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缘起业的,赖耶缘起的。赖耶,就是第八识法相宗讲赖耶缘起。一切大乘经典,讲的是如来藏缘起,华严宗讲的是法界缘起。四个合并为一心缘起,就是独特的缘起法。
上面所讲的缘起性空之理,对於我们学习下半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可以有所帮助、理解。
卷下
《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半部,地藏菩萨讲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即是一实境界,两种观行,这个道理就是《大乘起信论》所讲的一心二门。一实境界就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不是众生心的自性,不是说你身体的体性,身体的体性是属於色法,不是空法。一宜境界就是一心,二门即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二门不离於心。心真如就是指心的真实体性,心生灭门就是说众生没有自性。真如门讲的是体性,生灭门讲的是妙用。一个讲大,大相、大方;一个讲广,广就是妙用。在上卷中,地藏菩萨教的轮相,都是依照一真实相,依一个真心而起的。由这个性空而生缘起,缘起起再回到性空。就是说由一切真心所产生的一切诸相,一切妄想,再回到你的真心,真心的境界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没有境界的境界。借一个境界来标显,使你容易懂。什麽是妙有
佛的法身,佛的色身,三十二相乃至报身,千丈虐舍那都是妙有。妙有非有,妙有非有就是性空,妙有就是缘起,这就是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好像很难懂,实际上并不难懂。缘起性空不一不异,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就是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懂得性空缘起的道理。上卷所指的是就根钝的人来说,善根很浅薄,业障很深重,疑心特别的多,净信生不起来,因此坚净信菩萨就请求地藏王菩萨设一个轮相。这是一种方便,不是真实,只是为了除掉众生的疑惑,消除障碍,给你一个入佛道的方便。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佛。佛道是什麽道呢
就是你自己的心道,因为心即是佛。我们说信佛、信法、信僧,信三宝,有的人是真信,但不晓得信佛是信他自己,在他的心目中真信的是佛。 『佛』,印度梵语叫『佛陀耶』 ,译成华言就是『觉』,觉就是明白,就是真正明了了,真正觉悟了。又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己觉悟了,而且要化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觉悟。那麽自觉圆满,度生的事业山就圆满了,因缘已经度尽,就叫作佛。下卷就让一实境界,两种观道。
两时坚净信菩萨摩诃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
什麽叫菩萨
菩萨完整的说法,叫『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菩提道,『萨埵』是有情。用菩提道觉悟—切有情,要—切有情都走菩提道,登了地的普萨部叫『摩诃萨』,就是菩萨之中的大菩萨。坚净信菩萨也是大菩萨。大菩萨和大菩萨的功德是否一样
相差很多。初地不知二地事,欢喜地菩萨就不知道离垢地菩萨的事。八地以上的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十信、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不能称大菩萨。称大菩萨是指断了无明,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叫大菩萨。坚净信菩萨是大菩萨,但是舆地藏王菩萨的功德相较,就差了很多。所以他就同地藏菩萨说:『我们用占察轮不疑了。又要怎麽求向大乘呢
假使到末法的时候,有那麽一类善根深厚的众生,他想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究竟成佛,该怎麽辨呢
』他又启请地藏王菩萨说法了。
地藏菩蘑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最初所行根本』,即所谓依一实境界,来修信心和觉悟。另外,在佛教的修行次第当中,不出信、解、行、证,要想成佛走菩提道必须先修信解,怎样修呢
依著一实境界来修信解,信解就是缘起。一实境界就是性空,就是就对於缘起性空而起的一切法产生了信之後,还要能解,解是指从理上解,信心增长,解力明白就叫解。解后才能起行,解行并进。以佛的八万四千方便法门,勇往直前,才能速疾得入菩萨种性。凡是要想发心利益众生,就必须知道根本的一实境界,是种生本具的真正性体。不只《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样说,《华严经》、《法华经》、《楞伽经》、《大宝积经》,每一部经都是这样式说。《华严经》讲的进取方便,方便有多门。只要进入真如,进入一真法界,即进人佛性。
修行从真如门不容易进,只有从生灭门入。心生灭门怎麽入呢
我们现在被业所系,业集苦,是因为造业而来,业就把你系住了。为什麽要造业呢
