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叁講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叁講 

  主講:釋慧祥法師  

  日期:2007年03月25日  

  請大家合掌!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再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稱念並回向畢者,請放掌!

  衆佛友!

  第九講,在解說“一時”時,簡略說明了“時間觀”。

  第十講:在解說“佛”字時,簡略說明“一切衆生本具如來智慧”的道理。

  第十一講:繼續解說“佛”字時,簡略說明了“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的道理。

  第十二講:繼續解說“佛”字時,簡略說明了“于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叁身之中當皈依清淨法身佛”的道理。

  大家請專心上課。

  有關聊天室的規矩、次序,自然會有網管來管理的。

  我一向上課,不以麥克風來上課。用打字,如此大家才會有時間看清楚,依文來思考觀照清楚。

  所以請大家靜心,一心依文入觀。

  衆佛友!

  此次,我依然要跟大家深入解說“佛”字。

  爲什麼呢?

  因爲我們讀經就是爲了學佛。

  如果連“佛”字,都不能了解,如何學呢?

  因此,請大家起歡喜心來學習。別嫌我啰嗦!

  過去,隋唐時代,天臺宗的開宗大師智者大師,講《妙法蓮華經》時,單單一個“妙”字,就用了九十天來說明。

  其實,他就是在教我們佛經是傳諸佛無上妙法,字字珠玑,我們當一字一句一段,都要深入再深入的去體會。別以輕心慢心來學法。

  以輕慢心來學習的人,是很難正見諸佛妙理,所以就得不到佛陀所說的效果的。

  衆佛友!

  如果您自認爲已經正見諸佛妙理,而又還未能展現佛經所說的效果時,當知,您並沒有正見諸佛妙理。

  又衆佛友!

  如果您自認爲已經正見諸佛妙理,而雖能展現佛經所說的效果的一小部份而已,當知,您也並還沒有完全正見諸佛妙理。

  又衆佛友!

  如果您自認爲已正見諸妙理,而雖能展現佛經所說的效果的大部份了,當知,您也還未完全正見諸佛妙理。

  又衆佛友!

  如果您自認爲正見諸佛妙理,並已能展現佛經所說的全部的效果時,當知,您已經完全正見諸佛妙理了。

  衆佛友!

  例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可能大家都讀過,甚至有很多人都會背誦了!

  但是,您認爲您已經正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妙理了嗎?

  如何得知我們己經正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妙理了呢?

  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來自我評估。

  那就是:看看自己達到心經中所說的效果了沒有。

  釋迦牟尼佛在心經所教示的效果有:

  一、度一切苦厄:我們能度一切苦厄了嗎?或已能度一個苦厄了呢?

  如果有人已能運用心經所教示的方法,來度一切苦厄了,那他就是正見心經中佛所教示的妙理了。

  如果有人已經能運用心經所教示的方法,來度一個苦厄了,那他就是正見心經中佛所教示的一個妙理了。

  二、心無挂礙,無有恐怖:我們能對“一切”事物心無挂礙,無有恐怖了嗎?或已能對“一個”事物心無挂礙,無有恐怖呢?

  叁、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我們能對“一切”境界來時,都能遠離顛倒究竟涅槃了嗎?或是已能對“一個”境界遠離顛倒究竟涅槃呢?

  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對“法界的一切的一切”都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嗎?或是已能覺悟“一個法”呢?

  衆佛友!

  心經所教示的方法,是“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您在學心經時,真的有體會到這樣的效果了嗎?

  如果沒有,可見,自己還沒有正見心經中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妙理。

  衆佛友!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依現有的智慧,來正見諸佛妙理,則我們當依靠善知識,親近善知識來學習。

  衆佛友!

  在佛陀時代,佛陀就是我們最好的善知識。

  如今釋迦牟尼佛已示現涅槃,我們當以何爲善知識,以何爲師呢?

  如《大般涅槃經後分》中載佛說:“阿難!如汝所問:“佛去世後,以何爲師者?”阿難!屍波羅蜜戒是汝大師。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CBETA, T12, no. 377, p. 901, b27~29)

  衆佛友!

  所謂的“屍波羅蜜戒”,就是指“能避開危險、無效、後患而安全有效無後患的度到彼岸的一切教誡”。

  衆佛友!

