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地狱、菩萨、诸佛都是我们妄心所造,所以要随时观照自己的念头。觉林菩萨赞叹佛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皆我现前前一念心所造的,这些法都是境界相,即一实境界,不生不灭、无垢无净的。这是从理上讲,真理只有一个,就是真心,现前一念心。
我们知道西安法门寺的地下宫殿,发现了唐朝历代供养的宝贝,还有佛会利。这颗佛舍利,每个唐朝的帝王,到了年终三十晚上或者二十九那天,都要请到宫里去供,过了初五,才送回法门寺。但这一请、一送、一供,劳民伤财,损失很大。所以当时有个大夫,叫韩愈,反对这事,就写了一个奏章。皇上一看大怒,认为这是破坏三宝,就把他眨了。早晨写的表,晚上就贬到广柬潮州。到了潮州,他写了一首诗给他的侄子:
—对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 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横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虑有意 好收余骨葬江边
意思是叹息国没有好政策。後来他经常去寺庙,潮阳寺庙里有位大头和尚,文学非常好。他就去参拜,向老和尚请法,但这位和尚根本不理他。旁边有位侍者,叫三平。这个侍者就拿禅仗扣了三下,韩愈明白了,就向大头和尚说:『大师的门庭高峻,弟子在侍者身边得个入处。』他怎麽入呢
大家去参吧。就是说,韩愈过去那麽谤佛,到了晚年他也能明白过来,这就叫『先以定动,後以智拔。』
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真实·
为什麽要这麽说呢
是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你心起的分别,但是它都是幻化的,没有实体的。拿有情界的众生来说,总是妄念分别。分别这个佛像是释迦牟尼,那个是药师佛,这是佛,那是众生。就像空中雪彩似的,一会变这样,一会变那样,你知道这些都是假的。在你没悟入一实境界时,心就像魔术师似的变幻,意思就是说,你想找个真实的是没有的啦!
有些入迷信,想不死,想找不死药,能有这种吗
这就是迷惑。肉体是幻化的,必定死,有生必有死。成神成仙也得死,就是入了非非想虚定,还是得死。
《金刚经》最後的结论:『一切有为法,如萝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常观这个,就不会被虚幻不实的假相迷惑,而去执著。
所谓识受想行·意念缘虑觉知等法·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於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但以众生无明癡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党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党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
这是地藏王菩萨对坚浮信菩萨说,众生心非染非净,一切兄闻觉知的心都幻化,只有分别的妄念,没有实在的心,这是在理上说。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冷暖、寒热、肚子饿了、不舒服、疲劳过度想睡眠、高舆、不高舆、想发脾气等种种,但这些感受的心舆感受的外境都是虚妄的。乐意的受,你想受,辨不到;不乐意的受,想排斥电辨不到,变就说明了苦就建立在这上头。色就是外境,受就是境界,跟你接触产生的感受。想就是想所受的苦。行就是不停的运动。识就是分别,指八识心王。色、受、想、行,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兄五蕴皆空。』五蕴,蕴藏多柬西。明白五蕴是假,就是置知,在五蕴里找真心是找不到的,但离开了五蕴也不可以。《楞严经》上说:『有觉觉痛,无痛痛觉。』觉得痛,有一个知觉,但这个痛,痛不到你知道的那个觉,这就让你观照、思惟,静虑一下。这个觉就是慧觉,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就成了显教;没明白道理,就是含藏中密义。只要用心去观照,照了之後去觉察,经常这样思惟。思惟就是在定中,定达到顶点,突然明白就开悟了。假如自己不用功夫,别人给你讲,讲完了你就忘了。要自己去修,去观照,思惟、静虑,从定中开悟,只要是自己明白开悟的,搬到哪儿去你也同样明白。也就是说无论干哪一行得自己去创造,创造的意思就是你开悟了。
心里所起的数数的行为,观察你一天,从早到晚心里的变化,想全部记下来,没辨法记,念头一闪,究竟想了多少,你能记得吗
