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P35

  ..续本文上一页kajatiyam.

  在某一生当中的结生心、有分心及死亡心是相同的,且缘取同一个目标(所缘)。

  Idam ettha patisandhicatukkam.

  于此,这些是四种结生。

  四种业

  (kammacatukkam)

  节十八:依作用

  Janakam, upatthambakam, upapilakam, upaghatakab ca ti kiccavasena.

  依作用(分别),业有四种,即:

  一、令生业;

  二、支助业;

  三、阻碍业;

  四、毁坏业。

  节十八之助读说明

  四种业:此节里的巴利文kammacatukkam意为四种业。但事实上在这一节里会解释「四个四种业」,因此依四种分析法则有十六种业。

  直译巴利文kamma是「作为」,但在佛教里则专指「意愿的作为」。在究竟界的角度来看,业是指善或不善思心所(cetana),因为思是负责造业的心所。佛陀说「诸比丘,我说为业的即是思,因为由于它的意愿,人们才会通过身、口、意造业。」(《增支部》A.6:63/iii,415)除了佛陀与阿罗汉的思之外,一切(速行心的)思都有业。佛陀与阿罗汉不再造业,因为他们已完全断除了作为业之根源的无明与爱。然而,只要名色还存在,即使佛陀与阿罗汉也都必须体验由成熟的过去业所致的果报,直至他们入灭为止。

  业之定法(kammaniyama)是独立运作的;它确保所造的业依其善恶而带来相符的果报,即如所种下的种子肯定会依其种类而长出果子。在诸缘具足时,业即会产生其果,即果报心与心所,以及业生色(kammasamutthana-rupa)。

  依作用:诸业执行各种不同的作用(kicca),在此提及了四种。业能在不同的时期,执行当中一个或多个作用。

  令生业(janakakamma)是在结生及一辈子里产生果报心、心所与业生色的善或不善思。在结生那一刻,令生业产生了结生心以及组成新生命的身体的业生色。在一世之中,它继续产生其他果报心与业生色,例如五根、性根色及心所依处。只有在临死时成熟的业才能产生结生心,但一切善与不善业都能在生命期里产生其果报。通常执行产生结生的是「足道之业」或「完成作为之业」,但「未足道之业」也能够执行产生结生。

  表5-2:四个四种业总览

   依作用 依成熟的次序 依成熟的时间 依成熟之地

  1 令生业 重业 现生受业 不善业

  2 支助业 临死业 次生受业 欲界善业

  3 阻碍业 惯行业 无尽业 色界善业

  4 毁坏业 已作业 无效业 无色界善业

  支助业(upatthambakakamma):这是没有机会成熟以产生结生的业,但它支助令生业,延长后者所产生的善报或恶报,或者是支助后者所产生的五蕴。例如,由于善的令生业成熟,某有情投生为人,支助业即协助延长其寿命,以及确保他健康、丰衣足食。反之,当不善的令生业带来病痛时,其他不善业则可能支助它,以令医药无效,因而延长了病痛。当某有情由于不善的令生业而投生为动物时,支助业即会援助该恶业产生更多的苦果,也可能延长其寿命,令到不善果报心之流更长久。

  阻碍业(upapilakakamma):此业也是没能产生结生之业,但能够阻碍令生业,以缩短后者的善或恶报。即使令生业在过去造下时是很强,但在阻碍业的直接对抗之下,它即不能全面地产生它的果报。例如,在阻碍业的影响之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善趣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善趣;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家庭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家庭;原本能带来长命的业,变成只能带来短命;原本能带来美貌的业,变成只能带来平庸的面貌等等。反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大地狱的不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小地狱或饿鬼道。

  在一生当中,可看到许多是阻碍业造成的事件。例如,在人间里,这种业会阻碍业生五蕴,而支助恶业成熟,导致个人在财富、亲友等方面遭受损失与痛苦。在恶趣里,阻碍业则可能对抗令生业,而带来一些快乐。

  毁坏业(upaghatakakamma):此业可以是善或不善;它中止了较弱的业,不令它继续产生果报,而引生自己的果报。例如,某人生为人,其令生业原本能够带给他长寿,但毁坏业的出现令到他早日夭折。根据列迪长老,毁坏业也能中止眼、耳等五根作用,而导致瞎眼、耳聋等,也能够导致变性。

  《阿毗达摩义广释》对令生业及毁坏业之间的分别所作的解释是:令生业在引生自己的果报时并没有中止其他业,而毁坏业则先中止其他业的果报,然后产生自己的(结生)果报。但《阿毗达摩义广释》所提到的其他论师则认为毁坏业完全没有产生自己的(结生)果报;它只是中止其他业的果报,然后让另一种业有机会产生它的(结生)果报。

