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堅的,固體的,所執持的,即發、毛(爪、齒、皮、肉、腱、
骨、骨髓、腎、心髒、肝髒、肋膜、脾髒、肺髒、腸、腸間膜、胃中物)糞,或
任何其他在內自身的堅的,固體的,所執持的;諸賢!是名內地界”。“諸賢!
什麼是“內水界”?那內自身的水,似水的(液體)所執持的,即膽汁(痰、
膿、血、汗、脂、淚、膏、唾、涕、關節滑液)尿,或任何其他內自身的水,似
水的,所執持的;諸賢!是名內水界”。“諸賢!什麼是“內火界”?那內自身
的火,似火的(熱),所執持的,即以它而熱,以它而衰老,以它而燃燒,及以
它而使食的飲的嚼的嘗的得以消化的,或任何其他內自身的火,如火的,所執持
的;諸賢!是名內火界”。“諸賢!什麼是“內風界”?那內自身的風,似風的
(氣體),所執持的,即上行風,下行風,腹外風,腹內風,肢體循環的風,入
息,出息,或任何其他內自身的風,似風的,所執持的;諸賢!是名內風界”。
這是對不甚利慧而修界業處的人詳細敘述的,還有在羅睺羅教誡經及界分別經也
這樣詳述的。
下面來解釋(大象迹喻經中)一些不明了的句子:
先說“內的自身的”,這兩者與“自己的”爲一同義語。“自己”即于自己
中生而屬于自己的相續的意思。譬如世間中談論關于婦人的,稱爲“婦女的
(論)”,因在自己之內而生起故稱“內的”,因爲是自己的緣而起故稱“自身
的”。
“堅的”是硬的。“固體的”是粗觸的。此中第一句是說它的特相,第二句
是說它的形相。因爲地界是以堅爲特相,卻以粗觸爲形相,故說是固體的。“執
持”是堅執,即如是堅執——執著我與我所之義。“即”是無變化的附屬詞,即
說明那是什麼的意思。爲了指示什麼是地界,故說是“發毛”等。當知加上
“腦”,共以二十種行相解說地界。“或任何其他”是說包攝于其余(水、火、
風界)叁部分之中的地界。
以流動的狀態而到達各處故爲“水”。在于由業而起等的各種水中故爲“水
態”(液體)。那是什麼?即水界的粘結的特相。
猛利故爲“火”。在于前述的諸火之中故爲“火態”。那是什麼?即火界的
暖熱的特相。“以它(而熱)”即由于火界的激動而此身發熱,如由于一日的瘧
疾等而發熱。“以它而老”即由于它而此身衰老,成爲根壞力竭皮皺發白等的狀
態。“以它燃燒”即由于火界的激動而燒此身,那被燒者哀叫著“我燒!我
燒!”並希冀塗以經過百次清洗的酥而混以牛乳和旃檀,並希多羅扇的風,“以
它而使食的飲的嚼的嘗的得以消化”即由于它而使食的飯等,飲的飲料等,嚼的
麥粉所作的硬食等及嘗的芒果蜜砂糖等得以消化——由(消化)液等的作用而分
化(食物)之義。這裏前面的(熱、老、燃燒)叁火界是(業、心、食、時節
的)四等起,最後的(消化——火界)只是業等起。
吹動故爲“風”。在前面所述的諸風之中故爲“風態”(氣體)。那是什
麼?即(風界的)支持的特相。“上行風”——是起嘔吐、打呃等的上升的風。
“下行風”——是排泄大小便等的下降的風。“腹外風”——是腸外的風。“腹
內風”——是腸內的風。“肢體循環風”——是經過靜脈網而循環于全身的肢體
及屈伸等而生的風。“入息”——是入內的鼻風。“出息”——是出外的鼻風。
此中前五種(風界)是(業、心、食、時節)四等起,入息出息只是心等起。在
(水火風界的)一切處都用“任何其他”之句,是說水界等已攝于其余的叁部分
中。
如是詳述四界的四十二種行相,即在地界中有二十種,水界中十二種,火界
中四種,風界中六種。這是對經文的解釋。
(四界差別的修法)至于修習的方法:(一)利慧的比丘,若依“發是地
界,毛是地界”這樣的詳細而取,則未免感到太遲緩,故只依“堅硬相的是地
界,粘結相的是水界,遍熟相的是火界,支持相的是風界”這樣的作意,他的業
處便得明了。(二)不很利慧的人,若如前者的作意,則(他的業處)成黑暗而
不明顯,所以要依前述的詳細方法作意才得明了。怎麼呢?譬如兩位比丘在念誦
許多重複的經典,那利慧的比丘,只一回兩回詳述其重複之處,以後便(省略重
複之處)只誦其首尾而已。那不很利慧的人這樣說道:“此人怎麼誦的!連上下
的嘴唇都不接觸一下。象這樣誦,那一天才會精通經典”?他自己則完全詳誦所
有重複之處。那利慧的人說:“此人怎樣誦的!好象不讓它終結似的,象這樣
誦,那一天才會誦完經典呢”?同樣的,利慧者若依發等而詳細取界,則未免感
到太遲緩。所以只以“堅硬相是地界”等的簡略方法而作意,他的業處便得明
了。那不利慧者若這樣作意,則成黑暗而不明顯。所以他要依發等詳細作意而得
明了。
(利慧者的修法之一)是故先說欲修業處的利慧者,獨居靜處,念慮于自己
的全色身:“于此身中,堅性或固性的是地界,粘結性或流動性的是水界,遍熟
性或暖熱性的是火界,支持性或浮動性的是風界”。他這樣簡略地取了諸界,當
數數地念慮作意及觀察“地界、水界”的僅是界而非有情非壽者的身。這樣精
