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見佛·
念阿彌陀佛、生極樂世界,可以見到阿彌陀佛。深信觀想現在世界所住的叁十五佛,乃至無量諸佛在你的這個報身中,舍了就見自性佛,輿十方諸佛無二無別。
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 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巳住中乘,
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獲果證·
指去掉業報身,證得初果、二果、叁果、四果,乃至登地菩薩果位。登了初地,就入聖位。
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入上乘·
證得大乘的佛果位。
現在的一百六十個,過去的十一個,未來的十八個,加起來共一百八十九種。
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如此占法·隨心所觀主念之事·若數合輿意相當者·無有乖錯·若其所擲所合之數·數輿心所觀主念之事不相當者·謂不至心·名爲虛謬·其有叁擲而皆無所見者·此人則名已得無所有也·
就是你心裏想求什麽事情,感得一百八十九中的數字出來了,跟你所求的相應了,那就叫『主念之事』像談到病的情況,答覆你能好、不能好、命盡了等,如實的告訴你,你要想轉變,怎麽辨呢
念地藏菩薩,求地藏菩薩給你延壽。如果你所觀的事,擲出的數字跟你想的不相合,那是你不至心。不至心,在占的過程中所出的輪相就不真實,有錯誤,若擲叁次都是空白,一個數字都沒有,是說你得到了無所有智,空智。
複次·善男子·若自發意觀於他人所受果報事亦同兩·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來求請欲使占者·應當籌量視察自心·不貪世同·內意清淨·然後乃可如上歸敬·修行供養至心發願而爲占察·不應貪求世同名利·如行師道·以自妨亂·若內心不清淨者·設令占察而不相當·但爲虛謬耳·
若受人請壽他人擲,也得如是拜,如是念,念完再擲。還應好好的朗察自己是不是不爲名利,鈍粹是爲了幫助別人,不貧世間的一切,內意清淨,這樣給人擲彼此得利益。然後皈依地藏菩薩,皈依叁寶,隨己能力來供養,沒有力量的,可以燒叁支香,或者用自己的身體來供養地藏菩薩,發願後方可占察。如果內心貪圖世同名利,跟算命、打卦的相師一樣,那就妨礙道業,這樣不清淨爲人占察,占察輪相會出現答非所問,這都是虛謬,不真實的。
複次·若未來世諸衆生等·一切所占不獲吉善·所求不得·種種擾慮·這惱怖懼時·應當書夜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則吉·所求皆獲·現離衰惱·
如果所占輪相不吉祥,心生恐怖。告訴我們應當書夜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能達到至心。要達到至心,必須先要有信心,至心自然能生,如果有懷疑心,懷疑《占察善惡業報經》說的對不對,念地藏聖空號者者觀音聖號,念《阿彌陀經》靈不靈。或者對經上說的那麽多功德,持懷疑態度,那就不行了。所以一定要至心,深信佛語不虛。若至心誦念,經中所說功德,你定會悉皆具足。
《占察善惡業報經》上卷,從事相上已講完。下半卷就得從理上融通學習二種觀道、定慧,一實境界,成佛的境界則比較難一點。故在學習之前,應先掌握他的一個原理,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緣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緣起』,也可以說緣起和性起。這個就是佛法的一切義理總辋,也可以說是宗旨。或者說佛的法身,也是我們的法身。緣起到了最究竟的理趣,就是『性』。『性』,在有請謂之佛性,在一切諸法就是佛說的經典,如汪洋大海浩瀚無窮,但以緣起的一個偈頌就可以把他收攝完。印度修廟建塔在地基上都要安個緣起偈子,我們給佛像裝藏,也安一個緣起的偈子,若在佛像後頭寫『嗡,阿,吽』代表裝藏,即『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另一個偈子是『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我們稱出家人是沙門,大沙門指佛,說明緣起性空是佛說。
若衆生能解諸法緣起之道,『當常知是人即爲見佛』。《中論》裏有講:『若見因緣法,則爲能兄佛。』緣起偈頌,就說明了四谛法,苦、集、滅、道,世間和出世間的因果,若破壞因緣法,就等於犯了破叁寶的罪。因爲因緣法乃是佛法總辋,不信因果則非佛子,故說等於破壞叁寶。過去的祖師或者阿羅漢,一聽到緣起偈就開悟證果,實因緣起的道理能夠貫通一切法,持無量義。緣起的涵義是什麽呢
緣就是條件,依他而起即爲緣起。也就是說,因緣和合能生諸法,緣不聚,法不生。《解深密經》中講:『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阿含經》裏有首偈頌『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此偈就是說,一切法依托一切條件而生起,也隨著所依的條件來變滅,沒有實體,是無常的,是就法而言。以華嚴經義講:一輿一切互攝互融。一是簡,一切是系,系簡互攝,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華嚴義法界義。
