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十疑论》译解 8▪P2

  ..续本文上一页久,只要阳光一照,光明立现!当然这是指对待过去而言,绝不能因为这样就又继续造恶了,不要以为没关系可以拼命造业,临命终才来念佛。这个比喻是对以前从没听过佛法的人讲,在听到以后就不能再造恶了。总之,这里强调了并不因为长时黑暗,在阳光照射时就不肯灭,没有这种事。

  「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 」

  暗就是愚痴,痴暗就是没有智慧。颠倒生,就是背觉合尘。念佛之心与痴暗之心,一者是真实的,一者是虚伪的,怎么能相比呢?

  「 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惨,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惨,而不肯出也? 」

  比如有人被毒箭射中,箭射入很深,毒发凄惨,伤害肌肤,破坏骨头;但是一旦得到冶疗的良方,就能拔箭除毒,立刻痊愈。意思就是说众生虚妄颠倒,就像中了毒箭一样,一听到清净的佛号,就像得到灵药,刹那就能解除了。怎么能因为箭射得深、毒害很惨,就怀疑箭毒不能拔除呢?

  「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 」

  间心,指有间断,有空档;后心,指对将来有期望心,有妄想心。指在造罪业时是断断续续的。念佛就不同了,临终念佛是没有间断的。所以平时念佛要专、不间断,不去想到后面其他的念头,只知道现在一个念头叫做阿弥陀佛,当下一念没有间断,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就是念佛心。这样临命终时就能舍离身命。念佛之力很强大,于是就能决定往生。

  「 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 」

  就像十条束在一起的绳子,十分牢固,一千个人也拉不断;但是只要有一个小孩子持剑从中砍下,立即就能分成两段。意思是说不必担心业有多重,只要你有方法,有智慧。我常告诉诸位,要有本性的功夫。

  我将于八月十一讲演《顿悟无生般若颂》。十月十九、二十、二十一,凤山佛教莲社煮云法师往生的纪念,还将讲演《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为什么要讲这些本性的东西呢?因为非常重要。从前专门讲故事,现在要专门讲本性了﹋因为你们的根基渐渐成熟了,所以愈讲要愈有水准,愈有程度﹋我期望我们高雄以后做台湾省佛法最兴盛、水准最高超之处,所以要奠定好本性的东西。

  断烦恼其实就在刹那间而已,无始劫以来会造下恶业,就是因为对本性的东西不了解,否则一刹那就冰销雪释了。过去与别人都合不来的人,听经闻法久了,与大家都能合得来了,哪有越学佛越退步的呢?从前未学佛看别人都不好,学佛之后看人人都好了,这就是进步;学佛前看人人都好,学佛后反而看大家都不对,这就是退步了。

  我现在看大家就是人人好,不论信徒有没有顶礼,我都会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起去吃饭!」对他们都很好。众生实在没有办法,你若是眼睛不看他,出去又会诽谤你了﹋说你是大法师了,架子大了,饭煮好了也不叫我去吃﹋所以我都会招呼大家去吃饭,辛苦的是美慧 和吴 太太,又不是我﹋对众生很好他们就会拿红包出来,我就负责收起来﹋也是拿去做功德啊﹋所以我们现在学得很圆满,有智慧,人人好,尤其我们道场有个好处,就是不讲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很平静,很清凉。别人讲是非我们根本不要去听,还要阻止他,这样来这里修行的人大家都会充满欢喜心,很清净、很安详,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睡,当然男女众是分开睡﹋

  这种气氛很好,我很喜欢这种宁静祥和的团体,不喜欢分什么小党派、小派系。也规定这里的弟子们:在我阖上眼之前,所有未皈依的徒弟,都不分属于这些弟子。你们不晓得的是,若是让这些弟子剃度之后就各自收徒弟,那就不得了了!我住过的道场太多了,若是让各人收徒弟,那么若是有信徒拿一包水果来,就很怕让其他人看见:「师父你自己吃,不要让别人知道哦!」只顾自己的师父,不顾别的师父。所以我这里不能这样,所以徒弟都属于慧律法师﹋

  还有,这里的徒弟若是出去为别人诵经,或是开光,收到的钱都要交回来,不能归自己所有。你们有所不知,因为在里面诵经没钱,若是出去诵经,每件有二、三千元的收入,大家就都争着出去,都坐不住了。所以,出去诵经的钱都要交回来,让我老人家来处理﹋不能让你们太享受﹋若是让徒弟身上有太多钱,他就会想弄辆车来开,于是早晚课都会跑得没个人影,每天都找种种藉口,今天牙痛、明天肚子痛、全身上下到处痛,车子开出去就没人影了,哪里还会上早晚课,所以身上不能有钱。

