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道論▪P55

  ..續本文上一頁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

  水界。

  (7)“淚”——生起之時,充滿于眼窩或滲出眼窩之外。譬如嫩的多羅果

  的核子的孔內充滿了水,嫩的多羅果核的孔不知“水在我中”,在嫩的多羅果核

  的孔內的水亦不知“我在嫩的多羅果核的孔內”;同樣的,眼窩不知“淚在我

  中”,淚亦不知“我在眼窩中”。因爲此等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淚在此身

  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水界。

  (8)“膏”——在火熱等的時候,在手掌、手背、足蹠、足背、鼻孔、額

  及肩等地方溶解的脂膏。譬如倒油于飯的泡沫上,飯的泡沫不知“油散布于我

  上”,油亦不知“我散布于飯的泡沫上”,同樣的,手掌等處不知“膏散布于我

  等上”,膏亦不知“我散布于手掌等處”。因爲此等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

  膏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水界。

  (9)“唾”——由于某種生唾之緣,從兩頰之側流下而止于舌面上。譬如

  在河岸的井,不間斷的滲出水來,井面不知“水在我中”,水亦不知“我在井面

  中”;同樣的,舌面不知“從兩頰之側流下的唾而止于我上”,唾亦不知“我從

  兩頰之側流下而止于舌面上”。因爲此等法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唾在此身

  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水界。

  (10)“涕”——生起之時,充滿于鼻孔,或流出(鼻外)。譬如牡蛎殼

  充滿腐敗的凝乳,牡蛎殼不知“腐敗的凝乳在我中”,腐敗的凝乳亦不知“我在

  牡蛎殼中”;同樣的,鼻孔不知“涕在我中”,涕亦不知“我在鼻孔中”。因爲

  此等法沒有互相的思念及觀察。這涕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

  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水界。

  (11)“關節滑液”——在一百八十的關節中,行滑潤骨節的作用。譬如

  注油于車軸,車軸不知“油滑潤我”,油亦不知“我滑潤車軸”;同樣的,一百

  八十的關節不知“骨節滑液在滑潤于我等”,骨節滑液亦不知“我在滑潤于一百

  八十的關節”。因爲此等法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察。這關節滑液在此身中是單獨

  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水界。

  (12)“尿”——在膀胱的內部。譬如投入汙池而口向下的羅梵那甕,羅

  梵那甕不知“汙水在我中”,汙水亦不知“我在羅梵那甕中”;同樣的,膀胱不

  知“尿在我中”,尿亦不知“我在膀胱中”。因爲此等法沒有互相的思念和觀

  察。這尿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液態及粘結行相的水

  界。

  (Ⅲ)(火界四部分的作意)既已如是于發等而起作意,次當于火風而起如

  是的作意:

  (1)以它而熱。這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以遍

  熟爲行相的火界。

  (2)以它而老。

  (3)以它而燃燒。

  (4)以它而吃的飲的嚼的嘗的得以適當的消化。這在此身中是單獨部分,

  無思,無記,空,非有情,以遍熟爲行相的火界。

  (Ⅳ)(風界六部分的作意)其次對風的部分如是作意:

  (1)于上行風而知曉其上行,

  (2)于下行風知曉其下行,

  (3)于腹外風知曉其腹外,

  (4)于腹內風知曉其腹內,

  (5)于肢體循環風知曉其肢體循環,

  (6)于入息出息知曉其入息出息之後,他當作意上行風于此身內是單獨部

  分,無思,無記,空,非有情,而以支持爲行相的風界。如是下行風,腹外風,

  腹內風,肢體循環風,乃至入息出息風,在此身內是單獨部分,無思,無記,

  空,非有情,而以支持爲行相的風界。

  他起這樣的作意,則他的諸界而成明了。因他對彼等諸界數數的念慮和作

  意,便得生起如前所說的近行定。

  3.(以簡略其相而修習)如果這樣修習,他的業處依然未能成就,則他應

  “以簡略其相”而修習。如何修呢?

  (1)于二十部分之中,確定其堅固相爲地界,此(二十部)中的粘結相爲

  水界,遍熟相爲火界,支持相爲風界。

  (2)于十二部分中,確定其粘結相爲水界;此(十二部)中的遍熟相爲火

  界,支持相爲風界。

  (3)于四部分中,確定其遍熟相爲火界,與彼難分別的支持相爲風界,堅

  固相爲地界,粘結相爲水界。

  (4)于六部分中,確定其支持相爲風界;而此中的堅固相爲地界,粘結相

  爲水界,遍熟相爲火界。這樣的確定,他的諸界便得明了。因對彼等諸界數數念

  慮與作意,便得生起如前所說的近行定。

  4.(以分別其相而修習)如果這樣修習,他的業處依然未能成就,則他應

  “以分別其相”而修習。如何修呢?即以如前面所說的方法,習取了發等之後,

  確定發中的堅固相爲地界,此(發)中的粘結相爲水界,遍熟相爲火界,支持相

  爲風界。如是于一切(叁十二)部分中,一一部分都應作四界差別。這樣的確

  定,他的諸界便得明了。于彼等四界數數念慮與作意,便得生起如前所述的近行

  定。

  (十叁行相的修法)其次亦當以此等行相而于諸界作意:(一)以語義,

  (二)以聚,(叁)以細末,(四)以相等,(五)以等起,(六)以一與多,

  (七)以分別不分別,(八)以同分異分,(九)以內外差別,(十)以攝,

  (十一)以緣,(十二)以不思念,(十叁)緣之分別。此中:

