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意思是说:“你我永久的离别茫茫然,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之间,即使我不去想你,但是内心怎样也忘不了你。”从这简单的几句话,可以想见他对死去的妻子的想念想念,真是“朝朝暮暮,暮暮朝朝”了!还有,在这词里,他把梦中看见妻子的事也写出来,他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几句翻译成白话是说:“夜里我做一个长梦,忽然回到了故乡,看见当年的小屋子,窗台边,你正在梳洗打扮;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只有眼泪一行行的流下。”
再过了六七年,苏东坡在黄州,他做《赤壁怀古》的词里,还是念念不忘地提他死去的妻子,他写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是指白头发。“多情”两个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苏东坡的妻子名叫“多情”;刚才说过,苏东坡的妻子是姓王名弗,如果这一说是对的,应该是她的别号叫“多情”。另一种是说“多情”两个字,是苏东坡自己形容他的妻子很多情。不管那一种的解释都好,“多情”是指苏东坡的妻子而说,该是没有问题的了。那么,词中那两句,翻译起来就是“我出神的想念着家乡,我那多情的亡妻,一定会笑我这么早就长了白头发。”苏东坡的妻子多情,苏东坡这么念念不忘他的妻子,也何常不是多情?真是一对恩爱多情的夫妻啊!
苏东坡除了那个妻子以外,还有几个妾。究竟是几个呢?苏东坡自己只说“有妾数人”,有人说:苏东坡的妾,计有七人,其中一个名叫“朝云”的,是年轻最轻的;既漂亮,又聪明,苏东坡特别疼爱她。朝云,这个名字多好听!
苏东坡离开黄川以后,有一个时期,因为住家离开佛印禅师遥远,来往也就没有在黄州时那么密切了。
有一年寒冬的一天,佛印禅师到苏东坡的家里来,苏东坡欢喜极了,忙叫家里的人,烧了几味好斋来供养佛印禅师。两个人好久没有相见,一谈就谈了好几个钟头,越谈越高兴!那天晚上,苏东坡对佛印禅师说:
“师父今天走了那么多路,一定很累了,还是早点休息好。我想今晚叫朝云去服侍师父,给师父差使,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她做:师父,你说好吗?”
佛印禅师略加考虑一下,就点头回答他道:“也好!”
那天晚上,朝云真的推门进佛印禅师的房里来,她看见佛印禅师在床上打坐(坐禅定),就向他顶礼三拜;佛印禅师吩咐朝云道:
“朝云,你去拿一个茶壶,装满了水;一把葵扇,一篮火炭,七个火炉,一起搬到这里来。”
“好!”朝云答应了一声,就开门出去了。
一会儿,朝云把那些东西都搬来了,她就合掌问佛印禅师道:
“师父!那些东西,通通搬来了。”
“好,现在你把七个火炉都下了炭,烧起火,然后用葵扇,扇着每个火炉,让炉中的火炭燃起来!”佛印禅师低声细语地吩咐她。
“好!”朝云开始工作了。
再过了一会儿,七个火炉的火炭都燃烧得热烘烘了;黄州的冬天是寒冷的,但这时整个房子里的空气,变得温暖起来。
“师父!七个火炉的火炭,都燃烧起来了,要煮什么?”朝云合掌问道。
佛印禅师环视七个火炉,炉中的火,热烘烘地烧着!他又吩咐朝云道:
“朝云!现在你把茶壶放在第一个的火炉上煮,等到茶壶里的水煮开了,滚了一会儿!再放在第二个的火炉上;滚了一会儿,再放在第三个的火炉上;这样,依次一直到第七个的火炉,你懂得这样做吗?”
“好!我会照师父的吩咐去做。”朝云点头答道。
朝云从头至尾,她照佛印禅师的吩咐去做,把这只茶壶轮流在七个火炉上煮,等到通通煮过了,她再问佛印禅师道:
“师父!茶壶已经在七个火炉上,顺着次序都煮过了,现在还要做什么?”
佛印禅师说:“你做得对,朝云!现在还是跟刚才一样,再做第二遍,第二遍完了,再做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一直做到天亮。”
“好,师父!”朝云完全照佛印禅师的话去做,周而复始地把茶壶放在七个火炉上煮。
这时,佛印禅师好像深入禅定了,房子里寂静,只听到火在烧水,在滚的声音。
各位想想看,一个茶壶的水有几多?它在七个火炉上面轮流着煮,水一滚起来,就变成水蒸气冲出去,这样,就越来越少了;还没有煮到天亮,“卜”的一声,茶壶里水干了,壶底被热火烧到爆烈了。
朝云看到这样,手忙脚乱起来!佛印禅师睁开眼睛一看,对朝云说:
“朝云,不必害怕,这是必然的结果,你的工作圆满,现在可以回房睡觉了。”
朝云向佛印禅师合掌行一个礼,回房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佛印禅师一早就向苏东坡告别回去,苏东坡送走了佛印禅师,一回到家里,就问朝云道:“昨天晚上,师父跟你说些什么话?叫你做些什么事?”朝云便把昨晚经过的情形,一五一十说给苏东坡听。
“火炉上的茶壶,水干必爆!师父明显地警戒我:五俗不断,一定堕落!”聪明的苏东坡觉悟了!他领会到一个茶壶在七个火炉上煮,终归爆裂,正是暗示他与七妾缠绵的结果。
再过了一个时期,苏东坡移居惠州,佛印禅师则驻锡浙江,距离更远,有一次,佛印禅师写一封信给苏东坡,里面有几句话,是劝苏东坡赶快放下万缘修行佛法的,他说:“人生世间,如白驹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万劫常住,永无堕落。”
刚才那一则故事中的暗示,是从反面旁敲侧击,教苏东坡断欲离尘;这封信则从正面直言劝告,希望苏东坡息心修行,以期明心见性。一正一反,异曲同工。——都无非是希望苏东坡舍迷途而走上觉道。佛印禅师菩萨心肠,慈悲爱护之情,于斯可见。
佛法是指导人生的,是净人生的,它能促使人生弃恶从善,它能鼓舞人生向真善美的目标迈进。佛印禅师德学兼优,他是佛法的实行者,也是实行佛法的成功者,他能以佛法律己,又能以佛法利人。苏东坡居士是佛法的爱好者,他熏陶了佛法,能使文章“超然乎尘垢之外”;又与佛印禅师接近,潜移默化的结果,他那“狂恣”的个性,也渐渐改正过来。这,正说明佛法对于人生的实益。
《佛陀的教育 十一 苏东坡与佛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