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雖然也有其他的表”一句,這“也”字,根據注疏的解釋:因爲意業不限製于意門,有時也與身語二表相俱,但依意識爲主,故爲意業。
7. 因爲掉舉心太弱,沒有結生的力量。
8. 在轉起之時,八大異熟心在欲界中生起,形成彼所緣的作用。八個無因異熟心,則在欲界與色界的一切處,適當地生起。
9. 根據阿毗達摩義廣釋說,異師即是目羅婆毗寺的大法護派。有說此派的領袖是大授長老。
10. 據他們說:兩個殊勝的智相應無行善心,能感十二種異熟(四個無行及八個無因)。二個殊勝的智相應有行及善心,也能感十二個異熟(四個有行及八個無因)。
11. 二個劣的智相應無行及二個殊勝的智不相應無行,能感十個異熟(二個智不相應無行及八個無因)。二個劣的智相應有行及二個殊勝的智不相應有行,能感十個異熟(二個智不相應有行及八個無因)。
劣的智不相應善心,只能感八個無因異熟。
12. 關于死與結生的說明,可參考 Visuddhi-magga 548 頁以下。(華宇版,下冊187 頁以下)
13. 有所依是指欲界與色界的心。無所依是指無色界的心,詳見本論第六品。
14. 命九法,參考本書攝色分別品。
第六 攝色分別品
--------------------------------------------------------------------------------
<1> 以上已分別,心及心所法,
諸差別轉起。今當說色法:
列舉和分別,等起與色聚,
及轉起次第,如是攝五種。
一、色的列舉(注1)
<2>(什幺是色?)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色這二類色,攝爲十一種。
(十一種色)如何?(一)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名爲大種色。(二)眼、耳、鼻、舌、身,名爲淨色。(叁)色、聲、香、味及除去水界(注2)而稱爲叁大種的觸,名爲境色。(四)女性(女根)、男性(男根),名稱性色。(五)心所依處(即肉團心),名爲心色。(六)命根,名爲命色。(七)段食,名爲食色。
如上十八種色,攝自性色、自相色、完色、色色及思惟色。
(八)虛空界,名爲限界色。(九)身表、語表,名爲表色。(十)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適業性及(身語)二表,名爲變化色。(十一)(色)續集、(色)相續、(色)老性、(色)無常性,名爲相色。然而此中僅以積集與相績,名爲生色。
以上十一種色,依自性的區別而成二十八種。
<3>大種和淨色,境性與心色,
命色及食色,是爲十八種。
限界和表色,變化及相色,
爲十不完色。共二十八種(注3)。
這是色的列舉。
二、色的分別(注4)
<4>此中一切色,都是無因、有緣、有漏、有爲、世間、欲界、無所緣及非所斷的,故爲一種。然而依內外等的區別,可有多種。何以故?(一)稱爲淨的五種,名爲內色:余者爲外色。(二)稱爲(五種)淨與心所依的六種,名爲所依色;余者爲非所依色。(叁)稱爲(五種)淨與(身語)二表的七種,名爲門色;余者爲非門色。(四)稱爲(五種)淨、(二種)性、命的八種,名爲根色;余者爲非根色。(五~七)稱爲淨與境的十二種(五淨色、四境色加叁大種=12)名爲粗色、近色、有對色;余者爲細色、遠色及無對色。(八)業生色,名爲有執受色;余者爲非執受色。(九)色處,名爲有見色;余者爲無見色。(十)眼(耳)等二種,是以不到達(于境而取境)的,鼻(舌身)等叁種,則以到達(于境而取境),這五種爲取境色;余者爲不取境色。(十一)色、香、味、食素(段食)及四大種八種,爲不簡別色;余者爲簡別色。
<5>如是諸色法,分爲叁十八,
智者依內等,次第而分別。
這是色的分別。
叁、色的等起(注5)
<6>業、心、時節和食,名爲四種色等起。此中:
