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巴利语佛典经集▪P19

  ..续本文上一页上摄取,谁就会受到摩罗跟踪。

  1104 “因此,懂得这一点,有思想的比丘认为人执着摄取就是执着死亡领域,就不会在一切世上摄取任何东西。”

  第十四章 乌德耶问

  1105 可尊敬的乌德耶说道:“你涤除尘垢,坐而修禅,完成责任,没有烦恼,精通万物,我带着问题而来,请告诉我怎样凭智慧获得解脱和铲除无知。”

  1106 世尊说道:“乌德耶啊!抛弃对爱欲的渴求和捻,克服懒惰,戒绝恶行。

  1107 “思想超然,达到纯洁,把思考正法放在首位,我告诉你,这就是凭借智慧获得解脱和铲除无知。”

  1108 “什么是世界的束缚?怎样考察它?抛弃什么,才是人们所说的涅磐?”

  1109 “欢喜是世界的束缚,通过思想考察它,抛弃贪爱便是人们所说的涅磐。”

  1110 “富有思想,四处游荡,这样的人怎样灭寂诸识?我们前来问您?聆听你的教诲。”

  1111 “富有思想,四处游荡, 这样的人不喜欢内在和外在的诸受,这样的,就能灭寂诸识。”

  第十五章 波娑罗问

  1112 可尊敬的波娑罗说道:“你显示过去,没有欲望,铲除恐惧,精通万物,我带着问题来问你。

  1113 “己知过去色,抛弃一切身,说内在和外在为一无所有,我询问你俩有关这种人的知识,释迦啊,应该怎样理解这种人?”

  1114 世尊说道:“波娑罗啊!如来知道诸识的一切状况,知道这种人立足解脱,以争脱为终极目的。

  1115 “知道欢喜的束缚因一无所有而消失,理解一切,洞察言观色一切,这就是有关完美的婆罗门的知识。”

  第十六章 摩伽罗诸问

  1116 可尊敬的摩伽罗诸说道:“我己经两次问过释迦这个问题。但这位明眼者没有解符号。我听说只要问第三次,圣仙就会解答。

  1117 “有这世和彼世,有梵界和神界,我不知道著名的乔达摩的观点。

  1118 “我带着问题来问洞悉至善的人:一个人怎样看待世界,死神才不会找到他?”

  

  1119 “视世界为空无,摩伽罗诸啊!永远富有思想,摒弃自我的观点,这样的能越过死神;死神找不到这样看待世界的人。”

  第十七章 宾吉耶问

  1120 可尊敬的宾吉耶说道:“我年迈体衰,形容憔悴,耳聋眼花,不要让我糊里糊涂死去,请告诉我这个法门,我知道后,能在这世摆脱生和老。”

  1121 世尊说道:“宾吉耶啊!看到世人懒惰懈怠,受害于诸色,因此,宾吉耶啊!你要勤奋努力,摒弃诸色,不再再生。”

  1122 “四面,四角和上下,共有十方,在这十方世界中,你无所不见,无气温闻,无所不想,无所不知,请告诉我这个法门,我知道后,能在这世摆脱生和老。”

  1123 “看到世人受贪爱摆布,受衰老折磨,因此,宾吉耶啊!我知道后,能在这世摆脱生和老。”

  第十八章 彼岸道经

   世尊住在摩揭陀石寺,十六个婆罗门弟子轮流提出问题,他一一作了解答,如果懂得每个问题的要义,懂得正法,遵循正法,他就能到达老和死的彼岸,这些正法导向彼岸,因此,这个法门被称作“彼岸道”。

  1124 阿耆多、提舍弥勒,、布那迦、弥德古、陀多迦、乌波湿婆、南德、海摩迦。

  1125 两都提耶迦波、诸多迦尼智者、跋陀罗弗达、乌德耶、波娑罗婆罗门、摩伽罗诸和宾吉耶大仙。

  1126 他们来到品行完美的仙人佛陀那里,来到无上佛陀那里,询问精妙的问题。

  1127 佛陀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作了如实的解答;牟尼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这些婆罗门满意。

  1128 他们对明眼者,太阳的亲属佛陀感到满意,在这位智慧优秀的人身旁过梵行生活。

  1129 他们按照佛陀对每个问题的教诲生活,从此岸走向彼岸。

  1130 遵行这条无上之路,便能从此岸走向彼岸;这是导向彼岸的道路,因此,称为“彼岸道”。

  1131 可尊敬的宾吉耶说道:“我将赞颂彼岸道;这位无垢者、广智者、清净者、无欲者、庇护者、洞察言观色什么,教诲什么,有什么必要说谎?

  1132 他摒弃污垢和痴迷,摆脱骄傲和虚妄,嗨!我将称颂他的美妙言词。

  1133 “梵天啊!我侍奉这位被称作“真理”的佛陀,他红色除黑暗,洞察一切,理解世界,越过一切存在,没有烦恼,摆脱一切痛苦。

  1134 “犹如鸟儿离开灌木丛,定居在果实累累的树林,我也离开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像天鹅到达大湖。

  1135 “过去有些人向我解释乔达摩之前的教义,说是“从前如此,现在也将如此。”所有这些传统说法全然增加我的疑惑。

  1136 “唯独他驱除黑暗,出身高贵,光彩熠熠,这位智慧广博的乔达摩,智力发达的乔达摩。

  1137 “他教给我这个无与伦比的法门,它可以直接亲证,达到灭寂贪爱。”

  1138 “这位智慧广博的乔达摩,智力发达的乔达摩,宾吉耶啊!你离开他片断吗?