  我教徒弟有我自己一套,很简单,住得下去就继续住,住不下去就走人。你是为法而来,不是为吃为住为收徒弟而来。所以做师父的也要有智慧,钱要控制得好,否则徒弟们不懂事,有了钱就会作出五花八门的事来,后果就很难收拾了。徒弟们收的供养都不属于自己,所以你们过年拜三千佛,不管你们供养哪一个,最后都是交回来的,不交的枪毙﹋交回后由我来完全平均分配,这样才公平。(众鼓掌)所以我们要有处理事情的智慧,要有处理烦恼、贪嗔痴的办法。

  「 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 」

  就像累积了一千年的柴禾,用一粒豆大的微细火苗点燃,一下子便会烧得精光。意思就是,人若是智慧显现,刹那之间便能见自本性;在念佛时,临命终用最强的力量念佛,这口气一断,立即往生极乐世界。

  「 又如有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 」

  又比如有人,一生都修习十善业道,照理说应该往生天道的,但在临命终时起了一个念头决定邪见,立刻堕入阿鼻地狱。所以我再三劝告诸位,你们在临命终的时候,这一生若有和你过意不去的人,比如媳妇与婆婆不合,公公与媳妇不合,儿子与母亲不合,女儿与父亲不合,等等;临命终时最好不要让他们与你靠近。若是没有办法不让他靠近,又应该如何磨练呢?要磨练到心中没有仇人:所有要害我的人,都是我欠你的,不要紧!我很高兴偿还你!这样,你在临命终时任何人靠近你才会没有问题,因为你已经有了这份肚量啊。我觉得是用这种办法比较稳当。

  万一你百年的时候,刚好遇到我最讨厌看到的人,那就完了!本来临命终念佛已经念到面色红润,变成桃红色了,看到讨厌的人来,马上变黑,光气就气死了。所以说平时要尽量学着肚量大一些,若有人欺负我们、侮辱我们、诽谤我们,要置我们于死地,我们就要观想:这是我欠你的,我很欢喜偿还,若还有欠你的,拜托你继续讨回去吧,尽早索讨完毕,不要等临命终时才来索讨。所以我遇到业障时就很高兴,已经来讨了哦﹋尽早讨完就会尽早轻松。若是累积到临命终,像整笔会钱一次还清,那就困难了。最好是一期一期欠人的都尽早偿还,要起欢喜心。所以有智慧的人遇到逆境都比较欢喜,没有智慧的人遇到逆境就会很气愤,他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却不晓得自己前世是怎么陷害别人的。修行当中不论有什么委屈,逆境来时,都欢喜地接受,业障就拿我们没办法了,这样临命终时你就有几分把握了。不然的话,平时修十善,纵使修到能出生到天上,临终一念邪见就堕落了,嗔恨心一起就掉入地狱。

  「 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 」

  意思就是,临命终刹那一个恶念,就能令我们一生的善业排除,使得堕入恶道;何况临命终时,你发一念极其猛利的念佛的真实心,无间断的善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么可能无法排除无始劫以来的恶业呢?

  所以我劝告诸位,你们要准备好西方三圣像(讲堂还会继续印制),若是这个人有学佛,看到情形不对了,赶紧拿西方三圣给他(她)看:「你要看清楚哦,只有这三尊来,你才能跟他走。若不是这三尊,是有胡子的来,千万不要跟着走!」诸位要牢记师父的话,在家里挂好西方三圣的像,这很重要。若是看到这三尊来,你要劝告他(她):「你要赶紧咽气,要赶紧跟他走,快跟他去吧!」﹋这样他很快就断气了﹋(众笑)如果不赶快断气,业障现前,西方三圣消失了,就往生不了了。所以平时就要装裱好三圣像,随时做好准备,看情形不对就赶紧拿给临终的人看。徒弟们,我走的时候你们也要记得哦﹋不过不知道是我先死还是你们先死﹋因为我三十岁,你们也三十岁,年纪都差不多啦﹋不知是你们拿圣像给我看,还是我拿给你们看,还是未知数呢﹋也许我能活到八、九十岁还没有往生,这里十几个人都已经死光了也不一定哦﹋我看还是我准备好圣像给你们看比较稳当啦﹋(众笑)

  总之临命终时的意识非常重要,要赶紧拿佛像给他看,教他放下,赶紧念佛!所以说无间断的善业不能排除无始劫来的恶业、不能得生净土,这种说法是根本不成立的。往生是绝对可以的!刹那之间,十句佛号,决定往生,绝对不必怀疑!不论你造过多大的恶业,念佛一句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所犯重戒、轻戒,在刹那之间就销解了,再说我们这里每天都在念楞严咒、十小咒,怎么可能有哪个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呢?

