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疑 >
【问: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答: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
又汝以无始已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顿灭,岂以久来之不肯灭耶?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渗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渗而不肯出也?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
又如有人一生已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
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堕陷也。 】
译:
问:众生无始劫以来造下了无量的罪业,这一辈子又没遇到一个善知识指导,又接着造业不断,无所不做。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临命终的时候念十句佛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出离三界呢?从因果上,怎么能讲的通呢???
答:众生无始劫以来善恶因种的是多是少,是强是弱,我们无所得知。但能够在临命终遇到善知识指导十念成就的人,都是很有善根的人,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有在临命之时遇到善知识开示十念成就的机遇。一个恶业多的人,连善知识都遇不到,又谈什么十念成就呢?!
并且你认为无始劫所造的恶业重,而临命终这短暂十念的善业就轻。其实不然,善恶业的轻重比较不在于时间多少,而是在于缘、心、决定这三种因素。
在于心,是因为虚妄颠倒生出造恶业之因,而因善知识开示而念的阿弥陀佛名号是真实的功德。一虚一实怎么能相互比较呢?!这就好比一间房屋历经一万年的黑暗,但只要日光一照,黑暗即刻消失,哪有因为黑暗的时间久就不灭的道理?!
在于缘,是因为造业的时候我们是以贪瞋痴而生,境界因缘都是虚妄,简单讲引起我们造业的因缘本身就是虚妄颠倒的;而念佛则不同,念佛是我们知晓了具真实功德的阿弥陀佛圣号后的发自菩提心而念佛。一真一伪怎么能相互比较呢?!就好像我们中了毒箭,中毒很深已经伤肌破骨。 但是一旦得到冶疗的良方,就能箭拔毒除,立刻痊愈。怎么会因箭深毒渗而不肯出呢?!
在于决定,是因为造恶是有间断,有期盼心的;而念佛而不同,佛号与佛号之间没有间隙,而且舍命之时随即往生,念佛的善心猛利所以能够往生。好比十条束在一起的绳子,一千个人也拉它不断,但是一个注重少年只要一剑下去它就即刻断开。就像累积了一千年的柴禾,用一粒豆大的微细火苗点燃,一下子便会烧得精光。
再好比一个一辈子行善修福,本应该可以升天的,但假若他临命终时,一念很强烈坚决的恶念,那么也就因此而堕入地狱。恶念虽然虚妄但是因为猛烈也照样排除一生的善业而令堕入恶道。何况你发一念极其猛利的念佛的真实心,无间断的善业,怎么可能无法排除无始劫以来的恶业呢?
佛经中又说:“一念念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的得罪。”十念念佛以猛利之心决定能够重生净土,根本不必怀疑。
世间流传临命十念往生,这要靠宿世的善根才能成就,绝对不能这样解释。如果这样解释的话,那我前世若无善根,岂不是今生临命终十念也不能往生了吗?《摄论》中讲到:只要发愿,决定往生,没有任何怀疑。《杂集论》也讲:只要你发愿往生安乐国(即极乐世界)就能往生,只要听到无垢佛的名号将来就能得到多罗三藐三阿耨菩提。而且他们也没有宿世的善因。你若是认为临命终十念猛利认真念佛,要有宿世修行的善根临终才能往生,这种看法可就大大地贻误众生了!希望诸位修行人好好深入思维这个道理。要坚固自己的道心,不要相信那些邪恶之见,延误了自己的慧命。
注:
「结业」,意思是业已经勾销,了此一切业障,跳出三界;如同证得果位,没有业障的束缚。
