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惡業報經新講(4)▪P3

  ..續本文上一頁生,跟大慈悲心不同,而且看見什麽都是真實的,不能看見一切法是如蘿幻泡影。度衆生一定要發四無量心,在度的同時要達到能所雙亡,無能度的人,也無所度的衆生,即《金剛經》上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如此這樣的發心,勤修不發,才能展轉入心寂叁昧。得了心寂叁昧,才能進人一行叁昧。一行,即一切行。就是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也具足了拜忏,也具足了念《華嚴經》。聽法、修道、讀誦大乘,念一即念一切,就叫一行叁昧。一行叁昧是乘性起修,乘著真如實相,一實境界性,包括法界,即是普賢行隨。十方叁世一諸佛都包括在裏頭了,這叫法界行,入了法界朗,一念就是遍滿法界了,是一切諸大菩薩,一切諸佛所修的,你也可以如是修。一行叁昧也就是密宗的大圓滿手印,但最後還是回到現前一念心。禅宗參的一念心,就是入真如實相,像六祖大師是頓悟的,就入這種境界,但是必須在入定的時候,平常是沒有的。修行時,應孩行、住、坐、臥無一處不是在定中。釋迦牟尼佛說了那麽多年的法,都在定中。釋迦牟尼佛從來沒到這個世界來,也沒離開過這個世界,如如不動,本體一如。隨便哪一法,都遍滿一切,這叫一行叁昧,叫圓滿大行。念一句就包括一切,在理上講就是理事無礙。

  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位老和尚從前面的天王殿到大殿,走幾步路,就把一部《華嚴經》念完了。他的這種功力就是已入色寂叁昧,遍及一切念,像道安法師、慧遠大師修的都是心寂叁昧,從那些境界相可以理解到,生這個信多麽不容易。當年道生法師說:『佛性都是一樣的,法性平等,一切衆生都有佛性,一切事物都有法性。』常時在會埸上的那些大德都說他邪知邪見,把他擯出了道埸。後來他到蘇州虎丘山,把石頭都擺起來,跟石頭說:『假使我說的對,你們就點一點頭。』他一說,石頭都點頭了。其實不是石頭,是護法神,是諸大菩薩薩明他說的對,到後來《涅槃經》傳到中國翻譯之後,那些大德才慚愧,認爲道生法師了不得,他那時就修得了心寂叁昧。

  入了一行叁昧,到這個時候才登初住,叫堅信位,圓滿信;信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這叫真正的圓頓教;六根清淨了,決定向佛果,再沒有退落,這叫十信的初住位。依著真實觀而修,證得了圓初住;再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這才叫真正能利益衆生。真實能修觀行了,懂得了真如實際,才能把奢摩他、毗婆會那,止觀雙運的功德善巧方便地去應用,六根門頭,眼、耳、鼻、舌、身、意,才能放光動地作一切事。你看他坐在那也沒動,但他的化身,妙用已經到叁千大千世界利益衆生去了,而且度衆生也無衆生相。密宗不所顯示的妙用度衆生也僅僅如此。這時他對生死沒有恐懼了,生死如蘿幻泡影了。他也不想證得二乘阿羅漢果,唯一就是化度衆生。行二種觀道,止觀雙運可以善巧應用,化度衆生就是行根本法。

  複次·修學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利根·

  二者鈍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諸境界·唯心所作·

  虛诳不實·如蘿如幻等·決定無有疑慮·除蓋輕微·散亂心少·如是等人·即應學真如實觀·其鈍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諸境界,悉唯是心,虛诳不實,故染著情厚,蓋障數起·心難調伏·應當先學唯心識視·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懇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畏墮叁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行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

  真如冒相觀即是根本,這樣的境界相,修唯心識觀修成了,才能進人。直入修真如實觀可以嗎

  地藏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說:『有兩種人可以直修真如實觀:一種利根人;一種鈍根人。』利根,我們夠不上了,鈍根,我們也沒分,但必須修,從淺的信解到修深的信解。過去善根早培養好了的利根人,知道一切諸,乃至外面所有的境界相,都是唯心所作,虛妄不實,空無障礙,如蘿如幻的,他可以先修學真如實觀,六祖慧能大師,沒住過佛學院,也沒住過禅堂,聽了一句《金剛經》裏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了。這種人就是利根的。鈍根人,他不知外面的境界相是唯心所作,虛幻不宜,所以染著情厚,蓋障數起,心難調伏,應當學『唯心識觀』。這個鈍指學『一實境界』是鈍,但學『唯心識觀』就不鈍了。當然也行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但智慧不太大,而且自己調伏不了煩惱,所以應按次第,先把『唯心識觀』學好,再來學『真如實觀』。因爲善根少,業障多,一直沒什麽進步,又加上煩惱很重,不能調伏,心裏總懷疑、怯弱常怕墮叁途八難,又怕過不著佛、菩薩,聽不到正法,不能培福,菩提道難成,有了這些懷疑和種種障礙。怎麽辨呢

