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基础知识 三法印▪P2

  ..续本文上一页。比如这个杯子在你身体外面、你做不了主,你不能要求它,所以并不是我。“我”不在外面,也不在里面,难道它是在身体的中间?有吗?没有。我们在身体里面、外面,甚至于中间,都找不到,所以“我”并不是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并不是我。

  (二)、心是不是我?有人认为,既然这个身体不是我,那么这个能想,能知的心就是“我”吧!你们是否曾经这样想过?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心修行,这个身体是假的,所以心假借身体来修行,这个心是真的,它才是“我”。这是否正确呢?让我们来看:心念可分为前念、后念和现前的念。前念的心已经灭了;比如说,刚才你们的心听我所讲的法,刚才的心已经灭掉了,所以“我”并非前念。上面讲的“我”是不变的,既然它会灭,那肯定前念不是我;后念的心还没生起,既然还没生起,那肯定它不能主宰现在的念,所以我们的前念和后念都不是我。那么应该是现在的念吧?

  佛陀经常形容我们现在的心如瀑布,如流水,它一直念念不停留。我们的心如流水,它既生既灭,不能自主。打个比喻来说:当眼睛看到红色的东西时,心就想起红色;如果看到蓝色的东西,它就想起蓝色,由不得你!因为你心里所想的东西时受到外境所影响,你被烦恼拖著,做不了主。比如人家骂你,你闹起烦恼就回骂人,你丝毫做不了主。我们现在的心一刹那、一刹那第生灭,你做不了主。既然你做不了主,你就不是主宰,所以“我”并不是现在的心。

  (三)、身、心之外有个“我”吗?身体和心念都不是“我”,那么到底谁才是“我”?我们在身体(物质活动)和心(精神活动)中找不到“我”,或许有些人就以为在身、心之外有一个“我”。这样我是否有?它是谁呢?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我”,它不是精神、非物质、不是身体,那它是否有烦恼呢?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如果有如此这样的“我”,那它一定没有烦恼。我们有种种的烦恼就是因为有身、心在活动,所以知道这个“我”有很多烦恼,但是那个非心、非物、非身的“我”,它是不可能有烦恼的。如果有一个没有烦恼的我在身、心以外,那你就已经解脱了。但是你现在还没有解脱,所以你不要妄想在身、心和物质以外,有另外一个“我”,它在控制著我们的身、心。如果有的话,它也不是你。

  在佛法中有两种人执著有“我”:一者、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我”;二者、执著五蕴的身心就是“我”。刚才讲过这两种都不是“我”,既身心不是“我”;身心以外非身、非心的“我”也没有,所以“我”不存在。从以上的推理来看,没有一个超然物外的“我”,也没有在身内、身外的“我”。

  佛陀说众生的身心是众多因缘聚合的结果,既是我们过去有种种的业因缘,它们凑合形成我们现在的身心,所以它是一个聚合,以佛法来说,既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既是身体;受、想、行、识既是心。五蕴就是身和心,佛陀说它是种种因缘和合的结果,当中并没有一个实体叫做“我”,但是我们却把此身心称为“我”。这并不是说有一个“我”在身心里面,也不是说这个身心有一个“我”,是我们把它叫做“我”,那既是“假名我”。我们众生给每样东西名称后,就认为它是实在的。但佛陀说不是,是假的,是一个名称而已,“假名我”亦复如是,在这名称里面,并没有一个实体存在。但是我们凡夫将这假名我执著以为真,称为“我执”。我们现在应该明白,所谓“我”原来是一种执著。“执著”之意是什么呢?我打个比喻:有人抽烟,慢慢的就染上烟瘾,对香烟执著了;如果我们一直教导一个人“我”“我”……;这个身体是我,这个心是我,那它就执著了,认为这个“我”是实有,它就执著这个“我”,称为“我执”。由于这个“我执”,我们就生起种种的烦恼。“我”原来是这样来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佛陀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真实的“我”,但是可以将五蕴称为“假名我”。佛陀也用这个“我”,甚至于佛经的第一句话说“如是我闻”,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确认它只是名称,没有一个实体,所以称之为“假名我”。

  为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诸法无我”,我们就得认识什么是“自性”。世间任何的东西,经常保持一定的相貌,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称为“法”。凡是我们所看、所听或接触到的东西,既是“法”;我们要认识这些“法”,就得给它一个名称,过后,我们执著这些“法”,认为它是真的,实有的。比如雨水:天上乌云密布,下起雨来,你就认为这个世间有雨水。这雨水当中是否有一个实体存在?没有。“雨水”也只不过是水罢了。它是地上的水份被阳光照射,就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天称为云;云在空中飘来飘去,遇到冷空气就凝结成水滴,水滴越集越多,越来越重,就从天上落下来,形成了雨水。因为这样的作用,让你感受到“雨水”的存在。所以你给它名称。在这名称底下,你就以为有“雨水”滴下来。在这世间是否真的有一个东西称为雨水呢?完全没有。那些水滴掉落到地上,就变成河水、溪水,最后变成你喝的水。我们执著世间的一切“法”有完整的自体,它保持著一个形状,你就认为它是真实的存在著,我执亦复如是。

