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阿毗达摩义论▪P10

  ..续本文上一页

  6. “虽然也有其他的表”一句,这“也”字,根据注疏的解释:因为意业不限制于意门,有时也与身语二表相俱,但依意识为主,故为意业。

  7. 因为掉举心太弱,没有结生的力量。

  8. 在转起之时,八大异熟心在欲界中生起,形成彼所缘的作用。八个无因异熟心,则在欲界与色界的一切处,适当地生起。

  9. 根据阿毗达摩义广释说,异师即是目罗婆毗寺的大法护派。有说此派的领袖是大授长老。

  10. 据他们说:两个殊胜的智相应无行善心,能感十二种异熟(四个无行及八个无因)。二个殊胜的智相应有行及善心,也能感十二个异熟(四个有行及八个无因)。

  11. 二个劣的智相应无行及二个殊胜的智不相应无行,能感十个异熟(二个智不相应无行及八个无因)。二个劣的智相应有行及二个殊胜的智不相应有行,能感十个异熟(二个智不相应有行及八个无因)。

  劣的智不相应善心,只能感八个无因异熟。

  12. 关于死与结生的说明,可参考 Visuddhi-magga 548 页以下。(华宇版,下册187 页以下)

  13. 有所依是指欲界与色界的心。无所依是指无色界的心,详见本论第六品。

  14. 命九法,参考本书摄色分别品。

  

  

  第六 摄色分别品

  

  --------------------------------------------------------------------------------

  

  <1> 以上已分别,心及心所法,

   诸差别转起。今当说色法:

   列举和分别,等起与色聚,

   及转起次第,如是摄五种。

  

   一、色的列举(注1)

  

  <2>(什幺是色?)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这二类色,摄为十一种。

  

   (十一种色)如何?(一)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名为大种色。(二)眼、耳、鼻、舌、身,名为净色。(三)色、声、香、味及除去水界(注2)而称为三大种的触,名为境色。(四)女性(女根)、男性(男根),名称性色。(五)心所依处(即肉团心),名为心色。(六)命根,名为命色。(七)段食,名为食色。

  

   如上十八种色,摄自性色、自相色、完色、色色及思惟色。

   (八)虚空界,名为限界色。(九)身表、语表,名为表色。(十)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及(身语)二表,名为变化色。(十一)(色)续集、(色)相续、(色)老性、(色)无常性,名为相色。然而此中仅以积集与相绩,名为生色。

  

   以上十一种色,依自性的区别而成二十八种。

  

  

   <3>大种和净色,境性与心色,

   命色及食色,是为十八种。

   限界和表色,变化及相色,

   为十不完色。共二十八种(注3)。

  

   这是色的列举。

  

  

   二、色的分别(注4)

  

   <4>此中一切色,都是无因、有缘、有漏、有为、世间、欲界、无所缘及非所断的,故为一种。然而依内外等的区别,可有多种。何以故?(一)称为净的五种,名为内色:余者为外色。(二)称为(五种)净与心所依的六种,名为所依色;余者为非所依色。(三)称为(五种)净与(身语)二表的七种,名为门色;余者为非门色。(四)称为(五种)净、(二种)性、命的八种,名为根色;余者为非根色。(五~七)称为净与境的十二种(五净色、四境色加三大种=12)名为粗色、近色、有对色;余者为细色、远色及无对色。(八)业生色,名为有执受色;余者为非执受色。(九)色处,名为有见色;余者为无见色。(十)眼(耳)等二种,是以不到达(于境而取境)的,鼻(舌身)等三种,则以到达(于境而取境),这五种为取境色;余者为不取境色。(十一)色、香、味、食素(段食)及四大种八种,为不简别色;余者为简别色。

  

  

   <5>如是诸色法,分为三十八,

   智者依内等,次第而分别。

  

   这是色的分别。

  

  

   三、色的等起(注5)

  

   <6>业、心、时节和食,名为四种色等起。此中:

   (一)由于欲界、色界的二十五种善业和不善业(注6)的行作取得结生的时候,便刹那刹那于内相续等起那业等起色。

  

   (二)(八十九心中)除去无色界的四异熟心及二(种)前五识,其余的七十五心,从最初的有分而它们取得生起的时候,便等起心等起色。此中安止速行心,可以生起威仪;确定心、欲界速行心、神通心,可以生起(身语)表(色);十三喜俱速行心(四喜俱不善心,四喜具欲界善心,四喜俱欲界唯作心及笑心),可以生笑。

