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久,只要陽光一照,光明立現!當然這是指對待過去而言,絕不能因爲這樣就又繼續造惡了,不要以爲沒關系可以拼命造業,臨命終才來念佛。這個比喻是對以前從沒聽過佛法的人講,在聽到以後就不能再造惡了。總之,這裏強調了並不因爲長時黑暗,在陽光照射時就不肯滅,沒有這種事。
「 在緣者。造罪之時,從虛妄癡暗心,緣虛妄境界顛倒生。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僞,豈得相比? 」
暗就是愚癡,癡暗就是沒有智慧。顛倒生,就是背覺合塵。念佛之心與癡暗之心,一者是真實的,一者是虛僞的,怎麼能相比呢?
「 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慘,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鼓,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慘,而不肯出也? 」
比如有人被毒箭射中,箭射入很深,毒發淒慘,傷害肌膚,破壞骨頭;但是一旦得到冶療的良方,就能拔箭除毒,立刻痊愈。意思就是說衆生虛妄顛倒,就像中了毒箭一樣,一聽到清淨的佛號,就像得到靈藥,刹那就能解除了。怎麼能因爲箭射得深、毒害很慘,就懷疑箭毒不能拔除呢?
「 在決定者。造罪之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 」
間心,指有間斷,有空檔;後心,指對將來有期望心,有妄想心。指在造罪業時是斷斷續續的。念佛就不同了,臨終念佛是沒有間斷的。所以平時念佛要專、不間斷,不去想到後面其他的念頭,只知道現在一個念頭叫做阿彌陀佛,當下一念沒有間斷,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就是念佛心。這樣臨命終時就能舍離身命。念佛之力很強大,于是就能決定往生。
「 譬如十圍之索,千夫不製。童子揮劍,須臾兩分。 」
就像十條束在一起的繩子,十分牢固,一千個人也拉不斷;但是只要有一個小孩子持劍從中砍下,立即就能分成兩段。意思是說不必擔心業有多重,只要你有方法,有智慧。我常告訴諸位,要有本性的功夫。
我將于八月十一講演《頓悟無生般若頌》。十月十九、二十、二十一,鳳山佛教蓮社煮雲法師往生的紀念,還將講演《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爲什麼要講這些本性的東西呢?因爲非常重要。從前專門講故事,現在要專門講本性了﹋因爲你們的根基漸漸成熟了,所以愈講要愈有水准,愈有程度﹋我期望我們高雄以後做臺灣省佛法最興盛、水准最高超之處,所以要奠定好本性的東西。
斷煩惱其實就在刹那間而已,無始劫以來會造下惡業,就是因爲對本性的東西不了解,否則一刹那就冰銷雪釋了。過去與別人都合不來的人,聽經聞法久了,與大家都能合得來了,哪有越學佛越退步的呢?從前未學佛看別人都不好,學佛之後看人人都好了,這就是進步;學佛前看人人都好,學佛後反而看大家都不對,這就是退步了。
我現在看大家就是人人好,不論信徒有沒有頂禮,我都會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起去吃飯!」對他們都很好。衆生實在沒有辦法,你若是眼睛不看他,出去又會誹謗你了﹋說你是大法師了,架子大了,飯煮好了也不叫我去吃﹋所以我都會招呼大家去吃飯,辛苦的是美慧 和吳 太太,又不是我﹋對衆生很好他們就會拿紅包出來,我就負責收起來﹋也是拿去做功德啊﹋所以我們現在學得很圓滿,有智慧,人人好,尤其我們道場有個好處,就是不講是非、不聽是非、不傳是非,很平靜,很清涼。別人講是非我們根本不要去聽,還要阻止他,這樣來這裏修行的人大家都會充滿歡喜心,很清淨、很安詳,像一家人一樣,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睡,當然男女衆是分開睡﹋
這種氣氛很好,我很喜歡這種甯靜祥和的團體,不喜歡分什麼小黨派、小派系。也規定這裏的弟子們:在我阖上眼之前,所有未皈依的徒弟,都不分屬于這些弟子。你們不曉得的是,若是讓這些弟子剃度之後就各自收徒弟,那就不得了了!我住過的道場太多了,若是讓各人收徒弟,那麼若是有信徒拿一包水果來,就很怕讓其他人看見:「師父你自己吃,不要讓別人知道哦!」只顧自己的師父,不顧別的師父。所以我這裏不能這樣,所以徒弟都屬于慧律法師﹋
還有,這裏的徒弟若是出去爲別人誦經,或是開光,收到的錢都要交回來,不能歸自己所有。你們有所不知,因爲在裏面誦經沒錢,若是出去誦經,每件有二、叁千元的收入,大家就都爭著出去,都坐不住了。所以,出去誦經的錢都要交回來,讓我老人家來處理﹋不能讓你們太享受﹋若是讓徒弟身上有太多錢,他就會想弄輛車來開,于是早晚課都會跑得沒個人影,每天都找種種藉口,今天牙痛、明天肚子痛、全身上下到處痛,車子開出去就沒人影了,哪裏還會上早晚課,所以身上不能有錢。
