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跟大慈悲心不同,而且看见什麽都是真实的,不能看见一切法是如萝幻泡影。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无能度的人,也无所度的众生,即《金刚经》上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此这样的发心,勤修不发,才能展转入心寂三昧。得了心寂三昧,才能进人一行三昧。一行,即一切行。就是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也具足了拜忏,也具足了念《华严经》。听法、修道、读诵大乘,念一即念一切,就叫一行三昧。一行三昧是乘性起修,乘著真如实相,一实境界性,包括法界,即是普贤行随。十方三世一诸佛都包括在里头了,这叫法界行,入了法界朗,一念就是遍满法界了,是一切诸大菩萨,一切诸佛所修的,你也可以如是修。一行三昧也就是密宗的大圆满手印,但最後还是回到现前一念心。禅宗参的一念心,就是入真如实相,像六祖大师是顿悟的,就入这种境界,但是必须在入定的时候,平常是没有的。修行时,应孩行、住、坐、卧无一处不是在定中。释迦牟尼佛说了那麽多年的法,都在定中。释迦牟尼佛从来没到这个世界来,也没离开过这个世界,如如不动,本体一如。随便哪一法,都遍满一切,这叫一行三昧,叫圆满大行。念一句就包括一切,在理上讲就是理事无碍。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位老和尚从前面的天王殿到大殿,走几步路,就把一部《华严经》念完了。他的这种功力就是已入色寂三昧,遍及一切念,像道安法师、慧远大师修的都是心寂三昧,从那些境界相可以理解到,生这个信多麽不容易。当年道生法师说:『佛性都是一样的,法性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事物都有法性。』常时在会埸上的那些大德都说他邪知邪见,把他摈出了道埸。後来他到苏州虎丘山,把石头都摆起来,跟石头说:『假使我说的对,你们就点一点头。』他一说,石头都点头了。其实不是石头,是护法神,是诸大菩萨萨明他说的对,到後来《涅槃经》传到中国翻译之後,那些大德才惭愧,认为道生法师了不得,他那时就修得了心寂三昧。
入了一行三昧,到这个时候才登初住,叫坚信位,圆满信;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叫真正的圆顿教;六根清净了,决定向佛果,再没有退落,这叫十信的初住位。依著真实观而修,证得了圆初住;再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这才叫真正能利益众生。真实能修观行了,懂得了真如实际,才能把奢摩他、毗婆会那,止观双运的功德善巧方便地去应用,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才能放光动地作一切事。你看他坐在那也没动,但他的化身,妙用已经到三千大千世界利益众生去了,而且度众生也无众生相。密宗不所显示的妙用度众生也仅仅如此。这时他对生死没有恐惧了,生死如萝幻泡影了。他也不想证得二乘阿罗汉果,唯一就是化度众生。行二种观道,止观双运可以善巧应用,化度众生就是行根本法。
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利根·
二者钝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
虚诳不实·如萝如幻等·决定无有疑虑·除盖轻微·散乱心少·如是等人·即应学真如实观·其钝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虚诳不实,故染著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先学唯心识视·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恳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於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
真如冒相观即是根本,这样的境界相,修唯心识观修成了,才能进人。直入修真如实观可以吗
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有两种人可以直修真如实观:一种利根人;一种钝根人。』利根,我们够不上了,钝根,我们也没分,但必须修,从浅的信解到修深的信解。过去善根早培养好了的利根人,知道一切诸,乃至外面所有的境界相,都是唯心所作,虚妄不实,空无障碍,如萝如幻的,他可以先修学真如实观,六祖慧能大师,没住过佛学院,也没住过禅堂,听了一句《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了。这种人就是利根的。钝根人,他不知外面的境界相是唯心所作,虚幻不宜,所以染著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学『唯心识观』。这个钝指学『一实境界』是钝,但学『唯心识观』就不钝了。当然也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但智慧不太大,而且自己调伏不了烦恼,所以应按次第,先把『唯心识观』学好,再来学『真如实观』。因为善根少,业障多,一直没什麽进步,又加上烦恼很重,不能调伏,心里总怀疑、怯弱常怕堕三途八难,又怕过不著佛、菩萨,听不到正法,不能培福,菩提道难成,有了这些怀疑和种种障碍。怎麽辨呢
地藏菩萨教我们最方便的方法,你应该在一切时一切处称地藏菩萨名号。
