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阿毗达摩义论▪P9

  ..续本文上一页罗的寿量,是没有定数的。四大天王的寿量,是五百岁的天寿,合人间的寿量为九百万岁(注4)。从此三十三(天)的(寿量是四大王天的)四倍。夜摩(天)的(寿量是三十三天的)四倍。兜率陀(天)的(寿量是夜摩天的)四倍。化乐(天)的(寿量是兜率陀天的)四倍。他化自在(天)的(寿量是化乐天的)四倍。

  

  <5>自在天寿合人寿,数为九十二万万。

  又一千六百万岁,为此天中之寿量。

  

  <6>初禅的异熟(心),在初禅地中,转起结生、有分、死。如是第二禅异熟(心)与第三禅异熟(心),在第二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第四禅异熟(心),在第三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第五禅异熟(心),在第四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第五禅异熟(心),在第四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无想有情,唯是色而结生,在(结生)之后的生活与死的时候,亦唯是色的活动与灭。这六种名为色界结生。

  

  于彼等(色界天)中,梵众天的寿量是一劫的三分之一,梵辅(天)的(寿量)是半劫,大梵(天)的(寿量)是一劫,少光(天)的(寿量)是二劫,无量光(天)的(寿量)是四劫,光音(天)的(寿量)是八劫,少净(天)的(寿量)是十六劫,无量净(天)的寿量是三十二劫,遍净(天)的(寿量)是六十四劫,广果(天)的无想有情(天)的(寿量)是五百劫。无烦(天)的(寿量)是一千劫,无热(天)的(寿量)是二千劫,善现(天)的(寿量)是四千劫,善见(天)的(寿量)是八千劫,色究竟(天)的(寿量)是一万六千劫。

  初无色等的异熟(心),在初无色等地中,如其次第,转起结生、有分、死。此等四个名为无色结生。

  于彼等(无色界天)中,生于空无边处天的寿量是二万劫,生于识无边处天的(寿量)是四万劫,生于无所有处天的(寿量)是六万劫,生于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寿量)是八万四千劫。

  

  <7>结生与有分,以及死心位,

  于同一生中,同境同一性。

  

  这是(四种四法中的)四种结生。

  

  三、四业

  

  <8>令生(业)、支持(业)、妨害(业)与破坏(业),是依作用(而说的四种业)。重(业)、近(业)、数习(业)与已作业,是依取异熟(果)的次序(而说的四种业)。现法受(业)、次生受(业)、后后受(业)与既有业(注5),是依异熟的时间(而说的)四种业。不善(业)、欲界善(业)、色界善(业)与无色界善(业),是依异熟的处所(而说的四种业)。

  

  此中不善业,依业门有三种:既身业、语业及意业。

  

  (这三种业)怎样?杀生、不与取与欲邪行,常常是由于称为身表的身门而造作,故名身业。妄语、两舌、恶口与绮语,经常是由于称为语表的语门而造作,故名语业。贪欲、瞋恚与邪见,虽然也有其他(身与语)的表(注6),但通常是由意门而造作,故名意业。

  于彼等(不善业)中,杀生、恶口转瞋恚是由瞋根而生。欲邪行、贪欲与邪见,是从贪根而生。其他(不与取、妄语、两舌与绮语)四种,是由(贪、痴)二根而生。这里依照(八十九)心的生起,一切不善(心)有十二种。

  

  欲界的善(业),依照业门的区别有三种:既由身门转起的为身业,由语门转起的为语业,由意门转起的为意业。如是依照(布)施、(持)戒及修定的区别,也有三种。依照(八十九)心的生起,则(欲界的善业)有八种。依照(布)施、(持)戒、修定、恭敬、义务、回向、随喜、闻法、说法、见正直业的区别有十种。以上(十二不善心与八善心)的二十种,为欲界业。

  色界的善(业)唯是意业,(它)是由修所成而证得的安止(定),依照禅支的区别,(色界的善业)有五种。

  无色界的善(业)也唯是意业,(它)也是由修所成而证得的安止(定),依照(禅定的)所缘的区别,(无色界的善业)有四种。

  此(诸业)中,(十二)不善业,除去掉举(注7)(的其余十一心),使在恶趣地结生。但在转起之时,一切十二种(不善业),于欲界与色界的一切处,适当地能感七种(无因)不善异熟(心)。

  欲界的(八个)善(心),使在欲界善趣结生,但在转起之时,(一切八善心)于欲界与色界的一切处,适当地能感(八)大异熟(心)及八无因异熟(心)(注8)。

  此中三因殊胜的(四个智相应的)善(心),给与三因(四个智相应的异熟心)结生,在转起之时,则能感十六异熟(心)(即八个无因异熟心与八个彼所缘作用的有因异熟心)。三因劣的(四个智相应善心)与(无贪、无瞋)二因殊胜的(四个智不相应善心),给与二因的(四个智不相应异熟心)结生,在转起之时,能感除去三因的(四个智不相应的)十二个异熟(心)。(无贪、无瞋)二因劣的(四个智不相应的)善(心),唯给(八个)无因(善异熟心)结生,在转起之时,也唯感(八个)无因(善异熟心)。