我教徒弟有我自己一套,很簡單,住得下去就繼續住,住不下去就走人。你是爲法而來,不是爲吃爲住爲收徒弟而來。所以做師父的也要有智慧,錢要控製得好,否則徒弟們不懂事,有了錢就會作出五花八門的事來,後果就很難收拾了。徒弟們收的供養都不屬于自己,所以你們過年拜叁千佛,不管你們供養哪一個,最後都是交回來的,不交的槍斃﹋交回後由我來完全平均分配,這樣才公平。(衆鼓掌)所以我們要有處理事情的智慧,要有處理煩惱、貪嗔癡的辦法。
「 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焚,少時即盡。 」
就像累積了一千年的柴禾,用一粒豆大的微細火苗點燃,一下子便會燒得精光。意思就是,人若是智慧顯現,刹那之間便能見自本性;在念佛時,臨命終用最強的力量念佛,這口氣一斷,立即往生極樂世界。
「 又如有人,一生以來,修十善業,應得生天。臨終之時,起一念決定邪見,即墮阿鼻地獄。 」
又比如有人,一生都修習十善業道,照理說應該往生天道的,但在臨命終時起了一個念頭決定邪見,立刻墮入阿鼻地獄。所以我再叁勸告諸位,你們在臨命終的時候,這一生若有和你過意不去的人,比如媳婦與婆婆不合,公公與媳婦不合,兒子與母親不合,女兒與父親不合,等等;臨命終時最好不要讓他們與你靠近。若是沒有辦法不讓他靠近,又應該如何磨練呢?要磨練到心中沒有仇人:所有要害我的人,都是我欠你的,不要緊!我很高興償還你!這樣,你在臨命終時任何人靠近你才會沒有問題,因爲你已經有了這份肚量啊。我覺得是用這種辦法比較穩當。
萬一你百年的時候,剛好遇到我最討厭看到的人,那就完了!本來臨命終念佛已經念到面色紅潤,變成桃紅色了,看到討厭的人來,馬上變黑,光氣就氣死了。所以說平時要盡量學著肚量大一些,若有人欺負我們、侮辱我們、誹謗我們,要置我們于死地,我們就要觀想:這是我欠你的,我很歡喜償還,若還有欠你的,拜托你繼續討回去吧,盡早索討完畢,不要等臨命終時才來索討。所以我遇到業障時就很高興,已經來討了哦﹋盡早討完就會盡早輕松。若是累積到臨命終,像整筆會錢一次還清,那就困難了。最好是一期一期欠人的都盡早償還,要起歡喜心。所以有智慧的人遇到逆境都比較歡喜,沒有智慧的人遇到逆境就會很氣憤,他會覺得自己很委屈,卻不曉得自己前世是怎麼陷害別人的。修行當中不論有什麼委屈,逆境來時,都歡喜地接受,業障就拿我們沒辦法了,這樣臨命終時你就有幾分把握了。不然的話,平時修十善,縱使修到能出生到天上,臨終一念邪見就墮落了,嗔恨心一起就掉入地獄。
「 惡業虛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業,令墮惡道。豈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淨土,無有是處。 」
意思就是,臨命終刹那一個惡念,就能令我們一生的善業排除,使得墮入惡道;何況臨命終時,你發一念極其猛利的念佛的真實心,無間斷的善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怎麼可能無法排除無始劫以來的惡業呢?
所以我勸告諸位,你們要准備好西方叁聖像(講堂還會繼續印製),若是這個人有學佛,看到情形不對了,趕緊拿西方叁聖給他(她)看:「你要看清楚哦,只有這叁尊來,你才能跟他走。若不是這叁尊,是有胡子的來,千萬不要跟著走!」諸位要牢記師父的話,在家裏挂好西方叁聖的像,這很重要。若是看到這叁尊來,你要勸告他(她):「你要趕緊咽氣,要趕緊跟他走,快跟他去吧!」﹋這樣他很快就斷氣了﹋(衆笑)如果不趕快斷氣,業障現前,西方叁聖消失了,就往生不了了。所以平時就要裝裱好叁聖像,隨時做好准備,看情形不對就趕緊拿給臨終的人看。徒弟們,我走的時候你們也要記得哦﹋不過不知道是我先死還是你們先死﹋因爲我叁十歲,你們也叁十歲,年紀都差不多啦﹋不知是你們拿聖像給我看,還是我拿給你們看,還是未知數呢﹋也許我能活到八、九十歲還沒有往生,這裏十幾個人都已經死光了也不一定哦﹋我看還是我准備好聖像給你們看比較穩當啦﹋(衆笑)
總之臨命終時的意識非常重要,要趕緊拿佛像給他看,教他放下,趕緊念佛!所以說無間斷的善業不能排除無始劫來的惡業、不能得生淨土,這種說法是根本不成立的。往生是絕對可以的!刹那之間,十句佛號,決定往生,絕對不必懷疑!不論你造過多大的惡業,念佛一句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何況所犯重戒、輕戒,在刹那之間就銷解了,再說我們這裏每天都在念楞嚴咒、十小咒,怎麼可能有哪個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呢?
