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重點提示

  大佛頂首楞嚴經重點提示

  慧律法師主講

  請合掌,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好,請放掌。

  講 經前有重點要提示,今天是2007年1月5日,這是師父出家以來第叁次講楞嚴經。第一次的楞嚴經在1985年,高雄美濃鎮雷音寺,講經比丘僧團聽。當時有 錄音,沒有錄影。但是,錄音的效果不好,中間又掉了好幾卷,所以沒有辦法整套來出,當時師父叁十二歲。第二次講《楞嚴經》,用臺語的,在高雄文殊講堂, 1992年,在高雄文殊講堂講第二遍,有錄音,有錄影,那麼現在正在積極的整理,臺灣和閩南地區的人、佛弟子,都聽得來。最近我們一直接到電話,而且是每 天,或者是EMAIL,或者是打電話,一直祈求師父能健康,能夠用國語爲我們佛弟子,虔誠的佛弟子,想聽《楞嚴經》的人,再講一遍。由于種種的因緣全部都 具足,那麼師父也健康起來,那麼就答應了,說要講這一部《楞嚴經》。

  《楞嚴經》跟《楞伽經》是叁藏十二部經,公認爲最難理解的,最艱澀、最 難理解的二部經典。如果要講一些故事,講一些往生的事例,勸人家念念佛,或許諸位看看書,有一些佛教的故事書,或者講因果的,講講勸修念佛的,大致上,佛 弟子都可以看得來。但是這一部《楞嚴經》就是沒有辦法。如果沒有大悟,就算你出家十年、二十年都講不來。看,那就根本沒有說,有看沒有懂。由于它太難,太 艱澀,所以一般人到中途都放棄。唉!這麼難!我念佛了,等阿彌陀佛來接引。大部分都抱著放棄的心態,都放棄。因爲看不來。那麼在臺灣有幾位諸山長老,講這 個《楞嚴經》,大部分,可以說到目前爲止,全部都是用臺語的。如果你想要利益無量無邊的佛弟子,就不得不用國語的再講一遍。如果要讓正法重現,末法時期, 再一次的佛慧高照,轉大*輪,破魔境界,只有講《楞嚴經》。講這個《楞嚴經》前,諸位必須有一個很健康的心態。譬如說有一個人帶了一瓶毒藥,一個瓶子,裏 面是毒藥,要去仙人那邊求這個甘露,這個甘露水是起死回生的妙藥。來到這個仙人的旁邊,仙人告訴他:你要求我的仙丹妙藥,甘露不死之藥,要盛這個不死之 藥,你必須把你那一瓶毒藥先倒掉。那一瓶毒藥先倒掉,洗幹淨,才能夠接受我的甘露水,才帶得回去。今天我們要講《楞嚴經》,不管你以前是修的什麼法門,親 近的是哪一個上師,在哪一個道場修持,擁有任何的知見,我們都必須統統放下來。在《瑜伽師地論》這麼說:衆生著于五欲六塵而有輪回,修行人著于知見,繼續 輪回,修行人貪著財色名食睡,所以,生滅執著的心一直擺脫不了,所以一直輪回。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爲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別人看法跟 他稍微不一樣的,就說別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樣的法門是一種罪過。有的人弘揚了某一個法門,就一直排斥其他的法門,這不是佛陀的正確的思想。佛法沒有這 樣子。那麼我們今天要講這個《楞嚴經》,諸位要萬緣放下。暫時放下你以前看的經典和建立的種種知見,我們一起來接受佛陀在《楞嚴經》上的指示,來接受佛陀 的甘露法雨,這樣甘露才裝得回去;否則一直卡在某一種觀念裏面,一直排斥一個角度,那麼,法不受益。古來有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爲什麼叫 開慧的楞嚴?第一個就叫你拾識用根,捨生滅的意識心,用不生不滅的根性,用根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衆生看一件事情,馬上落入觀念,卡在觀念,同時執著一個 觀念,不知道自性本空。所以一直沒有辦法顯現那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顯露不出來。在《楞嚴經》裏面,見就是性,無性不能見。聞就是性,無性不能聞。見一 切法,即見自性,相盡性就顯,看不破假相,就只有生滅輪回。二話不說,就一直輪回。開慧的楞嚴。所以,要開智慧,一定要明心見性。所以,《楞嚴經》就是叫 你大徹大悟,叫你明心見性。因爲它叫你捨識用根,舍意識心,用不生不滅的根性修行。一切衆生的修行,都在相上打轉,計較這個,計較那個。有一個居士,在電 梯碰到師父了。我問他:老菩薩!你一天念多少佛呢?他說,我一天念叁萬!他說:師父,你也念佛嗎?我說:念啊,當然念啊!他說:師父,你一天念多少呢?我 說我一天念一句。他說:啊?你只有念一句?我說我這一句,從早念到晚,從晚念到早,從不間斷,只有念這一句。你那叁萬還有間斷呢,我這一句還沒間斷呢。我 們要了解佛法是心法,是自性的法門。自性一定要自度,佛只是給我們增上緣,不能搞錯。成佛的法華,在《法華經》裏面有授記,爲這些弟子們授記,包括這些證 阿羅漢果的,還有極惡的衆生,就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佛陀也跟他授記。這成佛的法華,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但是有沒有碰到因緣,這個問題就出來了。 如果你沒有碰到善知識,沒有碰到這個因緣,你有佛性,你也開顯不出來,沒有用。所以,這個是成佛的法華。《法華經》裏面是講究竟一實相的道理,一實相的道 理。富貴的華嚴,爲什麼講《華嚴經》是富貴呢?因爲它的內容是包羅萬象,講理無礙法界,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一能容大,大能容小,一 爲無量,無量爲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海印叁昧同時顯現,就是華嚴的境界。不讀華嚴,不知佛教的富貴。所以自古以來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 華嚴,這個都是大部的經典。那麼另外,《涅槃經》,什麼叫做大般涅槃呢?就是每一個衆生,有因緣碰到佛法,都能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叫做大般涅槃。另外一 個就是《楞伽經》,這個都是大部的經典。《楞嚴經》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經,這個《楞嚴經》包羅萬象,接近七萬個字,六萬九千多字,是指經文,不是注解。經文 六萬九千多字,將近七萬個字,包羅萬象。《楞嚴經》如同小部的大藏經,換句話說,把《楞嚴經》好好地研讀一遍,等同看過一遍大藏經的精要、精華。這個《楞 嚴經》包括禅、淨、律、密,全部都包括在裏面。禅講明心見性,《楞嚴經》講舍識用根,阿難找不到真心,佛陀七處征心,阿難就是找不到心,不是找內,就是找 外,就是找不到這顆心。講舍識用根,就是叫你明心見性。淨,譬如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就是入叁摩地,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 定,進入叁昧的狀態,才叫做有功夫。我們很多人看經典都看一半。念佛打妄想,他不知道《彌陀經》進而那一句話很重要的: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乃至七 日,後面這四個字很重要:一心不亂。任何的法門要成就,統統要進入叁昧的正定,否則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拜佛可以,行!你要拜得很有功夫。你念佛,行! 你要念得很有功夫,念到不起煩惱。你現在心都定不下來,臨命終再病苦上身,內煩惱,外色身病苦,你要往生極樂世界,沒有叁昧的功夫,行嗎?很多人都誤會了 修行的定義,念幾聲佛就叫做修行,拜幾拜佛就叫做修行,吃吃素就叫做修行,這在佛法裏面絕不是這麼樣子的,你念佛能達到念佛叁昧定嗎?念佛叁昧定嗎?在佛 前用功念佛,念珠放下來,下來又跟人家爭吵不休,是非人我,這個哪算修行呢?你拜佛,能不能體悟,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呢?能禮也是空,所禮也 是空,其實,禅跟淨本來就是不二的東西,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那是一個餌啊,那就像釣魚的一個餌啊!我們釣魚不是要下一個餌嗎?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就 是餌,告訴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總比沒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經教,你心開意解,漸漸來,漸漸來,進入狀態,佛陀說:到最後要進入什麼?要叁摩地, 就是進入叁昧的狀態。沒有叁昧,不可能成道的。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麼都看得破,什麼都放得下,什麼都自在,什麼是非恩怨,到我們身上統統 沒有發生。這種功夫,才叫做真正修淨土的人,心淨則國土淨啊。我們現在弄錯了方向,念幾聲佛就認爲自己很有修行,煩惱起來也不管它,跟衆生斤斤計較,一天 到晚爭吵不休,也認爲自己在修行,連那個最基本上的和合無诤都做不到,修什麼淨土呢?淨土它是心清淨,完全清淨,念佛達成一片,念佛叁昧定,這樣叫做修淨 土啊!律,在《楞嚴經》裏面講,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四種清淨明晦,這個就是律,殺、盜、淫、妄都禁止。那麼密呢?就是五會楞嚴神咒,統統就 是咒心,不是抹布那一句,唵,阿拿咧。。。從那邊開始叫做咒心,不是的。是從第一句開始到五會,統統叫做咒心。

