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们这些同学广说净觉种种方便,即是前面所阐述的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们现在已经得到开悟,如果佛入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一、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应如何建设道场,安置净居,来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才是合法?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以那种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很好!很好!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

  “秘密大圆觉心”即是一切法都是圆觉遍满的微妙法界心,“大”来表示此法最殊胜。佛不轻易为众生开示此大圆觉心法门,所以称为秘密。“欲修行者”,即发心的大乘根性、相信佛的秘密大圆觉心,要修行此法门的人。

  或佛住世,或佛入灭后,或末法时期,一切大乘根性的众生,信佛的秘密大圆觉心而欲修此法门者。若在和合僧众同住的伽蓝——即今的寺庙丛林,因为有徒弟、信众等,有很多杂务要处理,不能专心修习,当时就随各人本分,在做事情的时候,小心地思惟观察我(佛)已阐明的佛法。

  若复无有它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以下正示怎样安居,修圆觉行。如果没有其他的杂事因缘,设法安排修行的场所,当立专修期限:长期一百二十天,中期一百天,下期八十天,安排清净的住所。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花,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如果佛住世,当一心想佛。如果佛灭后,即应安置佛像, “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以所安置的佛像来忆念佛的功德及相好,有如佛还住世的情形。

  “悬诸幡花”,悬幡悬花作供养,布置庄严道场。“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初修的人,恐怕持戒的基础未巩固,心未清净,不能马上修定、慧,所以开始进入道场的二十一天,礼佛忏悔,即是一心礼佛、拜佛,专心念佛的名号,求佛哀悯加被我此忏悔之心。“遇善境界,得心轻安”,遇到好的境界,比方说见到佛,或闻到香味,或者身心轻安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经过此二十一日忏悔以后,就一直保持正念。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在印度出家人的“安居”分为雨安居和夏安居。雨安居是从七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现在南传佛教的出家众是以此时期为其安居期;夏安居是从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佛教传到中国,出家众是以此时期为其安居期。由于出家众居无定所,寻求居士供养不易,佛制出家众每年安居三个月,集合安居不出外,精进办道,而在家信众则从事供养。三个月满,大众出而聚会,各人有过,自行发露,也应接受僧众指出自己之过,重在忏悔,不可包藏。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此修习圆觉法门的修行人,在结夏安居的夏首——开始结夏的十五天内,参加结夏安居,夏首过后就不可以参加了。“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在安居期间,要以清净菩萨的方式来约束自己,心要离声闻法,不要再依靠徒众。

  在《决定毗尼经》中说,持声闻戒,是破菩萨戒;持菩萨戒,是破声闻戒。圆觉法门的修行人要修清净的菩萨戒,不以自己的解脱为重,要以利益众生为重,所以心要远离声闻戒,因为菩萨戒与声闻戒中有某几条戒是不可同存的。比方说,声闻戒中不可以持钱,一分钱都不可以收;在菩萨戒中,菩萨可以拥有很多钱财,以布施给众生。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依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佛制出家众在安居的时候,要做安居的羯磨,修圆觉法门的菩萨到安居日也应对佛陈词:“我比丘——男出家众,比丘尼——女出家众,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某甲(自称法名),即是若已出家,男众则应称比丘某甲,女众则应称比丘尼某甲,在家男居士则应称优婆塞某甲,在家女居士则应称优婆夷某甲。此是菩提心清净的安居,不同小乘,所以允许在家二众参与。“踞菩萨乘,修寂灭行”,我今依大乘菩萨之法,来修解脱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同佛一样,证入清净实相,“以大圆觉为我伽蓝”,以佛的大圆觉妙心,当成修行的道场,“身心安居平等性智”,身心安居在没有分别、无差别的平等性智之中。“涅槃自性无系属故”,因为心系属大圆觉妙心,不再系属小乘人所系属的涅槃。“今我敬请”,今我很尊敬地向佛请示,“不依声闻,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为了要修菩萨无上妙觉的大因缘,不依靠声闻的安居方式,当依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所以我不让徒弟和信众跟随。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佛制比丘每年安居三个月,出家众在安居期间,不可以到处去,如果有非常紧急的事情,要向僧团提出申请,僧团允许才可外出。如果自立安居一百二十天,期限未满,即使只提前一天离开,也是破了安居,如此修道就会有障碍。

  此是菩萨示现安居,只以前面所安立的长期一百二十天,中期一百天,下期八十天——三期中自立的期限为准,过此期限,就可以随意他往,哪里都可以去。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如果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要修安居期的人,“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修圆觉法门的菩萨道修行者,不关圆觉法门的种种事情、修法,都不可以执取,只能根据原本的修法来修。即是安居期间只专修所要修的法门,不可以涉及其他的法门。譬如当你一心修圆觉的禅那法门,忽然动念想念佛号,或者见到佛菩萨,这些不关禅那法门及非禅那应有的境界,都不应执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此明修止。如果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先静下来入定。声闻人入定是心远离六根中的各种境界,只取其中一根的境界把心安住修法上,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来入定;在圆觉法门中修奢摩他的菩萨,先决的条件是必须知道:一切法本来就在圆觉之中,要以此为出发点来修奢摩他。“不起思念,静极便觉”,不起思维妄念,入定很深很清净的时候,知觉心自然扩大,对境界的觉察慢慢就扩大;“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能知觉的作用就从一个身体慢慢扩大到一个世界,觉亦如是。即是心进入极静的时候,觉得整个身体静下来(比如呼吸停了),接着觉得整个世间也静下来,最后觉得知觉心遍满整个宁静世间。

  当此菩萨的觉知心能够遍满整个世界,进一步在这个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个念头,他都能够知道。如果此菩萨能够觉知心扩大到百千个世界,在百千个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个念头,他也能够知道。“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当此菩萨修圆觉法门中的奢摩他,除此圆觉法门的奢摩他境界之外,一切境界都不可以执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此明修观。这好像密宗观想本尊、十方佛,或显教的《普贤行愿品》以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以此训练念力,从念力中得到心清净,得到定力。

  如果诸众生修圆觉法门中的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依种种方便法门、利生事业,他都去观修。“渐次修行勤苦三昧”,渐次修行,生起三摩地(定),“广发大愿”,并须广发大愿,“自熏成种”,自己熏习自心,通过心念的忆想,久久熏习,方能自熏成种。“种”是指种性,佛法中说,众生因累劫修行而成就各种种性,如:凡夫种性、声闻种性、菩萨种性。声闻又分为:初果、二果、三果、阿罗汉果;菩萨又分为: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十地;此处是自熏成菩萨种性。“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当此菩萨修圆觉的三摩钵提法门,除圆觉的三摩钵提境界之外,一切境界都不可以执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此明修禅…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