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華嚴經》還有兩句名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一切都是唯心所變。萬法歸一,一歸萬法。緣起即性空,也是緣起。互相圓融,無始終,無內外,無對待。般若空意怎樣空法
空就是一切有,一切有就是空。什麽是般若意
一切衆生,一切諸法,山河大地,無一不是般若,這才是真正的般若。不是說般若是空的嗎
是空的,一切法都是空的。空就在有中,有就在空中。宇宙萬法,都互相緣起,組成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依你起,你依我起,成立了嚴密的關系辋。一切諸緣,時利、時無利、時有體、時無體、時同、時異、時隱、時現。這都是說的十玄門,相互相接,相依相涉,出現種種相用,其實是一,一多無礙,大小無礙,重重無盡,這是華嚴所說的緣起義。
佛教所說的緣起法則在今天現實生活來看,就是唯物辯證法。從緣起來看,一切的邪見或者依持的錯誤,都是違背了緣起法則。人人本具足佛性,所以人跟佛無二無別,這就是『性』來講,『性』是無障礙的。在『性空』常中,你說:『我是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都是一體的。』不錯,在『性』上輿佛無別,但是在因緣法上,就不同了。因爲我們執著身還有個不死的靈魂。因緣和合我就有因緣分離,我就沒有了。要是違背了諸法因緣和合的這個道理,認爲一切是自然而有的,這叫無因論。諸法因緣生,有其果必有其因,強者先牽。如果說一切都是宿命決定有,不能更改,這叫宿因論,無論是無因論還是宿命論,都違背了真宜的道理,緣起法則,就會墮入邪見深坑。以上講的都是諸法緣起之理,說明了事物現象的本來面目。
緣色法來觀察一切諸法的相狀結橫,這叫法相宗,是約俗谛來講;觀諸法的體性,即法性論就是真谛。一個從性上說,一全從相上說,這就是性相二宗,也叫真俗二谛。都是由緣起性空演繹而成的,無論哪宗哪派,離開了緣起性空就無法可說。這是緣起性空的道理。
緣起是由性空來的,性怎麽能空呢
因爲是緣起的,一切事物現象的本來面目,總起來就是一個業、一個因果、一個空、一個無我。諸法的自性是沒有的,性是不加任何的造作。假使性決定有不加造作,一切諸法就不可變移,就常有,但一切諸法不這樣,它要等待因緣來成就。排除自體的本有必須待緣才成立,這就叫緣起。緣只是能助成,性空,是專門談因,舉例子:就說人吧,人生有沒有自性呢
性是不變義,性即體。如果人有自性的話那你永速爲嬰兒,不會成長,不應孩有的少年、壯年、老年,因爲人住在這些變化之中,說明人是沒有自性的。假使一切諸法,都各有各自的相,那麽,種下的種子永遠不會發芽,人也不應該呼吸,地球也不會變滅。但事宜上不是這樣,因爲它屬於有爲法,有爲法沒有自性。學好了緣起性空。你讀《金剛經》的時候就會開悟,但這個悟,是指能明白佛在《金剛經》上所教的是什麽。一切的諸法都是因緣而生的,於生滅變當中, 這是顛摸不破的真理。所以《占察善惡業報經》跟算命、打卦不同,他是用變異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如《金剛》。上所說,『一切有爲法,如蘿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果想在所現的境界中找一個有自性的恒常柬西,永遠找不到。
諸法無自性,無性又名日空。〈中論〉上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因空無礙故而建立一切法,並不是沒有,即是空,空即一切法,要悟得這個理,一切妙用就會産生,這就是《華嚴經》的『大』。《華嚴經》講一切事物建立在『大』上,這就是體。因爲因緣起就是相,由相而産生無盡的妙用就是『廣』。這就是『大方』。
空無自性,就是無我。在《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克無者相。』因爲諸法的萬象,沒有一個有自性的寶物出生,故此生彼滅,彼滅此生。這都是般若義。凡是有對待的法必不相離,有生必有滅,無生就無滅,諸法無生無滅,不生不滅,也就是《大般涅槃經》裏講的涅槃。諸法沒有自性,本來就是涅槃。無生無滅就是涅槃意,無生滅亡,一切諸法本來寂靜,它是沒有性的相,即無相,無相就無生,無生無滅自性就是般涅槃。涅槃就是諸法本具的實相,就是《占察善惡業的報經》後半部分的一實境界的實相意,也叫做法性。真如在《華嚴經》是一真法界。
從性空緣起來講,正因爲它沒有自性,諸法才能夠依因緣而生起,如果有自性,他就不依著因緣生了。一切諸法都是相互依存而生起的,依著因緣萬相才得以呈現,太陽、月亮才能夠明照,江河才能夠流動,草木才得以生長,花果得以開放,人的生命活動才能以維持,但他們的本性空際,這就是緣起性空的第一義。由性空故,而緣起諸法,若無空義,一切法則不成,世間所有的諸法都被破壞了,但緣起性空意不會被破壞,否則一切物質都停止運動了,整個世界立刻就會消滅。性空緣萬法,依著性空而建立一切萬法,而這一切萬法又順著具足的因緣而生起,一切法的生、住、異、滅,都遵循這個規律,這就是業報因果律。再回到《占察善惡業報經》上。我們身口意的活動是業因,必然産生了身口意活動相應的果報,在藏經裏有一部《分別緣起殊勝法門經》,那裏面說種種果和它的類別。因果是互相隨順,因隨果,果隨因,因又生果,果又生因,性空緣起,因果毫無雜亂,做善必有善報,做惡必有惡報。像我們現在出家了,種是無漏因,一定感無漏果,但是什麽時時成熟,這就不同了。有異熟因、異熟果,哪個先成熟了,哪個就先結果。講個故事來說明,先因後果或後因先果。
