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戒”的真义。
因此,当知,
戒,不是佛陀给我们的规定。
戒,是我们自己订定人生的修行目标后,佛陀给我们提醒的“注意事项”。也就是佛陀给我们的“教诫”。
众佛友!
请别以为没有戒更好。
例如:如果有国王,或总统,或总理,对您很好,下令,任何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只有您不需要,您可以在车道上走来走去,不用注意车子。
您认为这真的是对您好吗?
当然您知道,这不是真的对您好,而是害您会死的早一些。
因为您没有戒,反而更加危险。
所以当知,为了避开危险,而不去做的,就是戒。所以戒,是好的,帮助我们,保护我们,在安全的范围中去享受并进步。
又所以当知,为了避开无效,而不去做的,就是戒。所以戒,是好的,帮助我们,保护我们,在有效的范围中去发展并进步。
又所以当知,为了避开后患,而不去做的,就是戒。所以戒,是好的,帮助我们,保护我们,在无后患的范围中去享受并发展一切。所以能成就一切所愿。
众佛友!
因此当知!
如果您希望做任何事,都能成功,当在安全有效无后患的范围中去发展,就必然能成就所愿。
又众佛友!如果您所要做的事,不论如何都是会造成危险、无效、后患,则当知,您的愿,非正愿。请您要修正您的目标,修正您的愿。
又众佛友!
如果您的目标是正确的,达到了以后,也不会引发任何的危险无效后患。
但是,您在发展过程,所用的方法,竟然是会引发危险,或引发无效,或引发后患,则表示,您没有“持戒清净”。
也就是说:
在您发展过程,没有事先学会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所以才会引发“不清净”的结果。
众佛友!
我们当起无上的精进心,来学习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
如果学习呢?
就是学“四正勤”:
一、已生恶令断:当我们的行为习惯,已经引发了危险、无效、后患了,则知我们的行为习惯是恶习惯,则不要再做了,当断除这样的行为习惯。例如:偷盗或杀人而被关入监狱。
二、未生恶令不生:当我们的行为习惯,在还未引发危险、无效、后患之前,而看到别人跟我们有同样的行为习惯者,已经产生恶报了,这时我们就应赶快改掉这个行为习惯,令恶报不会产生。
例如:如果有人有偷盗或杀人的行为,这时看到别人因偷盗或杀人而入监狱或被打死,则当赶快停止这样的行为习惯。这就是未生恶令不生。
三、未生善令生:当我们没有该行为习惯,但是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该行为习惯,并且对方的行为习惯,是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成就所愿。则我们就要去学习。
这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
四、已生善令增长:当我们有该行为习惯,并且是安全有效无后患的,这时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扩大其运用范围及层面。
众佛友!如此就是“增上戒学”。
如此就是精进学戒。
如此就是戒增上。
如此就是学清净戒。
当我们做一件事,哪怕是小小的“喝水”的习惯。都是要学“戒”,也就是都要“注意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
当您能真的都是在“注意而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之下来做事时,就不会引发任何的恶报,所以就叫做“清净”。
如果您的行为习惯,虽然有在学习“注意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持戒)”但是偶而还是会忘了注意,而引发危险或无效或后患,则名为“不清净”。
例如:喝水忘了水很热,而被烫到了。
众佛友!
当您在做一件事时,能时时注意安全有效无后患,而完全避开任何相关的危险无效后患,则名为“持戒清净”。则您必能成就该事功的!
当您于三界之中,做任何事,都能时时注意安全有效无后患,而于三界之内的一切境界,都能完全避开任何相关的危险无效后患,则名为“于三界清净”,名为“解脱三界”。
当您于十法界中,做任何事,都能时时法界之内的一切境界,都能完全避开任何相关的危险无效后患,则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名为“佛”。
众佛友!
“避开危险无效后患”这样的行为习惯,就是“持戒”。
您有心想要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您有“戒体”了。
如果您不计后果,不再注意要“避开危险无效后患”时,就是没有戒体了,就是“破戒体”,简称“破戒”。
如果您有心要“避开危险无效后患”,但是智慧不足,或还未养成习惯,有时忘了注意而造成危险无效后患,因此,就会引发恶报。这就是“犯戒”。
如果您不小心,而造成危险无效后患,而有心想要改进,名为“有惭愧心”,则“戒能增上,能清戒”。
如果您不小心,造成危险无效后患,而无心改进,认为已经做了,就做了。还改进什么。则名为“无惭愧心”,则戒不能增上,则不能清净,则不能成就所愿。
如果您不小心,造成危险无效后患,而不但无心改进,认做就做了,就不管了,而再做同样危险无效有后患的行为,则名为“破戒”。
如果您不小心造成危险无效后患,有心改进,并且转为能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来做事,则名为“忏悔清净”。
如果您不小心造成危险无效后患,有心改进,并有进步了,但没有完全转为在安全有效后患之下来做事,偶而还是会有小小的恶报出现,则名为“有忏悔,而未清净”。
众佛友!
请您别轻视我所说的“避开危险、无效、后患”。
这个法,就是“戒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戒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定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慧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解脱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解脱知见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诸佛一切妙法的根本法。
当知,“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诸佛一切妙法的总持法。
懂的凡事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则必能成就一切所愿。
懂的凡事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则必能正向无上菩提。
懂的凡事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才是正法。
懂得凡事学习“避开危险、无效、后患”才是正定。
众佛友!
当您走路之时,如何修“正定”呢?
就是走路时,能注意而“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正定。
如果走路时,没有注意危险无效后患,所以撞伤了,跌伤了。就是没有正定。
众佛友!
当您念佛时,如何修“正定”呢?
如果您念佛时,忘了注意而没有“避开危险、无效、后患”,而念佛太专心而走路时,撞伤跌伤,就是有念佛而没有正定。
如果您一边走路一边念佛,而有注意,所以有“避开危险、无效、后患”,就是正定之下来走路并念佛。
如果您一边开车一边念佛,有注意所以能,就是正定之下来开车并念佛。
如果您一切时中,注意“避开危险、无效、后患”之下来修念佛,就是成就“念佛三昧”,“三昧”就是“正定”之意。
众佛友!
什么是佛?
如何学佛?
当知!
佛就是觉者。觉悟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做事方法。
学佛就是学习觉悟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做事方法。
当我们能于一切时、一切境界,都是注意安全有效无后患,则我们于一切时,一切境界,都是自在解脱无有不清净。
《杂阿含经》“以法行.正行故。行净戒者。其心所愿。悉自然得。”(CBETA, T02, no. 99, p. 273, a10~12)
众佛友!
当知,
无效的行为习惯, 名为“非法行”。有效的行为习惯,名为“法行”。
又危险的行为习惯,名“危险行”。安全的行为习惯,名为“正行”。
又没有避开后患的行为习惯,名为“不清净行”。有避开后患的行为习惯,名为“清净行”。真的做到完全避开后患,叫“持戒清净”,或叫“行净戒”。
当知:
以法行(有效).正行(安全)故。行净戒者(完全避开后患)。其心所愿。悉自然得。”
众佛友!
我今所说,苦口婆心,望您们能深入体会。成就一切正愿。
下课。
众佛友!
这次的作业是:
一、请大家用打字的方式,将No. 99 杂阿含经 (卷37) T02, p0272c中的第(一○四二)经,以电子抄经(打字)从头打字一遍。
二、请申论“戒”。
三、请申论为什么佛入灭后当以戒为师?
好了!我走了。祝大家进步直趣佛道。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三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