(一)由于欲界、色界的二十五種善業和不善業(注6)的行作取得結生的時候,便刹那刹那于內相續等起那業等起色。
(二)(八十九心中)除去無色界的四異熟心及二(種)前五識,其余的七十五心,從最初的有分而它們取得生起的時候,便等起心等起色。此中安止速行心,可以生起威儀;確定心、欲界速行心、神通心,可以生起(身語)表(色);十叁喜俱速行心(四喜俱不善心,四喜具欲界善心,四喜俱欲界唯作心及笑心),可以生笑。
(叁)稱爲冷熱的火界,到達住位的時候,適宜地等起內與外的時節等起色。
(四)稱爲食素的食,在吞下達到住位的時候,便等起食等起色。
此中:心(色)與根色(九種),唯從業生。二(身語)表(色),唯從心生。聲,唯從心和時節生。輕快性(柔軟性、適業性)等叁種,從時節、心及食生起。(八種),不簡別色與虛空界,從(業、心、時節及食物)四種而生起,(四種)相色(色積聚、色相續、色老性、色無常性),不從任何而生。
<7>十八和十五,十叁及十二,
次第從業心,時節及食生(注7)。
生相續異滅,即彼色自性。
故說四相色,不從任何生。
這是色的等起。
四、色的聚(注8)
<8>同起、同滅、同所依、俱行(同時存在)的,有二十一色聚。
(1)命、(八種)不簡別色與眼相共,名爲眼十法。
(2~8)如是(命、八不簡別色)與耳等組合,次第的名爲耳十法、鼻十法、舌十法、身十法、女性十法、男性十法及所依十法。
(9)八不簡別色、唯與命相共,名爲命九法。這九聚爲業等起聚。
(1)(八)不簡別色爲純八法。(2)那(純八法)與身表相共爲身表九法。。(3)(純八法)與語表及聲相共爲十法。(4)(純八法)與輕快性(柔軟性、適業性)等相共爲語表輕快性等十一法。(5)(純八法)與身表及輕快性等相共爲十二法。(6)(純八法)與語表和聲及輕快性等相共爲十叁法。這六聚爲心等起聚。
(1)純八法、(2)聲九法、(3)輕快性等十一法、(4)聲、輕快性等十二法,這四聚爲時節等起聚。
(1)純八法與(2)輕快、性等十一法二聚爲食等起聚。
此(二十一色聚)中,純八法與聲九法二時節等起聚,可以從(身)外而得,其余一切,唯從(身)內而得。
<9>業心時節食,次第而等起:
九六四及二,二十一色聚,
虛空與相色,爲聚限界相,
是故諸智者,不說爲聚分。
這是色的結合。
五、色轉起的次第(注9)
<10>此等一切色,在欲界(有情)的轉起,都可適宜而得。在(欲界)結生的時候,濕生者和化生者,依最多的可以現起稱爲眼、耳、鼻、舌、身、性、所依十法的七個十法。依最少的,有時候不得眼、耳、鼻、性十法。于是應知依它們(所減少)的聚(的數目)。
胎生的有情,(可得)現起稱爲身、性、所依十法的叁個十法。但有時也不得性十法。此(結生)後,在轉起的時候,次第的現起眼十法等。
如是,在取得結生的時候,由業等起色。在第二心起生的時候,由心等起色。到達住位的時候,由時節等起色。在食素遍滿(身體)的時候,由食等起色。這四種等起色聚,在欲界中相續猶如燈焰,亦如河流,直至壽限不斷轉起。
在(臨)死時,到達死心的第十七心住位的時候,便不生起業生色。(在第十七心住位)以前所生起的業生色,與死心同時轉起而消滅,此後即斷絕心生色和食生色。從彼以後,時節等起色,直至稱爲死屍(的存在而)繼續存在。
<11>如是有情死,再生于後有。
取得結而生,而色又轉起。
<12>其次于色界中,不得鼻、舌、身、性十法及食生聚,是故在它們結生的時候,僅得眼、耳、所依叁個十法及命九法的四類業等起聚。有轉起的時候,則得心與時節等起(的四聚)。
無想有情,更不得眼、耳、所依及聲,同時也不得一切心生色。是故彼等(無想有情)在結生時,只有命九法。在轉起的時候,除了聲,亦得其余的時節等起色。
如是當知在欲(界)、色(界)及無想有情叁處中有結生與轉起二種色的作用。
<13>欲界二十八,色界二十叁(注10),
無想諸有情,得有十七色(注11),
于無色界中,無有任何色。
結生時不得:聲與變化色,
老性無常性,以及二表色(注12)。
…
《攝阿毗達摩義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