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重点提示
慧律法师主讲
请合掌,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好,请放掌。
讲 经前有重点要提示,今天是2007年1月5日,这是师父出家以来第三次讲楞严经。第一次的楞严经在1985年,高雄美浓镇雷音寺,讲经比丘僧团听。当时有 录音,没有录影。但是,录音的效果不好,中间又掉了好几卷,所以没有办法整套来出,当时师父三十二岁。第二次讲《楞严经》,用台语的,在高雄文殊讲堂, 1992年,在高雄文殊讲堂讲第二遍,有录音,有录影,那么现在正在积极的整理,台湾和闽南地区的人、佛弟子,都听得来。最近我们一直接到电话,而且是每 天,或者是EMAIL,或者是打电话,一直祈求师父能健康,能够用国语为我们佛弟子,虔诚的佛弟子,想听《楞严经》的人,再讲一遍。由于种种的因缘全部都 具足,那么师父也健康起来,那么就答应了,说要讲这一部《楞严经》。
《楞严经》跟《楞伽经》是三藏十二部经,公认为最难理解的,最艰涩、最 难理解的二部经典。如果要讲一些故事,讲一些往生的事例,劝人家念念佛,或许诸位看看书,有一些佛教的故事书,或者讲因果的,讲讲劝修念佛的,大致上,佛 弟子都可以看得来。但是这一部《楞严经》就是没有办法。如果没有大悟,就算你出家十年、二十年都讲不来。看,那就根本没有说,有看没有懂。由于它太难,太 艰涩,所以一般人到中途都放弃。唉!这么难!我念佛了,等阿弥陀佛来接引。大部分都抱着放弃的心态,都放弃。因为看不来。那么在台湾有几位诸山长老,讲这 个《楞严经》,大部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全部都是用台语的。如果你想要利益无量无边的佛弟子,就不得不用国语的再讲一遍。如果要让正法重现,末法时期, 再一次的佛慧高照,转大*轮,破魔境界,只有讲《楞严经》。讲这个《楞严经》前,诸位必须有一个很健康的心态。譬如说有一个人带了一瓶毒药,一个瓶子,里 面是毒药,要去仙人那边求这个甘露,这个甘露水是起死回生的妙药。来到这个仙人的旁边,仙人告诉他:你要求我的仙丹妙药,甘露不死之药,要盛这个不死之 药,你必须把你那一瓶毒药先倒掉。那一瓶毒药先倒掉,洗干净,才能够接受我的甘露水,才带得回去。今天我们要讲《楞严经》,不管你以前是修的什么法门,亲 近的是哪一个上师,在哪一个道场修持,拥有任何的知见,我们都必须统统放下来。在《瑜伽师地论》这么说:众生着于五欲六尘而有轮回,修行人着于知见,继续 轮回,修行人贪着财色名食睡,所以,生灭执着的心一直摆脱不了,所以一直轮回。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别人看法跟 他稍微不一样的,就说别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样的法门是一种罪过。有的人弘扬了某一个法门,就一直排斥其他的法门,这不是佛陀的正确的思想。佛法没有这 样子。那么我们今天要讲这个《楞严经》,诸位要万缘放下。暂时放下你以前看的经典和建立的种种知见,我们一起来接受佛陀在《楞严经》上的指示,来接受佛陀 的甘露法雨,这样甘露才装得回去;否则一直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一直排斥一个角度,那么,法不受益。古来有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为什么叫 开慧的楞严?第一个就叫你拾识用根,捨生灭的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用根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性。众生看一件事情,马上落入观念,卡在观念,同时执着一个 观念,不知道自性本空。所以一直没有办法显现那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显露不出来。在《楞严经》里面,见就是性,无性不能见。闻就是性,无性不能闻。见一 切法,即见自性,相尽性就显,看不破假相,就只有生灭轮回。二话不说,就一直轮回。开慧的楞严。所以,要开智慧,一定要明心见性。所以,《楞严经》就是叫 你大彻大悟,叫你明心见性。因为它叫你捨识用根,舍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一切众生的修行,都在相上打转,计较这个,计较那个。有一个居士,在电 梯碰到师父了。我问他:老菩萨!你一天念多少佛呢?他说,我一天念三万!他说:师父,你也念佛吗?我说:念啊,当然念啊!他说:师父,你一天念多少呢?我 说我一天念一句。他说:啊?你只有念一句?我说我这一句,从早念到晚,从晚念到早,从不间断,只有念这一句。你那三万还有间断呢,我这一句还没间断呢。我 们要了解佛法是心法,是自性的法门。自性一定要自度,佛只是给我们增上缘,不能搞错。成佛的法华,在《法华经》里面有授记,为这些弟子们授记,包括这些证 阿罗汉果的,还有极恶的众生,就是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佛陀也跟他授记。这成佛的法华,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但是有没有碰到因缘,这个问题就出来了。 如果你没有碰到善知识,没有碰到这个因缘,你有佛性,你也开显不出来,没有用。所以,这个是成佛的法华。《法华经》里面是讲究竟一实相的道理,一实相的道 理。富贵的华严,为什么讲《华严经》是富贵呢?