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起来,馒头要用撕的,馒头不能这样子,出家众馒头不能这样咬的喔。这没有威仪。出家人 吃这个馒头要这样子,撕一块,还要遮起来,撕一点点,还要遮起来。好累,好辛苦!我就比较聪明,我要吃馒头,门关下来,这样撕吃到什么时候呢、门关起来, 没有人看到,这样比较快了。一个馒头吃了老半天,吃了快一个钟头,啥事都不能搞,那不行。这个可不行。有很多事情要做。是不是?我还是很文雅的,所以说, 这个看情形。
底下,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有为是无为家用,无为是有为家依。无为法是有为的依,家依。简单讲:有为就是用,无 为就是体,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一如,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有为是无为家用,无为是有为家依,无为是有为的依靠,家依,就是归就于本体了。总会归 到,最后就是会归到本体,不可得。不住于依,依就是。。。做一下笔记,不住于依就是根尘相对,叫做依。六根面对六尘,依就是依靠,六根依靠六尘,做种种的 刺激,产生强烈的执着,这个就是生死轮回心,眼睛看什么,统统贪;耳朵听什么,统统贪;嘴巴吃什么,统统贪,没有一样不贪。禅宗里面讲的,二六时中,不倚 一物,你依靠任何东西,那个东西只要是生灭的,你就会变化,就会失望,就会痛苦。所以,全世界的人都不能依靠,只有依靠我们的清净自性。你依靠你的先生, 你先生死了怎么办?你哭得死去活来。你依靠你的先生,你的先生是生灭法呢!你依靠你的老婆是生灭法呢,她会变化的呢!你依靠你的儿女,你的儿女会不会孝 顺,是一个问题呢,能孝顺最好。所以,全世界的人都不可靠,我不是叫你不要信任别人,而是说:所有的统统是生灭无常相。哪一天要起变化,不知道。前几天台 湾的新闻报导,有一对夫妻很恩爱,大学就认识了,建立一个家庭,建立这个家庭以后,生了三个孩子,一个男的,二个女的,恩恩爱爱,结果,这个先生有一天去 上班,没有死啊,脑死,变成植物人,躺在那边。本来很恩爱的,全家收入要靠她先生的,要照顾她先生,去加护病房看,躺在那边。三个孩子不懂事,吵着找爸 爸,吵着要钱,每天晚上掉眼泪,那一种痛苦,不是我们出家人能体会的。再来,没有米,没有钱,丈夫植物人,三个小孩嗷嗷待哺,日子怎么过呀,不要说学佛 了!所以,我们了解,只要你想依靠任何东西,那个东西只要无常,就不可靠。有时候,你想依靠的东西,会变成你的负担,反过来,要依靠你。所以夫妻之间,谁 依靠谁还不知道!底下说,故云如空无所依。就像虚空,无所依靠,心生灭义,心真如义。底下就解释,心真如是什么意思呢?心真如者,譬如明镜照像,反过来, 镜喻于心,像喻诸法。若心取法则涉外,涉外就是心跑掉了,跟着跑出去玩,收不回来了,这个心易放难收呀,安逸习惯了,不受约束的,像猕猴一样,这一根树枝 攀缘另外一个树枝,这个妄想打完,打另外一个妄想。若心取法取涉外,意思就是如果心着于假相的外境,心就定不下来。因缘即是生灭义,这个妄想心就一直起 来,一直起来。。。不知道这个妄想心不是主人,我们的主人是真如自性,这个生灭心是做客的。在《楞严经》里面讲,主人跟客人要分清楚,主人是住着不动的, 客人是来住了一、二天,就要搬家了,生灭心就是客人,如如不动就是主人,我们要找到主人。所以,起心动念统统是生死。所谓起心动念,是指起执着的心,起分 别的心,那大彻大悟的人会不会起心动念?也会呀,起什么心?起慈悲心。起什么心?起喜舍心。起什么心?起大般若智慧妙用心。也是起心啊,就是除掉那一层的 执着。若心取法即是涉外,因缘就是生灭义。不取诸法,即是真如义。不取诸法,就是歇即是菩提,放下,当下这一念就是佛。所以,放下一切念就是佛。所以,你 要做佛吗?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想当佛吗?记得,万法着不得,执着不得。要执着,念佛。你没有办法见真如自性,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集中火力念,求生极 乐世界。不要取缘起缘灭的假相,不取诸法,就是真如义。声闻闻见佛性,声闻,比喻作小根器的。声闻根器的人,只是听闻到有佛性这么一回事,人人皆可以成 佛,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得到佛性的妙用,叫做声闻闻见佛性。声闻人,就是比喻小根性的人,有听到,人人都可以成佛,可是,自己没有去履行、体悟。菩萨眼见佛 性,菩萨,是指大根性的人,眼见,诸位!加二个字:即是佛性,佛性的底下再加二个字:作用。菩萨就是大根性的人,菩萨眼见一切相,当下如如不动,就是佛性 的作用,镜子没有任何的痕迹。菩萨眼见佛性,而菩萨眼见,见就是性,无性不见,《楞严经》讲的。见一切法就是真如自性,不加任何的知见,任何的善恶、是 非、对错,统统是知见立知,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了达无二,无二就是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心境不二,不二就是真如自性,名平等性。性无 有异,真如自性本来没有什么差别。用则不同,但是它的大用是不一样的。在迷为识,诸位,上面加一个心,心如果在迷,就叫做意识心。心在悟,叫做智。同样那 一颗心,只是迷悟之别,迷了叫做意识心,悟了叫做大智慧心。转识成智是在内心里面转。