  

  <9>兹有某异师(注9),  曾作如是说:

  无行心不感,  有行之异熟,

  有行心不感,  无行之异熟。

  如是彼等说:  异熟有十二(注10),

  又有十与八(注11), 次第而发生。

  

  <10>关于色界善(心),修下(品)的初禅,生于梵众(天),修中(品)的(生于)梵辅(天),修上(品)的(生于)大梵(天)。同样的修下(品)的第二禅与第三禅,(生于)少光(天),修中(品)的(生于)无量光(天),修上(品)的(生于)光音(天)。修下(品)的第四禅,(生于)少净(天)。修中(品)的(生于)无量净(天)。修上(品)的(生于)遍净(天)。修第五禅的(生于)广果(天),依离想而修(第五禅)的(生于)无想有情(天)。阿那含生于净居(天)。

  

  如是次第修了无色界的善(业),既生于无色界(天)中。

  

  <11>上二界福业,决定依于地。

  于结生转起,生同样异熟。

  

  这是(四种四法中的)四种业。

  

  

  四、四种死与结生的次第(注12)

  

  

  <12>由于寿尽、业尽两者俱尽及断业(而死的),是名四种死的生起。

  其次,临终者在死的时候,由于业力,于六门的任何一门现起(如下三种相中的一种):(一)面向于后有能得结生的业。(二)或在(他)以前作业的时候曾得色等工具的业相。(三)或于后有当得享受(苦乐)的趣相。此后,便住于那现起的所缘(业、业相或趣相),依照成熟的净(业)或染(业)及依照将得(生)有之处,他的心相续数数转起,极大地倾向于彼处。或者仅是依此而得新生的业,现于(意)门。

  

  临终之人,在他的路心之末,或在有分灭尽之时,由于死之故,生起那现在有的终点的死心而后灭,于是既在(那死心)灭了之后,取得那同样的所缘,如其情况,或有所依或无所依(注13),生起称为结生的意识,而住于后有──因为它是由于无明随眠的缠缚,是以渴爱随眠为根本的行(业)所生,为相应的(诸法)所执取,为俱生(诸法)的主要住处,为(诸法的)先行者,是(前有)与后有的连接(故名结生的意识)。

  

  <13>在正死的路心,由于迟缓的转起,只有五速行(剎那)的期望,如果是在来现于(意门)的现在所缘而死的,则结生、有分也取得现在所缘。在欲界结生,是由六门的(任何一门)取现在与过去所缘的业相与趣相。业只是意门所取的过去的(所缘)。所有这一切的所缘法,唯是小(欲)界的。

  

  于色界结生的所缘,只是假设的业相。同样在无色界结生的所缘,根据情况,是上二界的(业相)与假设的业相。无想有情只有命九法(注14)结生而生,于是称它们(无想有情)为色结生者。无色有情为无色结生者。其余的有情名为色与无色的结生者。

  

  

  <14>无色有情死,不生下无色,

  生更高无色,及欲界三因。

  色界有情死,不生无因类,

  结生于二因,以及三因处。

  欲界三因者,能生一切界;

  其余有情死,于欲界结生。

  

  这是死与结生的次第。

  

  <15>如是取结生者,既从结生灭了之后,获得那同样的所缘,转起一相似心,犹如河流不断地(生起),直至死心的生起,在没有路心生起的时候,因为它是生命的(主要)部分,名为有分相续的意(识),最后由于死的死心生起而后灭,此后再结生等,犹如车轮,次第展转转起。

  

  在于此生中,结生与有分,

  以及路心死,如是于后有,

  再结生有分,转起心相续。

  善务之智者,如是而观察,

  知生命无常,善断爱结缚,

  得永久寂静,至不死涅槃。

  

  

  摄阿毗达摩义论摄离路分别品第五竟。

  

  

  〔注释〕

  

  1. 色界地十六种天:即前三禅地中有九种天,在第四禅地中有七种天,因净居天包摄有五种天,而净居天本身不算,这样就成为色界地的十六种天。

  2. 详见 Visuddhi-magga 548 页以下。(华宇版,下册187 页以下)

  3. “在欲界善趣人界中的生盲等”一句,此中“等”字,即包摄着:生而聋的人、生而精神错乱的人、生而哑的人与非男非女的人等。

  4. 四大天王的寿量合为人间九百万岁,这个数字是依人间的年岁和日子而计算出来的。因为此天的一昼夜是人间的五十年时间,天寿有五百岁,以人间一年为三百六十天计算,即是九百万岁。

  5. 对于各种业的解释,详见《清净道论》第十九说度疑清净品。Visuddhi-magga 601 页以下。(华宇版,下册285 页以下)

  …

《摄阿毗达摩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