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P66

  ..续本文上一页晦昧为空,无明为风,无明就产生风,执心为金,执着的那个心就会产生金子,金就是坚硬的。知见为火,我们这个知见就像火在烧一样。爱心为水。再讲一遍,晦昧为空,空间的产生是因为无明,晦昧就是我们讲的不了解不觉悟。无明为风,心有动就产生风。执心为金,只要有所执着这个世间,就有坚硬的东西。知见为火,爱心为水,所以说空轮底下写一个空轮、风轮、金轮、火轮、水轮。再写一个符号括起来,再写一个轮。晦昧为空轮,就是我们的本性迷了,那一个懵懵懂懂的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虚空。都没有智慧。我们眼睛看这个虚空,跟这个物质的色法是对立的存在。那这个对立的存在,我们看的虚空我们不觉悟,我们感受不出这个光明的空的东西。我们感受出来的是黑白的,是没有智慧的,是与色法对立的确实的空间。就像我们现在呼吸走动的空间。其实这个是本性幻化出来的,我们不知道。无明为风,我们这个众生的无明,无明越重的他就会生在海口,他就会出生在海口吹风。无明越重的人,他就会出生在撒哈拉沙漠,那个风一吹的话,整个土地都干燥。无明越来越重的话,他一定会有风灾。执心为金,金就是坚固的,凡是坚固的都是执着。所以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我们可以转这个物质现象为精神的可以驾驭的,可以控制的。那么这个就是跟佛一样的了不起。执,这个执着破除掉,我们要是能够破除这个执着,我们这个坚固的东西,就可以变成软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学习就是柔软心,你柔软心慢慢地就会软化一切的世间,你就会改变你的心境,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也比较有办法。再来知见为火,我们一个人的看法会冲突,所以火法厮杀。为什么知见为火呢?你的看法跟他不一样,他就发大火了。他就生气了对不对?宗教会打仗是为什么?知见不同。两个人吵架是为什么?知见不同。所以说知见不同知见就是火。火就充塞在内在、外面,因此坚固刚直的人很容易遭受到火灾。诸位你们认为火灾不是没有原因的,火灾也是有原因的,火灾在我们看来是有人纵火怎么样,事实上来讲也是跟我们的业力有关系。爱心为水,为什么说爱心为水呢?爱心就是贪,贪爱呀。譬如说我们看到酸梅,会流什么?流口水呀。我们结婚,你们结过婚的人,男女在一起就会产生精水,那也是水。所以我们喜欢吃的东西,它就会变成水,对不对?所以说爱心为水,贪爱就会是我们的水。那么太过于贪爱将来就会被水淹死。沉溺在爱里面所以会发生淹死的事情。因缘果报。所以说,晦昧为空、无明为风、执心为金、知见为火、爱心为水。这个就是构成五轮。地、水、火、风、空,这个金就是地。那么如果是密宗的话,还加一个识。地、水、火、风、空、识。密宗是用六大去修行。

  好,我现在念,你们把它写下来。《楞严经》讲的,因明立所,所既妄立,所既然是妄想而立的,叫做所既妄立。生为妄能,故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这句话,我解释一遍,你要注意听。这个世界怎么来的,《楞严经》讲,因明立所。因为你想要加一种力量去了解本性,立一个能一个所,所以就变成无明了。因为我们都是无始劫以来想要去了解一个本性,就像这个镜子,镜子本来清清净净的,你拿一块抹布越来越擦,越擦怎么样?就越脏。因为你想要去了解这个本性,就产生能所,因明立所。有能知有一个能知,就变成能所这就错了,本性不可以让你明,本来就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有一个能见的我,有一个所见的本性,那所当然是妄立了,所以所产生出来的,生为妄能,变成是虚妄的能。妄能的旁边写两个字:叫做妄见。虚妄的看到。所既妄立,这个能所它当然就是妄立了,虚妄的了。本性本来就是清清净净的光明的,而你现在想动一个念头,去想要使本性更加的清楚更加的明了,那这个就是无明,这一念就变成无明了。所以本性放下就是,不能立能所。所既妄立,生为妄能,就产生了妄见,所以故无同异中。本来没有所谓的同,没有所谓的异,为什么?因为法性本来无相,本来无所不相,无一切现相,无一切不同相,所有的相就是体,所有的体就是相,性相一如。结果呢?就炽然成异。山河、大地、精神、物质就产生出来了。我再讲一遍了。因明立所,因为动一个念头,想要去了解本性,他不知道本性不能动念头去了解的,所产生的能所的对立,就产生妄立了。生为妄能,就产生了妄见,所以在没有所谓的同异当中就变成有同有异了。简单讲就是将大智慧之见,无为不照的光明,转成能见的见分八识的见分。将无同无异真谛的理性,转成相分就是八识的相分,所以有种种的差别。简单讲就是把精神跟物质产生对立的东西,所以第八意识就像大海,种子就像水流,前七识就像波浪,六根、六境还有作意就像狂风。再讲一遍,第八意识就像大海,我们的第八意识就像大海,它什么都容受,第八意识的种子就像水流,在第八意识潜伏着。前七识这个现行就像波浪,前七识造作就像波浪造作,那么六根、六尘、六识就像狂风,境界接触到这个。。。境界一直吹,所以我们要稳住。六根、六尘、六识要放下。这个波浪就会平息。意思就是六根、六尘、六识这个都是假的,不是实在的,你要放下,不要着迷。着迷以后你内心那一种无明、冲动一直起来,一直起来。所以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这是《楞伽经》讲的。藏识海常住,这个第八意识蕴育的意识永远存在,叫做藏识海常住。藏识海,藏识这个大海永远存在。境界风不动。这个境界风一动,洪波鼓冥壑,就是在深处的地方就受到洪波,壑就是深入的地方,就是溪壑的壑。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我们把深入的地方就一直出来一直出来。所以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解决你人生宇宙的道理,除了你请法师演讲。我们我在文化中心就告诉他,不管你请世界的名人,请哪一个大学的教授跟学者,不管你请哪一个,统统不能解决事情。为什么,他没有研究佛法,他怎么解决人生呢?他怎么可能透视呢?不可能对不对?绝对不可能。因此我们要了解除了佛法是大智慧以外,其他都不能跟佛法相提并论。