  列迪长老举出了故意杀生作为例子,以阐明一种业如何执行上述四种作用。 在某人杀了人之后,只要该业没有机会(在临死时)成熟,(以产生结生),它只能执行支助、阻碍与毁坏三种作用之一,即:它能支助其他恶业成熟;或阻碍善业成熟;或中止善业的效力。当杀生业获得机会成熟时,每一个「杀生之思」皆能导致投生到诸恶趣。过后,当它没有能力再导致投生时,它还是有能力执行其他三种作用,甚至在未来的十万大劫也都还有效。

  节十九:依成熟的次序

  Garukam, asannam, acinnam, katatta kammab ca ti pakadana-pariyayena.

  依业产生果报的次序,业有四种,即:

  一、重业;

  二、临死业;

  三、惯行业;

  四、已作业。

  节十九之助读说明

  依业产生果报的次序:这一节是关于各种不同的业产生下一世的结生的次序。

  重业(garukakamma):这种业非常的强,必定会产生下一世的结生,没有任何其他业可以阻止它。在善的方面,属于重业的是禅那。在不善的方面,属于重业的有五逆罪或无间业与不能改变的邪见。五无间业(anantariya-kamma)是:弒父、弒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及分裂僧团。若人培育了禅那,但在过后造了任何一种逆罪,其善业即会被该恶业阻止,且后者必定会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到恶趣里。例如:佛陀的表兄弟提婆达多深具野心,(想要代替佛陀领导僧团,而在该念头一生起,他即)因此失去了神通。过后他再伤了佛陀与导致僧团分裂,而因后者之业在死后堕入阿鼻地狱。但若人是先造了任何一种五逆罪,他过后即不可能证得禅那或出世间法,因为该恶罪形成了一种无可抗敌的障碍。这是为何当阿阇世王在听佛陀开示《沙门果经》时,虽然拥有一切证悟须陀洹道的因缘,但却不能证得须陀洹道果,因为他之前已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频毗沙罗王。

  临死业(asannakamma):这是在临死之前所忆起或所造之业,也就是在临死速行心路过程即将生起之前所忆起或所造之业。若性格恶劣者在临终时忆起以前所造的善业,或在当时造了一件善业,他即可能投生至善趣;反之,若有个善人在临终时忆起以前所造的恶业,或在当时造了一件恶业,他即可能投生至恶趣。这是为何在佛教国家里,提醒临终者以前所造的善业,或劝他激起善念已成为一种传统。

  在没有重业之下,一般上所造的临死业即会决定下一世的投生至那里。这并不意谓该人能够免除以往所造的善业或恶业。在诸缘具足时,这些业也能够产生它们的果报。

  惯行业(acinnakamma):这是习惯性上时常造的善或恶业。在没有重业与临死业之下,一般上这种业即会决定下一世投生到那里。

  已作业(katattakamma):这是所有不包括在上述三种的业。在没有上述三种业之下,这种业即会决定下一世投生到那里。

  节二十:依成熟的时间

  Ditthadhammavedaniyam, upapajjavedaniyam, apara-pariyavedaniyam, ahosikammab ca ti pakakalavasena cattari kammani nama.

  依成熟的时间,业有四种,即:

  一、现生受业;

  二、次生受业;

  三、无尽业;

  四、无效业。

  节二十之助读说明

  现生受业(ditthadhammavedaniyakamma):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那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根据《阿毗达摩论》,在同一个心路过程里的七个速行心,第一个速行是最弱的,因此只能在被造的那一世带来果报。

  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iyakamma):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下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这种业是由心路过程里的第七个速行心所造,该速行是第二弱的速行。

  无尽业(aparapariyavedaniyakamma):只要诸缘具足,这种业能够从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里成熟。这种业是由心路过程里的中间五个速行心所造;而且只要还在轮回,它即永远不会变成无效。没有任何人能够免除体验无尽业的果报,即使佛陀与阿罗汉也不例外。

  无效业(ahosikamma):这一词没有指定是那一种业。它可以是没有获得具足的缘以成熟的现生受业及次生受业。对于诸阿罗汉,只能在未来世成熟的业都变成无效业,因为他们在当世即会证入般涅槃。

  节廿一:依成熟之地

  Tatha akusalam, kamavacarakusalam, rupavacara-kusalam, arupavacarakusalab ca ti pakatthanavasena.

  依产生果…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清净道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