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修什麽都修不成。建立起这个信心,『一切唯心造,心外没有一切法。』经常读诵大乘,用大乘经典熏习我们这颗心。相信我们的心性是地藏,是弥勒,是一切诸佛,在理上无障碍了。因为我们是想建立起信自己的信心,但不能把心外的境界相转变,认为是由自己心造。再说明白点,让我们妄念不再随境界流转,那必须要修习。习,就是不间断,长时熏习。现在念地藏圣号,使地藏菩萨加持我们,让我跟他结合到一体。读诵《法华经》,学《华严经》,学习戒律,踞之用大乘净法来熏习,达到心外无法,培养信心。习信奢摩他观,就是要思惟这内心相,了不可得,不可以眼见,内心的空相,贤穷三际,横遍十方,是圆满不动的,不来不去,本体舆法界常住,法界本体无分别相,所以本性无生灭,无分别。
习信昆婆会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要学习毗婆会那观心,怎麽样呢
那就要观想内心以及外界所有一切色相,随心生随心灭,就是我们讲的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一切生灭现象,皆由心操纵。乃至观见佛的相好壮严,也是这样随心生灭。
如果你不相信一切法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萝,某位道友骂你一句或呵责你,过了好多天了,还想著,由缘念放不下故,但他也知道,过去了没有了,而且是说一、二句话像风一样,看那镜子谁来是谁现,你过去了,它从来不计较。一切法随心生灭,如幻化不是真实的,如影子,水中没月亮,水里面根本没有月亮,是影子。非心不离心,一切法不是心,但是不离开心的缘念,缘起法就是性空,但性空不离缘起。
随缘所生法都是假有,由心变化的,非实有,所以说心如水、如镜,生起一切相。由心有色相的缘故,所以法界一切不离心,即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这四句叫『离四句,绝百非。』上句说了,下句遣,为了遣去你的执著。就是说,心非心,非心又不离心,不离就是相即的意思。非心即心,非去即心、非去即去、非来即来,意思就是为了遣我们的执著。因此十法界都是唯心所造的,唯识所现的,不是没有一个能造的,也没有一个所造的,唯心所现不是心,但离开心。佛教讲,没有能造者,也没有所造者,心现非心造。能现有两面性,能现能不现。一九八三年,我跟中国佛学院的学生来五台山观音洞,各人看的不同,有的什麽也没有看见,有的看见了菩萨像,或是佛像,其实水里什麽也没有,都是心现的。这四句的意思在一切经、一切处都用得著的,这种道理要慢慢地学习。
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远得趣会一乘之道·
必须得到熏习,才能够趣向大乘之道。大乘道即一实境界。现在不要求多,地藏菩萨要求我们熏习这个信,信地藏菩萨所教授的这种法和道理都学习圆满了,才是唯心识观。
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你想得到智慧,想有所证,要知道唯心识观就是修习智慧的最上乘,这是地藏菩萨说的,也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完全是用智慧观照的,而不是心里去计度、思量。这二种观道,就是讲空义,由此建立信心的功德,就不会贪著。不贪著,功德就没有了吗
不会没有。假使说不先空掉又怎能建立一切法呢
《华严经》能建立一切法,但必须经过般若空,而後才能到华严境界建立一切。这是有层次的,所以必须信二种观道,以这个智慧,才能进入,而且信了之後,才能够使你的心猛利,增长你的信解力,这样才可能用到空义,才能够发无上菩提心。就像我们吃面条、饺子一样,相信吃了肚子就饱,你才会去吃,否则就不想吃了。能很快的进入空义,发无上大菩提心,就是你的心具足了止观,即圆顿止观,这比五品位又进一步了,证得了六根清净位。六根清净,见思二惑都已伏住,但是细惑还不断地产生。如果没学习上半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你学下半部经义就难进入。所以地藏菩萨才设最善巧方便的法门,用占察轮相来引导你渐渐的进人。
下半部就是圆顿法门,上半部是世间的法门。没有上半部的启发,不能使你的心生起猛利的信解。《华严经》里讲叫发心住。因为信解力强,信心清净了,才能够发起来无上大菩提心,出离心强,大悲心切,智慧心增高,般若心增重,证得了空义,也就是证得了无障碍的真空实相,但这个是相似证得的。三贤位叫相似位,对於一实境界相似契入。登地之後,分证契入,究竟圆满了,究竟契入。初地欢喜地,发大菩提心,是真正的发心。证得了法身理体,随著法性而发心的。十信位电发菩提心,叫念住,这时候惑还没有断,经常生起恶念,等到了圆初住发心位的时候,就能伏住粗烦恼,但细惑还有,所以进入空义证得住位,这时候发的大菩提心跟信位圆教五品位的发心不同。
学教义的目的使我们能够认识自己,必须要信才能人。信了之後要修,你修到什麽境界自己不知道,要依著教义来判断分析,没到这个位以前,我们学的只是培养信心,种善根。如果自己不认识自己,没有方便善巧,地藏王菩萨就教我们用占察轮相来占察,以这种善巧,我们就能够认识自己。但现在自己三业不清净,入不了道,就要好好修,特别是每天上殿,甚至吃钣,乃至做任何善事,完了之後,都回向给众生。但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好大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能使众生得到利益吗
