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见佛·
念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可以见到阿弥陀佛。深信观想现在世界所住的三十五佛,乃至无量诸佛在你的这个报身中,舍了就见自性佛,舆十方诸佛无二无别。
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 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巳住中乘,
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获果证·
指去掉业报身,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登地菩萨果位。登了初地,就入圣位。
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入上乘·
证得大乘的佛果位。
现在的一百六十个,过去的十一个,未来的十八个,加起来共一百八十九种。
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种善恶果报差别之相·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舆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舆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其有三掷而皆无所见者·此人则名已得无所有也·
就是你心里想求什麽事情,感得一百八十九中的数字出来了,跟你所求的相应了,那就叫『主念之事』像谈到病的情况,答覆你能好、不能好、命尽了等,如实的告诉你,你要想转变,怎麽辨呢
念地藏菩萨,求地藏菩萨给你延寿。如果你所观的事,掷出的数字跟你想的不相合,那是你不至心。不至心,在占的过程中所出的轮相就不真实,有错误,若掷三次都是空白,一个数字都没有,是说你得到了无所有智,空智。
复次·善男子·若自发意观於他人所受果报事亦同两·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来求请欲使占者·应当筹量视察自心·不贪世同·内意清净·然後乃可如上归敬·修行供养至心发愿而为占察·不应贪求世同名利·如行师道·以自妨乱·若内心不清净者·设令占察而不相当·但为虚谬耳·
若受人请寿他人掷,也得如是拜,如是念,念完再掷。还应好好的朗察自己是不是不为名利,钝粹是为了帮助别人,不贫世间的一切,内意清净,这样给人掷彼此得利益。然後皈依地藏菩萨,皈依三宝,随己能力来供养,没有力量的,可以烧三支香,或者用自己的身体来供养地藏菩萨,发愿後方可占察。如果内心贪图世同名利,跟算命、打卦的相师一样,那就妨碍道业,这样不清净为人占察,占察轮相会出现答非所问,这都是虚谬,不真实的。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扰虑·这恼怖惧时·应当书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
如果所占轮相不吉祥,心生恐怖。告诉我们应当书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能达到至心。要达到至心,必须先要有信心,至心自然能生,如果有怀疑心,怀疑《占察善恶业报经》说的对不对,念地藏圣空号者者观音圣号,念《阿弥陀经》灵不灵。或者对经上说的那麽多功德,持怀疑态度,那就不行了。所以一定要至心,深信佛语不虚。若至心诵念,经中所说功德,你定会悉皆具足。
《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卷,从事相上已讲完。下半卷就得从理上融通学习二种观道、定慧,一实境界,成佛的境界则比较难一点。故在学习之前,应先掌握他的一个原理,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说缘起和性起。这个就是佛法的一切义理总辋,也可以说是宗旨。或者说佛的法身,也是我们的法身。缘起到了最究竟的理趣,就是『性』。『性』,在有请谓之佛性,在一切诸法就是佛说的经典,如汪洋大海浩瀚无穷,但以缘起的一个偈颂就可以把他收摄完。印度修庙建塔在地基上都要安个缘起偈子,我们给佛像装藏,也安一个缘起的偈子,若在佛像后头写『嗡,阿,吽』代表装藏,即『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另一个偈子是『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我们称出家人是沙门,大沙门指佛,说明缘起性空是佛说。
若众生能解诸法缘起之道,『当常知是人即为见佛』。《中论》里有讲:『若见因缘法,则为能兄佛。』缘起偈颂,就说明了四谛法,苦、集、灭、道,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若破坏因缘法,就等於犯了破三宝的罪。因为因缘法乃是佛法总辋,不信因果则非佛子,故说等於破坏三宝。过去的祖师或者阿罗汉,一听到缘起偈就开悟证果,实因缘起的道理能够贯通一切法,持无量义。缘起的涵义是什麽呢
缘就是条件,依他而起即为缘起。也就是说,因缘和合能生诸法,缘不聚,法不生。《解深密经》中讲:『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阿含经》里有首偈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此偈就是说,一切法依托一切条件而生起,也随著所依的条件来变灭,没有实体,是无常的,是就法而言。以华严经义讲:一舆一切互摄互融。一是简,一切是系,系简互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华严义法界义。