進,不久之後,取得照界差別慧,生起他的——以自性法爲所緣的未達安止只是
近行的——定。
(利慧者的修法之二)或者爲示四大種而非有情,如法將(舍利弗)所說的
四部分“因骨因腱因肉因皮包圍空間而稱爲色”。于它們(四部分)之間,用智
手來一一分別。以前面“堅性或固性的是地”等的同樣方法而取了諸界,當數數
地念慮作意及觀察“地界、水界”的僅是界而非有情非壽者的身這樣精進,不久
之後,取得照界差別慧,生起他的——以自性法爲所緣的未達安止只是近行的—
—定。
這是略說四界差別的修法。
(不很利慧者的修法)其次詳述,當知如是四界差別的修法。即欲修習此業
處而不甚利慧的瑜伽者,親近阿阇黎,詳細地習取了四十二種的界,住于如前面
所說的適當的住所,作了一切應作的義務,獨居靜處,用這樣的四種方法修習業
處:(一)以簡略其機構,(二)以分別其機構,(叁)以簡略其相,(四)以
分別其相。
1.(以簡略其機構而修習)如何“以簡略其機構”而修習呢?茲有比丘,
確定二十部分之中的堅固行相爲地界;確定十二部分之中而稱爲水的液體的粘結
行相爲水界;確定四部分之中遍熟的火爲火界;確定六部分之中的支持行相爲風
界。這樣確定,則那比丘的四界而成明了。他這樣的數數地念慮作意,如前所述
的便得生起他的近行定。
2.(以分別其機構而修習)如果這樣修習,他的業處仍未成就者,當“以
分別其機構”而修習。如何修?而彼比丘,第一不忘失叁十二分身中所說的一切
善巧——如身至念業處的解釋中所說的七種學習善巧及十種作意善巧,然後當順
逆的誦習皮的五種等,一切都依那裏所述的規定而行。
但有這樣的差異:那裏是以色、形、方位、處所及界限而作意于發等,以厭
惡而置其心,這裏則以界(而置其心)。是故以色等五種的作意于發等之後,當
維持這樣的作意:
(Ⅰ)(地界二十部分的作意)(1)“發”——生于封蓋頭顱的皮膚上。
譬如“公多草”長于蟻塔的頂上,蟻塔的頂不知道:“公多草生于我上”,公多
草亦不知道:“我生于蟻塔的頂上”,同樣的,封蓋頭顱的皮膚不知道:“發生
于我上”,發亦不知:“我生于封蓋頭顱的皮膚上”。因此兩者沒有互相思念與
觀察。此發在此身上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2)“毛”——生于蓋覆身體的皮膚上。譬如草木長于無人的村落,無人
的村落不知道:“草木長于我上”,草木亦不知道:“我生于無人的村落上”,
同樣的,蓋覆身體的皮膚不知道:“毛生于我上”,毛亦不知:“我生于蓋覆身
體的皮膚上”。因此兩者沒有互相思念及觀察。此毛在此身上是單獨部分,無
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3)“爪”——生于指端上,譬如兒童用棒擲蜜果的核子作遊戲,棒不知
道:“蜜果的核子放于我上”,蜜果的核子亦不知道:“我放于棒上”;同樣
的,指不知道:“爪生于我的指端上”,爪亦不知道:“我生于指端上”。因此
兩者沒有互相思念與觀察。此爪在此身上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
情,堅固的地界。
(4)“齒”——生于腭骨上。譬如建築家把石柱置于礎石之上,用一種水
泥結合它們,礎石不知道:“石柱置于我上”,石柱亦不知道:“我在礎石之
上”,同樣的,腭骨不知道:“齒生于我上”,齒亦不知:“我生于腭骨之
上”。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思念及觀察。這齒在此身上是單獨部分,無思,無
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5)“皮”——包于全身。譬如濕的牛皮而包大琴,大琴不知道:“以濕
的牛皮包住我”,濕牛皮亦不知道:“我包住大琴”,同樣的,身不知道:“我
爲皮所包”,皮亦不知:“身爲我所包”,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
這皮在此身上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6)“肉”——附于骨聚上。譬如以厚厚的粘土塗于牆上,牆不知道:
“我爲粘土所塗”,粘土亦不知道:“牆爲我所塗”;同樣的,骨聚不知道:
“我爲幾百片肉所塗”,肉亦不知:“骨聚爲我所塗”。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
思念和觀察。這肉在身上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7)“腱”——聯結于身體內部的骨。譬如用藤聯結于柵木,…
《清淨道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