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断除四烦恼

  断除四烦恼

  慧律法师讲述

  一、四烦恼

  二、建立正确心态

  三、结语

  一、四烦恼

  1、我见

  学佛之前,先学修养——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后,就抵死不肯舍弃自己错误的观念,这种错误的见解一直蕴藏在他的内在,随时他都在保护自己,正因为他不觉悟人生缘生缘灭的道理,而认为自己的见地绝对是正确的、是超越的、永恒的。

   夫妻之间何以会吵架?因为看法不同。兄弟之间为什么会吵架?因为看法不同。上司和下属何以会争执?因为看法不同。由于强烈的我见,彼此之间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争执——这就是我们烦恼的根本。所以,师父要奉劝各位,暂且别谈学佛求解脱,目前的首要之务,应是学修养。

   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我们应以包容的心态去和他相处。简单讲,看法、意见与我们不一样的,不代表对方一定错。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佛,而是容忍、宽恕与包容。这个基本的修养若不具备,就谈不上学佛、解脱、慈悲,更遑论所谓“清净心”了。因此,我见一定要舍。

  消弭我见,宽恕包容——

   所谓我见,意即:我的看法一定对。这种观念要修正一下。有智慧的人,他会冷静地听听别人的看法,在作分析之后,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接受的,再加以过滤、消化。但是,最基本的修养,首推包容、忍辱和宽恕。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与我的见解、看法不相同的,从不去排斥他,而且永远容忍他,那么,你的烦恼必然会大为减少,也才谈得上步入学佛的初阶。

   我们绝不容许自己有不健康的心态,例如:攻击批判或语带尖酸刻薄。讲话是一种最高超的艺术,别人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很高兴,也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很痛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伤到别人的自尊呢?

  交换立场,将心比心——

   如果我们彼此交换立场,可以降低因我见而起的争执。我们内心里常常要如是思惟:他今天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做这种选择,必然有其原因。倘若我们获悉个中的原委,非但不可能去攻击、伤害对方,或许还会很敬佩他。任何事情都应交换立场,彼此都为对方著想,才能够达到双向的沟通。如果无法做到这样,上级不愿意和属下沟通,属下也不愿意和上级交换意见,是以,我见一定要舍。

  放大胸量,安详自在——

   人类真正的生命,在找寻觉悟的圆满,而不关乎肉体一切的享受。您听过任何一个有钱人,是因为其财富而立名万世的吗?没有。唯有圣人的德行可以永垂不朽。历来为王者,多如过江之鲫。如果当年释迦牟尼佛继承王位,成了印度的国王,那么,今天我们就无从得知释迦牟尼佛其人了。试问:印度历代的国王中,你认得几位呢?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永垂不朽,正因为他的慈悲、智慧、觉悟。两、三千年来,受到佛法感染、薰习、加被,因而离苦得乐的众生不下千万人。所以,佛陀的伟大之处,就在让我们找到生命的觉醒、觉悟。这才是我们今天最重要的课题。

   人是很悲哀的动物,也是最会制造痛苦的动物。往往只是小事一桩,却成天挂在嘴上。原本只是个小洞,搞到后来却闹得不可收拾,终至无法弥补。镇日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困扰不已,苦恼无量。所以哲学家说:“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苦恼无量,人生实在太短促了。”所以,胸量要放大一点。当你将度量放大了,就能真正过著安详的日子。要对治我见,就一定得交换立场,冷静地思惟:对方何以要做此选择。

  2、我爱

  利字当头,戒慎恐惧——

   “我爱”就是私心,私心会引导人走入迷茫的森林里。一个人执著于自己所拥有的,沉迷在自己的成就中,那么,这个人已经迷失了自我。所以,我爱的观念一定要舍。因为自私自利,往往会让我们身陷在无法摆脱的麻烦当中。

   以你们电信局发包工程为例,负责工程招标的某甲原本决定由某家有执照、品质优良的厂商承包,但另一家厂商恰巧是某甲的亲戚,就跑来向某甲说:“○○,不要给这家厂商承包,我的价格比他更便宜,还可以让你拿回扣,或是包个红包意思一下。”这时,你就要小心了。有时候,我们一刹那的抉择错误,甚至会让你身败名裂。只不过是些蝇头小利,却会导致你焦头烂额,乃至一文不值。

   碰到“利”字当头时,你一定要好好冷静。只要秉公处理,依循正当的程序和规定,发包给合法的业者,即使出纰漏,那是厂商的问题,责任并不在你。如果你在心里盘算:(这家厂商价格比较便宜,又是我的亲戚,更何况我还可以从中牟利。)就勉为其难的把工程发包给自己的亲戚,如此一来,万一出了问题,那就难辞其咎了。