  此次,我要跟大家解說“佛”字,就是要跟大家說明,如今“清淨的戒法”就是我們的大師,

  “清淨的戒法”就是佛,

  “清淨的戒法”就是善知識,

  “清淨的戒法”就是我們現在所當依靠的,

  “清淨的戒法”就是我們的舟航,可以運載我們度過苦難的生死河流。

  “清淨的戒法”就是我們的明燈,可以照亮我們的未來,讓我們看清楚該走的方向而不會迷失,不會落入惡道。

  “清淨的戒法”就是我們的導師,指示我們正道,讓我們不會墮于惡處惡道。

  “清淨的戒法”就是成功的標竿,讓我們在偏離目標時,可以即時修正,正確朝向。

  “清淨的戒法”就是治本的良藥,讓我們將所有生死苦難的疾病,都能治療並且永遠預防,令永遠不再産生。

  衆佛友!

  “戒爲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

  我們即然要學佛,當認識“佛”之一字。我們即然要認識佛之一字,當知戒爲成佛之本,當以戒爲師。

  衆佛友!

  以戒爲師,就是真正的歸依佛。

  以戒爲師,就是真正的歸依法。

  以戒爲師,就是真正的歸依僧。

  衆佛友!

  諸佛教示的“清淨戒法”,就是我們當恭敬尊重的。

  衆佛友!

  我現在貼個經典的故事,來佐證我所要說的道理“清淨戒法,就是佛”的道理。

  《十誦律》“佛在舍衛國。爾時憍薩羅國。一住處有二比丘。

  其一比丘破戒缺漏,無有慚愧,不護細戒。

  第二比丘清淨持戒,乃至小罪生大怖畏。

  ……

  此二比丘未曾見佛,欲共往見佛,道中值有蟲水。

  破戒者語持戒者言:“可共飲是水。”

  持戒者言:“水中有蟲。雲何可飲!”

  犯戒者言:“我若不飲便死,不得見佛聞法及僧。”

  持戒者言:“至死不飲。”

  時犯戒者便飲。持戒者不飲便死,即生叁十叁天上,得天身具足,先到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在一面立已,佛爲種種說法,得法眼淨。即時禮佛足言:“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盡形壽爲優婆塞。”佛更爲說法已默然。時天禮佛已忽然不現。

  時飲水者後到佛所。

  佛爲無量衆圍繞說法。

  佛見此比丘來到佛所。佛時披憂多羅僧示金色身:“汝癡人!欲見我肉身爲?!不如持戒者先見我法身。”

  佛說偈言:“心不善觀察,見則不審谛,愚如蛾投火。而貪觀我身,色身但不淨,汝欲見何爲?肉有脂血肉,外爲薄皮覆,彼爲渴所燒。猶行恭敬戒,至死護我教,彼見我非汝。””(No. 1435 十誦律 (卷38) T23, p0273a)

  衆佛友!

  持佛清淨戒,至死猶不犯,必能生善處,繼續學佛法。

  不持佛淨戒,猶如負債人,縱今無憂慮,其後有過患。

  衆佛友!即然清淨戒法很是重要。那什麼叫“戒”呢?

  我現在就來爲大家深入說明。

  衆佛友!

  學佛者,有叁類人。

  一、發增上心者:希望今生更好,來生更好。此當學“五戒”。或五戒之中,再有時加學“八關齋戒”。

  此種人,不一定需要出家。如果能增上其戒品,則爲能不墮地獄、餓鬼、畜生。

  如有加學“八關齋戒”者,于未來世,還可以種下隨佛出家修行解脫之效。

  二、發出離心者:不但希望今生更好,來生更好。還希望能有今世或未來世能解脫叁界輪回。

  此種人,要學解脫戒,一定要出家。也就是學出家的具足戒。

  如果發出離心,而又沒有機會出家者,則當學八關齋戒,以求未來有出家的正因。

  叁、發菩提心者:不但希望今生更好,來生更好,並解脫叁界輪回,還希望能度一切衆生令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此種人,要學菩薩戒。

  此種人,可以出家學習,也可以在家學習。

  出家者,當持出家菩薩戒,共十重戒、四十八輕戒。

  在家者,當持在家菩薩戒,共六重戒,二十八輕戒。

  衆佛友!

  又要提醒大家!

  我們這叁種心,都要發。

  當發增上心,當發出離心,當發菩提心。

  衆佛友!

  修行人,依自己的發心不同,也就是其修行的目標不同,所以爲了安全有效無後患的成就所願,則其所要注意的事項就不同。

  當知,這就是爲什麼不同的修行目標,就會有不同的戒的原因。

  衆佛友!

  就像一個人,想要安全有效無後患的開車到某一個地方去。

  這時,他的車子沒有汽油了,如果他想要安全有效無後患的到達目的地,當他在加油時,可以點火抽煙嗎?

  當然大家都知道,不可以。

  而這不可以在加油時點火,就是爲了安全有效無後患的朝向目標的注意事項。

  而這,就…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