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善恶业报经新讲(4)▪P4

  ..续本文上一页一行,达到一行,即证得相似无生法忍。一行包括二种观道,一实境界,故一心系念就是一宣境界。经论常说要一心至心,念佛念到成三昧,修行的道路一定成功。

  晋朝王义之,书法圣人,也叫草圣。王义之的字写得入神入妙。他的儿子王献之学他的字,住在一个寺庙里天天写,写了十年没离开寺庙,後来,庙里老和尚检查这十年写的字,看过来看过去,看完後老和尚叹了一口气,说:『可磷十年寒窗苦,只有一点像义之。』其实这一点也不是王义之儿子说的,还是王义之一次来看儿子写字,发现有一字缺了一点,就拿笔给填上了。也就是说,学一个技术,乃至成名成家,不晓得要经过多少苦工夫的练习。我们要想把无量劫的烦恼断了,要想了生脱死不容易。不用说别的,断一个欲念,佛都说就像断四十里的瀑流那样难,何况那麽多贪瞋癡想截止。所以修行必须下苦功夫来修,达到闻、思、修三慧,用心去听去行,圆闻一切,才听到真正地藏菩萨名字,十方诸佛的名字,这样才能至心礼拜供养我。礼拜供养十方诸佛,才能深入大乘深经,否则,始终达不到甚深的福德和信心,也不能了达一实境界。

  所以者何·谓无分别菩提心·寂静智现·起发方便业种种愿行故·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

  原因就是无分别的菩提心。无分别的菩提心,就是觉心。菩提无分别的,寂静的,只有智慧现前,度众生的愿力才能够实现。如果你自己都没觉悟,发菩提心都没发又怎麽能叫菩提萨埵,怎麽能使众生觉悟呢

  所以要想行菩萨道,必须守内心,直心正念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就是《华严经》讲的理法界,也是诸经论讲的妙明真心、如来藏性。另外还要行一切善法,哪怕一点小事,只要对众生有利益都要去做,这就是铙益有情戒。受菩萨戒最难得就是发菩提心。大家念《地藏经》、《普门品》、《华严三品》处处能感觉到诸佛菩萨的悲心。因为以上这种原因,所以他能够听到我地藏名字。听就是自性能闻我名号,乃至能供养我,因此才能够现一切的方便善巧做利生事业,而不退转。

  方便就是大悲心,比如说看一个人很穷,想救度他,给他几个钱,但是这样救不了他。钱花完又没有了,必须启发他的心智,给他有智慧,否则只能帮他一次而不能帮他一世。过去古人说,你供他一顿饭,他可以把你当恩人,但供养一百顿饭,他不但不把你常成恩人,反而还会把你常成仇人,所以度众生一定要有方便善巧。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要是杂乱心、污染心,带著三毒烦恼来念地藏菩萨空号,这叫杂乱垢心。还有求不当求的,也叫垢心。这样念只能得到世间的福报。如果没有至诚心去听地藏菩萨的名字,你就没有智慧,若不静心的观照信解就没有智慧,因此就不能如法修行。闻、思、修三慧都不能具足,你怎麽能达到一实境界、二种观行呢

  所以念的时候不能心有所求,更不能光追求数字,如果能够至心念十声都好。我经常提倡十,十是无尽数。当早晨刚醒,心里头什麽都没想,或在晚上临睡的时候,把一天的事都放下,清清净净的恢愎你的本觉,至心称念十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你杂乱垢心念一万声、十万声、百万声功德都大,不在数字的多少,而在你念的是不是至心。若以杂乱垢心来称名号,好像是个修行者,但不名为闻我名,更不用说念了。如果达到一心就进人了一行三昧,也就达到般若。

  我们念时会出现种种的障碍因缘,使这个心不是那麽清净,但你不要灰心,应当一直坚持下去,一边念一边观照,只要一有杂染起来为上停止,警惕土完了再念,把杂染垢心消灭掉,这样才能得到深妙的利益。

  我们奋闩的目标是成佛,断见思尘沙无明。假使用你的心观,用圆性、圆觉、圆修,就没有一法不圆。念句地藏圣号,观想一声遍满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能闻到大家念经、礼忏、念佛,最後都要回向法界,这是我们学习的法界观。法界观就是观法界,一动念遍法界都满了,不要局限於你自己的六亲眷属,给一切众生回向,更不要局限自己,从近及远,从自身、六亲眷屠、历劫的父母、冤亲债主,乃至到法界一切众生,不管是垢染心,还是清净心念的圣号,功德都给他们回向。如果回向是清净心,那麽垢染杂乱也变成清净的了,这样回向得大利益。都要静心的这样回向,这就是法界性。

  善男子·当知如上勤心修学无相禅者·不久能获深大利益· 渐次作佛·

  无相禅就是无有形相的,一实境界的实相。实相是无相,也就是不执著,没有生死相、涅槃相,因为无相故,才能无障碍。无相又无所不相,这是妙用,但现在被我们的执著所束缚,没有道样的心境,受肉体的局限,妙用也发不出来。如果达到无相的境界,妙用自然就发出来了。无相才无障碍,才能够进入真空的宣相境界。