你就用占察轮占察、占察。如果自己没有力量,就念地藏菩萨圣号,借点力量,修《华严三品》,也可以借普贤菩萨的力量,文殊师利菩萨的力量,法慧菩萨的力量来回向给众生。我们回向的效果怎麽证明呢
有的皈依弟子打电话说有困难时,萝到我了。我说:『我没作意,也没想到你,这是因为你念地藏菩萨。我讲地藏菩萨,或者你听《占察经》、《地藏经》、《大集十论经》,在这时我的力量给他回向,你的力量给我回向,我们就会有互相感应,这叫假借地藏菩萨的力量。』
《地藏经》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十方一切佛都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也赞叹不完。《大集十论经》上,佛说:『此土的弥勒、文殊、观音、普贤这些大菩萨,供养他们好多劫的功德,都不如供养地藏菩萨一时的功德。』但并不是说地藏菩萨就比这些大菩萨还高明,《般若经》上同时又把文殊师利菩萨说得不可思议,《普门品》上又说:『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功德,都不如一时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这是在哪部经上,佛就对著这类根机的众生赞叹哪位菩萨,让众生生起他们的希欲心、好乐心、欢喜心,其实一切都是平等的。这些都是等觉以上的大菩萨,只是在我们求生的心里,总要分个高劣,这个菩萨比那个功德大,我就念这个菩萨,菩萨都没成佛,你就不念菩萨。念佛的功德最大,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成就了浮佛国土,释迦牟尼佛这个国土在一个法会当中,阿难尊者说:『释迦佛,你过去是不是没修好,为什麽有道个国土,简直是五浊恶世。』佛就说:『让你看看我的佛国土是什麽样子:』佛就用足趾一点大地,大地为上变成了华藏世界。佛说:『你看到这个五浊恶世的国土是众生的业力所感,并没有高低上下,就是看你的缘。』跟哪位佛菩萨有缘,就得到哪位佛菩萨的加持,遇见哪位佛菩萨。如果你跟这位菩萨有缘的时候,你感觉这位菩萨特别殊胜,再加佛一赞叹,就相应了。
若学习真如实视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
当发起大菩提心的时候,障碍就减轻了。若随时能够至心,心里清净,就可以修真如实相观。真如实相观就是心性无住,如《金刚经》上说的:『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不生不灭,要不住见闻觉知,离开无生无灭,叫真空绝相。绝相之相就是实相,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没有一切的分别相,就是没有一切心识。这个时候乘你的真心而修,乘实性而修,观察你这个心的体,既没有想修的意念,也没有能修的我舆昕修的法,心法两亡。
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昧·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障碍·勤修不发·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於奢摩他昆婆会那二种观道·决定信解·能决定向·随所修执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於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
修真如实相的时候,渐渐的就得到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这就是四果圣人,得到四空定的境界。也就是说修真如实观能善超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些是指世间禅定,一共九次第定,相似得到空三昧。受想行识粗的分别相降伏不现前,还没有真正达到实相境界。一般证了初果就叫圣人,小乘得到暖、顶、忍、世第一就叫圣人。因为他得到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完全讲的妙用,不空。降伏了受、想、行的粗烦恼,这个粗烦恼不现在前了,继续再修,就能达到五蕴皆空了,智慧增长,照见五蕴皆空,相似地照见空,不是完全切实地证得。真正的善知识,必须有大慈悲心,而且证得空义。我们的福薄,障深慧浅,所以遇不到,也有大善根的人可以遇到,登地的菩萨,都可以作为大善知识。在利益众生时能产生无边妙用,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大悲心跟他的般若心增胜,由此度众生而无众生相。我们现在用的是慈悲心、磷悯心度众…
《善恶业报经新讲(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