  《大悲心陀罗尼》中说:若人持大悲咒五遍,五逆十恶罪、比丘四重戒、比丘尼八重戒,化为冰销,一念顷全部灭尽。五遍而已,难道佛会打妄语吗?所以在座诸位,不管曾经做过多少坏事,不要烦恼。但是这绝不是鼓励你们可以做坏事的意思,你千万不要认为,既然大悲咒这么管用,那就可以继续造业了,于是又跑去酒家穷奢极欲,花天酒地。那可就麻烦了。这是安慰你们不要因为自责而产生障碍的用意。

  「 又云:“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

  虔诚地念,专念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诸位要晓得,临命终念佛力强,伏灭恶业,决定往生,不要怀疑!由此我也要强调,《净土十疑论》太重要了,其中所断除的这些怀疑都是生生世世以来众生的怀疑。

  「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 」

  别时意,指宿世的善根。意思是说,世间流传临命终念十句往生,这要靠宿世的善根才能成就,绝对不能这样解释。如果这样解释的话,那我前世若无善根,岂不是今生临命终十念也不能往生了吗?

  「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

  《摄论》(全名《摄大乘论》,无著造,陈·真谛译)中讲到:只有发愿,全无修行。意思是说,只要发愿,决定往生,没有任何怀疑。《杂集论》(全称《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也讲:只要你发愿往生安乐国(即极乐世界)就能往生,只要听到无垢佛的名号将来就能得到多罗三藐三阿耨菩提,这才是所谓的宿世的善因,完全没有修行。意思也就是说,只要临命终发愿,或是听到佛名,你就能成就。

  「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

  别时,就是宿世之意。你若是认为临命终十念猛利认真念佛,要有宿世修行的善根临终才能往生,这种看法可就大大地贻误众生了!意思就是说,临终十念往生,不是靠生生世世修来,不必要生生世世种下善根,不必要前生结下多少善缘、有没有发过愿,完全不用,只要此刻听到佛法,肯往生极乐世界,不管你前世有没有善根、有没有听过佛法、有没有发过愿、过去有过多少恶业,一切既往不咎,十念必定成就!不能把临命终念十句佛号当作是因为宿世有善根才能往生。

  「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坠陷也。」

  我们今天要有决定心,希望诸位修行人好好深入思维这个道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这句太重要了。「自牢其心」,就是要坚固自己的道心。今天听到净土法门、听到师父的讲解后,就要把我的生命全部投注于念佛,把生命全部贡献给三宝,一生之中绝不再改变念佛的念头,不论何人再教我何种法门,不论这种法门有多迅速,不论有多么厉害的祖师大德来示现,一切全部都不管,只听智者大师的教诲,绝对至死不改变,一心念佛。「莫信异见」,不去信奉与净土法门思想不同者。既然信净土了,就坚持到底,不要自己堕落。

  听得太多,就会善恶分不清楚,修行变得杂乱,拜了很多师父,结果仍是无所适从。我常常告诉诸位,修行固然是要广结善缘,但是若论到跟师修学,你应该选定一个稳稳当当、死心塌地跟着走,这样才能扎实,要跟得清楚。跟对了人就有大利益,跟错了人就堕落掉;跟对了人好处说不完,跟错人凄惨说不完。邪知邪见的人满口胡言乱语,而你未必能听出他的谬误所在。所以选择师父很重要。

  祖师大德此处已经讲得再清楚不过,简直就是挖心掏肺,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你看,若还是无法信入,那也没办法了。我也讲得很疲劳了,肺也好痛了,你若还是无法相信,我也没办法了﹋既然相信了就要去做,不要只是站在一边旁观纳凉,要开始认真去念佛了。如果接下来继续听讲《无量寿经》的话,你就会更有信心了。

  

《《净土十疑论》译解 8》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