因为你要分别忌妒名字相起执取,执著好坏,好的就取,坏的就舍。这种执取又相续不断。这就是自相分别而来,是依著现相而有。现相,转相,业相这三相都属於无明根本。八地以上的菩萨才断现相,九地菩萨断转相,十地菩萨断业相。这就是依照一切刀法门的九相次第。业相、转相、现相、执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集苦相,就是这些相把你给束缚了。你不造业就不起惑,就系不住你,要造业得业果。所以不要把假的当成真的,不要执名相,不执著取舍,不生分别心。像弘一大师出家之後,他的名字有一百多个,有『弘』、『妙音』、『演音』、『二一』等名字。我特别注意他『二一』这个名字,两个一就是『二一』。我就问老法师:『二一』是什麽意思
』他说:『一事无成人渐老』。一件事没有做成,人已以老了。『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个肉体连一文都不值,两个一加起来叫二一老人。所以这些名字都是假名,可以换的。我们人也是可以变化的,随业变化,造何业受何报。若你不执著,根本业就逐渐消失了。根本的自然就显现了。我们的根本业,就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没有名字的,给它安个清净心。清净妙心,在性宗里叫如来藏性,在相宗里叫阿赖耶识,清净分里叫清净觉识。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灭·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
究竟什麽是一实境界呢
是众生心体,即众生现前的一念心,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不生不灭,无障无碍,像虚空一样离分别故,这是本具的妙明真心。离现前的一念,什麽都没有,地藏王菩萨也就是这样讲的。众生都在法界之内,十法界即是一念心。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都是一个体的,迷了叫众生,悟了就叫佛。
所以我们要信自己的一念心,具足一切法。信心有十种:第一信心,就是信自己的心,心舆理合,你的心跟一实境界合为一体,就能把你一切的妄想都灭掉,这就叫信心。
第二念心:无始劫来舍身、受身,都是你现前这一念,一念心,不变不忘,不忘不变,这就叫念心。
第三精进心:精就是不杂,纯一,就是纯净的心。进,即是不退,就是达到了真正的清净心,这叫精进心。
第四慧心:心纯行动。心里纯一,不杂不乱,精勤不懈,智慧自然就生出来了,这叫慧心。
第五定心:随便任何的纷扰,任何事物的牵扯,心里永远湛然不动,这叫定心。
第六不退心:有了定就发定光,向前道修,深入自性,深入一实境界,这叫不退心。
第七护法心:是你的道取心功夫纯一了,保持你的道取心不失掉,念心不失掉,这个时候你舆十方如来相合,这叫护法心,护持你的心法。
第八回向心:保持修道的心不退,舆佛光相交融。把你的心回向於佛,佛即是你的自心,互相交洽,这叫回向心。
第九戒心:就是你的心光凝住一起,安住於净戒。净戒,广说就是三聚净戒:摄律义戒、摄善法戒、馀益有情戒。
第十愿心:成就信心,能够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
现前一念心具足这十种。信心,就是有信心的信位菩萨。登初住,初住菩萨相似见真理,当然没断无明证法身,但是相似住。初住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心即是一心。我们有道样的信心吗?
是否能相信自己
求人不如求已,求佛菩萨的加持,不如求你这一念心的加持。能明白相信自己,就达到十方诸佛所要求一切众生的目的,佛就是让众生要信自己,自己这样信。那佛、法、僧还起什麽作用呢
假使没有佛、法、僧引发我们内心的信仰,这十种心又怎能生起来呢
这就是真真假假,虚虚伪伪。假的是因真的而来的。真即是假,假即是真。因此,大家懂得了一实境界的意思,就要修二种观道。这十种信心就是一实境界的样子,地藏菩萨说一实境界的相状是平等的,普遍的,无所不至的,圆满十方的。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具,无增无灭,就是实相,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心。这一念心包括三界,普遍十方。真心就在妄心里,妄心就是现前这一念心。你所到过的地方全在妄心里显现了。如果你想到十方世界去,一念间就可以到了。因此在极乐世界,早上可以先到十方园土供养诸佛,然後再回到极乐世界吃早饭,这是心念到了,这就是理。是平等的,普遍的,无无所不至的,究竟一相无二无别的,也无有增灭。以前我们寺庙有一副对联
山色水色烟霞色 色色皆空
风声两声锺声声 声声自在
烟色或者烟霞色,太阳反照的霞光就是霞色,色色皆空,说明所有的色都是假的、空的、无障碍的。下一聊是说声无自性,体是自在的,周遍的。这都是用来形容这颗心无染、无著、无墨、无碍。
佛、菩萨、乃至大阿罗汉的心跟我们的心本来是平等的,但是现在染污的柬西取消了,才会恢愎本来的真心。
众生心舆佛心是平等的,不生不灭、无染的、寂静的、真如的。一实境界的真如相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静的。要想得到真如相,就得从生灭达到不生灭。那我们现前一念心就是寂静无染,心本清净无染。我们现在有罪业,罪业从何而来
妄心所造而来,妄心起惑就造业,所以说…
《善恶业报经新讲(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