青、黄、赤、白、黑、大、小、长、短、方、圆等,这就是你心里数数所起的念头。用思虑来觉知、观照种种的心,不是青、黄、赤、白等颜色,也不是长、短、方、圆、大、小等形状,乃至虚空界想求心的形状是不可得的,即《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亦不可得。』它不是我们的肉团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更不是我们的脑筋,它遍一切处,不但生理上找不到,就是一切的物质境相也没有,心若亡时,境也没有了。因一切境界都是从心起的,所以识罪要用心忏,『心亡罪灭两具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你起心造的心灭了,罪也就没有依靠了,心拿不出来,罪也就拿不出来了,两具空,这才是真忏悔。如能照《金刚经》上所说去观:『无人相、无我相、无人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观自在。
一切都是幻化的,那怎麽会起这麽多的现象呢
这是熏习而来的。用真熏妄时,渐渐的,妄也成真;妄要熏真时,渐渐的,真也成妄了,色、受、想、行、识,地狱五条根就是从熏习而来的。假使我们一天到晚念佛、念经、闻法,这就是以净法熏染法,久而久之,染变成净,逐渐就能返回你的真心。如果在社会上、在屠宰埸、娱乐埸,天天染熏净了,久而久之起恶念,心行不正,这就是染熏净,这是两种熏习。高曼寺的来果老和尚说:『宁在业林里睡觉,莫在小庙里辨道。』这就是说,在业林里天天随大众共修,自己不想修,但受别人的熏习,不修也得修,在小庙里就随著自己的习气去了,这就是说的两种种熏习。我们的心一天在不停的变化,这完全是在讲心法了。
一切法是心所造,都是假的,是妄。死是真的吗
死天天跟著你,随时都有死的可能,但要知道死也是假的、虚妄的。佛在世时,同他的弟子:『什麽是死
谁能见到
』有一位比丘说:『一天。』有的说:『几个钟头。』最後一位比丘说:『死亡在呼吸间。』佛说:『子知道矣:』就是说你是真正明白了,你要随时这样观觉知。觉知是没有相的,佛菩萨也拿不出来。要觉知,凡是拿给我们的全是妄的。那你会讲佛不是骗我们吗
不是的。佛自己也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舍合,何况非法。但有言说,即无实意。』大家应常这样观想,我们无非是以妄止妄,妄尽才能真。我们心里不知一天如何是好,就请地藏王菩萨帮助我们占察善恶,照这样做做,就使我们明白了。但这也是假的,不要当成真的,占察出来也成不了道,什麽时候像地藏王菩萨那样,你就成道了。有些不明白法的人,替地藏菩萨担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担心地藏菩萨没有成佛的那一天,因为地狱永远空不了。我说不要担心这个,哪有地狱
地藏菩萨早已成佛了,你担心他成不了佛,成了佛又是什麽样子
还不是假的。要学习般若真义,佛自己都是这样说。说佛,是对众生而言的,佛法界是对其它九法界说的,没有众生的机,佛又说什麽法呢
佛也就没有了。凡是相对的法,失掉一方,对方就不成立了,即『以此妄心,必定无体,不可见故。』我们从前所有的见闻觉知都是妄心,没有实体,是虚妄执著而有。假使没有见闻觉知,没有能分别者,那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也都没有了,这就是一切法空,一切相都是空的,这是性空。为什麽有一切相,一切法呢
缘起。如果你懂得了『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道理,那麽对於地藏王菩萨所说的这段道理就完全明白了。
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依他缘而起,分别执著而有,一切世问法出世问法都离不开缘起性空,缘起则生,缘散则灭。所以一切法不能自体单独成立,依靠著虚妄心分别成立而有的,有因有缘就和合生起,有些因缘是不能合的,例如人和木头,木头是无情,体不同故,不能合。一切法是因缘生,内有妄心,所以外成一切法,如果没有妄心,那里会有不同的境界相呢
有了分别,才有彼此的,所以世间万法,都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分别差异,出现种种不同的境界。故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为什麽《华严经》要讲空是建立在妙有上呢
其实人的五脏六腑各各之间都是空的,不能连在一块,必须要有空隙,否则就完了。人是由地、水、火、风、空、根、识组成,没有根识是不行的,所以《华严经》讲:空和识,一样也不能少,若没有,人就不存在了,我们必须懂得这些道理。因为妄心分别,能觉了一切法的本来面目,无有实体,妄忍四大为自身相,妄让六尘缘境为自心相,执著眼前外面的一切境界,生出无量无边的法。什么是妄心呢
因心生境,因境生心。那妄心的相又是什麽呢
是说境界实有,缘念觉知眼前的境界。即心本无生,因境有。山就是说一切法皆依妄心为本,以妄心去思虑觉知现前境界的缘故,安名为心。
又此妄心舆前境界·虽具相依·起无先後·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无明·…
《善恶业报经新讲(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