  

   (三)称为冷热的火界,到达住位的时候,适宜地等起内与外的时节等起色。

  

   (四)称为食素的食,在吞下达到住位的时候,便等起食等起色。

  

   此中:心(色)与根色(九种),唯从业生。二(身语)表(色),唯从心生。声,唯从心和时节生。轻快性(柔软性、适业性)等三种,从时节、心及食生起。(八种),不简别色与虚空界,从(业、心、时节及食物)四种而生起,(四种)相色(色积聚、色相续、色老性、色无常性),不从任何而生。

  

  

   <7>十八和十五,十三及十二,

   次第从业心,时节及食生(注7)。

   生相续异灭,即彼色自性。

   故说四相色,不从任何生。

  

   这是色的等起。

  

  

   四、色的聚(注8)

  

   <8>同起、同灭、同所依、俱行(同时存在)的,有二十一色聚。

  

   (1)命、(八种)不简别色与眼相共,名为眼十法。

   (2~8)如是(命、八不简别色)与耳等组合,次第的名为耳十法、鼻十法、舌十法、身十法、女性十法、男性十法及所依十法。

  

   (9)八不简别色、唯与命相共,名为命九法。这九聚为业等起聚。

  

   (1)(八)不简别色为纯八法。(2)那(纯八法)与身表相共为身表九法。。(3)(纯八法)与语表及声相共为十法。(4)(纯八法)与轻快性(柔软性、适业性)等相共为语表轻快性等十一法。(5)(纯八法)与身表及轻快性等相共为十二法。(6)(纯八法)与语表和声及轻快性等相共为十三法。这六聚为心等起聚。

  

   (1)纯八法、(2)声九法、(3)轻快性等十一法、(4)声、轻快性等十二法,这四聚为时节等起聚。

  

   (1)纯八法与(2)轻快、性等十一法二聚为食等起聚。

   此(二十一色聚)中,纯八法与声九法二时节等起聚,可以从(身)外而得,其余一切,唯从(身)内而得。

  

  

   <9>业心时节食,次第而等起:

   九六四及二,二十一色聚,

   虚空与相色,为聚限界相,

   是故诸智者,不说为聚分。

  

   这是色的结合。

  

   五、色转起的次第(注9)

  

   <10>此等一切色,在欲界(有情)的转起,都可适宜而得。在(欲界)结生的时候,湿生者和化生者,依最多的可以现起称为眼、耳、鼻、舌、身、性、所依十法的七个十法。依最少的,有时候不得眼、耳、鼻、性十法。于是应知依它们(所减少)的聚(的数目)。

  

   胎生的有情,(可得)现起称为身、性、所依十法的三个十法。但有时也不得性十法。此(结生)后,在转起的时候,次第的现起眼十法等。

  

   如是,在取得结生的时候,由业等起色。在第二心起生的时候,由心等起色。到达住位的时候,由时节等起色。在食素遍满(身体)的时候,由食等起色。这四种等起色聚,在欲界中相续犹如灯焰,亦如河流,直至寿限不断转起。

  

   在(临)死时,到达死心的第十七心住位的时候,便不生起业生色。(在第十七心住位)以前所生起的业生色,与死心同时转起而消灭,此后即断绝心生色和食生色。从彼以后,时节等起色,直至称为死尸(的存在而)继续存在。

  

  

   <11>如是有情死,再生于后有。

   取得结而生,而色又转起。

  

  

   <12>其次于色界中,不得鼻、舌、身、性十法及食生聚,是故在它们结生的时候,仅得眼、耳、所依三个十法及命九法的四类业等起聚。有转起的时候,则得心与时节等起(的四聚)。

  

   无想有情,更不得眼、耳、所依及声,同时也不得一切心生色。是故彼等(无想有情)在结生时,只有命九法。在转起的时候,除了声,亦得其余的时节等起色。

  

   如是当知在欲(界)、色(界)及无想有情三处中有结生与转起二种色的作用。

  

  

   <13>欲界二十八,色界二十三(注10),

   无想诸有情,得有十七色(注11),

   于无色界中,无有任何色。

   结生时不得:声与变化色,

   老性无常性,以及二表色(注12)。

   …

《摄阿毗达摩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