一切法都有一定的規律法則,緣起的法則,澄觀大師部分爲四種:
第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義。講因緣和合生趄諸法,因緣合成。因是生起的根本條件,緣是起輔助作用的,是外在的作用和條件,哪個力量強就爲因,哪個力量弱就爲緣。若緣的力量強,緣就變成因,因的力量弱,因就變成緣。我們過去宿生積累很重的業,業就是因。因過去宿業很重,假若說我們現在的緣很殊勝,每天上殿、過堂、持戒、誦華嚴經乃至拜忏,這個力量非常的強,強者就變成因了。因能生起,外面所有其他的條件都變成助緣了。一切法的生起,必須要有內因外緣,內外因緣和合,一切諸法才能生起。因緣滅一切法也就隨之滅了。一切法,指有爲法而言,有爲法就是有造作,不論善惡都是造作而有,有造作就是有依賴,即依他而起。但是一切法又都不停地在變化運動,一切現象都是依變化而來,是有爲法。百法中還有個不相應法,也屬於有爲法。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生活常中,所認爲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是依著因緣而生,依因緣而滅。像我們用的用具、物品、器具,乃至於穿的衣服、吃的欽食,都是依人工材料等多緣而成,缺一緣則不成。所以說,因緣聚舍而成一切法,因緣聚離一切法就滅了。《楞伽經》上的緣起偈頌:『因緣順世同,佛不如是說,因緣即世間,如乾達婆城。』此偈涵義很深,因緣生世同,佛不這麽說;因緣不生世間,佛也不這麽說。不是因緣生世間,因緣即世間。世間是什麽樣的呢
像乾達婆城似的。乾達婆城,即海市蜃樓,海裏看似有座城,實際上沒有的,一種幻景而已。大體上說,一切有爲法必須具四緣,即『因緣』、『所緣緣』、『次第緣』、『增上緣』。『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 『因緣』主要說因,他能夠變成果,因爲有因必有果,要想轉變恩業果,那你因的力量必須特別的強,才能轉變。因果要不成,因果律也就不存在,那我們講《善惡業報經》就不成立了。並且一切的果報是一個根本的因,是我們從生依著阿賴耶識中所含藏的種子,這個種子就是根本因。『次第緣』,是說從世間上一切事物來看因果是相續的,經過很多的次序,父母緣,生長緣,欽食,衣服等緣具足了,少一個也不行,這就是『次第緣』,又名『等間緣』。『所緣緣』,緣就是外在的條件,你心所緣慮的,所分別的外界境界相,即心意識中形成的各種現象。『增上緣』,只是幫助促成諸法生起的條件,增上了才能發生作用。增上就是作用義。『因緣』、『所緣緣』、『次第緣』、『增上緣』這四緣,是一切有爲法生起的必要的倏件,少一緣都不成。心法就是說心裏的活動,後念一定是依照前一念而起的,後念一定助長前一念。前念因生,後念果生,沒有前因就沒有後果。前念是後念的因,後念是前念的果。因緣和合,輾轉相依,才能夠成立起來。
第二、說一切諸法都是相續的,是說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之理。凡是有爲法都是暫時的存在。爲什麽暫時存在呢
一切有爲法,離不開事相的生、住、具、滅。事相永遠是不停的生住異滅。就是指事相沒有常住不變的,它永速的遷流變化。事物有生住異滅,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圓、春夏秋冬、四季遷謝。草木,青了又黃,花開花落;人有生老病死,還有曆史的演變,榮辱舉旺、桑田變滄海。諸法即生即住、即異即滅。這是一切法共同的本性,共同的法則。滅後就生,生後即滅,生滅相續,無有間斷。這就是說的『等無間緣』。由是因果相續的緣故,很多事物,往往在一段時同好像是住了,或者住相當長的時間,相對狀態是穩定的。像太陽月亮,要經過好多億年,但是,它還是生住異滅。澄觀大師說:諸行無常,而因果相續。所以在《瑜伽師地論》第十卷總結緣起意義,說了這麽一句話:『依托諸緣數謝滅已,緣起和合生故名緣起,數數現滅浮相緣起,故名緣起。』這句話就是說:這什麽叫緣起呢
依它的助緣,數現數滅,相續和合生,故名緣起。數數的現滅,浮相續起,故名緣起。
第叁、凡是相對法,不相舍離。凡是相對法,互相矛盾,又互相統一。如生對死,苦對樂。生生死死、苦苦樂樂、無窮無盡。相對就是相待的關系,本來是兩個,生不是死,苦不是樂,光明不是黑暗,光明裏有黑暗、黑暗裏有光明。同時在同一個體內。這種相待關系很不容易理解。總之,相對法是互相排斥,互相攝入,不相舍離。如大輿小、長輿短、陽輿陰、男輿女、真輿妄、生死輿涅槃,這些諸法都是依著它起的。生是依著死起,這叫相對法的相對而生起。《瑜伽師地論》講:『有對法聚,無對法性。』相對法的現象有,但是相對法的性是一個。就是說,沒有相對性,只有相對聚。聚就是某種條件相對;性是隨順轉故,生可以隨順死轉,死又可以隨順生轉。輾轉相隨生,輾轉相隨滅,不相防礙。
第四、是諸緣互遍相資。不但不排斥,而且互相資助。一切萬法都在緣起常中,任何一緣皆能遍應多緣,爲多種事物作生起的條件,一可以應多,多可以爲一。《華嚴經》裏說:『執一切故衆,執一衆故一,依著衆得一,依著一得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善惡業報經新講(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