因为它的内容是包罗万象,讲理无碍法界,事无碍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一能容大,大能容小,一 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海印三昧同时显现,就是华严的境界。不读华严,不知佛教的富贵。所以自古以来说: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 华严,这个都是大部的经典。那么另外,《涅槃经》,什么叫做大般涅槃呢?就是每一个众生,有因缘碰到佛法,都能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叫做大般涅槃。另外一 个就是《楞伽经》,这个都是大部的经典。《楞严经》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经,这个《楞严经》包罗万象,接近七万个字,六万九千多字,是指经文,不是注解。经文 六万九千多字,将近七万个字,包罗万象。《楞严经》如同小部的大藏经,换句话说,把《楞严经》好好地研读一遍,等同看过一遍大藏经的精要、精华。这个《楞 严经》包括禅、净、律、密,全部都包括在里面。禅讲明心见性,《楞严经》讲舍识用根,阿难找不到真心,佛陀七处征心,阿难就是找不到心,不是找内,就是找 外,就是找不到这颗心。讲舍识用根,就是叫你明心见性。净,譬如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后面有一句很重要的,就是入三摩地,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 定,进入三昧的状态,才叫做有功夫。我们很多人看经典都看一半。念佛打妄想,他不知道《弥陀经》进而那一句话很重要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 日,后面这四个字很重要:一心不乱。任何的法门要成就,统统要进入三昧的正定,否则不能成就。换句话说,你拜佛可以,行!你要拜得很有功夫。你念佛,行! 你要念得很有功夫,念到不起烦恼。你现在心都定不下来,临命终再病苦上身,内烦恼,外色身病苦,你要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三昧的功夫,行吗?很多人都误会了 修行的定义,念几声佛就叫做修行,拜几拜佛就叫做修行,吃吃素就叫做修行,这在佛法里面绝不是这么样子的,你念佛能达到念佛三昧定吗?念佛三昧定吗?在佛 前用功念佛,念珠放下来,下来又跟人家争吵不休,是非人我,这个哪算修行呢?你拜佛,能不能体悟,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呢?能礼也是空,所礼也 是空,其实,禅跟净本来就是不二的东西,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是一个饵啊,那就像钓鱼的一个饵啊!我们钓鱼不是要下一个饵吗?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就 是饵,告诉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总比没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经教,你心开意解,渐渐来,渐渐来,进入状态,佛陀说:到最后要进入什么?要三摩地, 就是进入三昧的状态。没有三昧,不可能成道的。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么都看得破,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自在,什么是非恩怨,到我们身上统统 没有发生。这种功夫,才叫做真正修净土的人,心净则国土净啊。我们现在弄错了方向,念几声佛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烦恼起来也不管它,跟众生斤斤计较,一天 到晚争吵不休,也认为自己在修行,连那个最基本上的和合无诤都做不到,修什么净土呢?净土它是心清净,完全清净,念佛达成一片,念佛三昧定,这样叫做修净 土啊!律,在《楞严经》里面讲,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四种清净明晦,这个就是律,杀、盗、淫、妄都禁止。那么密呢?就是五会楞严神咒,统统就 是咒心,不是抹布那一句,唵,阿拿咧。。。从那边开始叫做咒心,不是的。是从第一句开始到五会,统统叫做咒心。
大佛顶首楞严经重点提示(二)
慧律法师主讲
是从第一句开始到 五会,统统叫做咒心。南无萨怛他苏伽我耶,阿罗诃帝。。。从第一句到最后,五会统统叫做咒心。有很多人不了解,认为说:《楞严经》、楞严咒下午不能念!我 说:这是谁讲的?释迦牟尼佛诵五会楞严神咒,派文殊师利菩萨前往救度阿难被摄入淫室的时候,就是下午的时间。如果早上念楞严咒才有感应,那么下午就没佛 了?天龙八部跑去哪里呢?他们也上班、打卡吗?这讲得通吗?如果说:下午、晚上就不能念楞严咒,那么人家打楞严七、楞严咒七,怎么办呢?只有早上能念,下 午不能念,晚上不能念,那么,七天七夜还念楞严咒呢?还念七天七夜呢!下午怎么办?晚上怎么办?所以我们应当了解,经教不通,心性不明,乱说法义,坏佛正 法。那么这个《楞严经》它是属于密教部的,诸位,整部地看过大藏经的人都知道,整部的大藏经大致上分成几个部:一、叫做经部;二、叫做律部;三、叫做论 部;四叫做经疏部…
《大佛顶首楞严经重点提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