顺理为悟,顺事为迷。做一下笔记,顺一,上面写两个字:无生,无生的 底下一个括号叫做:空,如果你见一切法都是无生,都是毕竟空,那么这个就是开悟的人。那么一切法色即是空,就没什么好执着的了。再美的东西,它会变化,再 有钱人也会死,再漂亮的小姐也会老,再大的帅哥也会老,会变成老头。顺着无生的理,就是开悟的人。顺事为迷,顺事就是假相,事就是假相。执着于假相的人, 就是迷。迷即迷自家本心,没有另外一颗心,只是你把它搞迷了,悟也是自己的心,悟即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这个悟做一下笔记,是指证悟,不是指解悟,证悟 是有功夫,包括那一些习气都断掉,是这样子的,一悟永悟,而不是停留在理解,但是,习气断不了,知道万法皆空,碰到事情还是贪啊。了解一切法无生,可是碰 到境界,还是迷啊!所以这个不是指解悟,是指证悟。 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就像太阳光出来了,当我们开采了我们的清净自性出来,无明就破了,暗是比喻无明、烦恼。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智 慧就像太阳一出来,就不会跟烦恼同时出现了,因为你就知道那是不可得了,你也不要一直起执着的心,也不会起分别心,了心及境界,妄想即不生。了就是透视、 透彻观照,这个就是了。这个了了不得,透视了我们这一颗妄想心,刹那生灭变化,透视了境界是缘起缘灭的假相,心境俱不可得,唯存一个真如般若智慧的心,冷 静地看一件事情,不被客观的环境所左右,情绪没有高低潮,妄想即不生,妄想即不生,即是无生法忍。这无生,一切法不可得,证到无生法忍,这个忍就是印证, 无生法忍就是证悟到无生,一切法无生的这种忍辱,不是勉强的忍辱,一般人的忍辱就是:我忍下来!明天碰到人家欺负他,我忍!再有人家欺负他,我再继续忍! 用这种方法忍,有一天你会爆炸,你会得精神病,因为你有在忍嘛!那如果我,我不一样,有人欺负我,我不需要忍,因为我就空,不要觉得我在忍辱,那还有一个 我,有一天忍不住,不就爆炸了吗?是不是?万法当体即空,没有能忍的人,没有所侮辱我们的人,没有这个对象啊!在《阿含经》里面讲,不相在,这个相根本就 不存在,《阿含经》讲的。你所执着的那个人,根本就不存在,爱他,他,对象根本不存在;恨他,他也会死、会烂、会坏,他本身当下就不存在,《阿含经》讲 的,不相在,这个你所执着的对象,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禅,本有,就是我们的大透顶智慧,涅槃的妙心,根本就存在,不必 借着这些形式上的什么所谓修道、坐禅。是不是?悟了就是嘛!就是究竟的禅。不修不坐,即是如来清净禅。修,生灭造作;坐,是行、住、坐卧四个威仪里面的一 种。人总要死,如果坐在那边叫做修行,那么人死了以后躺下去,就没修了?打坐在那边叫做修,那么,起来走路呢?是不是修呢?所以,我们了解,禅不一定是 坐;坐不一定是禅,就是如来清净禅。如今若见此理真正,如果你能够真正的见到这个真理,不造诸业,记得,不造诸业,你看,这个马祖道一禅师可真的不得了, 他还附带加一句,要对因果负责的。大彻大悟的人就可以胡搞非为吗?不行,更要对因果负责,不造诸业啊。连造善业都不可以执着,何况造恶?随分过生,随分: 随着自己的福分,分就是自己的福报,你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少的福分。一衣一衲,坐起相随,只要一衣,简单穿个衣(指袈裟),这个衲,是比喻衣服破旧 了,叫做衲,补了叫做衲。表示生活简单,把物质的享受降到最低点,把精神的领域升华到最高点,就是佛。用我们听得懂现在的名词就是:把物质的享受降到最低 最低,简单的衣食住行;把心灵的智慧,提升到全世界最高超的,用心灵来享受生命,就是佛。所以,佛陀就是全世界最懂得享受的人,最懂得享受的人。一衣一 衲,坐起相随,注意听喔!无论你。。。坐就是静态,起就是动态,动跟静,静跟动,怎么样?真如不生灭的心性相随。所以,中间要加几个字:坐起,真如不生灭 心性相随。不生不灭的心性,随时随地都跟你陪伴着,见一切相,一切纷争,没有任何的意义,也不必看众生的过失,因为他是众生,一定会有过失。戒行增薰,要 好好地持戒薰习。积于净业,净业,做一下笔记,身净、口净、意净,就是表一切的善,都是从这里面显现。身、口、意三业清净,积于净业,不可以妄想乱做。但 能如是,何虑不通?虑就是烦恼,通就是开悟。你又何必烦恼不会开悟呢?意思是:按照马祖道一禅师的开示,就这么样子直下承担,你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你就是 佛。久立诸人珍重。您们站着闻法辛苦了,诸位要好好地珍重。这个久立,还有一个叫做表法的,表示疲惫轮回生死的人,疲惫于六道轮回生死的人。如果。。。这 个久立,站久了会疲惫嘛!所以,疲惫于生死的人,就是久立。久立诸人珍重。底下是马祖道一禅师的简介,这个就自己看,我们的时间没有办法,我慧律已经尽已 之力,竭已之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慧律已经尽力了。
回向:
愿以此功德,消灾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师父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以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