「 答: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 」
众生从无始以来所作的善业、恶业的多与少、强与弱是无人知晓的,但他在临命终时能遇到善知识,指点念十句佛就能往生的方法,这全是因为他宿世的善业强,才感得善知识现前指点,十念成就。若是恶业多的人,根本连善知识都遇不到,更别说十念成就了。所以有人会说,金光明砂一撒下去就能超度,这样岂不是个个都敢做坏事了?我要反问:你能遇到金光明砂吗?天下有几个人知道金光明砂的的用处?若不是听师父介绍,你如何得知金光明砂是专门超度用的?那也是要修无量的善因缘福报,才能认识金光明砂的用法。你若是拿给一个不懂佛法的美国人、日本人,没准他会怪你拿沙子给我干什么用?所以说在座诸位,知道要走进佛门,知道请金光明砂来用,知道佩戴楞严咒,都是相当有福气、相当有因缘的人,这样子才得以遇见佛法。
「 又汝以无始以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 」
现在以三种道理来比较无始恶业与临终十念,何者为轻、何者为重。因为轻重是不一定的,并不在多少与时间的久近。意思就是说,你认为无始劫来所做的恶业很重,临终十念的善业很轻,这种说法道理不足,业的轻重不能这样比较。
譬如一个房间很暗,一千年都不曾有光明,然而点亮灯火,刹那间就变成一片光明了;而不能说房间黑暗了一千年,那么点燃灯火后也要过一千年才能照明。只要点燃灯火,立刻重见光明。这就是在说我们心的问题。所以在临命终时,不论你之前造了多大的恶业,只要讲了十念决定往生的道理给你,使你坚定信心,那么必然往生。所以看完这一疑,实在佩服智者大师真正是厉害!他把众生所有的疑问都提出来了。从前我也有这样的疑问,看到这一疑就涣然冰释了,原来造业的轻重并不是以时间久近而论。有些人稍微遇到一点事情就自卑了,认为自己不能往生,恶业太重,佛不接引等等。这就要看看下面这三种道理了。
「 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
这个「决定」实在厉害!决定就是绝对不怀疑,你要想百年之后安详往生,你就要常常想:佛说十念往生,我要对佛有信心,我不论有多大恶业,只要按佛说的去做,我决定能往生!所以在座诸位,你不能老给自己泄气,觉得自己酗酒啊、玩女人啊、杀人啊,甚至有人因家贫而被迫接客,做了不清净的业,恶业太重,破戒太多,内心深觉罪恶,无法往生;都不要这么想,要完全放下!绝不能因疑成障,因为感到自己恶业太重而产生怀疑,形成往生的障碍。
这无异于佛在殷切接引,而你自己却一再地拒绝,很久之前祖师大德就有论述过。好比佛慈悲地垂手说:「上来啊!上来啊!」而你却摇手说:「佛啊!我业障很重,你不要来接引我了!」佛说:「不要紧啊,只要你把手伸给我,我就拉你上莲花台。」「不用啦!不好意思啦!我从前还接美国客、日本客,我很肮脏的。」佛说:「不管你接过多少客人,来我世界都得清净,全都不要紧!」可是我们的手始终都不肯伸向佛。这怎么会是佛的问题呢?根本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啊!所以现在知道我们该怎么做了吗?应该说:「佛啊,我确实做过坏事,你说过同样要接引我,来!」伸出手去,让佛接引你。以前没听到佛法没办法,但绝对没有关系,从今天开始好好做, 不要有自卑感,一定要去掉凡夫自卑感的执著。 这样,我们便具足了心、缘、决定。
「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 」
在造业时,是由于无明颠倒产生了贪、嗔、痴;念佛就不同了。造业是虚妄的,念佛是实在的。虚妄是无实体的,遇到实在立刻瓦解粉碎,因为佛号念念相续,虚妄之业就消失了。念佛是实在的,这才是我们本性上的东西。不必怀疑,我们造罪是因为心生虚妄,而念佛不是虚妄。念佛的是清净本性,所念的是自性之佛,还有他方阿弥陀佛的加被力,这些都是实在的。所以业是虚妄颠倒而生,佛则是实实在在的自性的功德,一者是虚无的,一者是真实的,虚妄遇到实在,怎么可能不被消除呢?
「 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暗顿灭。岂以久来之暗,不肯灭耶? 」
一万年不见天日的暗室,只要灯光一照射,黑暗立刻就消失了,怎么能说因为长时黑暗就无法重见光明呢?这个比喻就是讲,不论曾经黑暗了多…
《《净土十疑论》译解 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