  翻开大本的,今天讲的可能比较难一点。二十一页,看下面的练习。中间,清净法界,这个表,这个表是出自《大乘起信论》,那么禅宗来讲的话,《大乘起信论》这一门是有一些问题。但是《大乘起信论》在佛教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它是圆融空有的思想,这一门《大乘起信论》是每一个学佛的人都必须研究的。那文词之美,那个义理那真是没有话讲。, 虽然说《大乘起信论》有某些问题,不过它里面的内容的确需要初学的人最起码概括性的了解。在《大乘起信论》它是一心开二门,就是清净的法界里面开了个真如门、生灭门,真如门就是圆成实性,就是圆满而成就而实实在在的清净的本性。生灭门左边有一个依他起性,依他起就是因缘,简单讲生灭就是缘起,真如就是真空。真如就是不变,生灭就是随缘。所以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真如就是放下,生灭门就是提起。真如就是空,生灭门就是有。那么看真如门的底下,所谓真如门底下分义、相,真如门的义理是不可说不可念。没有办法用义理去说真如,因为它是不可思议。不可念,不可以用我们的意识去想像真如是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凡夫无法测度佛的意境是什么?相:如实空、如实不空。如实空就是能够究竟地显出这个实义故,为什么呢?从本以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所以一切法差别之相,所以能够成就一切法。因为它离一切差别之相,如实空简单讲就是究竟空,因为究竟就是空,所以能够显出一切有。譬如说虚空它是毕竟空,而能够有无量的相在虚空当中运转。而这个运转里面无量的差别相,因为有毕竟空所以有毕竟不空,所以如实不空。什么叫做如实不空呢?本性自体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什么叫如实不空,什么叫如实空?再讲一遍,如实不空就是本性具足无量性功德。什么叫做如实空,本性空一切法不依一切生灭,不依一切差别相里面。意思就是离一切差别,离一切分别、离一切染着,叫做如实空。什么叫做生灭门呢?真如门增加,生灭门就减少。生灭增加,真如就减少。那么这人在顿悟法门里面当然是有矛盾的。有问题的了。那么在这里我们将来会讲《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还有《六祖坛经》,一悟当下就悟。没有所谓的对立,没有所谓的增加跟减少,增加、减少还是生灭的东西。生灭门-觉、不觉,生灭门里面又分一个觉悟跟一个不觉。觉悟就是我们的本性,不觉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翻译成中文叫做含藏识。就是包括一切都储存在里面的能量叫做阿赖耶识。觉底下又分成本觉、始觉。本性住种,本性的旁边有一个本性住种,把笔拿起来,不待修行先天本来具足,名本性住种。什么叫做习所成种?就是由后天学习而有所成就。名习所成种。再讲一遍,本觉,本来具足不假修成。始觉,因后天学习而有所成就名始觉。本觉的底下分体相、随染。本觉的体相是什么呢?随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本来清净的本觉它有什么体跟相呢?底下四个,如实空镜、因薰习镜、法出离镜、缘薰习镜。我这个解释,你一定要特别注意听。如实空镜就是远离一切心境境界无法可现非觉照义。远离一切心、境界相,远离一切心,远离一切境界相无法可现,没有任何的法可以显现出。非觉照义,它的角度不是站在觉悟跟照的角度来讲叫做非觉照义。如实空镜的意思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是空,心境全部不染着。无法可现,没有一切法,这是站在毕竟空的角度名如实空镜。因薰习镜是站在有的角度,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中现,如实空镜是一切境界无法可现,那么因薰习镜是一切世间工商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薰众生故。我会慢慢地讲你不要怕。因薰习镜就是如实不空…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什么是佛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