部分的作意)(1)“发”——生于封盖头颅的皮肤上。

  譬如“公多草”长于蚁塔的顶上,蚁塔的顶不知道:“公多草生于我上”,公多

  草亦不知道:“我生于蚁塔的顶上”,同样的,封盖头颅的皮肤不知道:“发生

  于我上”,发亦不知:“我生于封盖头颅的皮肤上”。因此两者没有互相思念与

  观察。此发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2)“毛”——生于盖覆身体的皮肤上。譬如草木长于无人的村落,无人

  的村落不知道:“草木长于我上”,草木亦不知道:“我生于无人的村落上”,

  同样的,盖覆身体的皮肤不知道:“毛生于我上”,毛亦不知:“我生于盖覆身

  体的皮肤上”。因此两者没有互相思念及观察。此毛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

  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3)“爪”——生于指端上,譬如儿童用棒掷蜜果的核子作游戏,棒不知

  道:“蜜果的核子放于我上”,蜜果的核子亦不知道:“我放于棒上”;同样

  的,指不知道:“爪生于我的指端上”,爪亦不知道:“我生于指端上”。因此

  两者没有互相思念与观察。此爪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

  情,坚固的地界。

  (4)“齿”——生于腭骨上。譬如建筑家把石柱置于础石之上,用一种水

  泥结合它们,础石不知道:“石柱置于我上”,石柱亦不知道:“我在础石之

  上”,同样的,腭骨不知道:“齿生于我上”,齿亦不知:“我生于腭骨之

  上”。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思念及观察。这齿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

  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5)“皮”——包于全身。譬如湿的牛皮而包大琴,大琴不知道:“以湿

  的牛皮包住我”,湿牛皮亦不知道:“我包住大琴”,同样的,身不知道:“我

  为皮所包”,皮亦不知:“身为我所包”,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

  这皮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6)“肉”——附于骨聚上。譬如以厚厚的粘土涂于墙上,墙不知道:

  “我为粘土所涂”,粘土亦不知道:“墙为我所涂”;同样的,骨聚不知道:

  “我为几百片肉所涂”,肉亦不知:“骨聚为我所涂”。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

  思念和观察。这肉在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7)“腱”——联结于身体内部的骨。譬如用藤联结于栅木,…

《清净道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人施设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