一切法都有一定的规律法则,缘起的法则,澄观大师部分为四种:
第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义。讲因缘和合生趄诸法,因缘合成。因是生起的根本条件,缘是起辅助作用的,是外在的作用和条件,哪个力量强就为因,哪个力量弱就为缘。若缘的力量强,缘就变成因,因的力量弱,因就变成缘。我们过去宿生积累很重的业,业就是因。因过去宿业很重,假若说我们现在的缘很殊胜,每天上殿、过堂、持戒、诵华严经乃至拜忏,这个力量非常的强,强者就变成因了。因能生起,外面所有其他的条件都变成助缘了。一切法的生起,必须要有内因外缘,内外因缘和合,一切诸法才能生起。因缘灭一切法也就随之灭了。一切法,指有为法而言,有为法就是有造作,不论善恶都是造作而有,有造作就是有依赖,即依他而起。但是一切法又都不停地在变化运动,一切现象都是依变化而来,是有为法。百法中还有个不相应法,也属於有为法。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常中,所认为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依著因缘而生,依因缘而灭。像我们用的用具、物品、器具,乃至於穿的衣服、吃的钦食,都是依人工材料等多缘而成,缺一缘则不成。所以说,因缘聚舍而成一切法,因缘聚离一切法就灭了。《楞伽经》上的缘起偈颂:『因缘顺世同,佛不如是说,因缘即世间,如乾达婆城。』此偈涵义很深,因缘生世同,佛不这麽说;因缘不生世间,佛也不这麽说。不是因缘生世间,因缘即世间。世间是什麽样的呢
像乾达婆城似的。乾达婆城,即海市蜃楼,海里看似有座城,实际上没有的,一种幻景而已。大体上说,一切有为法必须具四缘,即『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因缘』主要说因,他能够变成果,因为有因必有果,要想转变恩业果,那你因的力量必须特别的强,才能转变。因果要不成,因果律也就不存在,那我们讲《善恶业报经》就不成立了。并且一切的果报是一个根本的因,是我们从生依著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根本因。『次第缘』,是说从世间上一切事物来看因果是相续的,经过很多的次序,父母缘,生长缘,钦食,衣服等缘具足了,少一个也不行,这就是『次第缘』,又名『等间缘』。『所缘缘』,缘就是外在的条件,你心所缘虑的,所分别的外界境界相,即心意识中形成的各种现象。『增上缘』,只是帮助促成诸法生起的条件,增上了才能发生作用。增上就是作用义。『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这四缘,是一切有为法生起的必要的倏件,少一缘都不成。心法就是说心里的活动,後念一定是依照前一念而起的,後念一定助长前一念。前念因生,後念果生,没有前因就没有後果。前念是後念的因,後念是前念的果。因缘和合,辗转相依,才能够成立起来。
第二、说一切诸法都是相续的,是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之理。凡是有为法都是暂时的存在。为什麽暂时存在呢
一切有为法,离不开事相的生、住、具、灭。事相永远是不停的生住异灭。就是指事相没有常住不变的,它永速的迁流变化。事物有生住异灭,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春夏秋冬、四季迁谢。草木,青了又黄,花开花落;人有生老病死,还有历史的演变,荣辱举旺、桑田变沧海。诸法即生即住、即异即灭。这是一切法共同的本性,共同的法则。灭後就生,生後即灭,生灭相续,无有间断。这就是说的『等无间缘』。由是因果相续的缘故,很多事物,往往在一段时同好像是住了,或者住相当长的时间,相对状态是稳定的。像太阳月亮,要经过好多亿年,但是,它还是生住异灭。澄观大师说:诸行无常,而因果相续。所以在《瑜伽师地论》第十卷总结缘起意义,说了这麽一句话:『依托诸缘数谢灭已,缘起和合生故名缘起,数数现灭浮相缘起,故名缘起。』这句话就是说:这什麽叫缘起呢
依它的助缘,数现数灭,相续和合生,故名缘起。数数的现灭,浮相续起,故名缘起。
第三、凡是相对法,不相舍离。凡是相对法,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如生对死,苦对乐。生生死死、苦苦乐乐、无穷无尽。相对就是相待的关系,本来是两个,生不是死,苦不是乐,光明不是黑暗,光明里有黑暗、黑暗里有光明。同时在同一个体内。这种相待关系很不容易理解。总之,相对法是互相排斥,互相摄入,不相舍离。如大舆小、长舆短、阳舆阴、男舆女、真舆妄、生死舆涅槃,这些诸法都是依著它起的。生是依著死起,这叫相对法的相对而生起。《瑜伽师地论》讲:『有对法聚,无对法性。』相对法的现象有,但是相对法的性是一个。就是说,没有相对性,只有相对聚。聚就是某种条件相对;性是随顺转故,生可以随顺死转,死又可以随顺生转。辗转相随生,辗转相随灭,不相防碍。
第四、是诸缘互遍相资。不但不排斥,而且互相资助。一切万法都在缘起常中,任何一缘皆能遍应多缘,为多种事物作生起的条件,一可以应多,多可以为一。《华严经》里说:『执一切故众,执一众故一,依著众得一,依著一得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善恶业报经新讲(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