  地藏菩薩教我們最方便的方法,你應該在一切時一切處稱地藏菩薩名號。

  菩薩告訴我們一切時一切處,都可以稱念空號。可是有些道友,執著進廁所不能念,睡覺不能念,到這也不能念,到那也不能念。我說:『鬼就在廁所等著你,到哪兒不念就把你抓住,這是你自己給鬼一個好機會來抓你,應該放開心量不要執著,任何時任何處無罷無礙。』如果想,我念地藏菩薩,皈依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就是我師,我師父就在我頭頂上坐者,邪門外道你們都不要來。修的時候,如果觀想阿彌陀佛、地藏菩薩,首先觀想同地藏菩薩與你是面對面的,在加持你。最後,觀想地藏菩薩坐在你頭頂上,與你一起去度衆生,面朝外。初觀想是面朝裏度你,度完你就與你合爲一體,面朝外,你和地藏菩薩一起度衆生,隨睛這樣觀,地藏菩薩在你頭上、心中、喉嚨上,自己的叁業就是地藏菩薩叁業,一邊想一邊念,這樣你在修唯心識觀也好,修真如實相觀也好,就容易降伏障疑。這是地藏菩薩特別的方便善巧,如果兩種觀行你都修不成,不要停,至心念地藏菩薩名號,求加持一修即成。

  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蹄依·又複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若能修學如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

  念到一心不亂,不但善根增長,智慧也猛增。觀想諸佛菩薩同一個法身,同時觀地藏菩薩法身與我們的法身是一個,一切諸佛地藏菩薩就是我自己,法身無二無別,信自己的心,信自己的法身,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皈依。

  地藏菩薩用他的大智慧,巧妙的說法,說你一邊念我的名字,念地藏菩薩,一邊觀想我的法身,與自己無別,久久成熟了,意根猛利,真如實相也就修成了。

  如果對這些世界沒有厭離心,就會貪戀世界的一切,想這想那,放不下又怎能專心念地藏菩薩名號呢

  那我們就要修苦、空、無常、無我觀。觀察自己如幻如化,如此觀察就能生起厭離,厭離世界的一切,達到常樂我淨。心樂地藏菩薩,樂諸佛菩薩的法,現前一念心意念十方諸佛是所依恃處。若能這樣修,清淨信心能增長,煩惱障礙也就漸漸的減少了。

  何以故·此人名爲學聞我名者·亦能學習聞十方諸佛名者·名爲學至心禮拜供養我者·亦能學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者·名爲學聞大乘深經者·名爲學執持書寫供養恭敬大乘深經者·名爲學受持讀誦大乘深經者·名爲學遠離邪見·於深正義中不墮謗者·名爲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學信解者·名爲能除諸罪障者·名爲當得無量功德聚者·此人舍身終不墮惡道八難之處·還聞正法·習信修行·亦能隨願往生他方淨佛國土·

  以上這樣修行才叫真正聞到地藏菩薩聖號。爲什麽現在才算呢

  因爲你以前聞的聽到的是虛妄,聞是妄聽聽,念是妄念。怎樣才算是達到真正的真實呢

  觀諸佛法身、地藏菩薩法身跟自己法身,自身與諸佛菩薩、地藏菩薩結合。皈依十方諸佛就是皈依自己,皈依地藏菩薩也是皈依自己,就是皈依自己的真心。

  這段經文說的很清楚,每天很辛苦讀大乘經,所獲得的功德,仍然落入世間,不能深心去學習,不能深聞大乘經典,所以必須學習唯心識觀,修了之後,念菩薩聖號,供養佛還得用二種觀行來供習、來修習,只有這樣,才能算是習信修行,産生淨信,方能得入。也就是說修觀成熟了,名爲讀大乘經典,供養諸佛,聞到了諸佛名,地藏菩薩名,才能遠離邪見得到究竟甚深第一義。不墮謗名爲真正的學習信解,能排除罪障,舍身後方能保證不墮惡道八難,聽聞正法,住持正法,如佛所說的去修行,乃至願生極樂國土以及生他方國土,都能隨願。無論到哪都隨自己的心。染者漸染,淨者漸淨,你觀什麽境界,就隨著所觀的境界現。

  複次·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園者·應當隨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視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園·善根增長·速獲不退·

  若人願往生他國淨土,應當隨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專心叁思的念,無有其它雜念,道一步修唯心識觀和真如實觀,決定能生彼淨佛國土。使現生善根增長,得不退轉。

  當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業最勝·所謂勤修習者·漸漸能向一行叁昧·若到一行叁昧者·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以能得聞我名字故·亦能得聞十方佛名字故·以能至心禮拜供養我故·亦能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故·以能得聞大乘深經故·能執持書寫供善恭敬大乘深經故·能受持讀誦大乘深經故·能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不生怖畏·遠離誹謗·得正見心·能信解故·決定除滅諸罪障故·現證無量功德聚故·

  至心的時候,心誠則靈,所以應當『一心系念』。系念什麽呢

  系念諸佛的平等法身,系念你自己法身。念的功德,在一切的善根常中,是最殊勝的,最不可思議。如果懈懈怠怠的修行,心雜念妄想,就定不下來,就不能趣向一行叁昧。一行是什麽

  是平等法身的一行,至心的…

《善惡業報經新講(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在生活中修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