我以前在青島,聽到—個故事,在德園占領青島的時候,第—次大戰,德國失敗了,退出去時,留下一個屠宰埸,都是自動化的。德國人把這個公司交給了一個姓李的職工,這個人突然發了大財,就勾結官府,危害老百姓。老百姓要告他也地方告,就暗殺他,幾次都被他逃脫。後來,他逃到廣州,把這部分財産全部轉到廣州,在那買了幾條船,做海洋這輪事業。但是到了廣州,他一下就轉變了,有求必應,盡做好事,廣州人都叫他李善人,而青島人叫他李惡人,他一個人就具足兩種因。大家注意這個先因後因,就有哪個強,他在檢察船的時候,在海裏被另外一只船,撞得粉身碎骨,屍體都沒見,廣州人說天道不公,這麽好的人,招到這麽個惡報,而青島人也在罵,說天道不公這麽惡的人,會讓他逃脫,他簡直等於沒受報。這說明了什麽呢
他在廣州做的善業果還沒成熟,在青島做的惡業,這個果先成熟,所以他招的是惡報。現在很多人都這樣說,人做好事沒好報。這種沒有智慧只看一時。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於叁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業一定要受有漏的果報,無漏報受無漏果報。現在我們出家都修無漏業就不會漏落叁界,要想去有漏獲無漏果,那必須得依佛所教導的去行,諸惡莫作,衆奉行。修無漏業。就得把握好自己的念頭,任何時候不去執著,分別,使心平和安靜,什麽事情來了都不煩惱,不隨境轉,這就是佛性。念念住在佛性,相信你心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心訓練好不再隨著過去的習氣走。如果能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安然相處,自然就會解脫,這就是了脫生死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因此,所依的一切助緣,有利或者無利,是相攝,是相入。了解了互相的關系,把過去的善根因力引出來,把業障厭下去。因力強,業障也就能到極樂世界及他方淨土,帶業往生。
現世的身心,所作的業,後世一定帶去。就是說現在的身心相續到未來,未來的身心又相續到未來,都是緣起。爲什麽它能緣起呢
性空故,沒有自性,就隨著牽引力。牽引力是什麽力量呢
即緣起。如果是強有力的緣起就能把一切不順心的涅緣降伏下去。緣殊勝,也能把所有的業,所有不順心的降伏。大家知道,我們經常求諸佛菩薩的加持,其實是你自心的力量。你有力量了,一切諸佛菩薩都加持到你。沒有力量就被別的牽引去,諸佛菩薩也沒辨法轉。緣起性空,因爲沒有自性故,所以緣能牽動你,假如有自性,牽不動的。就如外緣的力量非常勝,把你的因奪了。本來因很殊勝的,但是惡緣強盛,造業的心猛烈,就把因奪了。就是緣強奪於因,因強奪於緣,互相奪。什麽因最強
我們現在發的菩提心,成佛度衆生的這個因力非常強。因勝,一切業都曆下去了。一念殊勝心生,就産生殊勝的作用。
同時,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蘊含著不可思議的甚深道理。如果說緣起性空,觀法性,觀自己的真心,就是觀理,就是消滅我,就見真谛,就明心見性。若觀緣起,觀一切事物的現象境界相,還是觀事,觀事在一切事上開悟。兄俗谛,兄真理和俗理,觀時理是一個。就是說性、相、理、事、真、俗都是一體不二的。真俗不二、理事不二、自他不二,能夠這樣的觀,就是中道。不著二邊,能夠融入到中道中,這就是諸法真實的基本定義,這樣就可以知道緣起了。如果你要讀《大般若經》,它最精華的,概括地說,因爲色緣起,所以不異空;空緣起故,所以不異色。空緣起故,即是色;色緣起故,即是空。即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裁亦愎如是。』都是緣起。乃至於一切五蘊法,一切諸法無不依緣起故,無自性,故而空。因無自性而空故,受想行識常體即是空,自性空。自性空的當體,緣起爲色受想行識,空有一體不二,這就是空有不二法門。『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爲是假名,亦是中道義。』這首偈子叫叁世偈。又是空,又是有,又是中道。因第一切諸法由緣起故自性空,由自性空故緣起萬有。萬有衆生,假托諸緣則有,是爲假有,所以稱爲假名。由緣起而自性空,由緣起而有假名。把一切法的空假二義,真俗二谛,性相二宗,終蹄不二,同依一個緣起,這就是中道最基楚的涵義。《華嚴經》的一心緣起,即一真法界,都是從自性生起的,所以華嚴經的祖師把這歸衲爲業感緣起…
《善惡業報經新講(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