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骗人,不然我一定下地狱。”他不会这样说。若有人宣传强调道场或个人的感应,或其念佛、参禅、修密之法门最殊胜,或有人自认他才是“如来正法”,神通现量。发毒誓说自己传法正确,精通三藏,以神通异相来证明伟大不虚,或说相似佛法彰显其慈悲智慧。如何区分邪正?此时应先思维戒法的微细处,先用戒律的正见来简别邪正。反省一下:希求速成、希求神通感应,迎合此居心不正的人;或是希求法门高人一等,治病疗疾马上成就者即是善知识,此皆非正见,应详加拣择。欲亲近善知识,如何分辨呢?若所讲的言行不合乎戒法、经教,刻意编一套圆满自己法门的话,我们应该要先打个问号,不可贸然依循发誓证明,身心供养依止修行等等。倘若在戒法中薰习久了,慎思法义会培育出正知见,以使我们修行的方向不会有所差错。
叁、方便勤庄严,珠明现佛光
“学道有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至太平。”我们心里的定见是要增上戒定慧,以戒定慧摄修身口意、密护根门、严防六贼,要能正知而住、正念而住,恒常思惟法义。主人翁常常在,修福修慧,能出生决定之信心,依循佛陀的教诲来走,不随便打折扣、不随便师心忆度去掺杂。经是怎么讲?律是怎么讲?应有智依照著去做。纵然有一些义理没有办法融通时,也绝不轻易的挑剔毁谤。该修福的时候,我们便要发心欢喜去做,修福能生出智慧;该修慧的时候,便要精进细思,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如理思维,如理作意,时常引发自己的善心,乃至发出大悲菩提之心,去除卑劣垢染。
菩萨戒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要发大勇猛心护持这明珠,有尘垢污染时即应擦干净。在《宗镜录》中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本指念佛,广义说,这念头如果是合乎三学真义时,就相应于佛心,令自性的光明能显现出来,戒定慧都是如此。故对于应念及所学,当精勤地护持。半月半月诵戒,佛说未灭度,半月一来,汝等等同见佛。故以戒为师时,将戒法的法义呈现在我们心中,诵戒、学戒、忏悔等等,就如同见佛。念佛的目的,终究也是要见佛悟无生、要悟证法性;禅宗也是要见佛,要了悟本来的自性天真佛;密宗到最后也要生出佛慢,我就是佛,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成就以后,本心本尊佛心无二无别。显教也是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戒定慧都是增上、最殊胜的增上,目标都是令身口意念念显出佛心,应该如实摄修、如实来互相共勉,知道这条路是一定不会错的,一定是最有力量能够帮助我们的。有居士问:“什么是最好的修行方式?”若答持戒念佛!在《观经》中念佛人要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要修三福,非唯取这一法,舍弃另一法,而是本身在这一法当中应具圆满之戒定慧。例如:念佛中也有戒定慧;依戒摄修身口意,亦通定慧。显密各宗都是如此,乃至最后成就佛道,其理必然。
先止恶,后修善,好像染衣之人先除污垢,后再染色。除污垢就是要先止恶,止恶就要先学戒,才会知道什么是我缺失的地方。世尊在三学中,首先彰显戒;在谈到四不坏信的时后,信佛、信法、信僧、信戒,强调的是信戒。依戒可融通六度万行:不杀生、不偷盗,布施一切众生,即摄布施。能够坚忍持戒,坚固我们的身口意在轨范当中,不违背世尊的教法,摄忍辱。守戒不懈,即精进。一心持戒,身心寂然远离过失,愈审密进修定,自然定功会加深。持戒要分别开遮持犯,乃至从有戒而至无戒,不取不著,善亦不著,恶亦不留,这又归摄于般若智慧,于日常生活应当这样去持守。
声闻法当中,要求少欲知足,出离三毒的系缚;菩萨戒法要求我们行六度万行,利益一切众生,长养悲智涵养。不管是经律论,对于正见的了义抉择,配合禅定的如实运知,一切所有修学都是为了解脱烦恼、证悟涅槃实相而做的努力。一点一滴,把法义耕耘在心中,一步一印,刻镂在日常轨迹当中,这是学佛不共世间的地方。所以,世间人以文章盖世,以丰功伟业为荣誉,而佛法不共世间之处,在于修行人以身心做道场,以闻思法味做笔墨,以断惑证真为盖世文章,以不舍菩萨行愿为传世著作。有时候修行者是寂寞的,踽踽独行,秋峰孤丈,万仞峰头,好像千古浩瀚孤芳自赏。但是有良师益友、同参法侣、僧团和合等互勉,不负初心,不离方寸,都是我们同行的楷模典范。
故今日出家人的任务很多,不但要传承法要,且须效法古圣先贤为法忘躯的心胸,所以在教法上要看的远大了义,在胸襟上要看到震动山河、可歌可泣的圣贤高僧史迹,并不断鞭策自己,希望能追随古德懿行。现在接了这一棒,以后要交出另外一棒。不可以忘记、毁弃我们在佛前立下的誓愿。以戒、以法为我们的师长,常常如此薰修,常常觉得不足,常常怀著惭愧的心,具有惭愧心就会警惕、就会增上,知道我的习气染污,那边还要再修正,能做多少就算多少,时常这样观照心与境,密护我们的根门,到最后纯熟的时候,能观照妄心,渐渐能制伏不动。古德圣贤也是这样子,持戒心不动,专精不放逸,也没有邪命之心,如此才是真正地持清净戒。
戒法多著重谈论一些表法事相,虽然很多表法事相看起来是假的,但是必须假藉表相来达理,以理来会事;理须事方显功,事达理方不空。不偏不倚,静观生灭心境,乃至静观实相,如梦幻泡影、不生不灭。所以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世尊大慈教诲初善、中善、后善,有罪能见到,见罪能够忏悔,这是最有智慧的。故灵芝律师云:染恶就增业,染善就增障。此无染之智就是般若,能够背尘合觉,除去系缚,便渐见道。即使此生无法断惑证果,但终究积福修慧,也是证果的因地助缘。
满怀对法的喜乐,不气馁地薰修,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涂香者亦复如是,但愿人人香光庄严,皆不虚此行。
《涂香满怀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