《大悲心陀羅尼》中說:若人持大悲咒五遍,五逆十惡罪、比丘四重戒、比丘尼八重戒,化爲冰銷,一念頃全部滅盡。五遍而已,難道佛會打妄語嗎?所以在座諸位,不管曾經做過多少壞事,不要煩惱。但是這絕不是鼓勵你們可以做壞事的意思,你千萬不要認爲,既然大悲咒這麼管用,那就可以繼續造業了,于是又跑去酒家窮奢極欲,花天酒地。那可就麻煩了。這是安慰你們不要因爲自責而産生障礙的用意。
「 又雲:“念念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念佛時心猛利故,伏滅惡業,決定得生,不須疑也。 」
虔誠地念,專念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諸位要曉得,臨命終念佛力強,伏滅惡業,決定往生,不要懷疑!由此我也要強調,《淨土十疑論》太重要了,其中所斷除的這些懷疑都是生生世世以來衆生的懷疑。
「 上古相傳,判十念成就作別時意者,此定不可。 」
別時意,指宿世的善根。意思是說,世間流傳臨命終念十句往生,這要靠宿世的善根才能成就,絕對不能這樣解釋。如果這樣解釋的話,那我前世若無善根,豈不是今生臨命終十念也不能往生了嗎?
「何以得知?《攝論》雲:“由唯發願故,全無有行。”《雜集論》雲:“若願生安樂國土即得往生,若聞無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並是別時之因,全無有行。”」
《攝論》(全名《攝大乘論》,無著造,陳·真谛譯)中講到:只有發願,全無修行。意思是說,只要發願,決定往生,沒有任何懷疑。《雜集論》(全稱《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也講:只要你發願往生安樂國(即極樂世界)就能往生,只要聽到無垢佛的名號將來就能得到多羅叁藐叁阿耨菩提,這才是所謂的宿世的善因,完全沒有修行。意思也就是說,只要臨命終發願,或是聽到佛名,你就能成就。
「若將臨終無間十念猛利善行,是別時意者,幾許誤哉!」
別時,就是宿世之意。你若是認爲臨命終十念猛利認真念佛,要有宿世修行的善根臨終才能往生,這種看法可就大大地贻誤衆生了!意思就是說,臨終十念往生,不是靠生生世世修來,不必要生生世世種下善根,不必要前生結下多少善緣、有沒有發過願,完全不用,只要此刻聽到佛法,肯往生極樂世界,不管你前世有沒有善根、有沒有聽過佛法、有沒有發過願、過去有過多少惡業,一切既往不咎,十念必定成就!不能把臨命終念十句佛號當作是因爲宿世有善根才能往生。
「願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異見,自墜陷也。」
我們今天要有決定心,希望諸位修行人好好深入思維這個道理。「自牢其心,莫信異見」,這句太重要了。「自牢其心」,就是要堅固自己的道心。今天聽到淨土法門、聽到師父的講解後,就要把我的生命全部投注于念佛,把生命全部貢獻給叁寶,一生之中絕不再改變念佛的念頭,不論何人再教我何種法門,不論這種法門有多迅速,不論有多麼厲害的祖師大德來示現,一切全部都不管,只聽智者大師的教誨,絕對至死不改變,一心念佛。「莫信異見」,不去信奉與淨土法門思想不同者。既然信淨土了,就堅持到底,不要自己墮落。
聽得太多,就會善惡分不清楚,修行變得雜亂,拜了很多師父,結果仍是無所適從。我常常告訴諸位,修行固然是要廣結善緣,但是若論到跟師修學,你應該選定一個穩穩當當、死心塌地跟著走,這樣才能紮實,要跟得清楚。跟對了人就有大利益,跟錯了人就墮落掉;跟對了人好處說不完,跟錯人淒慘說不完。邪知邪見的人滿口胡言亂語,而你未必能聽出他的謬誤所在。所以選擇師父很重要。
祖師大德此處已經講得再清楚不過,簡直就是挖心掏肺,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你看,若還是無法信入,那也沒辦法了。我也講得很疲勞了,肺也好痛了,你若還是無法相信,我也沒辦法了﹋既然相信了就要去做,不要只是站在一邊旁觀納涼,要開始認真去念佛了。如果接下來繼續聽講《無量壽經》的話,你就會更有信心了。
《《淨土十疑論》譯解 8》全文閱讀結束。