  大佛頂首楞嚴經重點提示(二)

  

  慧律法師主講

  

  是從第一句開始到 五會,統統叫做咒心。南無薩怛他蘇伽我耶,阿羅诃帝。。。從第一句到最後,五會統統叫做咒心。有很多人不了解,認爲說:《楞嚴經》、楞嚴咒下午不能念!我 說:這是誰講的?釋迦牟尼佛誦五會楞嚴神咒,派文殊師利菩薩前往救度阿難被攝入淫室的時候,就是下午的時間。如果早上念楞嚴咒才有感應,那麼下午就沒佛 了?天龍八部跑去哪裏呢?他們也上班、打卡嗎?這講得通嗎?如果說:下午、晚上就不能念楞嚴咒,那麼人家打楞嚴七、楞嚴咒七,怎麼辦呢?只有早上能念,下 午不能念,晚上不能念,那麼,七天七夜還念楞嚴咒呢?還念七天七夜呢!下午怎麼辦?晚上怎麼辦?所以我們應當了解,經教不通,心性不明,亂說法義,壞佛正 法。那麼這個《楞嚴經》它是屬于密教部的,諸位,整部地看過大藏經的人都知道,整部的大藏經大致上分成幾個部:一、叫做經部;二、叫做律部;叁、叫做論 部;四叫做經疏部…

《大佛頂首楞嚴經重點提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行人的通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