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道論▪P54

  ..續本文上一頁柵木不知

  道:“以藤聯結我們”,藤亦不知:“以我們聯結柵木”;同樣的,骨不知道:

  “以腱聯結我們”,腱亦不知:“以我們聯結于骨”。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思

  念和觀察。這腱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8)于諸“骨”中,踵骨支持踝骨,踝骨支持胫骨,胫骨支持大腿骨,大

  腿骨支持臀骨(腸骨),臀骨支持脊椎骨,脊椎骨支持頸骨(頸椎),頸骨支持

  頭骨,頭骨在頸骨上,頸骨在脊椎上,脊椎在臀骨上,臀骨在大腿骨上,大腿骨

  在胫骨上,胫骨在踝骨上,踝骨在踵骨上。譬如磚瓦、木材、牛糞重重堆積之

  時,下面的不知:“我等支持上面的”,上面的亦不知:“我等放在下面的上

  面”;同樣的,踵骨不知“我支持踝骨”,踝骨不知“我支持胫骨”,胫骨不知

  “我支持大腿骨”,大腿骨不知“我支持臀骨”,臀骨不知“我支持脊椎骨”,

  脊椎骨不知“我支持頸骨”,頸骨不知“我支持頭骨”,頭骨不知“我在頸骨

  上”,頸骨不知“我在脊椎骨上”,脊椎骨不知“我在臀骨上”,臀骨不知“我

  在大腿骨上”,大腿骨不知“我在胫骨上”,胫骨不知“我在踝骨上”,踝骨不

  知“我在踵骨上”。因爲此等諸法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骨在此身中是單獨

  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9)“骨髓”——在于各種骨的內部。譬如蒸了的竹筍放入竹筒中,竹筒

  不知“筍等放在我等之中”,筍亦不知“我等放在竹筒中”;同樣的,骨不知

  “髓在我等之中”,髓亦不知“我在骨中”。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

  察。這骨髓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0)“腎髒”——從喉底由一根出發,下行少許,分爲兩支的粗筋連結

  (腎髒),並圍于心髒肉而住。譬如連結于一莖的兩只芒果,果莖不知“由我連

  結兩只芒果”,兩芒果亦不知“我由莖結”,同樣的,粗筋不知“由我連結腎

  髒”,腎髒亦不知“我由粗筋連結”。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腎

  髒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1)“心髒”——依止于身內以胸骨所作的匣的中央。譬如依止于古車

  的匣內而放肉片,古車的匣內不知“肉片依我而住”,肉片亦不知“我依古車的

  匣內而住”;同樣的,胸骨所作的匣內不知“心髒依我而住”,心髒亦不知“我

  依胸骨之匣而住”。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心髒在此身中是單獨

  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2)“肝髒”——依止于身體之內的兩乳房的內部的右側。譬如粘在油

  炸镬裏面的一雙肉團,油炸镬的裏面不知道“一雙肉團粘在我內”,一雙肉團亦

  不知“我粘在油炸镬內”;同樣的,乳房內部的右側不知“肝髒依我而住”,肝

  髒亦不知“我依乳房內部的右側而住”。因爲此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

  肝髒在此身內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3)“肋膜”——覆蔽肋膜圍于心髒及腎髒而住;不覆蔽肋膜則包于全

  身的皮膚之下的筋肉而住。譬如纏于繃帶之內的肉,肉不知“我爲繃帶所纏”,

  繃帶亦不知”以我纏肉”;同樣的,腎髒心髒及全身的肉不知道“我爲肋膜所

  覆”,肋膜亦不知“以我覆腎髒心髒及全身的肉”。因爲此等沒有互相的思念和

  觀察。這肋膜在此身內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4)“脾髒”——在心髒的左側,依止于胃膜的上側而住。譬如依止米

  倉的上側而住的牛糞團,米倉的上側不知“牛糞團依止我住”,牛糞團亦不知

  “我依米倉的上側而住”;同樣的,胃膜的上側不知“脾髒依止我住”,脾髒亦

  不知“我依胃膜的上側而住”。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脾髒在此

  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5)“肺髒”——在兩乳之間的身體的內部,蓋覆及懸挂于心髒與肝髒

  之上。譬如懸挂于古米倉內部的鳥巢,古米倉的內部不知“鳥巢懸于我內”,鳥

  巢亦不知“我懸于古米倉的內部”;同樣的,身體的內部不知“肺髒懸于我

  內”,肺亦不知“我懸于這樣的身體內部”。因爲此等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

  察。這肺在此身內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6)“腸”——住在以喉底、及大便道(肛門)爲邊端的身體的內部。

  譬如盤繞于血桶之內而斬了頭的蛇屍,血桶不知“蛇屍在我中”,蛇屍亦不知

  “我在血桶中”;同樣的,身體的內部不知“腸在我中”,腸亦不知“我在身體

  的內部”。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腸在此身內是單獨部分,無

  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7)“腸間膜”——在腸之間,結住腸的二十一個曲折之處。譬如布繩

