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净行品》漫谈(大痴法师)▪P5

  ..续本文上一页?从“贪欲”起,所以说:“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昨天有营员说“看见出家师父们个个都很潇洒”,原因何在?只要放下对五欲的贪著,明白诸法的苦、空、无常、不净、无我之相,你就能做到无我的奉献,无我的慈悲。了知一切诸法其性本空,无所有,平等不二,深达诸法实相,于一切诸法通达无碍,自在无碍,在心中泯一切法,于是可以任意建立一切法。用普通人的话讲叫“潇洒”,用佛教术语来讲叫“解脱自在”,不受这些幻化的声色的诱惑。

  说到这里,我想起有的营员提问说:“受戒会不会影响我正常的家庭生活、正常的学习工作,会不会使家庭关系紧张、影响与同事同学的关系,会不会束缚了我?”这是当今绝大多数人的迷惑。现在的社会环境是迷于五欲、追逐声色,把根本的东西忘记了。有的人说:“我修行不用受三皈五戒,佛法不就是佛经里讲的道理么?我把道理搞明白,比你和尚水平还要高”。是不是这样呢?这个一定是自己知道,我也不知道。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简单地说一下三皈五戒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或者像有些人说的“对我们有束缚”,束缚何在?仔细一剖析就能发现,束缚是你自己心中的迷惑,心中的迷惑消失,束缚也就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安乐和解脱。“戒”的本义,在佛教中有很多名字,表示“清净”、“解脱”、“无恶”等种种。比如说杀生,如果一个人在佛前受了不杀戒,从此以后不再杀生,因为你在佛前发誓,乘佛神力,法界一切有情都能知道“这一位菩萨发了戒杀之愿”,所以一切众生见了你都很欢喜,“欢喜愿见”,见了你就自然欢喜、见了你就没有恐怖。而不受这个戒的人,众生见了你无形中会感觉恐怖,觉得不放心,尤其那些有灵性的小众生,特别的明显,咱们人可能不太明显,但是你们自己心中比我还清楚:受了这个戒,可以消除一切冤孽的危害。比如有时候,我没有惹他,他为什么见了我就感觉这么不好呢?你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一些小动物一见你来就吓跑了——因为你身上有凶气,给它带来了恐怖。你受不杀戒,就能给它一个“无畏”的布施,它见你就不恐惧了,自然欢喜。

  上面说的是受戒的好处,有的人问:“受了不杀戒以后看见蚊子苍蝇怎么办呢?”蚊子苍蝇有办法,就看你动不动脑筋了,有许多的善巧方便,可以不通过杀生来避免它们的干扰。只是我们现在一些人太懒惰,反正毒药也很多,喷一喷算了。又有人问:“如果都不杀生的话,蚊子苍蝇、毒蛇猛兽不都四处横行,哪还有人生活的空间?”有的人说:“毒蛇猛兽你不杀它它害人。”现在你去查一查,全世界有多少人受到了毒蛇猛兽的伤害?被毒蛇猛兽伤害的人,屈指可数;而被人所伤害的人,你看看有数没有?那是数不过来的。人伤害人那是非常凶猛,人心毒于猛兽,“苛捐杂税猛于虎”这是书上的话,大家扪心自问,这不是空口说白话想象出来的。所以受戒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勇心自誓,决断受持”,以这种勇猛之心,这个好事我从今天开始要做了,我就是做不到我也要做到了;决断受持,宁可别人伤害我,我也不伤害别人。医学上说苍蝇蚊子传染疾病,可能是的,但我们的手到处摸这摸那比苍蝇蚊子还肮脏,你用的肥皂、洗衣粉那个毒素比它还毒,你们可以自己想一想。身心对于虚幻诸法的执着,那种毒素啊,闷在你的心上多难受。所以绝大部分人每天就是闷闷不乐,感觉到压抑,感觉到不自在,为了五欲的贪图,身心的那种痛苦简直是不可说。

  如果一个人心里面的问题解决了,瘟疫疾病等传不到你身上。这个话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我对这个是绝对相信的。你心中的问题解决了,外面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外面的依报你可以慢慢转化。所以受不杀生戒能够使我们身体健康,消灾延寿,这是真实不虚的。至于说到会不会使家庭关系紧张,我说几个方便:第一,你回去不要声张你受了三皈五戒,受三皈的重要性不用我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受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以得到无量的庇护,种种无形的业障都会销声匿迹,自然地消除。至于五戒,有人说:“现在社会谁不杀生?谁不偷盗?谁不淫邪?谁不撒谎?谁不饮酒?”乍一听似乎有道理,可你有没有想到这样的话这个社会是在干什么?这个社会将走向何方?这个社会使我们的身心陷入无边的痛苦和烦恼之中,不能自拔。表面上看起来科学发达,电脑里什么信息都有,可是烦恼已经装到你的肚子里面,拔也拔不出来了。那人活着为了什么?人难道是为科学活着吗?一定要搞清楚,不要颠倒:科学是为了我们活着!人们都在互相伤害,我们也要向这个方向去走吗?学佛是为了解脱、自我圆满、自我完善、为了幸福生活,不仅是为了现在,更重要是为了将来成就无上菩提,这个菩提心要发的。基本的三皈五戒你都没有,何谈修行?我以真诚之心,我以我的人格担保,受三皈五戒对我们有无量的好处。