  爱你所做的事——

   “我爱”会让自己失去理性,甚至面临没有选择余地的窘境。因此,我们要恢复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点。人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很有感情,而感情必须建立在理性上,理性则应建立在智慧上。意即智慧支持著理性,理性支配著感情,使我们的心产生一种正确的水平线。那么,你将不会误导自己的一生。至于别人对自己有任何看法,那根本不重要。

   人都生长在充满苦恼的世间里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喜欢听好话,罕有人爱听迫害性、攻击性的语言,但圣人则不然。他二十四小时都处在感恩的心态中,对于语言的顺耳、逆耳,并无个人的好恶。

   家喻户晓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的妻子是众所皆知的悍妇,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时常教导我们要慈悲、忍让,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师母的凶悍是远近驰名的,您为什么不教化她呢?”苏格拉底说道:“正因为她如此的凶悍,如果我能够容忍她,就能够容忍全世界的人了。”这句话遂成了千古名言,其中确实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学问和智慧。由此即可得知,即使是一个很坏的人,他也能成就我们的修养。

   所以,娶到悍妻的人有福报了。你现在应该改变一下对老婆的观感,不要一天到晚老是和她吵架。她很凶,你就要这么想:(她在成就我的修养。所以,能够让我动心忍性,增益我所不能的,非我老婆莫属。)就这样,把观念转变一下——爱你所做的事情,不要只选择你所爱的事情去做。

   爱你所做的事——因为你已经结婚了,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那么,你就要爱自己当初的抉择,接受现况,并调整自己的内在,否则的话,我们将没有办法过日子。我们可以把从前那种火爆、分裂、抗拒、斗乱的心态转变一下,认为每一个人都在成就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帮助我们。对我们好的,我们向他学习;对我们不好的,我们感恩。那么,这个自私自利的“爱”就会放大。《孙子兵法》中曾说:善待你的敌人,你的敌人就会消失。你不好好对待敌人,他就永远在你面前,因为敌人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生命的意义在觉醒——

   因为一直被牢不可破的观念束缚著,我们始终找不到一个解脱之道,所以我们要接受佛法的洗礼。接受真理的薰习,你才能完成生命的觉醒,否则生命有何意义呢?

   记得以前尚未学佛时,每到中秋节前夕,大约一星期前就开始期待了。到了中秋节当天,就约女朋友到植物园或是新公园去散散步,然后就坐下来发呆,再不然就是吃月饼、喝喝茶、吃柚子,看著来来往往的情侣......

   我们每天过著毫无目标的生活。早晨起床、如厕、盥洗、上班、吃午餐、看股市行情。下班后,有家庭的人赶著回去煮饭,单身汉就到KTV、MTV等娱乐场所玩乐,直到筋疲力尽才回家,就这样茫然、毫无所获地混过一天。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到了今天,虽然已经年纪老大,却还不觉悟。他从未思索过,有朝一日躺进棺材里,自己什么也带不走。

   因此,我们应该猛然警醒,要开始觉悟了:你所执著的色身,不是永恒的。你所执著的爱人,不是永恒的。你所执著的金钱,也不是永恒的。那么,世间何者方为我们真正的生命呢?智慧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安详才是我们真正要寻找的,解脱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

   释迦牟尼佛曾说:如果你今生今世没有得到解脱,或许将生生世世做牛做马,并不一定每一生、每一世都能做人,没有那么便宜的事。如果说,你生生世世都做人,那么,牛马谁来做呢?想想看,哪有这么好的事?老是你骑别人,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果的定律是公平的,马会变人,人也会变马,这辈子你骑它,下辈子换它骑你。

   如果投胎为畜生,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即使讲佛法,你也听不懂啊!所以,诸位对于我们所爱的金钱、名利、色相、男女,固然无法完全舍,却要看得很平淡。然而我们从小所受的学校教育中,除非极特殊的因缘,否则很少教导我们去追求洒脱、自在、解脱的思想。

  3、我慢

  傲慢之墙,自我束缚——

   “慢”就是骄傲的意思。换言之,也就是自尊心过份强烈。由于长时间太过于保有自己的自尊心,因此,他的内心里面变得很敏感、变得神经衰弱,别人善意的建议,他都会误认为是恶意的攻击跟伤害。由于太过于保护自己,以致内心里容不下任何一个人,这称之为骄傲、我慢。

   人人都希望当个老大哥或是老大姐,来照顾别人、保护别人。大家都有慈悲、爱心,希望去保护弱者。但是,某些人虽然能够发挥自己的慈悲心去保护弱者,却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也不甩任何人。由于我慢,所以我们长时间生活在一种强烈的无知(没有智慧)里。我们落入自己的陷阱,对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做种种的自我假设。在这些自我假设无法突破的时候,所存留的就是自己的看法。由于我慢的围墙挡住别人,他的看法就永远束缚在自己的知见里面。我慢的人不能接受别人对他的建议,也无法接受别人…

《断除四烦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