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三讲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三讲 

  主讲:释慧祥法师  

  日期:2007年03月25日  

  请大家合掌!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再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第九讲,在解说“一时”时,简略说明了“时间观”。

  第十讲:在解说“佛”字时,简略说明“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的道理。

  第十一讲:继续解说“佛”字时,简略说明了“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的道理。

  第十二讲:继续解说“佛”字时,简略说明了“于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三身之中当皈依清净法身佛”的道理。

  大家请专心上课。

  有关聊天室的规矩、次序,自然会有网管来管理的。

  我一向上课,不以麦克风来上课。用打字,如此大家才会有时间看清楚,依文来思考观照清楚。

  所以请大家静心,一心依文入观。

  众佛友!

  此次,我依然要跟大家深入解说“佛”字。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读经就是为了学佛。

  如果连“佛”字,都不能了解,如何学呢?

  因此,请大家起欢喜心来学习。别嫌我啰嗦!

  过去,隋唐时代,天台宗的开宗大师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时,单单一个“妙”字,就用了九十天来说明。

  其实,他就是在教我们佛经是传诸佛无上妙法,字字珠玑,我们当一字一句一段,都要深入再深入的去体会。别以轻心慢心来学法。

  以轻慢心来学习的人,是很难正见诸佛妙理,所以就得不到佛陀所说的效果的。

  众佛友!

  如果您自认为已经正见诸佛妙理,而又还未能展现佛经所说的效果时,当知,您并没有正见诸佛妙理。

  又众佛友!

  如果您自认为已经正见诸佛妙理,而虽能展现佛经所说的效果的一小部份而已,当知,您也并还没有完全正见诸佛妙理。

  又众佛友!

  如果您自认为已正见诸妙理,而虽能展现佛经所说的效果的大部份了,当知,您也还未完全正见诸佛妙理。

  又众佛友!

  如果您自认为正见诸佛妙理,并已能展现佛经所说的全部的效果时,当知,您已经完全正见诸佛妙理了。

  众佛友!

  例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可能大家都读过,甚至有很多人都会背诵了!

  但是,您认为您已经正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妙理了吗?

  如何得知我们己经正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妙理了呢?

  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来自我评估。

  那就是:看看自己达到心经中所说的效果了没有。

  释迦牟尼佛在心经所教示的效果有:

  一、度一切苦厄:我们能度一切苦厄了吗?或已能度一个苦厄了呢?

  如果有人已能运用心经所教示的方法,来度一切苦厄了,那他就是正见心经中佛所教示的妙理了。

  如果有人已经能运用心经所教示的方法,来度一个苦厄了,那他就是正见心经中佛所教示的一个妙理了。

  二、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我们能对“一切”事物心无挂碍,无有恐怖了吗?或已能对“一个”事物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呢?

  三、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我们能对“一切”境界来时,都能远离颠倒究竟涅槃了吗?或是已能对“一个”境界远离颠倒究竟涅槃呢?

  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对“法界的一切的一切”都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吗?或是已能觉悟“一个法”呢?

  众佛友!

  心经所教示的方法,是“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您在学心经时,真的有体会到这样的效果了吗?

  如果没有,可见,自己还没有正见心经中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妙理。

  众佛友!

  如果我们自己无法依现有的智慧,来正见诸佛妙理,则我们当依靠善知识,亲近善知识来学习。

  众佛友!

  在佛陀时代,佛陀就是我们最好的善知识。

  如今释迦牟尼佛已示现涅槃,我们当以何为善知识,以何为师呢?

  如《大般涅槃经后分》中载佛说:“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CBETA, T12, no. 377, p. 901, b27~29)

  众佛友!

  所谓的“尸波罗蜜戒”,就是指“能避开危险、无效、后患而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度到彼岸的一切教诫”。

  众佛友!