  (一)“以語義:”而作意:廣布故爲地。流動故,可幹故,或增大故爲

  水。熱故爲火。動故爲風。總括的(作意):保持自相故,領受苦故爲界。當如

  是以別與總的語義而(于四界)作意。

  (二)“以聚”——曾以發毛等的二十種顯示地界,及以膽汁與痰等的十二

  種顯示水界。故此中是:

  色、香、味、食素及四界八法聚合,成爲發的名言,分析了

  它們,

  便無發的名言。

  所以“發”——只是八法的聚合,“毛”等亦然。其次此(叁十二身分)中,由

  業等起的部分,加命根和(男女)性共爲十法聚。但由于增盛之故,稱爲地界、

  水界等。如是以聚而作意。

  (叁)“以細末”——在此身中,取其中等的(身)量計算,若粉碎爲極微

  與細塵,則地界有一陀那的分量,此等(地界)由半(陀那)分量的水界攝受

  (結合),由火界作保護,由風界來支持,故不致于離散及毀滅。因(地界)不

  離散不毀滅,故形成男性女性之別,呈現小、大、長、短、堅、固等的狀態。次

  于此(身)中,液態的粘結相的水界,依地而住,以火保護,以風支持,才不致

  滴漏流散,因不滴漏及流散,故漸漸呈示肥滿的狀態。于此(身)中,能令飲食

  消化,有暖相及熱性的火界,依地而住,攝之以水,由風支持,遍熱于此身,取

  來此身的美麗,並且由火而遍熟,故此身不呈現于腐敗。于此(身)中,彌漫于

  四肢五體,以運動及支持爲特相的風界,依地而住,攝之以水,由火保護,支持

  此身。由于(以支持爲特相的)風界的支持,故此身不倒而能直立,由于其他的

  (以運動爲特相的)風界激動,故能表示于行住坐臥的四威儀,能屈,能伸,手

  足能動。如是以男女等的狀態而诳惑愚人的,是如幻之物的四界的機巧作用。如

  是此界當以細末而作意。

  (四)“以相等”——地界有什麼相(特征)?有什麼味(作用)?有什麼

  現起(現狀)?既如是念四界已,當以相等這樣作意:“地界”有堅性的相,住

  立的味,領受的現起。“水界”有流動的相,增大的味,攝受的現起。“火界”

  有熱性的相,遍熟的味,給與柔軟的現起。“風界”有支持的相,轉動的味,引

  發的現起。

  (五)“以等起”——爲了詳細指示地界等,而示這發等四十二部分:這裏

  面的胃中物、糞、膿、尿的四部分,只由時節(自然現象)的等起;淚、汗、

  唾、涕的四部分,由時節與心的等起;使飲食等遍熟(消化)的火,只由業的等

  起;出息入息,只由心的等起;其余的一切(部分)由(時、心、業、食)四種

  的等起。如是此界當以等起而作意。

  (六)“以一與多”——一切的界,依照他們的相等,故有多性——即地界

  的相、味、現起及水界等的(相味現起的)差異。雖然依相等及依業的等起等有

  多性,但是此等依色、大種、界、法及無常等則爲一。一切的界都不能超越于惱

  壞(變壞)之相故爲“色”,因有大的現前等的理由故爲“大種”。

  “以大的現前等”——此等界之所以稱爲大種,因有此等理由:即大的現前

  故,如大幻者之故,當大供養故,有大變異故,大故生存故。此中:

  “大的現前故”——因爲此等(大種)在于無執受(無生物)的相續及有執

  受(有生物)的相續中而大現前。“于無執受的相續”:

  二十萬又四萬的由旬,

  這大地有這樣的厚數。

  依此等法而彼等的大現前,已如“佛隨念的解釋”中說,“于有執受的相

  續”:依魚、龜、天、邪神等的身體而大現前。即如此等說:“諸比丘!在大海

  中,有一百由旬長的身體”。

  “如大幻者之故”——因此等(大種),譬如幻師,能把本非寶珠的水而示

  作寶珠,本非黃金的石塊而示作黃金;又如他自己本非夜叉亦非夜叉女,能現爲

  夜叉及夜叉女的姿態。如是(大種)自己非青,能現青的所造色,非黃、非赤、

  非白而能現(黃赤)白的所造色。所以說如幻師的大幻者之故爲大種。

  亦譬如那樣的夜叉的大種,既不能發現在他所占的任何人的內部,亦不能發

  現在那人的外部,但不是不依憑那人而存在;此等(大種)亦不能發現它們互相

  的在內或在外,但不是不相依而存在。因有這不可思議的關系和理由,如那類似

  的夜叉的大種,故…

《清淨道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施設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