  “我执”有两种:一者、人我执;二者、法我执。“人我执”既是执著世间有一个众生为我,事实上五蕴身心以外并没有东西,但我们认为有一个人--我;也既是执著身、心以外,不是身,不是心的我,称为“人我执”;此外,我们对“法”也有执著,认为它有自性,比如说,我们执著天地之间有太阳、天空和地面,这就是所谓的“法执”。而我们执著五蕴的身心(法)是实有法,故称之为“法我执”;“我执”造成我们认为世间有我,故我不可得,本来没有。我打个比喻:请问你家里的猪叫做什么名字?假设你家根本没有养猪,那肯定它没有名字,是吗?所以你的心里根本没有这个我,但是你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我”,在这个世间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的身心世界中根本没有我,佛陀也告诉我们“无我”,这是真实的道理。你们如果不信,尽管可以从身体、心念、身体心念以外去寻找,看它是否存在?结果你们是找不到的。找不到而你还认为有,那时我们的愚痴、执著,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诸法无我”,此是三法印中的第二个法印。

  “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中的“行”和“法”之间的差别是:“诸行”是指造作的法;“诸法”是包括有造作和没有造作的法。在此世间,法可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种。有为法是我们迷惑造作,它生灭无常,所以说有为造作的诸行无常。有为法无常,无为法(涅槃)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在这涅槃的法中,并没有我。诸法无我中的“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诸行无常只包括有为法。因为涅槃是没有造作--无为法,它也是无我。诸法无常是不对的,诸行无常才对,因为有些是无常的,有些法(涅槃)不是常,也不是无常的,所以诸行无常不包括涅槃,如果说涅槃是无常,那就错了。所以我们不能说诸法无常,我们必须说诸行无常。但是我们可以说诸法无我,既是肯定在一切有为法或无为法中都没有我。但是不说诸行无我,诸行肯定无我,诸法也是无我。所以说诸法无我便包括了诸行无我,但是诸行无常,诸法未必无常。

  三、涅槃寂静:

  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翻译成为中文称为圆寂。“圆”既是圆满;“寂”既是寂静。我们通常会看到 文上写某某出家人圆寂了,此意既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槃了,这是错误的,是一般人误用的,是一般人误用了这个词语。“圆寂”的意义是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既是不生不灭。“灭生死”是众生不用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了生脱死了,称为灭生死;“灭烦恼”是凡夫有种种烦恼,如果觉悟,把全部的烦恼都放下,既称为灭烦恼,涅槃又称为解脱,就是解脱生死与烦恼。那么“解脱”是怎么一回事那?打一个比喻:你们被关在监牢里面,今天被释放,重见天日,得到自由,得到解脱,解脱有自由的意义。解脱是针对生死与烦恼来讲,佛陀说我们众生被烦恼所束缚,所以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烦恼是我们心中的监牢,把我们的心层层的捆绑住,给予我们种种痛苦。解脱烦恼,并没得到一物,反而是把心中的贪嗔痴及见解所执著的渣滓皆丢光。如果追求解脱者想“得到”解脱,那就是错了,因为解脱是“什么都得不到”,心中无所得才叫做解脱,只要你得到一物,就没办法解脱,因为解脱只是把一切的烦恼放下罢了。证悟涅槃者真正见到不生不灭的诸法真相(涅槃)。我们凡夫在这世间所见到、所知道的一切都在无常的生灭(诸行无常),对不生不灭的诸法真相不知不觉;修行者解脱生死证悟涅槃时,他见到万法原来是不生不灭的,此是诸法的真相。佛经中常说:“证悟涅槃的圣者看到一切都是不生不灭。”

  涅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经常会误解涅槃是一种境界,很多人以为我现在在生死烦恼的此岸,某某人证悟涅槃就是进入涅槃的境界,事实上涅槃并不是进入一种境界。为什么这么将呢?我们来看因果,有因必有果,如果那个因是无常的,期所形成的果必然也是无常。如果涅槃是一种境界,能进入那种境界,必然能够出,有进、有出,就是有生灭,那么它必然是无常的。所以涅槃并不是一种境界可进、可出;涅槃也不是可以得到一物,更没有证悟到涅槃的人,《金刚经》上说了:“菩萨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其义是:实际上并没有众生进入涅槃,没有证悟涅槃的人。因为诸法的真相是不生不灭,里面找不到一个“我”。诸法无我,又是不生不灭,所以没有人进入涅槃。觉悟者证悟涅槃时,并不是感受到“我”证悟到涅槃,因为当有“我”的概念生起时,它就生起凡夫见了,所以涅槃者很肯定,也不觉得有…

《佛学基础知识 三法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