  1139 “他教给你这个无与伦比的法门,它可以直接亲证,达到灭寂贪爱。”

  1140 “这位智慧广博的乔达摩,智力发达的乔达摩,婆罗门啊!我片断也不离开他。

  1141 “他教给我这个无与伦比的法门,它可以直接亲证,达到灭寂贪爱。”

  1142 “我日日夜夜勤奋努力,用我的心,如同用我的眼看他,在崇敬中度过夜晚,因此,我认为我没有离开他。

  1143 “我的信仰、喜悦、思想和意念教离不开乔达摩的教诲;这位大智者走到哪里,我便在哪里向他致敬。

  1144 “一旦我年迈体衰,我的身体到不了他那里,我的思想也永远努力到他那里,婆罗门啊!因为我的心与他相连。

  1145 “我陷入泥潭,战栗发抖,从这个岛爬上那个岛,然后见到这位越过水流、没有烦恼的正等觉。”

  1146 “正如婆迦利、跋陀罗弗达、阿罗维乔达摩摆脱信仰,你也摆脱信仰吧!宜吉耶啊!你将走向死亡领域的彼岸。”

  1147 “听了牟尼的言词,我非常高兴;正等觉揭开遮蔽,排除障碍,充满智慧。

  1148 “他理解一切天神,知道一切事物,他是导师,解答有疑惑的人提出的问题。

  1149 “我肯定会达到那个不可战胜、不可动摇、无与伦比的境界,在那里, 我将没有疑惑,你要记住,我是个思想坚定的人。”

  

  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语佛典《经集》现代汉语译本简介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汉译佛经中 《阿含经》常被称作是早期佛教基本经典,实际上属于部派佛教,而不是原始佛教。这本由郭良鋆先生在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在斯里兰卡进修巴利语期间翻译的巴利语佛典《经集》,是最接近原始佛教的早期佛教的经文汇编。属于巴利语三藏小部。列在经藏《小尼迦耶》的第五部,它汇集了部分早期佛教经文,其中多数经文的产生年代相当古老,有的甚至是最古老的。可反映出原始佛教“重伦理修养,轻抽象思辩”的风格。《经集》仅次于《法句经》在小乘佛教国家中广为传诵。

   古代汉译佛经中没有《经集》,只有散见的个别经文与章节,如《经集》中的《爱欲经》与《义足经》(支谦翻译)中的《桀贪王经》中的偈颂基本相同。

   《经集》第770颂是“这些脆弱的东西摆布他,危险折磨他,痛苦追随他,犹如河水涌入漏船。”而在《桀贪王经》中则是“倒羸为强,坐服甚怨,次冥受痛,船破海中。”《经集》第841颂是“探询和依赖所见,在采纳中走向痴迷;你对“内在的宁静”一无所知,因此称它为糊涂观念。”而在汉译《摩因堤女经》中则是:“谛见闻尔可谓,谛意取可向道,彼到彼少不想,今奈何口欺尊。”

  

   由此也可见汉译佛经中有不少文字滞涩与意义难解的段落与句子。佛陀当初曾要求他的弟子在传法中不用梵语,而是到了哪里就用哪里的通俗语言传法。有些艰涩难懂的佛经译文恐怕有违佛陀的这个要求。在当代宏扬佛法,确实需要大批现代汉语版的佛经问世。

   《经集》分为五品,七十二章,共1149颂诗,本书经文部分约有十万汉字。

   它的内容基本上是佛陀与牧人、农夫、婆罗门、国王、夜叉、仙人、比丘的对话。语言清晰简朴,有些神话色彩,有少许抽象思辩,却很少有玄学色彩。主要讲述佛教的伦理实践,

  即道德品质的修治,宗教意识并不强烈。

   《经集》的汉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0年1月第1版 印数1000册

   在前一阶段,我在网络上下载了不少佛经与有关佛教的文章,通过大量阅读,受益非浅,

  心中欢喜,自然产生了为网络做贡献的想法。所以从图书馆借来这本《经集》,抽时间扒在键盘上敲了一个多礼拜,把此部《经集》录入电脑,传给大家。由于匆忙,录入文本时可能有误,如有发现不通之处,请大家告知本人,或对照原书,加以更正。

   本人能读到如此流畅的现代汉语佛经,在此对郭良鋆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本人与郭良鋆先生从未谋面,所以无法取得郭良鋆先生的同意,冒昧地把此书中的经文部分录成电子版。好在佛经是人类共同的遗产,而且应该广为流通,所以这里也就不存在知识产权与一稿多投的问题。

   佛教在中国发展到禅宗与净土宗,发展到今天,从理论到实践,确实已经相当精美与完善(当然还有发展的空间),但原始佛教也有她的美妙之处。

   从《经集》中可以看到早期佛教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以及所日常修持的要求。有些观点的描述令我耳目一新。如要求佛教徒要保持利益(当然不是指金银财宝与田产资产)与胜利,战斗与不屈。对得到荣誉也持肯定态度,不全是一番与世无争的景象。尤其是其旗帜鲜明的傲然不屈的形象,丝毫不亚于凯撒大帝与拿破仑,这…

《巴利语佛典经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