  此次,我要跟大家解说“佛”字,就是要跟大家说明,如今“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的大师,

  “清净的戒法”就是佛,

  “清净的戒法”就是善知识,

  “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现在所当依靠的,

  “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的舟航,可以运载我们度过苦难的生死河流。

  “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的明灯,可以照亮我们的未来,让我们看清楚该走的方向而不会迷失,不会落入恶道。

  “清净的戒法”就是我们的导师,指示我们正道,让我们不会堕于恶处恶道。

  “清净的戒法”就是成功的标竿,让我们在偏离目标时,可以即时修正,正确朝向。

  “清净的戒法”就是治本的良药,让我们将所有生死苦难的疾病,都能治疗并且永远预防,令永远不再产生。

  众佛友!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我们即然要学佛,当认识“佛”之一字。我们即然要认识佛之一字,当知戒为成佛之本,当以戒为师。

  众佛友!

  以戒为师,就是真正的归依佛。

  以戒为师,就是真正的归依法。

  以戒为师,就是真正的归依僧。

  众佛友!

  诸佛教示的“清净戒法”,就是我们当恭敬尊重的。

  众佛友!

  我现在贴个经典的故事,来佐证我所要说的道理“清净戒法,就是佛”的道理。

  《十诵律》“佛在舍卫国。尔时憍萨罗国。一住处有二比丘。

  其一比丘破戒缺漏,无有惭愧,不护细戒。

  第二比丘清净持戒,乃至小罪生大怖畏。

  ……

  此二比丘未曾见佛,欲共往见佛,道中值有虫水。

  破戒者语持戒者言:“可共饮是水。”

  持戒者言:“水中有虫。云何可饮!”

  犯戒者言:“我若不饮便死,不得见佛闻法及僧。”

  持戒者言:“至死不饮。”

  时犯戒者便饮。持戒者不饮便死,即生三十三天上,得天身具足,先到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在一面立已,佛为种种说法,得法眼净。即时礼佛足言:“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尽形寿为优婆塞。”佛更为说法已默然。时天礼佛已忽然不现。

  时饮水者后到佛所。

  佛为无量众围绕说法。

  佛见此比丘来到佛所。佛时披忧多罗僧示金色身:“汝痴人!欲见我肉身为?!不如持戒者先见我法身。”

  佛说偈言:“心不善观察,见则不审谛,愚如蛾投火。而贪观我身,色身但不净,汝欲见何为?肉有脂血肉,外为薄皮覆,彼为渴所烧。犹行恭敬戒,至死护我教,彼见我非汝。””(No. 1435 十诵律 (卷38) T23, p0273a)

  众佛友!

  持佛清净戒,至死犹不犯,必能生善处,继续学佛法。

  不持佛净戒,犹如负债人,纵今无忧虑,其后有过患。

  众佛友!即然清净戒法很是重要。那什么叫“戒”呢?

  我现在就来为大家深入说明。

  众佛友!

  学佛者,有三类人。

  一、发增上心者:希望今生更好,来生更好。此当学“五戒”。或五戒之中,再有时加学“八关斋戒”。

  此种人,不一定需要出家。如果能增上其戒品,则为能不堕地狱、饿鬼、畜生。

  如有加学“八关斋戒”者,于未来世,还可以种下随佛出家修行解脱之效。

  二、发出离心者:不但希望今生更好,来生更好。还希望能有今世或未来世能解脱三界轮回。

  此种人,要学解脱戒,一定要出家。也就是学出家的具足戒。

  如果发出离心,而又没有机会出家者,则当学八关斋戒,以求未来有出家的正因。

  三、发菩提心者:不但希望今生更好,来生更好,并解脱三界轮回,还希望能度一切众生令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此种人,要学菩萨戒。

  此种人,可以出家学习,也可以在家学习。

  出家者,当持出家菩萨戒,共十重戒、四十八轻戒。

  在家者,当持在家菩萨戒,共六重戒,二十八轻戒。

  众佛友!

  又要提醒大家!

  我们这三种心,都要发。

  当发增上心,当发出离心,当发菩提心。

  众佛友!

  修行人,依自己的发心不同,也就是其修行的目标不同,所以为了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成就所愿,则其所要注意的事项就不同。

  当知,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修行目标,就会有不同的戒的原因。

  众佛友!

  就像一个人,想要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开车到某一个地方去。

  这时,他的车子没有汽油了,如果他想要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到达目的地,当他在加油时,可以点火抽烟吗?

  当然大家都知道,不可以。

  而这不可以在加油时点火,就是为了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朝向目标的注意事项。

  而这,就…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三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