菩萨告诉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称念空号。可是有些道友,执著进厕所不能念,睡觉不能念,到这也不能念,到那也不能念。我说:『鬼就在厕所等著你,到哪儿不念就把你抓住,这是你自己给鬼一个好机会来抓你,应该放开心量不要执著,任何时任何处无罢无碍。』如果想,我念地藏菩萨,皈依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是我师,我师父就在我头顶上坐者,邪门外道你们都不要来。修的时候,如果观想阿弥陀佛、地藏菩萨,首先观想同地藏菩萨与你是面对面的,在加持你。最後,观想地藏菩萨坐在你头顶上,与你一起去度众生,面朝外。初观想是面朝里度你,度完你就与你合为一体,面朝外,你和地藏菩萨一起度众生,随睛这样观,地藏菩萨在你头上、心中、喉咙上,自己的三业就是地藏菩萨三业,一边想一边念,这样你在修唯心识观也好,修真如实相观也好,就容易降伏障疑。这是地藏菩萨特别的方便善巧,如果两种观行你都修不成,不要停,至心念地藏菩萨名号,求加持一修即成。
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蹄依·又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若能修学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
念到一心不乱,不但善根增长,智慧也猛增。观想诸佛菩萨同一个法身,同时观地藏菩萨法身与我们的法身是一个,一切诸佛地藏菩萨就是我自己,法身无二无别,信自己的心,信自己的法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皈依。
地藏菩萨用他的大智慧,巧妙的说法,说你一边念我的名字,念地藏菩萨,一边观想我的法身,与自己无别,久久成熟了,意根猛利,真如实相也就修成了。
如果对这些世界没有厌离心,就会贪恋世界的一切,想这想那,放不下又怎能专心念地藏菩萨名号呢
那我们就要修苦、空、无常、无我观。观察自己如幻如化,如此观察就能生起厌离,厌离世界的一切,达到常乐我净。心乐地藏菩萨,乐诸佛菩萨的法,现前一念心意念十方诸佛是所依恃处。若能这样修,清净信心能增长,烦恼障碍也就渐渐的减少了。
何以故·此人名为学闻我名者·亦能学习闻十方诸佛名者·名为学至心礼拜供养我者·亦能学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者·名为学闻大乘深经者·名为学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者·名为学受持读诵大乘深经者·名为学远离邪见·於深正义中不堕谤者·名为於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学信解者·名为能除诸罪障者·名为当得无量功德聚者·此人舍身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以上这样修行才叫真正闻到地藏菩萨圣号。为什麽现在才算呢
因为你以前闻的听到的是虚妄,闻是妄听听,念是妄念。怎样才算是达到真正的真实呢
观诸佛法身、地藏菩萨法身跟自己法身,自身与诸佛菩萨、地藏菩萨结合。皈依十方诸佛就是皈依自己,皈依地藏菩萨也是皈依自己,就是皈依自己的真心。
这段经文说的很清楚,每天很辛苦读大乘经,所获得的功德,仍然落入世间,不能深心去学习,不能深闻大乘经典,所以必须学习唯心识观,修了之後,念菩萨圣号,供养佛还得用二种观行来供习、来修习,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习信修行,产生净信,方能得入。也就是说修观成熟了,名为读大乘经典,供养诸佛,闻到了诸佛名,地藏菩萨名,才能远离邪见得到究竟甚深第一义。不堕谤名为真正的学习信解,能排除罪障,舍身後方能保证不堕恶道八难,听闻正法,住持正法,如佛所说的去修行,乃至愿生极乐国土以及生他方国土,都能随愿。无论到哪都随自己的心。染者渐染,净者渐净,你观什麽境界,就随著所观的境界现。
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园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视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园·善根增长·速获不退·
若人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专心三思的念,无有其它杂念,道一步修唯心识观和真如实观,决定能生彼净佛国土。使现生善根增长,得不退转。
当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业最胜·所谓勤修习者·渐渐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以能得闻我名字故·亦能得闻十方佛名字故·以能至心礼拜供养我故·亦能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故·以能得闻大乘深经故·能执持书写供善恭敬大乘深经故·能受持读诵大乘深经故·能於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决定除灭诸罪障故·现证无量功德聚故·
至心的时候,心诚则灵,所以应当『一心系念』。系念什麽呢
系念诸佛的平等法身,系念你自己法身。念的功德,在一切的善根常中,是最殊胜的,最不可思议。如果懈懈怠怠的修行,心杂念妄想,就定不下来,就不能趣向一行三昧。一行是什麽
是平等法身的一行,至心的…
《善恶业报经新讲(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