  深大利益者·所谓得入坚信法位·成就信忍故·入坚修位·成就顺忍故·入正真位·成就无生忍故·又成就信忍者·能作如来往性故·成就顺忍者·能解如来行故·成就无生忍者·得如来业故·

  这部经主要是讲坚定你的信心。主持请问的菩萨叫坚净信菩萨,要想修无相禅,先把信心建立起来,坚固不动,入了位,这时才叫真正的发心。大家在学习次第中,一定要依著四教说的『六即佛』,观一切众生,一切畜生,马、牛、羊等等,乃至蚂蚁最小的都能成佛,这是从理上讲。法界理是一致的,这叫『理即佛』;像我们出家了,或受三皈五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些都是『名字即佛』;三宝的弟子,如果你起修,有观行了,就是『观行即佛』;观行深入,到了三冒位的菩萨,叫『相似即佛』;从初地到十地叫『分证即佛』;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断尽了,叫『究竟即佛』。

  心里如是观,如是想,就进入『观行即佛』了。等你发大菩提心,信心不退,坚净信心自己是佛,这个信心非常不容易。常你上课时,或静坐时,观想心、佛、聚生,三无差别,如果一切时一切处这个念都不失掉,自己跟三宝结合在一体,这时就是观行了。能够坚信不移,入了坚信法位,而後起修,悟得自己舆佛无二无别,相信我的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我的心,这就是信忍位的菩萨。而後继续坚定不移地去修,成就了顺忍位,见了法性之后,此时乘性起修,所修还归於性体,就是《华严经》所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法界就是心,入了坚修位,坚修位的菩萨就是三贤位的菩萨,再进一步就成就顺忍位,证了初地菩萨,见了法性登欢喜地,随顺法信而起修,入正真位。在成佛的过程中,顺忍位的顺,是顺一切诸法无生无相。我们参的是无相禅,这叫无生法忍位。到了无生法忍,一实境界也没有了,一切法都舍了。《金刚经》讲这叫实相,实相无相。

  现在你的性体已经去掉很多惑染,能够成就如来种性,如来怎麽修,我就怎麽修。如来忍辱时,被歌利大王解剖身体时,不但没痛苦,而且也不起瞋恨心;还有舍身胃虎,割肉银鹰,如来所行的,能做得到吗

  如果成就了顺忍位,我们也就能做到。『忍』字是承认,认可的意思,也可以作『忍辱』讲。真正得到无生忍,成就如来的事业,这个时候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妙用,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是毗虚遮那佛的化身,有无量亿、千百亿是大释迦的一个。诸佛的化身就像两点一样多。这是他从不可思议的智慧所起的妙用来讲,这就是如来的业,业用无穷无尽。

  现在我们剃发染衣,学戒,保护我们的身心。从戒生定,定能生慧,慧照现前了,才能得到无漏智慧,有了无漏智慧,从无相禅就能人了如来境界。进一步成就无生法忍,知道一切法本来无生。要达到这个程度,非常难,恐怕要三大阿僧祗劫。成就无生法忍,就作佛了。

  渐次作佛者·略说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信满法故作佛·所谓依种性地·决定信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故·二者解满法故作佛·所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知如来业·无造无作·於生死涅槃·不起二想·心无所怖故·三者证满法故作佛·所谓依净心地·以得无分别寂静法智·及不思议自然之业·无求想故·四者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所谓依究竟菩萨地·能除一切诸障无明爹尽故·

  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渐次成佛有四种:

  第一、『信满法故作佛』,即信法圆满。就是以大悲心和智慧去利益众生,坚固清净的信心达到圆满,住於菩提心,行菩提道,成就菩提果。依著佛的种性,决定相信一切诸法都是不生灭的,清净平等的,众生与佛无二无别。第二、『解满法故作佛』,指解法修圆满。解就是明白,也可说成开悟,天天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天天念佛一句佛都没念,这就叫法性。法性无作、无相,无相无不相。深解法性,知道如来所作的事业是没有造作的,就是说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懂得了法性的道理,与法性不起二想,知烦恼生死,就是菩提涅槃,依心而立,这样就心无望碍,无罢碍故无有恐怖。第三、『证满法故作佛』,是证法修圆满,无所得方为真正的得,如果你所发的愿力,所要修行的都达到了,就成佛了,就是说证了菩萨的欢喜地,一直到十地的法云地,具一分清净心进一步地到八地菩萨不动地,再众菩提心度众生,才能把最後的无明除断。断了根本见惑,得到出世净心,即依清净心见法身,心就清净了。第四、『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依究竟菩萨地,即『六即佛』的『究竟即佛』,能使无量劫来的无明习气顿断,修行圆满到了究竟不退的地位。

  以上四种讲了修行成就次第,即信、解、行、证。依著地藏菩萨告诉你的次第去修,四种次第修行圆满了,就能成就佛果。

  复次·当知·若修…

《善恶业报经新讲(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在生活中修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