  所作的足拭(拭足的墊子),以線縫住其圓輪之間,布繩的足拭的圓輪不知“線

  縫住我”,線亦不知“我縫住布繩的足拭的圓輪”;同樣的,腸不知“腸間膜結

  住我”,腸間膜亦不知“我結住腸”。因爲此等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

  腸間膜在此身內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8)“胃中物”——是在胃中吃的飲的嚼的嘗的東西。譬如狗子嘔吐于

  犬盂中的東西,犬盂不知“狗子的嘔吐物在我中”,狗子的嘔吐物亦不知“我在

  犬盂中”,同樣的,胃不知“胃物在我中”,胃物亦不知“我在胃中”。因爲這

  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胃中物是此身內的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

  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19)“糞”——在腸的尾端約長八指猶如竹筒而稱爲熟髒(直腸)的裏

  面。譬如壓入竹筒之中的柔軟的黃土,竹筒不知“黃土在我中”,黃土亦不知

  “我在竹筒中”;同樣的,熟髒不知“糞在我中”,糞亦不知“我在熟髒中”。

  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糞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

  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20)“腦”——在頭蓋腔內。譬如裝在古葫蘆器中的粉團,葫蘆器不知

  “粉團在我中”,粉團亦不知“我在葫蘆器中”;同樣的,頭蓋腔內不知“腦在

  我中”,腦亦不知“我在頭蓋腔內”。因爲這兩者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腦

  在此身內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堅固的地界。

  (Ⅱ)(水界十二部分的作意)(1)“膽汁”之中的流動膽汁,與命根結

  合,遍滿于全身;停滯膽汁則儲于膽囊之內。譬如遍滿了油的炸餅,炸餅不知

  “油遍滿于我”,油亦不知“我遍滿于炸餅”,同樣的,身體不知“流動膽汁遍

  滿于我”,流動膽汁亦不知“我遍滿于全身”。又如絲瓜的囊滿裝雨水,絲瓜的

  囊不知“雨水在我中”,雨水亦不知“我在絲瓜的囊中”;同樣的,膽囊不知

  “停滯膽汁在我中”,停滯膽汁亦不知“我在膽囊中”。因爲此等沒有互相的思

  念和觀察。這膽汁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

  行相的水界。

  (2)“痰”——約有一杯的分量,在胃膜中。譬如汙水池的面上生起了水

  泡膜,汙水池不知“水泡膜生于我上”,水泡膜亦不知“我在汙水池上”;同樣

  的,胃膜不知“痰在我中”,痰亦不知“我在胃膜中”。因爲此等沒有互相的思

  念和觀察。這痰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

  相的水界。

  (3)“膿”——沒有固定的處所,在身上那些爲樹樁、荊刺、打擊、火焰

  等所傷的部分,血被停滯在那裏而化爲膿,或者生了膿疱和瘡等,膿便在那些地

  方。譬如樹木的爲斧所傷之處而流出樹脂,那樹的傷處不知“樹脂在我們的地

  方”,樹脂亦不知“我在樹的傷處”;同樣的,身上爲樹樁荊棘等所傷之處不知

  “膿在我等之處”,膿亦不知“我在彼等之處”。因爲此等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

  察。這膿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水

  界。

  (4)在“血”中的循環血,猶如膽汁而遍滿于全身;積聚血充滿于肝髒所

  在之處的下方,約有一杯之量,而在滋潤于腎髒、心髒、肝髒及肺髒。關于循環

  血,猶如流動膽汁中所說明的。其他的(積聚血),譬如漏的缽,降下雨水時,

  潤濕了下面的土塊的碎片等,土塊的碎片等不知“我等爲水所潤”,水亦不知

  “我潤土塊的碎片等”;同樣的,肝髒所在之處的下方或腎髒等不知“血在我

  中”或“血在潤于我等”,血亦不知“我充滿于肝髒的下方及在潤于腎髒等”。

  因爲此等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血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

  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水界。

  (5)“汗”——在火熱等的時候,充滿于發毛等的孔隙及流出來。譬如一

  束從水裏拔起來的蓮的須根及白睡蓮的莖,蓮等的束的孔隙不知“由我等流

  水”,由蓮等的束的孔隙所流出的水亦不知“我由蓮等的束的孔隙所流出”;同

  樣的,發毛等的孔隙不知“由我等出汗”,汗亦不知“我由發毛等的孔隙而

  出”。因爲此等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汗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

  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水界。

  (6)“脂肪”——凝固的脂膏,遍滿于肥者的全身,依止于瘦者的胫肉等

  處。譬如覆以郁金色的布片的肉塊,肉塊不知“郁金色的布片依于我”,郁金色

  的布片亦不知“我依于肉塊”;同樣的,在全身或胫等的肉不知“脂肪依于

  我”,脂肪亦不知“我依于全身或胫等的肉”。因爲此等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

  察。這脂肪在此身中是單…

《清淨道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施設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