  有的人说:“受了戒之后犯戒是不是罪过很大?”是这样的,因为你受戒的功德太大,所以如果犯戒,那就等于是在十方圣贤面前打妄语了。但如果不受戒,你就常在罪过之中,往堕落的方向走,那个罪过就不用说了。如果你不受戒,你说的是圣贤之法,可是你身行的是下劣的恶法,实际上圣贤之法在你心中并没有起作用。一个身心清净的人,他不会去做那些事情。杀生,不需要;偷盗,不需要,我的衣食住行够用了,这就足够了。最富有的人就是知足的人,最贫穷的人是不知足的人。有的人纵有几百万,可是心不知足,他实际上是贫穷的人;有的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四、五百块钱,但一家人过得很好,安贫清闲,有吃有喝有穿有住就够了,不跟任何人攀比。每个人多少都有嫉妒心,你获得了名誉地位,乃至你的美貌潇洒,别人表面上赞叹,背后却在毁谤,你注意观察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为这种虚假的赞叹而忙碌呢?这不是在自己骗自己吗?这个问题太清楚了。至于淫邪更不用说,那是万恶之首,众苦之门。你仔细想一想,很多的罪恶、伤害皆源于此。妄语根本就不需要,坦然地活着。我很坦然,我是个啥就是这么个样子,无需去虚伪地打扮。有的地方如果说了实话对大家都没好处,你可以不说。

  所以说三皈五戒一定要重视,这是修行最根本的基础。在家里一定要记得不要说,不要说我受了三皈五戒。很多的行持需要有方便,如果大家在行持时,碰到什么具体的问题,可以打电话给我,也可以写信给这里随便哪一位师父。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是很多人没有善巧方便,是你没有动脑筋。

  今天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真诚地祝愿大家彻离恶法,获得身心真实的自在。

  7 月 25 日 早课

  前几天有位营员问我:“师父您修什么法门?”我是怎么回答的呢?我说我曾经问过方丈老和尚,平时修什么法门?老和尚说:“咱们寺院是禅宗道场,是临济宗,是修禅宗的。”具体的修法呢,老和尚说,我静坐的时候,是在修息道观,”就是咱们这次禅坐的时候给大家介绍的息道观、数息法,这个是对治散乱心的,是修定的一种方便;我平常干活走路的时候,念的是观世音菩萨名号;具体的禅法推行的是生活禅。生活禅就是在给每个人发的一本《第十一届生活禅夏令营》刊物,上面有详细地介绍,生活禅的提纲和具体的内容。

  息道观给大家也介绍了,我突然想起由于很多的营员提出了很具体的生活中不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最初的很多事情、心理上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修行要直接谈无生法还是有点早,所以我考虑,今天早上把《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的这一篇,给大家念一遍。我先问一下,《妙法莲华经》中《观音菩萨普门品》,读过的人请举手,我看一下多少人读过。(很多营员举了手)好,放下,《楞严经》读过的有多少,我看一下,(个别的营员举了手)好,放下。《楞严经》读过的人少了些,今天我为什么要介绍《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呢?这和《妙法莲华经》是一致的,但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如果读《妙法莲华经》生大信心的人,受持《普门品》,这就简单明了。在座诸位都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善于思考问题,很多事情不会盲目相信,他要去寻个理。那么《楞严经》就是给大家讲这个道理的,七处征心、十方显现,就是让我们明白往昔的迷惑,真心的所在,乃至二十五圆通,也进行了分析,这些圣者如何成就圣果的。那不是凭空成就圣果的,不是说练了一年半载气功,发了一些特异功能就自称成道,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把这个给大家介绍一下,可能会解决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具体操作性的一些问题。可以说大量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基础的问题都比较好解决。

  我给大家念一下,这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就是观世音菩萨给佛说我在往昔劫,遇到一尊佛,佛的名号就叫观世音,他就在佛前,发了菩提心,就是为利有情,为度有情故愿成佛、求一切智的心情,叫菩提心。观世音佛就教了他“耳根圆通”这个法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之后这一节就是他用功的办法,他怎么获得这么殊圣的成就呢?“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个就是最关键的地方,“闻”这个地方叫返闻,平时我们听到外面有声音,耳根向外攀缘,当你回收的时候,外面声音的起落,你都感觉到很清楚,没有声音可你的闻心还照样很明白。我们平常所说的,有声则闻,无声则不闻,实际不然,一切众生都迷惑在这个上面,认为有声就能听见,无声就听不见,实际非也。我们的闻性是没有生灭的,声起,我们听见声起;声灭,我们听见声灭。既能听见有声,同时能听见无声,它是不会灭的。“初于闻…

《《华严经·净行品》漫谈(大痴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